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十九章 從賊

bookmark

劉辯一時感覺自己失了兄長的威嚴,面上有些掛不住,低聲怒斥道:“汝何以不知輕重?妄自離宮,卻又不逃,回宮之後母親必然要加罪於你,朕該如何是好?”

劉協只是不言,死死攥着皇袍不放,讓張讓也是一陣爲難。

事實上帶走劉協本就不是他的需求,只是和董卓的交易,順帶噁心一下何太后與何進。

按照計劃,董卓會拖住在孟津的丁原,然後於小平津左近留人手接應。十常侍逃離後會先潛藏於北芒山,待天黑之後至小平津偷渡。

然後將劉協交給董卓,董卓會爲他們打掩護,自幷州潛逃塞外。

如今心思轉動,兼之得到了天子配合,這位大宦官有些不想履行董卓的要求了。

十常侍只想着趕緊跑路,隱姓埋名過安生日子,帶走劉協只會激怒朝廷,反倒於己不利。

事實上他們需要的只是董卓拖住丁原,十常侍自己也有人手可以渡河,放棄與董卓的交易也無妨,料董卓也不敢大肆宣揚。

但劉辯求懇之下,張讓反倒不知該如何是好。

“罷了。”劉辯嘆了口氣,輕撫劉協的頭頂,平靜的道:“不走便不走吧,朕是天子,難道還真的庇護不了自己的幼弟?”

轉頭對張讓道:“張常侍,你且藏於御輦內,朕會爲你製造逃跑時機的。”

張讓也是呼了口氣,少個大麻煩終歸會輕鬆不少,因爲何進對於誅宦的態度事實上並不太積極。

一是爲了奪權,二是爲了攬士人之心,若十常侍真的遠走高飛,何進也不會閒着大索天下。但若是帶走劉協,何進怕是真的會全國通緝十常侍,那時候才叫無處可藏。

他恭敬的跪伏在御輦上,重重的叩了三個頭,泣聲道:“老臣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劉辯一時失語,十三歲的他還是第一次違逆何太后,做下如此大事。心中雖知不對,卻又有一種莫名的不服氣。

御輦內陷入了沉默,時間靜靜流逝,直到外面突然傳來動亂聲,御輦也停了下來。

三人對視一眼,劉辯大聲問道:“外間何事喧譁?”

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傳來,只聽外面的衛士顫聲說道:“啓稟陛下,斥候探報,有賊寇意圖襲駕。似乎是白波賊寇與南匈奴於夫羅,共約五千人。他們打着誅閹宦,清……”

“說,朕恕你無罪!”

“賊寇們高喊:‘誅閹宦,清君側’。”衛士一口氣說完,隨即伏地請罪。

劉辯一時驚了,張讓先是一呆,隨即苦澀一笑,看來自己是真的小看了那位幷州牧,倒是成了他的棋子。

……

李澈心急火燎的在城牆上來回走動,不時的唉聲嘆氣,倚靠在牆上的荀攸無奈的道:

“明遠,急也沒有用的。我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劉君他們已經追了出去,大將軍也加派人馬通知各方。只要消息傳到,送殯隊伍裡的袁本初等人反手即可擒下閹豎。”

“真的有這麼簡單嗎?先前爲了保密,未曾告訴荀君,十常侍勾連了幷州牧董卓。”

荀攸頓時色變,李澈頓了頓,接着道:“還有袁司隸,很可能也勾連了董卓。”

聽到這個更加可怖的消息,荀攸反而冷靜了下來,蹙眉沉思。

半晌後,荀攸幽幽道:“袁本初斷不會背叛漢室……至少現在不會。如此一來,董卓反倒成了各方中心,最有主動權的一人。呵,如果是袁本初和張讓主動勾連那也罷了,若是董卓先伸手……他屬下有能人啊。”

李澈微微色變,腦海裡頓時浮現了一個人名,那位在《三國志》裡與荀攸並稱的大才,洞悉人心,運籌帷幄的毒士。

“出事了!李侍郎快過來。”呂韻急切的聲音傳來,李澈與荀攸大步上前,遠遠望向送殯隊伍。

只見長長的隊伍出現了不規則的扭曲,護衛的軍士也改變了陣型,雖然因爲太遠而看不真切,但顯然不是什麼好事。

再次遠眺,卻見更遠處煙塵滾滾,似是有大軍行進。

李澈喃喃道:“這是從哪來的軍隊?”隨即猛的對着侍立的衛士吼道:“速去通報大將軍,整軍備戰!”

