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934章 論賞

bookmark

大秦成武二年九月,接連兩場大雪下來,北地已是銀裝素裹,一片雪白了,而天氣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

北風呼嘯着,在北國大地上掠過,捲起積雪,肆意的炫耀着自己無與倫比的威能,將整個北國大地變成冰雪的世界。

大雪一降,也徹底斷絕了諸國動兵的可能,大同守備終於可以鬆懈下來了,又有近半數秦軍南返,到太原過冬,讓大同又冷清了幾分。

二十萬大軍,終於散的差不多了,燃燒了多半年的北地烽火,在此時也徹底落下了帷幕,秦人以輝煌的勝利,盡情的展示着自己的強盛。

不論後周,還是西夏,金國,都被秦人的強悍所震驚,本來以爲秦人內亂,日漸高漲的主戰之聲在各國朝堂上迅速的消失了,接着便是議和的聲音席捲朝野內外。

即便是損傷慘重,半壁江山都沒了的金國,也再沒有了往日的驕橫聲音,女真,契丹貴戚們,惶惶不可終日,好似最後一塊遮羞布也被徹底撕下的女人,暴露出來的都是柔弱的內在。

陳腐的氣息飄蕩在金國上下所有的地方,已經被金銀女色,朝堂爭鬥耗盡了所有的力氣的金國權貴,終於放下了那點最後的狂妄和矜持,在九月中的時候,議和使臣來到了太原,向太原秦軍遞上了議和文書。

金國的反應如此遲鈍,在於大秦將領來說,已經是司空見慣,正好趕上種懷玉率兵回鎮太原。

雄武軍此戰出力不多,但連年征戰,京軍的戰力徹底已經被邊軍所拋開,種懷玉回鎮太原,雄武軍也要拔營回京。

經此一戰,京軍參與對外征伐的機會將越來越渺茫了,即便是所謂京軍精銳的雄武軍。在戰陣上的表現也只能用不堪大用來形容了,遑論其他跌經變故的京軍各部了。

當年風光一時的羽林左衛,更是已經風流雲散,卻是爲邊軍各部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如今北來各部中。羽林左衛出身的將領可着實不少。

以大將軍趙石爲首。杜山虎,張鋒聚等,卻都是出身羽林左衛的朝廷大將,但相比如今左衛的落魄。這些人卻已經都成爲大秦之棟樑,軍中之干城,不得不說,世事變幻,無人能夠預測的了。

而金人議和使臣來的也是正好。雄武軍回京,順便將這些使臣送到長安便是,一年過去,又是北地冰封的時節,但金人使臣的心情以及境遇卻只有比上一次更壞。

這一次,他們也沒了什麼底氣,唯一反應激烈的言辭,也不過是指斥秦軍北來,一路上對女真人。契丹人的屠戮令人髮指云云罷了,但曾幾何時,契丹人,女真人席捲北地的時候,又何曾手下留情過?

這種無意義的指責。也只能表明,金人色厲內荏,已經被秦人殺的怕了而已。

趙石並未隨軍迴轉,而是留在了大同。來年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來一回徒耗時日而已。再者,如今和景帝在位時有了很大的不同。

成武皇帝李全壽對他的信重非是當初景帝可比,讓他可以放心的施展拳腳,但皇家之人,誰說的好呢,當今陛下是那麼好相與的人嗎,趙石是萬萬不信的,能面不改色的弒父殺弟的人,又豈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的。

不過是情勢使然罷了,皇帝陛下需要他這樣一位大將軍震懾軍中異聲,而他趙石,也需要來自皇帝陛下的支持,放心的在外征戰,所以纔是這麼一副君臣相得,其樂融融的樣子。

這個時候,確實要比當初景帝在位時要舒服的多,不用時刻警惕來自長安的風刀雪劍,更不用擔心,皇帝陛下突然間動了疑心,便弄出許多的幺蛾子出來,那種如牽線木偶般的日子,趙石可是記憶猶新。

景帝陛下的那些手段,讓他難受的厲害,也正是如此,最終才鬧了個一拍兩散。

不過成武皇帝李全壽的心思,他也猜不很透,他只是知道,經歷過那場大亂,應該能平靜幾年纔對,不過將來的事情,不好說的很,後路還是要留足才行,將自己的身家性命寄託於皇帝陛下身上,那無疑是最愚蠢的想法。

