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盟(中)

bookmark

韓馥看李澈如此,劉使君看橋瑁亦是如此。

出身宗室,父親爲太守,伯父曾是太尉的劉岱家世自然不凡,與弟弟劉繇並稱俊秀,平原人陶丘洪曾言稱使御此二人,便如“御二龍於長塗,騁騏驥於千里”。

心高氣傲的劉公山自京城空降,從侍中變成了兗州刺史,明面上的官員級別甚至是降低了,所爲自然是一張好看的地方履歷,從而能進一步成爲一州之牧,或是朝堂公卿。

這便促使劉岱必須要將兗州完美的掌控在手裡,奪得最大的政績。然而東郡太守橋瑁,作爲前任兗州刺史,忽然變成了一郡太守,雖然也是東漢官員的常規路線,但心裡的彎卻是沒有轉過來。

橋太守亦是出自名門,自然不怎麼服膺劉岱,而一名連境內太守都難以約束的刺史,確實難以稱得上優秀,劉岱自然想盡力壓服橋瑁。

雙方的矛盾在這接連不斷的摩擦中不斷升級,一直到了如今近乎不死不休的地步。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線中,劉刺史要不了多久便會痛下殺手,用暴力手段將橋瑁抹掉。

諸侯會盟,其中仇恨深重者便有此兩對,又如何讓人相信他們能勠力同心、勤王誅賊?察覺到暗地裡波雲詭譎的氣氛,盧植面上的愁色又深了幾分。

而在一衆諸侯中,年紀輕輕的李澈自然是許多人關注的重點,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在座的縱然都是名門,在這般年歲最多也就是縣令之屬,能成爲一郡太守者着實沒有。

撞上難得的救駕之功,加上接連不斷的功績,以及亂世將臨的混亂,這名年紀輕輕的文士竟然得以躋身一衆牧守之中。

雖然在座者之中,李澈的底蘊是最差的,他背後沒有一個能支撐他輕易擴軍數千上萬的大家族,只是一個普通至極的太守,即便加上趙國,這兩郡之力依然難以與在座的一些人抗衡。

但其年歲的特別還是讓不少人感到一陣異樣,一羣中老年人之中坐了一名面目清秀的青年,談笑自若的與衆人討論天下大事,這確實是一番特別的光景。

隨着時間的推移,高空的耀日也漸漸升至最高,即便是寒冷的正月,在太陽直射下的感覺依然不會太好。

分列兩排的諸侯們都慢慢將目光投向一名面容儒雅的中年人——東郡太守橋瑁。

橋瑁擡頭看了看時辰,緩緩起身,行至那略高於所有人的主座之前,作揖道:“諸君,孝靈皇帝早棄臣民,以至主少國疑,天下紛亂。然我等既爲漢臣,自當匡君輔國,撥亂反正,方不負先帝厚遇,漢室隆恩。

今有汝南袁術,其家四世三公,世食漢祿,屢受漢恩,本當忠君愛國;然袁術狼子野心,窺伺神器,趁君王蒙難,太后見弒之時行不義之舉,以小人之身,行伊霍之事,可謂大逆不道!

如今天子蒙難,恰如齊桓、晉文之時,吾等既爲漢臣,當盡忠君之事;瑁不才,受大司馬劉伯安公之命傳檄州郡,當使天下人共知袁氏之狼子野心。

瑁只一郡太守,雖有心報國,然力有不逮,故遍邀天下漢臣於此相會,義軍合力,羣賢同謀,以順誅逆,如此,漢室可救,漢賊可滅矣!”

說到最後,橋府君聲嘶力竭,眼眶中甚至滲出了滾滾淚珠,而其話音剛落,東郡的士卒便齊聲高呼:“誅漢賊!救漢室!誅漢賊!救漢室!”

見此情形,各路諸侯也紛紛眼神示意帶兵的將領,很快,空曠的天地間便響徹了這六字口號,聲震於野,十里之內清晰可聞。

見此情形,橋瑁伸手虛壓,很快便止住了呼聲,橋瑁對着諸侯們深深一禮,泣道:“吾家屢世公卿,受漢室恩重矣!今見諸君忠君之心,死亦無憾!”

