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14章 鐵道炮兵

bookmark

自從鐵路這種東東出現後,世界上陸地運力最強的交通方式就是鐵路和在上面奔跑着的火車。人們常常將鐵路交通線比作一個國家的經濟命脈,恕不知,這條用來溝通各地的互通有無的交通命脈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化爲一國之利劍,給予對手沉重的一擊!

在沒有空軍的時代裡,雙方的對攻的火力支柱就是重炮部隊,更大的口徑,更遠的射程是各國陸軍不停追求的目標,但是隨着火炮性能的不斷提高,各國陸軍發現想要運輸這些威力巨大的龐然大物變得越來越困難。以至於連德國陸軍軍級單位最多也就只能裝備8寸級別的火炮,而且還是短8寸炮。就這在運輸過程中還有拆開運輸到達陣地後再組裝。

面對越來越重的火炮和野戰環境下崎嶇的道路,以至於俄國陸軍逐漸將可以快速機動的輕炮作爲主要支援火力。在俄國的戰術思想上,如果重炮跟不上部隊的推進速度,那就無法發揮作用,既然這樣的話倒不如全輕炮快速機動。

想法是好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當俄國人這支經過整備後的陸軍投入到1戰戰場後,在開始的時候德國人沒有理會俄國陸軍的時候,俄國陸軍的攻勢可謂是順風順水,但是當攜帶着大量重炮德國陸軍殺過來的時候,俄國陸軍成建制的損失,大量的輕炮面對在射程和威力都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德軍重炮可以說與燒火棍無異。雖然這些重炮移動緩慢,消耗巨大,但是一進入發射陣地那麼對對手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在未來的華俄第二次戰爭中,華夏陸軍部一致認爲,雙方將在尼布楚附近展開陣地攻防戰。大規模的軍團機動其實是很難實施的。原因很簡單,雙方都無法在脫離了鐵路幹線的支援後製成大建制的軍團在廣袤的地域中展開大縱深大迂迴。一方面是沒有足夠的馬匹和車輛。更重要的是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也許以俄國人的力量,搞到數萬甚至十萬以上的馬匹不是問題,但是又了馬匹,飼料和補給怎麼辦?供養一匹戰馬的補給可以供養十名士兵。如此巨大的消耗讓遠離東歐的俄國人根本無力支持。在現階段,西伯利亞鐵路能支持大軍團作戰已經很勉強了,更別說支持大量的機動兵團作戰。所以,沒辦法,俄國人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尼布楚附近展開。

至於華夏陸軍嗎,雖說戰場距離華夏最大的工業基地很近,但是華夏本身就缺乏大型挽馬同時因爲人口過多,糧食本身就不富裕,馬羣的規模可沒法和俄國相比。至於說弄汽車?在1戰前大型載重汽車都是一種奢侈品,想要將大軍的補給寄託在這些昂貴而不算很成熟的東西上顯然是不行的。

所以說雙方戰鬥方式很簡單。就是圍繞尼布楚城池展開攻防戰。陣地攻防戰中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重炮。在挽馬和汽車數量都不能確定夠用的情況下。華夏陸軍想要將那些致命的重炮運過去的話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鐵道交通。

根據歷次戰爭的經驗。軍級可以攜帶的最大威力火炮不超過8寸的短榴彈炮,或者是6寸的長身管火炮。而師級攜帶的火炮一般爲6寸短身管火炮或者是長身管火炮。但是這些火炮絕對不足以應對集團軍級的戰鬥。面對俄國人的工事,華夏需要10寸到12寸短身管榴彈炮對付對方的重型要塞,同時也需要8寸長身管火炮壓制對方炮兵。

想要把這些沉重的東西送到戰場上非要使用火車不可。既然如此。倒不如成立一支鐵路炮兵部隊,專門負責操控這些威力巨大的殺人武器。在徐傑的的建議下,鐵道炮兵從屬於陸軍部直接指揮。其下設兩個分部,其中一個是鐵道工兵部隊,另一個是鐵道炮隊。

前者的任務是負責將這些珍貴的鐵道跑送到指定的發射陣位,同時完成臨時鐵路的佈設以及發射陣地的構築。例如說木質環射炮位或者說鐵道環射陣位。並且負責補給和火炮的維護。

而鐵道炮隊則和普通炮兵沒什麼區別。說白了就是一直靠鐵路進行機動的重炮部隊,而這支重炮部隊的火炮來源則是從原本海軍退役的艦炮中選取。這些已經使用了很久的艦炮只要將內層炮管換掉然即可重新裝備。