荀攸閉目嘆道:“袁本初,董卓,引狼入室矣!丁建陽何在啊!”

……

“董牧伯大駕至此,原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啊。”丁原帶着呂布一臉笑意的迎出營門,拱手施禮道。

董卓哈哈大笑,上前回禮道:“建陽公言重了,卓一介粗鄙之人,不敢當建陽公‘牧伯’之稱。”

“當得,當得。董公戰功赫赫、威震涼並,實乃大漢樑柱。原一介後進之輩,自然要恭敬以待。帳中已略備薄酒,請董公入內一敘。”

丁原把自己的姿態放的很低,事實上也確實如此,董卓的戰績和資歷都遠非丁原可比。桓帝之時董卓就曾帶兵大破匈奴,其後鎮壓羌人、黃巾,端的是戰功彪炳,煊赫一時。

董卓早在熹平年間就曾擔任幷州刺史,而丁原乃是去年方纔嶄露頭角,前幷州刺史張懿被休屠各胡攻殺,丁原臨危受命,才繼任幷州刺史,與董卓完全沒法比。更別說董卓如今還有爵位在身,正經的食邑千戶斄鄉侯。

董卓似乎很是滿意丁原的姿態,笑着點頭道:“建陽有心了啊,那便入帳再談。”

幾人入帳就坐,呂布侍立身後,丁原開口道:“董公來意,原已盡知。然軍令如山,未得大將軍之令,原斷不敢放董公渡河,還望董公見諒啊。”

“建陽說的哪裡話,卓豈會讓建陽難做?無須建陽爲難,卓所需兵馬早已渡河完畢,還請放心。”

“好啊……什麼!”丁原的笑容頓時凝固,不敢置信的擡頭看向董卓。

“奉先啊,過來吧。”董卓對着呂布輕輕招手道。

丁原不敢置信的看着呂布,他一直親信善待的主簿。只見呂布恭敬的走到董卓面前,單膝跪地低頭道:“拜見主公。”董卓亦是滿臉笑意的伸手扶起了呂布,好一副忠臣良將的模樣。

“你!你這奸賊!”丁原氣的幾欲吐血,沒想到自己的親信竟然會從賊。

呂布漠然開口道:“董公奉袁太傅之召進京誅宦,丁都尉還是莫要阻攔的好。”

丁原頓時驚駭莫名。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線←★←★←★←★←★←

紹陰違進令,假太傅袁隗之命召卓誅宦,卓假以其命間丁原主簿呂布,並施以財物。布遂叛原,縱卓渡河。

——《季漢書·世家第二》

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八章 袁公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
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談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戰(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背叛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棗會盟第二百零七章 整軍備戰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五百八十六章 中原僵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王府夜談(中)第三百四十七章 讖緯與神鬼(下)第三百零二章 戰後雜事(中)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五十三章 刎頸之交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鑑之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五百一十二章 劉協第二百九十七章 常山之戰(九)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一百九十八章 易陽縣(下)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變(上)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趙子龍(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趙女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三百一十章 風水輪流轉(中)第五十六章 決心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三百六十二章 試探(下)第六十六章 時代的落幕第四百六十五章 當以義告,以道誅第五百七十四章 南宮爭執(上)第十九章 荀公達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隊第八章 袁公路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四百二十九章 少年天子(三)第四十八章 何苗第四百一十八章 徐州(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六十七章 追索第五百七十一章 王府夜談(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許女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九十章 猛士雲集第三百五十章 儒宗(下)(四千字)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憶第二百零二章 火併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賞(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破釜沉舟(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青州之治(下)第一百章 長史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三百八十七章 決斷(中)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頭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一百八十三章 河朔巨寇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下)(三千字)第三百九十五章 臨戰決議(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宮變(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私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與賊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九十一章 開幕第一百三十章 誅殺不當辜第四百四十六章 開陽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人才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蟲不可以語冰第二百六十七章 遊說(中)第二百零九章 大復仇第一百四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五百四十八章 韓遂之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亂起(下)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一百七十三章 怒火第七十五章 賞功第二百六十章 謀權(下)第五十五章 泄密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第一百五十章 驚變(中)第一百八十八章 愛諸將婦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五百六十章 誘之以利(上)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狀第五百三十五章 關中動亂(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說親(下)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