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計劃幹倒了南美蟲羣,非洲方面雖然沒能複製南美的成功,但是百萬大軍移師非洲之後,也能在僵持的同時小有收穫。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與人類和抵抗組織的合作有直接關係,可以說是這場史無前例的合作,給了人類喘息的機會。
這段時間幾方勢力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人類、抵抗組織和外星人都沒什麼動作,明面上保持現狀,不過暗地裡都在努力積蓄力量。
時光飛逝,人類與外星人的合作關係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越發密切。
2028年11月23日,也就是南美地震兩天之後,地心基地需要的組合艙在北月洲完工,並於當日發射升空。
2028年21月21日,裝載組合艙的運輸艦起航,以最快速度趕往木衛零。
這艘運輸艦是一艘專門爲往返木衛零改裝的新艦,主要的改動就是增加引擎和燃料艙,另外艦外還增加數個掛載點,可以臨時加掛助推火箭或者助推發動機。
經過一系列改動,這艘飛船的加速度陡然提升一大截,原本從地球飛到木衛零需要一個月,但是新艦隻需要半個月,將這條航線需要的時間縮短一半兒!
半個月的時間還是有點長,但是已經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從人類和外星人開始合作,地球到木衛零的航線就非常繁忙,往返於兩顆行星間的運輸艦多達三十餘艘,而且還只是中方的運輸艦,沒把基地集團算進去。
如果所有飛船都能把速度提升一倍,那麼這批運輸艦將對人類和抵抗組織的交流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按說軍方應該把航線上的所有運輸艦統統改造一遍,讓快速運輸艦成爲航線上的主宰,而且掌握一批快速運輸艦,還可以大幅度提高軍方的運輸能力,爲將來的戰爭打下良好基礎。
不過無論北都還是軍方都非常謹慎,第一艘快速運輸艦入役之後,只批准了四艘運輸艦的改裝計劃,戰艦更是沒有一艘列入改裝,包括仍在軌道工廠建造的新艦。
外界對此非常不理解,遠征軍每一次出征都是以年爲單位,戰艦速度提高不僅意味着縮短遠征軍的航行時間,還意味着艦隊機動力的大幅度提升,對艦隊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然而賬不是這麼算的,核動力引擎雖然比傳統引擎更加強悍,但是引擎功率、戰艦噸位和燃料消耗之間有個最優比例,符合這個比例的戰艦消耗少航程高,唯獨速度不盡人意。
不論北月洲艦隊還是國際艦隊,目前所有現身太空戰艦都在這個最優比之內!
如快速運輸艦一樣增加引擎數量確實能提高速度,可是這個速度是以最優比三倍半的引擎功率,換來一倍的速度提升,燃料也比最優比的消耗增加一倍有餘,只改幾艘飛船不算什麼,若是所有戰艦都這麼改,僅增加的燃料消耗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北都和基地集團開發月球之後,人類的核原料產量確實連上了幾個臺階,核彈不足的窘境得到了極大的緩解,但是一幫搞技術的好死不死地鼓搗出了核動力引擎,打那以後,核原料的用途不再只限於核彈和反應堆,還要再加上戰艦推進劑,而且是消耗量最高的一種。
連續的遠征和戰爭消耗了大量核原料,整個人類世界的核原料儲量並不高,反倒是核廢料的儲備接連突破紀錄。
這也直接導致了戰艦核燃料儲備不足,北都和華盛頓在這個問題上非常默契,都是優先保證反應堆燃料,其次供應太空艦隊,其餘的才能製造核武器。
如果大規模使用快速運輸艦,只怕現有的燃料儲備很難滿足需求,若是再把戰艦也改造一遍,軍方將被迫限制核彈的製造數量,太空艦隊的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
這還不算完,爲了節約燃料,太空艦隊的訓練和巡航都必須大幅度削減,大型戰艦隻能呆在空港裡,以免出航消耗太多燃料。
軍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這個結果,因而除非核引擎有新的技術突破,否則軍方絕對不會貿然改造戰艦。
當然了,北都和華盛頓爲了解決燃料問題想了很多辦法,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核原料的產量。
衆所周知,月球上氦3儲量驚人,北月洲和國際基地也在氦3的問題上下了大力氣,光采集車輛就高達四位數,分離設備多達百餘套。
月球的建設成就非常喜人,可是增加的產量卻攆不上艦隊的擴建速度,而且戰艦燃料還需要大量的氘,因而氘的產量也是限制燃料儲備總量的重要因素。
總而言之,搞幾艘快速戰艦沒問題,全面準備?還是趕緊洗洗睡吧。
2028年12月6號,運載地心基地的快速運輸艦飛抵木衛零,進入環繞軌道之後,立即準備空投事宜。
得到通知的葉涵早就帶着戰士們趕到地心通道出口,等待組合艙降落。
運輸艦繞着木衛零飛行兩週,終於飛到了預定空投座標,一口氣將艦上攜帶的組合全部投下。
由於運輸艦位於高空軌道,組合艙用了十幾分鍾才鑽進大氣層,又過了一小會兒,才慢慢降落到地心通道附近。
葉涵一聲令下,所有人分頭行動,每一個戰士都帶着一羣來自抵抗組織的外星人,經過二十多分鐘的努力,所有艙段全部搬到通道口。
葉涵把指揮權交給羅麒,羅麒帶上一組隊員,解除艙段外的保護層,接下來由外星人接手,把組合艙擡進地心通道,送往地心。
爲防止外星人在途中做手腳,羅麒那組人乘坐工程車全程跟隨,一齊出發的還有以方言爲首的技術團隊。
這一次葉涵長了個心眼兒,命令羅麒沿路釋放通訊中繼器,車隊一直和前進基地保持聯繫,每天按早中晚報告情況,一路無驚無險,地心基地於七日後,也就是2028年12月13日抵達地心。
地心基地只用了半個小時就組裝完畢,調試正常後,首批技術人員正式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