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126.嘉陽之行(一)
對於昇平大長公主而言,她的駙馬和孩子是她永遠不能釋懷的人。
如果沒有她,那麼他們也不會死。
縱然政治鬥爭下在所難免,可昇平大長公主還是放不下這道坎。
紀韶元覺得,也許昇平大長公主耿耿於懷這麼多年,也是認爲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良心過得去。
她說道:“姑祖母,駙馬和您的兒子,不會怪罪你的。”
真的怪昇平大長公主的話,那也只有何必相愛而相遇?
紀韶元的話並沒有寬慰到昇平大長公主,她苦笑,“人心是肉長的,駙馬死的時候,我連收屍都不能,因爲我是皇室公主,代表天家顏面,區區一個郭家,不足以使金枝玉葉卑躬屈膝。”
郭家,於高宗朝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郭家於太宗朝權勢滔天,只因郭家出了一位寵冠後宮的皇后,而郭皇后升級成爲郭太后後,郭家更進一步了。
高宗登基後,禮遇郭家,先是封了國公,然後再讓郭太后的長兄爲宰做官,又給了三公的虛銜,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由於高宗登基時年紀尚幼,再加上太宗晚年更換儲君人選,發生了一波政治清洗運動,太宗臨走前指了四個輔政大臣輔佐高宗,身爲母后的郭太后也得到了太宗的一句“太后裁之”的大權。
於是,高宗這個皇帝一直夾在郭太后和郭家中,權力有限。
郭家氣焰囂張,在朝中黨羽林立,高宗這個少年天子並沒有多大的話語權。如此,昇平大長公主這才被高宗定爲謀劃奪權的一枚棋子。
昇平大長公主是高宗的寵妃陳貴妃所生。陳貴妃出身寒門,父親是秀才又英年早逝,母親改嫁對姐弟倆置之不理,只剩下她與弟弟相依爲命,年幼時父親留下來的家財田宅幾乎全被宗族吞併,陳貴妃在五六歲時就得爲生計發愁,當家做主。
陳貴妃得寵,全是機緣巧合,只因去了一趟東宮賣力歌唱,就被高宗收入府裡,承寵內帷,陳貴妃如此才接二連三地生下三女四男。
昇平大長公主是長女,也是高宗的第一個孩子,當年太宗還在,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歡,於是封爲昇平郡主,之後高宗登基封了昇平公主。
昇平公主得寵,母親陳貴妃也是一人之下的寵妃,郭太后爲了拉攏陳貴妃,明面上待陳貴妃母和善親切。
昇平大長公主的童年,算得上是萬千寵愛於一身。
不過,十二歲那一年的偶遇,使得昇平大長公主愛上了郭家的那位名門公子——郭晁勤。
郭晁勤沒有郭家人固有的目空一切,與之相反,他彬彬有禮,才高八斗,很小的時候就是京城有名的神童。
郭家有個爲丞相又是國公的太后長兄在,很是不可一世,郭家子弟出了名的傲慢無禮。
郭晁勤的出現,則大大打破了這一切。昇平大長公主情竇初開,對這個彬彬有禮的少年郎很有好感。
郭太后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昇平大長公主是高宗愛女,比起至今無子默默無聞徒有虛名的宋皇后,自然是掌管六宮、寵冠後宮的陳貴妃更值得重視和拉攏。
陳貴妃的弟弟入了翰林院,得高宗點播和提拔,年紀輕輕就是從三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其侄子也被高宗封了散騎都尉,侄女也恩封了縣主的封號,和宋皇后家族截然不同。
如此一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昇平大長公主當然就很值得想辦法求娶過門了。
昇平大長公主天真爛漫,渾然不知郭太后的算計,與郭晁勤的相處越來越多後,心也就跟着一塊沉淪。
終於,此事稟明高宗後,高宗大喜過望,下旨許婚昇平大長公主和郭晁勤。
郭晁勤因此榮封驃騎大將軍,富貴榮華,前程似錦。婚禮辦得盛大熱鬧,不少人前來湊趣。
郭太后垂簾聽政數年,在朝中擁有自己的人脈,郭家亦然,即便高宗與其鬥智鬥勇,也不過是彼此有輸有贏。
郭太后樂意頤養天年,郭家並不會。
昇平大長公主下嫁郭家,郭丞相是高興的,因爲有個公主兒媳婦,面子上好聽,而且也代表了他和皇帝是密不可分的,絕對沒有人可以取代他。
