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0章 少年皇族

bookmark

張鉉雖然已經能聚力,但還只是處於一種初級階段,他想再提高卻已經沒有了途徑,王伯當幫不了他,他只能想辦法自己去尋找路子。

不過當務之急卻是他腰中錢囊在一天天癟下去,大丈夫可以一日無權,卻不能一日無錢,他必須得找件事情做。

他可以擺個小攤,做點小買賣,就像去世的奶奶一樣,擺了二十年的小攤將他拉扯大。

可張鉉實在不願意經商,士農工商,來隋朝不去當兵立功業,卻想着當地位最低下的商人,而且還是擺地攤那種。

奶奶在天之靈若知,非用鞋底抽他不可,沒出息的傢伙。

去投奔李淵,抱李世民的大腿?

這倒是個不錯的決定,可據說跟隨李淵太原起兵的一班將官並沒有成爲開國功臣,反倒成了開國先烈,最後混得好的,基本上都是李世民的對頭投降過去,比如尉遲恭、秦瓊之類。

其實張鉉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歷史上沒有他張鉉這一號人物,似乎李淵的手下也沒有叫做張鉉的謀臣或者大將。

要麼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將領,要麼是一個富家一方的豪霸,其實成爲富豪也不錯,良田萬頃,妻妾成羣,那也曾經是他做過的夢。

張鉉這些天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應該現實一點,他現在還只是社會最底層的芸芸衆生一員,他首先要做的,應該擺脫最底層,進入更高一級的社會階層。

更重要是,現在已經是大業十年,距離隋末大亂只剩下三年,如果他想在亂世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那麼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時間又過去兩天,這天中午,張鉉和往常一樣從城外樹林練刀歸來,自從他培元成功後,他的活動範圍也不再侷限於街坊,而是擴大到城外,每天到西城外的樹林內去練刀,訓練速度和反應。

今天是正月初三,城外的墟市開張,從城內出來買菜的平民絡繹不絕,官道兩邊擺滿了各種賣魚賣蝦的小攤,一羣羣女人簇擁在小攤前討價還價,城門四周熱鬧異常,道路也因積雪融化而被踩得稀爛,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唯恐在爛泥中摔倒。

隨着日子一天天過去,張鉉也已漸漸習慣了隋朝的生活,剛入隋朝的新鮮感也慢慢消淡,他還記得第一次遊逛墟市時的興奮,現在想起來,當時自己問東問西,確實是有點可笑。

他用兩文錢買了一根水淋淋的紅心蘿蔔,一邊啃一邊悠然地向城門走去,走到城門邊時,他的腳步不由停了下來,打量貼張在石碑上的懸賞佈告。

是捉拿楊玄感的懸賞佈告,張鉉剛來洛陽時便看到了,懸賞五千兩黃金取楊玄感人頭,或者官升三級。

不過上次那張佈告被雨淋溼損壞,今天又貼出一張新的佈告,內容不變,雖是新瓶裝舊酒,但還是引來一羣人圍在佈告前高聲議論。

“這個楊玄感怎麼就抓不到呢?有兩個月了吧!”

“不止兩個月,三個半月了,我記得清楚,楊玄感兵敗那天我兒子正好出生,現在我兒子三個半月了。

“聽說楊素有巨大的藏寶庫,楊玄感就是因爲沒有找到藏寶庫才兵敗,不知藏寶庫在哪裡,咱們也找找去!”

“屁的藏寶庫,真有藏寶庫還輪得到你,皇帝早就挖走了。”

“真是奇怪,楊玄感到底躲哪裡去了?”

張鉉卻不覺得奇怪,楊玄感的命運掌握在宇文述手中,宇文述要用他來撈取最大的利益,怎麼可能輕而易舉幹掉楊玄感,不過三個半月過去了,宇文述竟然還不動手,足以說明他的貪婪無度。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只聽遠處官道上有大隊騎兵向城門奔來。

“各位鄉親請讓一讓,皇孫回京了,大家幫幫忙!”

前面開道的士兵還比較客氣,衆人紛紛閃向官道兩邊,張鉉見守城士兵已不再放行人進城,他便向道邊後退幾步,擠在人羣之中。

張鉉心中卻有點好奇,士兵說的皇孫是哪位,他問旁邊一名老者,“請問老丈,皇孫是誰?”

老者彷彿看稀罕動物一般上下打量他,“小夥子,你不是大隋人吧!居然不知道皇孫?我告訴你,是原太子的三個兒子,燕王倓、越王侗、代王侑,將來我們大隋皇帝就在他們中產生,記住了嗎?代王現在還在長安,應該是燕王和越王踏青歸來。”

“哦!多謝老丈。”

片刻,大隊騎兵簇擁着兩名少年公子騎馬飛奔而來,他們不過十幾歲年紀,身着紫袍,腰束玉帶,頭上戴着金冠,脣紅齒白,長得格外俊美,卻不知道哪個是楊倓,哪個是楊侗?

兩名少年在城門前勒住了繮繩,其中一人用馬鞭指着石碑上的懸賞佈告笑道:“大哥,不如我們去抓楊玄感吧!皇祖父不是說他準躲在弘農郡嗎?”