所有人都避席而起,黃琬拱手道:“橋府君言重了,吾等皆是食漢祿受漢恩的漢臣,又豈獨你一人?而今天下紛擾,正是我等回報漢室之時,凡我義軍,當勠力同心,匡扶漢室,救民與水火。”

“黃豫州此言甚善!”

“正是!此乃天下人之事,更是吾等分內之事,何足言謝?”

諸侯皆是出聲附和,即便是劉岱都寬慰道:“元偉言重矣,且勿傷懷。”

橋瑁微微頷首,再拱手道:“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賈太傅之言,昔日六國攻秦,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爲謀,齊明、周最、陳軫、召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以此煌煌大勢、百萬之兵,仍然敗與秦軍之手,何者?逡巡不進,羣龍無首也。

國有君王,州有州牧,郡有太守,便是一鄉之地,亦有三老爲之;如今羣雄會盟於此,若無盟主領銜,吾恐重演六國故事。

吾等死不足惜,若天下勤王之師喪膽,以至小人篡權,漢室遭劫,吾等有何面目去見大漢二十三代先帝?”

說着說着,橋府君的淚水又滾滾而下,諸侯自然又是一通勸慰,劉岱笑着拱手道:“橋府君首倡義兵,自當爲盟主,本官沒有異議。”

橋瑁頓時慌得連連擺手,拒絕道:“橋某德行淺薄、纔能有限,如何能爲羣雄之首?使君素有高名,到兗州不過數月,便令上下服膺,足見才幹,愚以爲使君可爲盟主。”

見這二人互相推辭,不少人肚裡暗笑,黃琬無奈的搖搖頭,拱手道:“涿郡盧子幹,論文,海內大儒,士林仰慕;論武,前剿蠻族、黃巾,後滅白波、黑山,乃是大漢名將。

文武兼備,乃是天下奇才,更兼品德高潔,素爲天下傳唱,愚以爲盧子幹可爲盟主。”

所有人都望了過來,這和橋瑁與劉岱的互相噁心可不同了,黃琬這種德高望重的人一旦開口,便是說明他真的做這般想法。作爲豫州牧的黃琬可以說是此地最重量級的人物,他的推舉沒有人敢無視。

想到這裡,不少人開始瞟向盧植,想看看這位一貫反對義軍起兵的中郎將是何想法。

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八十章 宗室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
第五百零六章 決定(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嚴刑慎行第四百八十八章 退匈奴(二)第三百八十九章 勸學(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託付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子師第五百七十五章 南宮爭執(下)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心話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二百章 陷鋒突陳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一百章 長史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二百四十章 廢立(終)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息侯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三百五十八章 蔡邕(下)第四百一十四章 太史慈(下)第五百零四章 議功善後(下)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變(下)第三百零一章 戰後雜事(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五百四十一章 平定關中(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馬韓第四百二十六章 張闓第五百五十二章 病亡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七十三章 朝會第一百五十七章 亂起(中)第三百九十八章 內應(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五百三十章 關中動亂(一)第四百二十章 琅琊王(上)第四百八十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百零二章 濟陰太守第五百二十章 平衡(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退匈奴(五)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間地獄第一百二十一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營與守營(上)第十二章 北宮暗謀第二百七十四章 對錯(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劉表(上)第十五章 英雄第四百六十九章 肉湯與細作(下)第八十六章 驅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陪都(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權柄第四百五十三章 不變則亡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別的人第四十五章 傷仲永第二十章 包頭呂布第一百八十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一章 平衡(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三百四十八章 兗州亂第五百三十七章 平定關中(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邊市(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別離第二百七十六章 選擇(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各懷心思(下)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一百二十章 趙瑾第二百五十二章 撤退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談(下)第五百零九章 父子(下)第七十八章 七星龍淵第四十四章 英雄本色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夢(一)第四百零三章 中原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二百六十八章 遊說(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湯與細作(上)第五百六十八章 荒唐一夢(二)第八十章 宗室第十三章 前倨後恭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戰(四)第四十二章 仁義第九十四章 弓似霹靂弦驚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二十九章 敲打第五百三十四章 關中動亂(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懷心思(上)第十七章 鴻德門前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行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