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濱海

“唔、克爾曼、呼羅和德斯坦三行省是我們雙方各自的基線、自然不用考慮,現在需要討價還價的就是法罕、麥納和德信三行省,其中麥納是中心,對於漢森同盟來說控制了麥納,他們也就確保了在印德安區的話語權、他們很難退讓,而對於我們來說,拿下麥納、也就意味着西印德安再無顧慮、無論是法罕還是德信哪個行省控制在漢森同盟手中都難以對我們構成威脅,在這一點上估計我們怕是難以達成一致意見啊。”

崔文秀也有些頭痛,漢森同盟已經展示出了他們足以一戰的實力,呂宋人在腹背上的躁動又迫使自己不得不騰出手來對付南面的問題。從獲得的情報來看,漢森同盟目前對於西印德安發生的戰事還在他們接受範圍之內,但是漢諾威公國兩個兵團的折損也引起了漢諾威公國的強烈反應,崔文秀不是莽撞之人、他清楚漢諾威公國在漢森同盟中的地位,三巨頭之一、一旦將對方逼得太緊,對方強行在同盟內推動大舉增兵的

計劃,對於自己一方來說就很不利了,但是拱手將麥納行省和藍堡讓漢森同盟控制,同樣是己方不可接受的,那意味着付出巨大代價的這一戰大唐並未能獲得足夠的回報、無論是對帝國還是對自己今後的攻略來

說,都是相當不利的。

“大帥也不必太過憂心,我想我們在揣摩漢森同盟人的想法,他們也會琢磨我們的感受,麥納地重要性對於雙方都是同樣的。如果不能用其他利益來作置換,也許共享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鮑林微笑着建議。

“哦?共享?嗯,這倒是一個新名詞,說來聽聽,怎麼個共享法”崔文秀眯縫起眼睛盯着自己這個原來的老部下,也許自己爲他設定的道路真是更適合他、至少在思路上這個傢伙已經遠遠把他那些同僚甩在了後面、當然僅指政務外交方面。

“我們可以和漢森同盟達成停火協議,出了各自的基線外,法罕和德信二行省各自選一。麥納行省包括藍堡城由我們雙方共同控制,在麥納行省境內和藍堡城中我們可以各自駐紮相同數量的必要兵力維持平衡,設立觀察員互相監督,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也消除了我們的戒心,應該說能夠爲雙方接受。當然我們也要提出一些附加要求,比如聖靈教和尼葉教在這個地區應該享受同等的傳教自由。雙方都不得藉助任何力量來壓制限制宗教信仰自由,這樣也可以使這個地區地宗教矛盾既無法消除,但又可以控制在一定程度範圍內,大帥你不覺得一個單一的尼葉教或者聖靈教控制下的地區要按照我們的意圖進行管理並不太容

易麼?所以尋找一個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信仰體系應該最符合我們的利益,畢竟在這裡,我們現在還是外來者。呢,因爲我個人認爲如果我們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呂宋人地話,恐怕和漢森同盟維持一段時間內的和平就很有必要。這種妥協既能夠滿足同盟對東方不那麼感興趣勢力的胃口,也能讓以漢諾威爲首的東侵派不敢隨意挑起戰爭。”

鮑林的一番話終於讓崔文秀意識到自己恐怕要失去這個部下了,這番話已經足以證明鮑林在政治上的日趨成熟和在處理政務上的手段更加嫺熟豐富,如果能夠讓鮑林在地方上浸潤一段時間,也許這個傢伙的造化也比自己當初設想地更爲遠大。

看見主帥目光中似乎有讚歎也有遺憾,當然更有欣賞。鮑林能夠理會自己老上司內心的想法。這說明主帥是在真心實意替自己將來謀劃,鮑林也有些感動,能在這樣的上司手下工作,心情也會愉悅很多,但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是、不可能一輩子在人羽翼之下,這個道理鮑林自然清楚。

輕輕吁了一口氣,崔文秀將目光投向別處藉以掩飾自己的情懷。良久方纔道:“鮑林,這一次談判就按照你的意圖來談吧,這件事情我就全權交給你處理,底線是要在共管麥納行省地情況下獲取法罕和德信行省中地一個,不知道你覺得我們應該爭取哪一個行省更爲合適?”