就這樣,昇平大長公主和郭晁勤在各懷心思的幾方人士眼皮子底下,過上了幸福甜蜜的新婚生活。
昇平大長公主很愛郭晁勤,郭晁勤也愛這位溫柔有才的妻子,彼此情投意合,惺惺相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孩子。
彼時,朝廷鬥爭愈演愈烈,郭丞相不肯卸甲歸田,郭家的種種行爲,罄竹難書。高宗決定利用昇平大長公主產子的機會,一舉拿下郭家衆人。
郭家的人手裡的兵權這些年早被高宗用各式各樣的方法奪去,只剩下一幫忠心耿耿的衛士,昇平大長公主產子,整個郭家嚴陣以待。
郭晁勤也緊張地期待着妻子和孩子可以平安。然而到最後,只剩下身心俱疲的昇平大長公主活了下來,郭家所有人全部被擒拿了。
當初爲了以表恩寵,高宗連公主府都沒有命令昇平大長公主去居住,而是隨夫居住。
郭家既被拿下,昇平大長公主也就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昇平大長公主用顫抖的聲音回憶着郭晁勤和她的兒子,“安兒和七郎,他們多麼像啊。七郎生前那麼愛乾淨,但我、我……”
說着說着,潸然淚下,無語凝噎。
時隔多年,高宗駕崩,憲宗登基,她的種種委屈和悔恨,雖然於日復一日的尊崇中愈發強烈,但她也不想再待在這片傷心地。
郭晁勤之死不是意外,昇平大長公主兒子的夭折,也不是意外。高宗不能允許這個擁有郭氏血脈的孩子活下來,授意太醫在昇平大長公主的安胎藥裡放了些導致嬰兒窒息的草藥。
得知真相時,昇平大長公主以淚洗面,恨不得衝進皇宮裡找高宗算賬,她的兒子死在了外祖父的手裡,可憐可悲可嘆!
高宗給予她再多的補償又有何用?安兒不能死而復活,郭晁勤也不能回來了。
郭家被族滅後,郭太后氣得舊疾復發,之後一直臥病在牀,臨終前拒絕見高宗一面,以表示自己的抗議。
高宗大概是認爲虧待了昇平大長公主,於是廢了宋皇后,改立陳貴妃爲皇后,然後又給了昇平大長公主更多的食邑封戶。
這一切,並不是昇平大長公主想要的。
紀韶元還能說什麼呢?只能默默地握住昇平大長公主的手,陪着她。
等昇平大長公主情緒好轉後,方又開口,“你要去嘉陽,那裡剛好葬着七郎和安兒,你替我上柱香吧。”
郭晁勤的母親是嘉陽人,當初郭家是以謀逆罪處置的,罪人是不能入土爲安的,昇平大長公主廢了老大的力氣,保存了郭晁勤的屍體,然後又把安兒的屍體一塊埋着,墳墓立在嘉陽。
至於爲什麼不是京郊,那種情況下,墳墓立在京郊只會惹人注意。
紀韶元點頭,“好,姑祖母的話我記得了。”
姑祖母這輩子太苦了,唯一深愛的丈夫和孩子皆沒有活下來,獨留她苦苦思念與後悔。
“陛下立了太子,按理來說那他百年之後就會接班,不過太子的母親是納蘭皇后,母子二人感情深,分不開,若讓他一登九五,元元的處境會比較尷尬。”
昇平大長公主恢復了以往的理智從容,分析着隆泰帝的幾個皇子。
九皇子紀常登年紀最小,默默無聞,不值一提;七皇子滇王紀常崢桀驁難馴,暴戾恣睢,實非明君之姿;太子紀常赫溫厚善良,心懷天下,偏偏有個納蘭皇后橫加阻攔,心慈有餘果決不足。
仔細一數,隆泰帝的皇子們都不合適登基稱帝。
昇平大長公主的話引得紀韶元的一陣附和,“正因如此,元元纔要未雨綢繆。”
紀常赫和紀常崢都不能當上皇帝,爲了自己,怎麼着也得把他們踢下去。
現在紀常崢越來越不能和太子一爭高低,只剩下一個九皇子了。
九皇子上次看上去算是聰明伶俐的人,就是隆泰帝不喜歡他,忽視他。
昇平大長公主似笑非笑,“人選只有幾個,老九還算可以,元元要不考慮考慮吧。”
“姑祖母和我一樣,都認爲九皇子最合適。”
紀韶元心有靈犀地笑了。
九皇子紀常登沒有母族幫忙,那她不介意扶持九皇子一登九五。
從龍之功,多麼誘人啊。
姑侄倆談了好一會兒,天南地北,天文地理,琴棋書畫,她們聊得火熱激情。
從昇平大長公主府出來後,紀韶元率先回了宮,親自面見隆泰帝說了一會兒話。
父女二人說了什麼不得而知,反正第二天,紀韶元啓程前去嘉陽時,那位素來默默無聞的九皇子紀常登出現在大衆面前,且天子對他十分親暱。
這一幕落入大家眼裡,反應不一。
紀韶元微微一笑,拜別了隆泰帝和納蘭皇后,坐上馬車,由御林軍開道,前去了嘉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