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軍議(二)

也不用史軫、韓圭、董成等人幫腔,徐懷毫不留情的逮住葛鈺就是一頓輸出,同時也不再掩飾的將渡淮作戰方略和盤托出:

他就要在中路真正大反攻之前,諸路兵馬趕在明年春季渡過淮河,奪取下蔡、潁上等北岸城池,一方面不至於使從蔡州北進的反攻大軍太過突出,以致側翼沒有掩護,一方面就是要牽制住徐宿一帶的東路虜兵主力。

葛鈺被徐懷訓斥得面紅耳赤,一張頗爲俊朗的臉微微扭曲猙獰,但面對徐懷盛氣凌人的言辭卻無以反駁;諸將臣列坐兩側也是鴉雀無聲。

過了良久,顧藩沉吟說道:

“目前在中路,我們有京襄天雄軍五鎮主力以及選鋒軍一部,以陳子簫等將爲首,牽制住虜兵鎮南宗王府所部主力;在東路我們則有靖勝軍四鎮主力、選鋒軍一部、燕部(契丹)援騎總計六萬五千精銳,有壽春三萬戰兵,有左右驍勝軍三萬精銳,有以右宣武軍爲主的淮東軍四萬????????????????精銳,有諸路勤王兵八萬人馬,同時還有信陽、荊州、淮東水軍總計一萬五千將卒。單純計算敵我之兵力,大越在東路集結的兵馬已經達二十六萬之巨,而東路虜兵總計二十萬,已居於下風。此外,我軍剛剛斬獲大捷,軍民士氣高昂、人心振奮,而虜兵則經歷新敗,士氣低迷,乘勝追擊渡過淮河,至少在淮河以北佔據幾座城池,牽制虜兵,爲下一步收復河淮腹地做準備,都是應有之義……”

顧藩作爲曾經的京西南路經略使,此時身爲淮東制置安撫使,以參知政事統攝淮東軍政,鄧珪及楊祁業所部名義上都歸他節制,沒人敢說他說話的分量不足。

魏楚鈞見韓時良神色頗爲頹然,他卻不想這麼快就放棄抵抗,朝顧藩拱拱手說道:

“顧使君與使相所言,不無道理,但此役前後歷時一年半,不僅壽春守兵傷亡慘重,淮西盡廢,江東、江西、荊北、荊南、廣西、浙東、浙西以及淮東,所徵錢糧租賦都是倍於往年,地方財賦枯竭。更何況諸路還集結十萬兵馬參戰,傷勞極甚。我擔心再不給軍民地方緩口氣,洞荊之禍會重演……”

“民衆勞苦,是亟待休養,但虜兵的情況就能好到哪裡去?”

孔昌裕振聲說道,

“倘若以驅逐胡虜、收復中原爲計,難道不應該趁虜兵更爲艱難之際,咬緊牙關渡淮嗎?我們緩了一口氣,虜兵也將恢復元氣,收復中原要從何時再從容計議?另外,葛鈺將軍剛纔對使相的指責,也太過偏頗。都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年春後要從壽春渡淮,倘若韓使君、葛鈺將軍能勉力爲之,與諸部攜手共戰,那是真好不過,倘若韓使君、葛鈺將軍覺得所部需要休整、補整,那換其他兵馬從壽春渡淮北上,昌裕不知道有什麼不妥當的?難不成渡淮以擊胡虜,是韓使君、葛鈺將軍幾人之事,普天之下,其他人都與此無關了?”

京襄與荊北一直都存在諸多利益衝突,孔昌裕又以荊襄士紳領袖自居,因此長期以來他在朝堂之上都是極力抵制京襄勢力往荊北擴張。

紹隆帝登基之後,先後調高峻堂、袁久樑以及大批原神武軍將吏填入荊北,也是希望能以孔昌裕爲首,形成壓制京襄進一步擴張的勢力集團。

這時候見孔昌裕竟然都公開站到京襄一邊,魏楚鈞也知大勢已去,只是朝孔昌裕拱拱手,沒有再強辯下去。

他心裡也清楚,孔昌裕爲何會投向京襄?

說到底還是這一次淮南會戰前期他們的表現太差了、太糟糕了,令整個江淮士紳都深切感受到亡國滅族的危機。

也許京襄所推行的新政,會有損江淮士紳的利益,令人痛恨,但相比較亡國滅族,孰輕孰重,這並非所有的士紳都無法加以分辨的,也並非所有人都能固執己見、死頭硬的。

周鶴、高純年以及顧藩的騎牆倒戈,影????????????????響太惡劣了;畢竟他們三人才算是天下士紳領袖,諸路監司有太多他們的門生故吏了。紹隆帝登基之後,也不得不倚重他們治理朝政。

而這次軍議一旦就渡淮之事形成共識,上奏到朝廷也不可能推翻了。

畢竟這次軍議的參與,基本上已經代表了大越現有的絕大多數軍政力量。

京襄或者說徐懷,已經事實上用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司軍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樞密院的樞密會議。

而倘若名義上以他爲首的五路度支使司,再進一步從屬於提舉天下兵馬勤王招討使司,到時候徐懷只要阻止皇詔出京,大越權柄差不多就集於他一人之手了。

這或許是京襄執意舉行此次軍議更深的謀算吧?