“這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問題了、從單純軍事角度來說,我們自然要力爭控制德信行省,德信行省東南部已經深入到米什部和海德拉巴部的腹地,對我們的防禦態勢構成很大威脅,而我們控制了德信行省,也就杜絕了後患,而且還反過來威脅到德斯坦地區漢森同盟的軍事存在。但是法罕行省同樣重要,一來克爾曼行省雖然控制在我們手中、但是據我所知克爾曼行省濱海地區可以建成良港的地段很少,而相比之下法罕境內就有一兩處較爲適合建設成爲重要港口的位置,這對於日後印德安地區經濟發展和打通海上商道來說、元疑是相當重要的,而且控制了法罕,也直接和漢森同盟本土領地接壤,也更方便於我們後續的戰略佈署。”

崔文秀點了點頭,應該說法罕和德信各有各地好處,從軍事角度來說德信更重要、但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法罕無疑更爲關鍵。

“這樣吧、先摸摸對方的底細、若是能夠獲得兩個行省自然更佳,不行、我們還是爭取德信行省吧、至少這樣一來我們全力對付呂宋人日後也沒有太多後顧之憂。”崔文秀定下基調。

“不過大帥考慮過沒有、法罕行省不少遊牧部族已經接受了我們安撫、如果我們和漢森同盟媾和又放棄了法罕行省、那可能帶來相當多的後遺症、會給我們的信譽帶來相當大的損失啊。他們現在的牽頭人扎胡丁家族族長已經來到克爾曼城,希望你能撥冗給予接見,他們對於我們儘快穩定克爾曼甚至法罕局勢更有”鮑林提醒對方。

“喔,這個問題我倒是有些忽視了,但是我們放棄德信,在米什人控制區和呼羅行省就不得不駐紮更多的兵力。”崔文秀掂量着其中份量、“不過從長遠來看,也許我們不得不暫時這樣,也罷,這件事情就按照你的想法去談吧,我想在這片土地上我們與漢森同盟和呂宋人的較量也許纔剛剛開始、也許這是你一次難得的表演舞臺,你好自斟酌。”

海風帶着一股子鹹腥味撲面而來,漫步在海灘瑩白如雪的細沙地上,那種說不出的塌陷感讓崔文秀頗有些新鮮,舉目遙望,淡藍的海面上顯得空曠寂寥、天空中的信天翁和鷗鳥不時盤旋掠過,安然閒適的氛圍似乎籠罩在整個海灘上。

把和漢森同盟談判的事務丟給鮑林之後,崔文秀便直奔此次行軍的極西端波羅的海的海濱,這是帝國第一次將控制權和影響力推進到一直被視爲中西大陸內海的地區、無論怎麼說,這一事實將會讓自己載入帝

國之冊,崔文秀雖然見慣了風風雨雨,但是還有忍不住有一些興奮的感覺。

波羅的海和愛琴海就像一個葫蘆的兩個葫蘆球一北一南橫亙在中大陸和西大陸之間,而馬爾馬拉島鏈就像系在葫蘆上的一條細帶不規則的灑落在兩個葫蘆球接合處,數百個大小不一的島嶼遍佈其間,大名鼎鼎的君士坦丁城便座落在最大的克里特島上,而縱橫於這片海域上的海盜更是憑藉其天然的優勢讓兩大海域的各國海軍艦隊都無可奈何,當然這些海盜之所以猖撅無比也有其特殊原因。

不過這一切似乎都和印德安人無干,雖然印德安人在波羅的海沿岸有着並不算的海岸線,但是印德安人似乎天生就是陸地民族,對於海洋並沒有多大興趣,價值海線上平直,沒有多少有價值的港灣,而沿岸的濱海沙漠地區盜匪也是異常囂張,使得商路斷絕,所以整個海岸線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港口城市,內地產的許多商品要輾轉運到西大陸,要麼就只有從漢森同盟過境,要麼就只有從梅利公國境內港口出海,這種奇怪的現來的確有些令人感到無法理解,但卻是事實。

崔文秀的目光從西面漸漸轉向南面,向南就是呂宋人控制下的西澤行省和雷波行省了,伏爾加河從克爾曼與西澤邊境處突然改道南下,穿越西澤行省進入雷波境內,最後在雷波境內注入波羅的海,伏爾加河良好的運輸條件似乎也並沒被印德安人利用起來,除了下游西澤行省到入海口,中上游幾乎就沒有什麼河港碼頭。有些時候真的很難理解印德安人究竟是怎麼想的,這樣良好的條件卻沒有人願意利用,看看印德安人