他寫了幾封家書,讓種懷玉順便捎到太原,由劉忠國帶回去,等到兩場大雪下來,趙石在大同的日子其實是更加的清閒了。

軍中糧草齊備,過冬的物什也早已預備好了的,加上太原府知府,大同府知府也已經到任,之前都到大同來拜見過了,然後纔去上任,如此,民事也也就不用他再操心什麼了。

到是大同府知府到來的時候,聖旨也一起到了,加大將軍趙石爲河東宣撫使,總領河東軍政事,嗯,和唐時朔方節度使差不多,管的地盤也差不了多少。

當年平蜀時,趙石也曾領過這樣的職務,行的也是節度使事,但這一次,不同之處在於,那時是臨危受命,地方官吏雖也在他的轄下,但他可顧不上什麼地方政事,其實還是領兵將領。

但這一次,卻屬於論功行賞,如果他願意,整個河中已經都姓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新鮮地道的一個節度使就此出爐了,只是沒人那麼叫而已。

聽着大同府知府左一個使君大人,右一個使君大人,被人叫慣了大帥,大將軍的趙石覺得分外的新鮮,同時也覺得很彆扭,心想,這是一下子成了文人頭子了不成,想想自己那一手自己都看不過眼的書法,頓時覺着,這個文人頭子自己可能名不副實的緊,還是不要太過狂妄纔好。

而這位曾經任過太子少傅,後來被趕出東宮,到南邊轉了一圈的成武皇帝心腹之臣,還帶來了成武皇帝李全壽的口諭。

卻是開玩笑般的在解釋,論功行賞之際,朝堂上又吵了很久,癥結之處還在他這個大將軍的身上。

有的說加其爵位便好,但有的人又說了,現在已經是一等侯,再加可就是公爺了,這纔打下一個河東,之後以那位的本事,戰功一定還會接踵而來,難道最後要封王不成?

有人則說,一等侯其實還可以加上開國兩字的,但接着又有人反駁,區區兩個字,能賞大將軍今日之功?

最終爭論的焦點還是回到了大將軍的職位上,三品大將軍,在職銜上已經不可能再加了,國朝沒有一品二品大將軍的舊例,開國太祖皇帝,也曾經說過,之後三品文武臣工,已是位極人臣,何需再有尊榮,前車之鑑不遠,此爲國朝禍亂之源矣。

由此,大秦文武大臣,具以三品爲終,不再有一二品文武大臣的職位。

而趙石的冠軍大將軍號,已經是三品頂階,無法再加,既然虛銜不成,便只有實打實的職位了。

這又是一番爭吵,最終才定下了河東宣撫使的職位,有的大臣歪嘴,說大將軍功高,可以蔭其子孫家眷嘛,不用那麼費事,這個提議卻是得了許多人的支持,不過最終,皇帝陛下還是以激勵前方將士爲由,爲趙石選了這個職位。

說到這兒,這位四十多歲的大同府知府大人,還神神秘秘的壓低聲音道了一句,陛下讓我轉告使君大人,之前舊約,陛下一刻不曾忘懷,還望使君大人放心任事,將來陛下必不負當初之言。

瞧着這位知府大人的神色,好像什麼都知道了似的,但趙石卻明白,這位也就是傳個話而已,什麼天下羣山,吾與君共之的話,就算李全壽再沒腦子,也不會對旁人說起的。

這些在趙石看來,都不算什麼,皇帝陛下籠絡人心,加官進爵什麼的,都是信手拈來,實在算不得什麼。

到是最後這位知府大人的一句話,讓趙石心中微暖,原來皇帝陛下還惦念着他的家中之事,想要給他的妹子指婚,順便加個縣夫人的爵位,又有皇帝陛下作保,想來有不少人家會欣然受之的。

趙石想了想,這到是個不錯的主意,妹子年紀已經不小,拖下去也不是辦法,當然,二十多歲的年紀,在後世正是青春年少,恣意飛揚的時候,又是官宦人家出身,別說離過婚,就算有了孩子,都得搶手到排隊上門提親纔對。。。。。。。

但在這個年代,二十多歲的姑娘,又是個棄婦,就算有他這麼個兄長,人家也不好找的很了。

有名望的,在乎名聲,有權勢的,多數不願被人說趨炎附勢,年輕而又有才幹的,二十多歲沒婚配的,你上哪兒找去?

