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已經到了萬曆十年,
自從萬曆八年皇帝下旨易藩爲侯,封國南洋起,大明既開始了全面的通海,與舊時只寧波港通海不同,現如今大明已經有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南京、天津等多港可以通商海外,通商以來,大明朝的海上貿易日漸繁榮。
一船貨出一船銀歸!
儘管南京位於大明腹地,但是憑藉着天時、地利、人和,兩年經營下來,規模與氣象都遠非昔日可比,已然成爲大明最爲繁忙貿易輸出的港口之一。一年到頭,南京的港口幾乎就沒有冷清的時候,終日繁忙非常,泊於港內的大小帆船往往來來,帆桅林立大有一副遮江蔽日的意思。
別說是那些初到此地的西洋海商,就是南直隸本地人也常常會爲眼前場面而驚訝,對於許多人而言,他們終其一生,都不可能有看到如此壯觀的場面,江面上數以百計千噸左右的飛剪快船泊於江南,一艘艘舢板靈活的大船之間穿行着,向船上的乘客售賣着各種貨物,而更多的人卻是從舢板登大船,那些舢板的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就如同過江之鯽似的。
“過江名士多於鯽!”
其實用這句話來形容此時的南京倒是再恰當不過,只不過,此時名士們要過的並不是江,而是海,而是在遠渡重洋“下南洋”。
幾乎每隔兩三個月,在南京就會上演這樣的一幕——數百艘大船遮江蔽日的泊於江面上,這是預備揚帆出海的“就國”船隊,它是何等的壯觀與氣派:數不清究竟有多少短裝打扮的漢子正賣力的將貨物裝進船艙。在碼頭上急步來去的士子們裝扮各異,有的華衣錦服,有的身着布衣,有人有功名,有人卻不過只是自稱“童生”,他們操着各種各樣的方言,在那裡兜售着自己,在茶樓、酒館裡大聲的喧嚷着,無論來自什麼地方的士子們,都不難找到自己所熟悉的鄉音,然後他們彼此自謙,彼此張揚着個性,試圖引起封國諸侯的注意,事實上,當他們張揚個揚的時候,總會有一些衣着華貴的官員走過去,主動向他們發出邀請,對於人才諸侯國從來都是求賢若渴的。
當這些將要背井離鄉下南洋一展才華的士子們,在諸侯國官員的邀請下住進聚賢閣,等待着前往諸侯國的時候,還有許多衣襟襤褸的百姓,他們聚集在碼頭附近的濟貧院裡,每天靠着院裡施捨的兩頓飯維持生計,這些人都是家境貧寒的無地百姓,他們拖兒帶女一路乞討着從全國各地趕到南京,唯一支撐着他們不遠千里趕到這裡,就是那些流傳甚廣的致富傳奇上——到了南洋諸侯國,就能得到百畝上好水田,那可是一年三熟的水田。
因爲,他們大多無力支付出海的費用,所以抵達南京後,就會住進各諸侯國設立的濟貧院——爲了招攬流民,像最早就國的益國,甚至把濟貧院開到了武昌,待他們抵達諸侯國後,然後他們可以得到一塊百畝大小的土地,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他需要用收成的一半充抵路費,如果幸運的話,存下來的銀子除了買上一頭水牛外,還能買上一個土人奴婢——這正是海外傳說的一部分。
三年!
只需要三年,每個人都能成爲小地主,都能躺在家裡讓家奴侍候着過活。
在過去的兩年中,這樣的海外傳奇總是不斷的在報紙上、小說中流傳着,在大明各地的酒樓中,總有說書先生在那裡說道着那些傳奇故事。正是那些傳奇故事,讓人們義無反顧的前往南洋。
在這些人的臉上,壓根就看不到即將遠離親人故土的痛苦,每一張臉上都懷揣着希望以及期待,還有義無反顧的決心。
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羣裡,有一名穿着便裝的官員格外引人注目,偶爾的總會有無數雙眼睛投着他,緊盯着他的一舉一動,對於許多人來說,他的決定往往決定決定着他們所有人的命運。
“除了蜀國的船之外,還有那幾國的船!”
擡頭凝視着那些桅杆頂部懸掛的寫着“蜀”字的旗幟上,施奕文淡淡的問了一聲。
“回老師,除了蜀王的船隊外,還有益國的十二艘船、德國的十三艘船……。”
跟在老師的身邊,徐光啓的目光投向江面上的船隊,這麼大的船隊中,並不僅僅只有一個蜀國,還其它在過去的一年半之間已經就國的七個諸侯國的船隻。
“還有宣慰司的三十六艘船。”
時不時的徐光啓會把目光投向船隊中,他特意提到了宣慰司,是因爲南洋宣慰司一樣需要人口,一樣需要從大明招攬移民。
“嗯……”
默默的點了點頭,施奕文並沒有說什麼,在過去的一年半間,他一直在南京的宣慰使衙門裡,主持着諸侯就國,當然期間也去了兩次南洋,去南洋也是爲了處理封國事宜。
短短不到兩年間,就有益、德、秦、晉、魯、桂、唐七國先後就國南洋。而他們的就國於大明而言是有益的,不僅讓大明省去了鉅額的宗祿,而且還騰出了大片的土地。
“我們去拜訪一下蜀國國君吧。”
作爲南洋宣慰使的施奕文,儘管身爲一品官,但是於法於禮都必須主動拜見諸侯國君,而且在將來的南洋,諸侯與宣慰使司之間也是同氣連枝,要是因爲怠慢了對方,而導致雙方心生芥蒂,反倒是不智。
所以,每當有國君就國抵達南京時,施奕文都會在諸侯國君前往孝陵祭拜高祖皇帝前,先着便裝主動拜訪。
單就是這個禮數來說,一直以來各國對他都是無可挑剔,當然,各國國君大臣對施奕文也是客氣至極,畢竟,他們也知道這位南洋宣慰使不僅肩負着拱衛諸夏的責任,同樣也肩負着監視諸侯的使命。
所以,幾乎是在施奕文剛一抵達碼頭,得到消息的蜀王朱宣圻就早早下了座船,擺好儀仗主動迎接着他的到來。
就在這時,突然一匹快馬急匆匆朝着這邊趕了過來,最後徑直停在施奕文的面前,那人一下馬,就對施奕文說道。
“京、京城八百里加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