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之餘,元弘建又把盤子拿到手中反覆端詳了一番,這時,盤子上的一個細小的花紋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要說也湊巧,元弘建退休前因爲工作的原因,學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語,這石頭上的文飾他一眼就認出來了:是工工整整的阿拉伯語“爲了紀念某某”。除此之外他又發現,在盤子的最外圈貌似花邊的裝飾也是由阿拉伯語紋雕刻成的。
元弘建越看越是興奮,因爲已經系統地學了一段時間古玩知識的他,知道盤子上刻有阿拉伯文並不簡單,難不成這盤子比他當初想象的要珍貴得多?
元弘建子查閱了文獻以後發現,在元代和明代,比較流行把阿拉伯文作爲紋飾寫在瓷器上,於是他推斷,這個盤子應該是清代以前的東西。
有了這個發現,元弘建差點把嘴都給樂歪了,心想,難不成自己這次歪打正着撿着大漏了?
爲了徹底搞清楚這件事兒,元弘建就把盤子拿到了店裡,於是發生了早上吳叔說的那一幕。
元弘建問道:“楚老師,您給看看,這隻盤子到底是什麼東西製作的啊?”
楚琛琢磨了一下,隨後說道:“應該就是用樹脂製作的。”
“可是我明明用燒紅的鐵針扎過了,如果這盤子是樹脂的,怎麼沒見冒黑煙兒啊?”對於楚琛給出的答案,吳叔和元弘建就有些不明白了。
楚琛笑着說道:“您的判斷方法不對,這在有些樹脂製品上是不起作用的。就比如說咱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酚醛樹脂。就是用來當作耐火材料的。”
酚醛樹脂也叫電木,又稱電木粉。原爲無色或黃褐色透明物,市場銷售往往加着色劑而呈紅、黃、黑、綠、棕、藍等顏色。有顆粒、粉末狀。主要用於生產壓塑粉、層壓塑料;製造日用品、裝飾品;製造耐火材料、人造板等物品。
元弘建皺了皺眉頭,隨後又問道:“那爲什麼這隻盤子會變色呢?”
楚琛解釋道:“這是因爲裡面添加了一些化學變色劑,所以遇水就變色了。”
看到元弘建有些難以接受的模樣,楚琛又接着說道:“其實判斷是不是樹脂製品還是挺簡單的。一般來說,樹脂製品的感覺比較溫,溫度上來比較快,沒有冰涼吸手的感覺或感覺比較短。這明顯和瓷器並不相同。”
“另外。陶瓷類屬易碎品,樹脂仿陶瓷工藝品卻具韌性,落地可以裂而不碎。即使人爲把它弄碎。其斷面也與陶瓷有別,即不割手、不見氣孔。”
元弘建聞言,怕楚琛誤會,連忙說道:“楚老師。並沒有不相信您的意思。只是覺得現在作僞的手段實在太高了,真是防不勝防。至於把盤子摔了,我還真不捨得,畢竟這隻盤子本來我就沒當是藏品買,我覺得還是有藝術價值的。”
“老元,說句實在話,這隻盤子還真沒什麼欣賞價值。”畢竟都是有交情的人,吳叔也不想元弘建還錯下去。就給他潑了盆冷水。
“這怎麼說?我覺得這隻盤子的雕工還是挺精緻的啊!”元弘建驚訝的說道。
吳叔解釋道:“咱們看東西,不能光看雕工。你看這個黃盤子在畫風上,或許吸取了明代的阿拉伯文作爲裝飾的畫風,但並不代表它就是仿製品,就有藝術性。而且,這個盤子上的圖案還錯漏百出。”
說到這,他就拿起盤子介紹道:“首先一點,咱們國家的山水畫,要看畫面有無留出天地之位。所謂天地,就是整幅畫紙的上下之位。宋代畫家郭熙說:‘何謂天地?謂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位,下留地之位,中間方立意定景。’畫山水如果將滿幅填滿,給人閉塞鬱悶之感,佈局顯然失敗。”
“從意象而言,山脈頂塞天地之位,象徵目中無人,驕傲自滿,上無晉升空間,下無退路,這種佈局的畫不宜選用。而這隻盤子上面的山水畫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讓人看着很不舒服”
“其次,要看畫面有無將山的來龍去脈表現出來。山脈猶如人脈,山脈連綿長遠,象徵人脈多,交遊廣闊,根基雄厚。畫面重巒疊嶂,層次豐富,有分支、有起伏者最佳。如果畫面沒有交代清楚來龍去脈,便顯得短促單薄,意象不佳。”
“另外,咱們國家的山水畫布局講求的是有主有從,主峰代表主人,山峰不突出,畫面便失去氣勢,羣山便失去統領者。象徵主人能力不足,欠缺駕馭能力。而這幅畫看上去景緻卻沒有主次之分,很多畫面都堆砌疊加在一起,顯得十分厚重……”
元弘建剛纔還不覺得這隻盤子上的山水畫有這麼多錯誤,現在聽了吳叔的講解,內心馬上對這隻盤子的印象發生了改變,越看越是不喜。
此時,楚琛開口道:“元老,其實這隻盤子的雕工雖然細,不過卻是用機器刻的,仔細看起來就很是死板。因此,我認爲,這不過是作僞者自己憑感覺創作出來的作品,並沒有什麼藝術價值。”
“哎!看來我今後還得多學習才行啊!”