中普通民衆的貧苦潦倒,崔文秀也覺得這樣一片富庶的土地上竟然有如此多的窮得吃不起飯穿不起衣的人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第93節 風高浪急(2)第114節 危險者第20節 美女第87章 柔情蜜意第19節 和鳴第38節 風雲第79節 誰之責?(1)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31節 挫折第100節 突發第23節 南下(3)第113節 覆滅第45節 邁進第79節 海匪第45節 議事(1)第31節 入局第96節 不相爲謀第95節 爭奪第40節 江湖第106節 雲中爭奪戰(1)第14節 謀官第44節 暗手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80節 訂婚第73節 火苗第9節 解決(1)第15節 裁軍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41節 砝碼序言第3節 創業(2)第69節 此伏彼起(2)第2節 萌芽(2)第45節 合流第56節 奪權第97節 摻和第59節 警醒第136節 西風漸(5)第65節 一劍封喉第73節 大會戰(4)第70節 思念第42節 自我剖析第54節 度假第74節 絞殺第68節 帝國反擊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六節 帝都來信第33節 專訪第59節 烈風將起第21節 西線風雲(3)第59節 接舵第84節 西風(2)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70節 危機意識第26節 兒女情長第16節 遊說第13節 百足之蟲第104節 包餃子(2)第31節 樹倒猢猻散(2)第131節 分崩離析(1)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59節 夢想第91節 北伐(4)第17節 發展道路第73節 警訊第103節 激昂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22節 勢力範圍(1)第29節 人事選拔第12節 戰前第103節 引狼第19節 內廷第27節 名將誕生第8節 籌款第32節 宴前第48節 東與西第57節 平衡第1節 危難之際第18節 療傷第115節 喪鐘第124節 胃口第1節 新的起點第92節 無毒不丈夫第106節 出巡第9節 插曲第51節 日新月異第38節 對策第115節 喪鐘第60節 如願以償第71節 試探第26節 北風(1)第77節 定標第9節 廷議第81節 瓜分?(2)第16節 南行第63節 遇襲(2)第70節 夫妻第38節 烽煙滾滾(8)第133節 西風漸(2)第92節 海外殖民(2)第32節 崑崙關
第93節 風高浪急(2)第114節 危險者第20節 美女第87章 柔情蜜意第19節 和鳴第38節 風雲第79節 誰之責?(1)第13節 遊說風雲(3)第31節 挫折第100節 突發第23節 南下(3)第113節 覆滅第45節 邁進第79節 海匪第45節 議事(1)第31節 入局第96節 不相爲謀第95節 爭奪第40節 江湖第106節 雲中爭奪戰(1)第14節 謀官第44節 暗手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80節 訂婚第73節 火苗第9節 解決(1)第15節 裁軍第68節 一覽衆山(1)第41節 砝碼序言第3節 創業(2)第69節 此伏彼起(2)第2節 萌芽(2)第45節 合流第56節 奪權第97節 摻和第59節 警醒第136節 西風漸(5)第65節 一劍封喉第73節 大會戰(4)第70節 思念第42節 自我剖析第54節 度假第74節 絞殺第68節 帝國反擊第6章 波譎雲詭 第四十六節 帝都來信第33節 專訪第59節 烈風將起第21節 西線風雲(3)第59節 接舵第84節 西風(2)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70節 危機意識第26節 兒女情長第16節 遊說第13節 百足之蟲第104節 包餃子(2)第31節 樹倒猢猻散(2)第131節 分崩離析(1)第21節 各呈機心(1)第59節 夢想第91節 北伐(4)第17節 發展道路第73節 警訊第103節 激昂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22節 勢力範圍(1)第29節 人事選拔第12節 戰前第103節 引狼第19節 內廷第27節 名將誕生第8節 籌款第32節 宴前第48節 東與西第57節 平衡第1節 危難之際第18節 療傷第115節 喪鐘第124節 胃口第1節 新的起點第92節 無毒不丈夫第106節 出巡第9節 插曲第51節 日新月異第38節 對策第115節 喪鐘第60節 如願以償第71節 試探第26節 北風(1)第77節 定標第9節 廷議第81節 瓜分?(2)第16節 南行第63節 遇襲(2)第70節 夫妻第38節 烽煙滾滾(8)第133節 西風漸(2)第92節 海外殖民(2)第32節 崑崙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