另一名少年恨恨道:“三個半月過去了,宇文述居然還抓不住楊玄感,他真的盡心了嗎?還是另有所圖?”

“皇兄,這裡人多,別亂說話。”

少年默然,片刻他又長嘆一聲,“哎!我真想親自去捉拿他,爲皇祖父排憂解難,可惜我楊倓晚生了幾年。”

他搖搖頭,揮鞭輕抽戰馬,向城門洞內奔去。

“大哥,等等我!”

另一名少年急忙追了上去,大隊騎兵迅速衝過吊橋,護衛着兩個皇孫進了洛陽城。

這種權貴進城之事常常發生,大家早已司空見慣,騎兵隊消失,官道上又恢復了之前熱鬧,吆喝聲和叫賣聲再次此起彼伏。

張鉉卻站在路邊沒有動,他注視着石碑上的佈告,目光中若有所思,他已經發現了一個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途徑。

.......

洛陽的佈局呈方格棋盤型,高牆將城區分割成無數的街坊,同時,一條洛水將洛陽一份爲二,洛陽以北有五十五坊,洛陽以南有五十七坊,基本上以北賤南貴來區分富人區和窮人區。

雖然每座街坊裡都有賣日常用品和柴米油鹽的小店,但非日常的特殊物品只能去專門的市場才能買到。

洛陽有三座大市場,俗稱南市、北市和西市,其中南市又叫豐都市,是大隋天下最大的市場。

市場周長八里,市場門十二座,市內細分爲一百二十行,共有三千餘加店鋪,奇珍異寶堆積如山,來自天下各地的商人聚集於此。

市場內隨處可見牽着一隊隊駱駝,滿載着各種貨物的粟特商人,也能看見皮膚黝黑,身材矮小的倭國商人,還有帶着高帽,面無表情的新羅、百濟商人。

今天是大年初三,張鉉以爲豐都市裡會冷冷清清,店鋪關門閉戶,但出乎他的意料,市場內依舊熱鬧異常,人頭涌動,店鋪前的叫賣聲、吆喝聲此起彼伏。

張鉉在一個月前曾來過豐都市遊玩,那時他沒有買刀的念頭,只是到處遊逛一圈,不過因爲本身是練武者的緣故,他還是記住了兵器行所在的位子。

大隋王朝和歷朝歷代一樣,對民間兵器都有嚴格的限制,弩、長兵器和軍用橫刀不準出售,只准賣刀劍和普通弓箭。

但也和歷朝歷代一樣,這種規定只是表面上起作用,尤其對於烽煙四起的隋朝已經毫無意義。

或許是因爲亂世漸至的緣故,兵器店的生意格外火爆,幾家比較大的店內擠滿了顧客。

張鉉依舊穿着那身淡青色的細布長衫,肩頭搭一隻褡褳,裡面是他所有財富,十貫錢。

這也是隋朝不方便之處,若買貴重之物,要麼用牛車拉一車錢來市場,要麼就用黃金,黃金雖然不是法定貨幣,但一般店鋪都會收,畢竟亂世的黃金只會越來越值錢。

沒有牛車也沒有黃金,那就只能像張鉉這樣,扛着幾十斤重的五銖錢來買東西。

他來到最東面的一家兵器鋪前,屋檐上掛着一塊大牌匾,龍飛鳳舞地寫着‘武德’二字。

就是這家店,張鉉聽王伯當說起過,豐都市的武德兵器鋪劉掌櫃是個消息極爲靈通之人,不光私賣違禁兵器,還可以打聽到一些重要的消息。

走進店鋪,只見牆上掛滿了各種刀劍弓矢,在中間一張托架內堆滿了上百把廉價刀劍,任人挑選,旁邊站着一名夥計,手執一根銅棍,冷冷地注視着每個人的動作。

而賣牆上刀劍的另一名夥計則態度熱情得多,顯然牆上掛的刀劍利潤更大。

店掌櫃則將雙手籠着袖子裡,笑呵呵望着客人,他是個四十餘歲的中年人,姓劉,長得圓圓胖胖,常說的一句口頭語是,‘知道武字怎麼寫嗎?止戈也!’彷彿在救贖他賣殺人利器的罪孽。

一羣士子正圍在托架前挑選長劍,俗話說‘文劍武刀’,男子佩劍是大隋王朝的傳統,尤其是讀書人,人人都會佩一把長劍,或華麗或簡樸,從一把長劍上就可以看出佩劍者的家境。

而對於真正的武者,卻很少買華而不實的長劍,大都買可以劈刺的刀,尤其軍隊的橫刀最受人歡迎。

張鉉直接來到掌管面前,拱手笑道:“請問可是劉掌櫃?”

“在下正是!”

掌櫃滿臉堆笑道:“公子是來買刀吧?”

他眼睛很毒,一眼便看出張鉉不是佩劍的讀書人,張鉉笑了笑道:“那邊幾把刀好像太輕了,我想買把重一點的刀。”

“重一點的有,跟我來!”