元弘建搖頭一嘆,說道:“既然只不過是件臆造品,那乾脆打碎了看看,到底是不是用樹脂做的。”
楚琛連忙說道:“這個……元老,畢竟這盤子的材質只是我一家之言,要不你再考慮一下?”
元弘建揮了揮手道:“不用了,既然就算不是樹脂,但盤子上的山水畫總改變不了吧……”
見元弘建執意如此,再加上這隻盤子確實不是什麼值錢玩意,楚琛就讓人拿了把小錘過來。
元弘建把盤子砸開一看,發現確實和楚琛說的一般,這隻盤子就是用樹脂製作的。
楚琛拿起一塊盤子的碎片,打量了一番後,說道:“這樹脂裡面應該還摻雜着金屬粉,重量就和瓷器之類的差不多,如果上面的山水畫畫的正常一些,到也容易讓人打了眼。”
元弘建憨憨一笑道:“楚老師,今後我還是多看少買,沒有把握就不買了。”
吳叔聞言就哈哈一笑道:“老元,不是我說你,你哪次打了眼不是這麼說的,我看你就是不長記性!”
元弘建反駁道:“我也會吸取教訓,至少現在買東西,五百塊以上的東西,我碰都不會碰。而且,之前楚老師不也說過嘛,玩這一行,一定要多實踐。我現在買的東西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就算買了贗品,也只是花點錢買個經驗。只要我不像以前那樣不懂裝懂,總會進步的。”
元弘建這樣的態度,楚琛還是挺贊同的。一般來說,在收藏市場裡,最容易被打眼的人有兩種,第一種是外國人。
因爲他們不瞭解我們收藏市場的情況,也不知道行情,他們習慣把國內的市場和國外比,覺得東西便宜,從出發點上來說,他們也不是爲了投資,主要是自己的興趣,花3000塊錢買一件民國時期出口轉內銷的瓷器就覺得很高興。
第二種容易打眼的人就是不懂裝懂的人。他們往往會學到一點收藏中的術語以及概念,強調文物文獻中某一些特徵,靠着這些特徵和術語概念買東西。他們就不想想,你知道玉器裡有“橘皮紋”,那造假者就不明白嗎?
這些收藏者滿嘴術語行話,比如,說瓷器內壁沒黑點就說“沒飛着灰”,聽起來好像很懂行,但實際上這些只是概念,是空的。而收藏是實打實的,真正做收藏的人對於一些細節觀察得很具體,描述也實在,是不玩這些術語概念的。
而且,不懂裝懂也就罷了,他們買東西的時候,還喜歡自作聰明地侃價。
楚琛以前見過一位老兄,他看中了一件青花筆筒1,賣家開價1萬塊,這老兄就開始侃,侃到了30塊。楚琛想想都覺得好笑,1萬都能侃到30了居然還敢買?有道是一分價錢一分貨,賣家又不是傻子,好東西會30塊給賣了。
而這位老兄卻覺得自己挺有本事,30塊買下了,等到隔壁一看,15塊錢還買一送一。
所以說,想要在古玩這行混的開,千萬不能不懂裝懂,不然就等着打眼吧!
說話之間,楚琛的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拿出一看,原來是費老的電話,這讓他稍稍有些奇怪,難道自己的那張古琴出了什麼意外?
電話裡,兩人先是寒暄了幾句,隨後費老就開口道:“小楚啊,和你商量一件事情。”
“費老,有什麼事情您儘管說好了。”
“是這樣,昨天我回去想想,覺得有些考慮不周,我覺得你的這張古琴,還是先去用科學設備檢測過之後,我再來修比較好,這樣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你覺得怎麼樣?”
“費老,您是專業人士,您覺得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對此沒什麼意見。至於檢測方面,我也就一事不勞二主了,還麻煩您費下心了。”
“這有什麼費心不費心的,我啊,真想天天有這樣的古琴讓我來檢測纔好……”(未完待續
ps:感謝“孤狼望天”、“李小狗”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