12寸40l艦炮根本不用特別長的身管。改成陸炮後攻擊掩體的時候主要是靠重彈吊射從水平方向擊穿對方的防護。而不是靠炮彈的高初速從垂直方向打穿,所以陸軍軍械部在接受到這批軍火後,首先做的工作就是將炮管截短。然後採用減裝藥。換上更重的混凝土穿甲彈。更厚的被帽和更彎曲的彈道讓這些重炮成爲十足的碉堡殺手。

如果說威力最大的火炮是12寸40l短炮。那麼最受各軍軍長歡迎的恐怕就是8寸40l鐵道炮了。這些火炮重量適中,最大的優勢在於射程足夠遠,而且巨大的威力足夠應對絕大多數目標。尤其是在裝備了新式的榴散彈後,100kg重的炮彈可以在半個足球場那麼大的範圍內播撒死亡之雨。(當然,這是理想情況下。實際上因爲各種問題,這個殺傷範圍會大打折扣。但是對有生力量來說依然是相當恐怖的。)

而最讓陸軍糾結的是,那些10寸40l炮怎麼辦?要說射程,10寸40l無疑有比8寸更遠。甚至有些射程過剩。至於說威力,對掩體的殺傷肯定比不上12寸短炮。而在面對集羣目標的時候,因爲炮彈過重,這些火炮的單位時間投射量反而不如8寸炮。畢竟陸炮可沒有艦炮那麼完善的伺服設備。重達227kg的炮彈即使用簡易機械裝填也不容易。總之10寸炮的定位十分雞肋。

當徐傑知道這個情況後,本着廢物利用的原則,還是建議鐵道炮兵在相關車輛夠用的情況下裝備這些10寸遠程火炮,原因很簡單,在徐傑看了,陸炮沒有射程過分這一說。要知道,當年法國1戰的時候知道的超遠程火炮有超過40km的射程。而在有氣球或者飛艇的校正下,對於20km左右的面目標實施攻擊還是可以的。徐傑不求真打到多少東西,多少能造成點麻煩也行啊。就這樣,成體系的陸軍鐵道炮兵算是正式成立。而這支依靠鐵路進行機動的重炮部隊在未來的戰鬥中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感謝書友空晨的打賞,以及書友tianlang588和強林的月票支持~~~。

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825章 大戰揭幕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1299章 爆發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257章 鬱悶的俄國人第1528章 看不見的博弈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1038章 航母交戰推演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814章 遇上BOSS了!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165章 新的計劃第531章 俄國人也悲催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105章 首殺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463章 抉擇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779章 德國人的反應第691章 亂戰第778章 貝蒂的行動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915章 危機時刻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177章 空軍的野望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87章 拼命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1494章 乘風之神!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776章 前來摸底的傑里科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456章 混亂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1292章 快速突擊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226章 失誤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1005章 決斷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68章 困境依舊第743章 繼續放火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16章 英國人來了第33章 忙碌的理查德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977章 準備第1344章 長腳湯姆第284章 談判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1177章 空軍的野望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1467章 修正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787章 一步到位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098章 備戰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535章 徐傑的想法
第734章 帝國危機(1)第594章 北海之上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825章 大戰揭幕第1048章 德國空軍的重組第963章 艦隊交換計劃第1198章 華夏制導武器第1299章 爆發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257章 鬱悶的俄國人第1528章 看不見的博弈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1038章 航母交戰推演第150章 火炮生意第814章 遇上BOSS了!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511章 潛艇戰和反潛體系第1111章 遮天蔽日第165章 新的計劃第531章 俄國人也悲催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105章 首殺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595章 輕巡大亂鬥第798章 鄧尼金的軍團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463章 抉擇第1433章 無聲的交鋒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779章 德國人的反應第691章 亂戰第778章 貝蒂的行動第509章 工人問題第790章 生來就是死對頭第915章 危機時刻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177章 空軍的野望第799章 俄國海軍第131章 戰艦開工第187章 拼命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1494章 乘風之神!第110章 意外衝突(一)第776章 前來摸底的傑里科第234章 裝甲巡洋艦的時代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456章 混亂第1079章 加速建設第1292章 快速突擊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876章 波羅的海戰雲第226章 失誤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10章 拜會布林(三)第209章 戰前準備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930章 固執的威廉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1005章 決斷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391章 極限暴兵的俄國人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68章 困境依舊第743章 繼續放火第411章 戰略佈局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1171章 攻防戰(2)第1141章 重鑄長劍第1083章 意大利怎麼辦?第1484章 裝甲啓示錄(1)第1517章 河口之戰(2)第888章 被算計了第269章 新的起點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16章 英國人來了第33章 忙碌的理查德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977章 準備第1344章 長腳湯姆第284章 談判第807章 大洋洲的快樂時光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1177章 空軍的野望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1467章 修正第322章 戰爭前奏第1061章 德國未來戰鬥機第393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787章 一步到位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1098章 備戰第399章 政變前夜第535章 徐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