掌櫃把張鉉帶到另一邊的櫃檯邊,取出幾把刀,笑道:“刀不像劍重量不一,它有固定制式,一般是三斤、五斤、八斤和十斤四種,如果有特殊要求,那隻能去鐵匠鋪專門定做了。”

掌櫃拿出的都是八斤刀和十斤刀,張鉉分別抽出幾把刀看了看,雖然十斤刀的重量比較趁手,不過這幾把刀明顯品質不高,刀背上甚至還能看到氣泡,和王伯當送給他那把刀差得太遠。

他將自己腰間的刀解下,笑問道:“有沒有這樣的?”

掌櫃瞥了一眼張鉉手中的刀,頓時心領神會,原來是要買上等軍刀,他便點了點頭,“請跟我來!”

他們走進裡屋,裡屋一樣堆滿了各種刀劍,掌櫃從箱子取出五六把橫刀,低聲道:“公子的刀是軍用橫刀,不準公開賣,我這裡有六把上等重刀,公子可以挑一把。”

張鉉隨手拾起一把橫刀,輕輕從鞘中拔出,只覺冷氣森森,鋒利異常,果然和前面的刀大不一樣。

他又挑出一把與衆不同的橫刀,重約十斤,非常趁手,式樣古樸流暢,張鉉抽出刀,一股寒氣撲面,他輕輕撫摸着冰冷的刀刃,感受那吹毛可斷的鋒利,他隨手揮舞幾下,房間裡頓時閃過一片刀影寒光,果然是一把好刀,令他愛不釋手。

掌櫃一豎大拇指,眯起眼笑道:“公子好眼光啊!這是開皇十五年軍器監製作的三千把千牛刀之一,用鑌鐵打造,宮廷侍衛專用,市場上買不到的,我也只有這一把。”

張鉉淡淡道:“意思就是說,這把刀很貴嘍?”

“看公子這話說的。”

掌櫃打了個哈哈,“一分價錢一分貨,這把刀我只賣給識貨人,本來賣八十貫,但公子若誠意要買,五十貫錢。”

張鉉放下刀笑道:“其實我來是想打聽一件事?”

掌櫃聽他不是來買刀,臉上不由露出失望之色,不高興問道:“你想打聽什麼?”

張鉉向他低語幾句,掌櫃警惕瞥了他一眼,沉思片刻道:“既然公子找到我,應該也知道我這裡有點規矩。”

張鉉取出五貫錢放在桌上,掌櫃搖了搖頭,張鉉又把最後的五貫錢也放在桌上,“我只有這麼多了?”

掌櫃壓低聲音斷斷續續道:“.....在安業坊有一家武館.......”

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33章 誰是真兇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61章 新的夥計第430章 欲擒故縱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1章 新的夥計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73章 海中巖洞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637章 夜襲先鋒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373章 山寨內訌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583章 內部分歧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63章 初獲突破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61章 新的夥計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47章 長平遇匪第88章 熱情邀請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
第120章 決戰前夕第891章 出兵飛狐第33章 誰是真兇第840章 虎穴奪子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984章 太原戰役(二十五)第233章 暗流悄涌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144章 撲朔迷離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56章 讖語事件(上)第539章 弄巧成拙第400章 京城買宅第835章 錢塘斷橋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1235章 緊急決定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90章 小餌釣魚第61章 新的夥計第430章 欲擒故縱第438章 進軍東海第397章 婚姻大事第174章 大戰善後第97章 校場較武第61章 新的夥計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485章 宇文之死第843章 挑撥離間第559章 望倉興嘆第325章 趁火打劫第644章 再提條件第890章 滔天大禍第178章 攻營夜戰(上)第988章 太原戰役(二十九)第798章 城池陷落第777章 草料風波第1140章 雪後巡視第271章 送禮風波第929章 發現敵蹤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73章 海中巖洞第938章 激戰長城(上)第169章 突襲高密第979章 太原戰役(二十)第287章 英雄大會(三)第1079章 放棄江陵第1117章 解決之道第1054章 衝鋒陷陣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50章 贏得主動第637章 夜襲先鋒第441章 竇氏危機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976章 太原戰役(十七)第792章 爭奪北岸第482章 李靖進言第373章 山寨內訌第729章 水營旱寨第1175章 天下大戰(三十三)第1126章 矛盾激化(上)第583章 內部分歧第249章 校場比武(下)第1058章 武德辯戰第948章 最後一戰(上)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63章 初獲突破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329章 事件發酵第1201章 奪嫡之始第1066章 永興之戰(六)第643章 亂夜救人第490章 矛盾激化第61章 新的夥計第628章 王亦要王第1050章 唐軍東征第749章 生擒惡梟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1002章 渡黃之戰(上)第1036章 徐公述職第208章 清河兵敗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195章 兩雄相爭第1091章 關鍵人物第47章 長平遇匪第88章 熱情邀請第358章 撤軍示弱第454章 留縣截擊第375章 進京前夕第732章 最後內訌第92章 盧府壽宴(四)第844章 路斷秭歸第985章 太原戰役(二十六)第204章 最終翻臉第235章 帝王心機第753章 坑王咬金(上)第1152章 天下大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