“渡淮或不渡淮,諸公且議,我等則奉聖旨行事,恕不奉陪!”葛鈺霍然而立,也不去看徐懷一眼,而是朝周鶴、汪伯潛等人拱拱手,接着就站起來朝衙堂之外走去。

羅望以及其他壽春將吏這時候也相繼起身,跟着葛鈺離去。

對於葛鈺等人的離席,徐懷也沒有下令攔阻,而是不動聲色的看着韓時良。

韓時良臉色黯然,半晌後施施然立身而起,誰也不看朝衙堂外走去。

徐懷又朝魏楚鈞看過去,不懷好意的問道:“魏公也要甩袖而去嗎?”

堂上衆人一起朝魏楚鈞看去。

魏楚鈞這一刻在席間如坐鍼氈,韓時良、葛鈺、羅望能走,甚至汪伯潛也能走,但他魏楚鈞卻不能走。

五路度支使行轅都遷入澗溝鎮大營了,他走了,徐懷後腳就會派人接管五路度支使司行轅,不就相當於將五路度支使一職拱手相讓嗎?

他相信徐懷絕對做得出這事,而且一旦形成京襄兼領五路度支使司的事實,他在朝堂之上能爭辯得過?

不管怎麼說

,他都得硬着頭皮留下來。

“看來壽春諸將吏對渡淮之事有很大的異議啊,好在魏公深明大義,沒有跟他們成一丘之貉啊,”史軫慢悠悠的說道,“好啊,壽春諸將走了也好,魏公在這裡,就不妨礙諸公商議個條陳,請陛下定度……”

深明大義你個頭哦,魏楚鈞內心在咆哮,他現在很清楚京襄想幹什麼,說白了,就要是在潛邸系之外先就渡淮等事達成共識,然後派兵馬,哦,派人前往建鄴請旨。

“我也厭惡爭執不休,”徐懷淡然說道,“韓使君他們走掉也好,我們可以靜心下來慢慢商議渡淮、軍功授田等事。與其浪費時間爭執,大家不如花費氣力多想想如何殺滅胡虜、以雪前恥……”

目前淮西、合肥、廬江、舒城、肥西、肥東、無爲等南部州縣都由驍勝軍及諸路勤王兵馬接管,但淠水以西的霍邱、固始、商城、潢川、光山以及六安、霍山七縣,徐心庵直接從信陽、羅????????????????山派出數千守兵以及一批官員臨時接管。

就前期而言,僅這七縣的無主之地就足夠用來授田。

授田能夠折抵首級功,孔昌裕等人當然是贊同的。

不然的話,諸路再分攤高達兩三百萬貫的首級賞功錢,是實在有些吃不消了。

更何況渡淮又迫在眉睫,還需要源源不斷往壽春等地運集糧秣,需要源源不斷支付從京襄贖買的軍械錢款,江淮等地再富庶,也很有些難支了。

再一個京襄令人厭惡的新政,核心就是軍功授田,提高軍卒的地位,爲保障有足夠的軍功授田,纔會嚴厲打壓地方宗派士紳,對田地進行清查。

既然能從淮西獲得足夠的軍功授田,那對江淮荊湖等地的清田,自然也就變得不那麼迫切——這點又是符合江淮荊湖士紳利益的。

說白了就是形勢所迫,死道友總比死貧道要強得多。

至於統兵將吏早就想這麼幹了。

大越立朝以來,軍卒地位極低,即便行募兵制,但普通民衆都不願意從軍,因此對軍卒眷屬在置辦田地、科考、經商等方面都進行嚴格的限制。

說白了就是要讓軍卒的子孫後代除了充軍,沒有更好的謀生之道,從而保障募卒的來源不會乾涸掉。

不能置辦田宅,將卒即便得再多的軍功賞錢,在物價騰貴的江淮,很快就會消耗一空,軍卒眷屬生存極爲艱苦,又限制從事他業,子子孫孫都只能從軍;當然,大部分將卒一生都沒有機會討老婆,也就無所謂子子孫孫。

像鄧珪、劉衍、楊祁業以及解忠、劉文江、朱潤、雷騰等將領,並非看不到這些弊端,但這是連建繼帝在世時都沒有改變,都不得不跟士紳、士臣羣體妥協的殘酷現實,他們又能改變什麼?

然而到這時,這一切又變得順水推舟一般容易,他們又如何能不支持?

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十六章 援至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
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六十四章 圍河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十章 韓時良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七十三章 密會第一百零八章 狩獵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動如山第七十六章 城樓火焰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訊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第三十二章 援師第一百二十五章 要做棋子第一百章 大捷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七章 撤離第三十一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七十九章 晨時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一百二十章 誰無猙獰容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九十八章 春風得意幽憤槍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一百七十三章 勸親第一百三十二章 鑄鋒堂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十章 場面有點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九十七章 軍怨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九十章 東洲寨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八十四章 對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五十四章 牽涉第一百零二章 戰後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百六十一章 攔截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標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來客第二百五十六章 納附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價而沽第七章 身如龍槍如蟒第五十六章 怯敵第十四章 敵至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八十六章 說囚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二十九章 迂迴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十一章 牢房風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敵第十六章 援至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驚擾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綢繆時第一百章 人心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氣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五十七章 統兵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四章 嶽海樓第一百七十二章 圍垸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