除非趙石親自出面,以勢壓人,成到是能成,他現在的臉面,即便是朝中大臣們,也不敢隨便駁了,但如此嫁過去,能過好日子才見鬼了呢。

見趙石微微點頭,這位已經豔羨的無以復加的知府大人順杆就爬了上來。。。。。。。

(月票,開始求了啊,有少沒多的給兩章,對了,阿草十五號又要上推薦了,什麼輪轉圖片推薦,應該不錯吧,哈哈。。。。。。。。)

第952章 辛苦第540章 宮城第1373章 吐蕃第1354章 開端第108章 談論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637章 國武(一)第1130章 喜事(二)第1063章 秋深第1426章 論妃第679章 相遇(二)第1104章 商人(七)第1385章 寺廟第208章 年關(一)第632章 人來(五)第78章 操練第1414章 兄弟第1037章 獻策(三)第1352章 官員第887章 靖佳(二)第1350章 綢繆第1385章 寺廟第1541章 怨恨第137章 密議(三)第533章 戰機第1521章 長亭(三)第261章 府中(一)第479章 圍城(二)第1433章 謀算第1017章 封號(二)第1316章 封賞(二)第386章 回京(一)第123章 頑劣(三)第508章 雲涌(八)第1328章 賭博第1359章 結親第382章 豪傑(六)第1091章 終結(四)第920章 死戰(三)第933章 問答第1488章 雄豪第268章 絕情第1357章 用人第966章 衝鋒第264章 拜會(二)第1302章 沈鶴(二)第417章 家事第1172章 聯姻第1499章 暴烈第1270章 元康第1514章 緣由第1377章 智商第1162章 交鋒第889章 毆鬥第523章 戰報(三)第1080章 速度第237章 血夜(五)第1010章 螟蛉第617章 家族第1419章 借人第296章 裂痕第1330章 入宮第1386章 蜀僧第576章 破營第1024章 揮兵第1425章 問話(二)第690章 新鮮(四)第109章 茶飲第1175章 麻煩第1340章 入府第1449章 隨行第29章 平涼第118章 試探第820章 天妖第31章 內亂第841章 寧陰第1352章 陰私第351章 祝壽(一)第1052章 拖延第1546章 挑撥第1556章 拜會(六)第1333章 所求第1403章 女人第756章 施政第828章 小人第1562章 大軍第1374章 推心第1135章 私軍第1436章 音妙第1318章 偶遇第576章 破營第1429章 提議第603章 孩子第1383章 衝鋒第548章 故交第1492章 過往第1352章 官員第858章 金殿第1440章 贈譜第173章 厚禮(三)
第952章 辛苦第540章 宮城第1373章 吐蕃第1354章 開端第108章 談論第八卷繁華盡處是吾鄉六百八十九章 新鮮三第637章 國武(一)第1130章 喜事(二)第1063章 秋深第1426章 論妃第679章 相遇(二)第1104章 商人(七)第1385章 寺廟第208章 年關(一)第632章 人來(五)第78章 操練第1414章 兄弟第1037章 獻策(三)第1352章 官員第887章 靖佳(二)第1350章 綢繆第1385章 寺廟第1541章 怨恨第137章 密議(三)第533章 戰機第1521章 長亭(三)第261章 府中(一)第479章 圍城(二)第1433章 謀算第1017章 封號(二)第1316章 封賞(二)第386章 回京(一)第123章 頑劣(三)第508章 雲涌(八)第1328章 賭博第1359章 結親第382章 豪傑(六)第1091章 終結(四)第920章 死戰(三)第933章 問答第1488章 雄豪第268章 絕情第1357章 用人第966章 衝鋒第264章 拜會(二)第1302章 沈鶴(二)第417章 家事第1172章 聯姻第1499章 暴烈第1270章 元康第1514章 緣由第1377章 智商第1162章 交鋒第889章 毆鬥第523章 戰報(三)第1080章 速度第237章 血夜(五)第1010章 螟蛉第617章 家族第1419章 借人第296章 裂痕第1330章 入宮第1386章 蜀僧第576章 破營第1024章 揮兵第1425章 問話(二)第690章 新鮮(四)第109章 茶飲第1175章 麻煩第1340章 入府第1449章 隨行第29章 平涼第118章 試探第820章 天妖第31章 內亂第841章 寧陰第1352章 陰私第351章 祝壽(一)第1052章 拖延第1546章 挑撥第1556章 拜會(六)第1333章 所求第1403章 女人第756章 施政第828章 小人第1562章 大軍第1374章 推心第1135章 私軍第1436章 音妙第1318章 偶遇第576章 破營第1429章 提議第603章 孩子第1383章 衝鋒第548章 故交第1492章 過往第1352章 官員第858章 金殿第1440章 贈譜第173章 厚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