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求和

天竺國接連敗退。

他們面對人數不如他們的唐軍,都沒有一戰之力。

遇到了唐軍,他們只有潰敗的份。

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天竺國的朝堂之。

而這個消息傳來之後,整個天竺國的那些官員都震驚了,他們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什麼,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我天竺國那麼多兵馬,怎麼可能不是唐軍對手?”

“是,唐軍不可能那麼厲害,我天竺國不會敗的。”

“…………”

一衆官員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嘀嘀咕咕的說個不停,可天竺國國王的臉色卻是十分的難看。

他們與唐軍打了這麼多仗,唐軍哪怕是孤軍深入,也是可以一天攻破他們一個城池,而這麼一點唐軍,纔不過是唐國兵馬的冰山一角。

如果唐軍有更多的兵馬前來的話,豈不是可以滅掉他們整個天竺國?

可以說,他們天竺國怕是要面臨滅頂之災。

雖然朝堂的將士嚷嚷的厲害,但天竺國的國王卻是有點擔心了,他可不想天竺國在他的手裡覆亡、所以,在羣臣這樣說着的時候,天竺國的國王揮了揮手,道:“諸位愛卿,唐國看來是真的很強大,如果我們繼續與唐國爲敵的話,於我們天竺國來說十分的不妙,所以

這仗本國王不準備再繼續打下去了,爾等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是好啊?”

天竺國國王不準備與唐國爲敵了,朝堂的人雖然很氣憤,但也無可奈何,相互張望之後,纔有幾個人站出來提出建議。

“國王陛下,如果不準備跟唐軍作戰的話,那我們只有講和了,這些唐軍想要的不多,也是一些貿易往來罷了,我們跟他們進行貿易往來是了。”

“沒錯啊,國王陛下,我們本來也沒有必要跟他們作戰,我們兩個國家相距這麼遠,誰都滅不了誰,沒有必要不死不活的。”

“是,是,國王陛下,與唐軍講和吧。”

“…………”

衆人這樣說着,天竺國的國王點了點頭:“好,那與唐軍講和吧,讓他們來京城商議事情。”

“喏。”天竺國的人領命之後,便急匆匆派人去跟鄭和議和,對於這種情況,鄭和是早有預料的,天竺國不是他們的對手,打仗不敢跟他們打,除了議和之外,他們還有其他選擇

嗎?

使臣來了之後,鄭和並沒有怎麼猶豫,便點頭同意了下來。

這件事情,沒有必要擺譜。

雖然他知道,算天竺國議和了,但天竺國的很多人,怕仍舊是不服氣的,不過他不擔心,他有辦法讓這些人服氣。

應下議和的事情後,鄭和帶着兵馬直奔天竺國的都城而來。

---------------------

唐軍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天竺國的都城外面,緊接着,鄭和帶着一百火銃隊進了城,住進了他們的驛館之。

而在鄭和他們住進驛館之的時候,王宮這邊,一名官員跟天竺國的國王說道:“國王陛下,這唐軍是不是真的厲害,也不好說,要不我們派人去試探一下怎麼樣?”

天竺國接連敗退,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可以在都城這裡找回面子,天竺國的國王自然是滿心歡喜的。

他好的問道:“怎麼試探一下?”

“簡單啊,我們派人去一趟驛館,找那唐國使臣鄭和的麻煩行了,看看那鄭和怎麼處理,看看他是不是願意吃虧。”

找鄭和的麻煩,雖然影響不了大局,但至少可以出口氣,天竺國的國王思慮了片刻,緊接着點了點頭,同意了下來。

驛館不大。

天竺國的領土也並不算很大,他們這裡的繁榮程度也完全沒有辦法跟唐國相,所以驛館自然也一般般了一些。

鄭和他們住下沒多久,有一名天竺國的武將帶着一衆將士趕了來。

“唐國的使臣呢,出來,給我出來。”

這名武將身材魁梧,看起來十分的彪悍,他身後的那些手下,也都個個強悍。

他們這樣在驛館高聲嚷嚷,鄭和他們想聽不見都難。

而面對這些人的挑釁,鄭和也不緊張,帶着自己的火銃隊走了出來。

“我是唐國的使臣,你這般嚷嚷着要見本官,所是爲何啊?”

天竺國武將看了一眼鄭和,一臉的不屑,道:“我很好你們唐國的士兵有多強,我要跟你們試一下,生死勿論,怎麼樣?”

這個武將的意思很明顯,那是要跟唐軍打一仗,死了死了,誰也不能責怪對方,很顯然,他是準備好好的教訓一下唐軍,而且還要唐軍吃一個啞巴虧。

而面對這樣一個武將的挑釁,鄭和卻只是嘴角露出了一絲淺笑,道:“想試,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這驛館場子小,施展不開,我們去街怎麼樣?”天竺國的街道並不算很寬,跟唐國的長安城那可是差遠了的,不過這並不重要,鄭和帶的是火銃隊,他們需要一定的距離,在驛館近身肉搏的話,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多少

優勢,所以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站在大街,來一場衝鋒般的較量了。

那天竺國的武將對自己似乎很自負,所以對於鄭和的提議並沒有任何的異議,當場便同意了下來。

雙方這樣說好後,各自帶着兵馬來到了大街。

天竺國的百姓還是很多的,聽聞兩國的將士要試一下,這些百姓都很好,不過打仗是要殺人的,他們也不敢靠近,在街道兩端,遙遠的望着。

他們對於自己國家的將士,還是很自信的,自信他們可以一舉擊敗唐軍,讓唐軍知道他們的厲害。

“這些唐軍,也太不知量力了,我們的兵馬直接能夠擊敗他們。”

“沒錯,沒錯,你看他們拿的是什麼武器,這樣的武器能殺人才怪。”

“是,是,看來我們天竺國的將士是贏定了的。”人都有對自己國家的一種崇拜,和希望,此時這些百姓希望他們天竺國的將士能夠取勝,擊敗唐軍。

第177章 有內應第1075章 冒進第1725章 蒙面將第161章 砍瓜切菜第1633章 請援兵第1372章 生意漸差第70章 贈內人第271章 武城破第116章 賜婚第930章 移寵第339章 不賣第1758章 與李吉謀第714章 故技重施第306章 偷樑換柱第1737章 長安破第826章 攻破虎王城第1832章 番外40、難題第164章 唐水反第646章 夜火第1600章 不可廢第454章 漢國皇儲之爭第1113章 能怎樣第1669章 同意了第1804章 番外12、殺刀第1066章 保面子第1745章 破幽州城第1493章 草上飛第476章 皇后之怒第574章 蹴鞠第140章 唐缺第25章 朔州風雨第190章 和親第1387章 到了第725章 民女第837章 罰與不罰第322章 攻江夏城第1149章 不安分的大食國第749章 明知第1036章 馮家堡第1608章 殺翻他第1048章 蜈蚣第593章 釘子第165章 樑國意第1487章 大牢裡的人第312章 密談第1388章 唐煜立威第440章 消息入京第166章 急報第196章 十萬大軍第731章 李衛第898章 參加比賽第1469章 進大獄第502章 裴元慶大戰夏侯淳第833章 大食國亂第1203章 來軟的第684章 圍攻長安第741章 女帝的一封信第1083章 未有第73章 貿易往來第1056章 窩點第1784章 南唐亡國第490章 安排第437章 圍攻燕城第1419章 徹查此事第1741章 遷都第533章 敗呂布第169章 登基第1150章 何所爲第1025章 如何賞第1295章 直逼沙俄王城第293章 掌控玉門關第239章 如何處置第980章 楊家軍出兵第1292章 凝聚國力第1111章 反咬第1425章 接連死亡第769章 衛青出征第101章 嫌疑人第470章 李靖到第1521章 徹查放貸事件第1675章 防線破第1570章 罪有應得第1751章 最先的敵人第1707章 燕國援軍第1644章 欺美人第1261章 結盟啊第208章 唐軍報復第1163章 無人之境第1113章 能怎樣第1382章 中途事第729章 穿越者第1427章 噩耗傳來第1298章 沙俄國亡第94章 造紙術第87章 培植勢力第459章 諸葛孔明立威第795章 羅士信第8章 皆爲利來第283章 絕情花第1428章 撮合他倆
第177章 有內應第1075章 冒進第1725章 蒙面將第161章 砍瓜切菜第1633章 請援兵第1372章 生意漸差第70章 贈內人第271章 武城破第116章 賜婚第930章 移寵第339章 不賣第1758章 與李吉謀第714章 故技重施第306章 偷樑換柱第1737章 長安破第826章 攻破虎王城第1832章 番外40、難題第164章 唐水反第646章 夜火第1600章 不可廢第454章 漢國皇儲之爭第1113章 能怎樣第1669章 同意了第1804章 番外12、殺刀第1066章 保面子第1745章 破幽州城第1493章 草上飛第476章 皇后之怒第574章 蹴鞠第140章 唐缺第25章 朔州風雨第190章 和親第1387章 到了第725章 民女第837章 罰與不罰第322章 攻江夏城第1149章 不安分的大食國第749章 明知第1036章 馮家堡第1608章 殺翻他第1048章 蜈蚣第593章 釘子第165章 樑國意第1487章 大牢裡的人第312章 密談第1388章 唐煜立威第440章 消息入京第166章 急報第196章 十萬大軍第731章 李衛第898章 參加比賽第1469章 進大獄第502章 裴元慶大戰夏侯淳第833章 大食國亂第1203章 來軟的第684章 圍攻長安第741章 女帝的一封信第1083章 未有第73章 貿易往來第1056章 窩點第1784章 南唐亡國第490章 安排第437章 圍攻燕城第1419章 徹查此事第1741章 遷都第533章 敗呂布第169章 登基第1150章 何所爲第1025章 如何賞第1295章 直逼沙俄王城第293章 掌控玉門關第239章 如何處置第980章 楊家軍出兵第1292章 凝聚國力第1111章 反咬第1425章 接連死亡第769章 衛青出征第101章 嫌疑人第470章 李靖到第1521章 徹查放貸事件第1675章 防線破第1570章 罪有應得第1751章 最先的敵人第1707章 燕國援軍第1644章 欺美人第1261章 結盟啊第208章 唐軍報復第1163章 無人之境第1113章 能怎樣第1382章 中途事第729章 穿越者第1427章 噩耗傳來第1298章 沙俄國亡第94章 造紙術第87章 培植勢力第459章 諸葛孔明立威第795章 羅士信第8章 皆爲利來第283章 絕情花第1428章 撮合他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