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安化蠻撤兵

下午,安化蠻再次發起進攻,不過因爲佯攻,傷亡慘重,這次只是攻打了兩次,便退兵。

李光忠用箭she出戰報,蒙充派兵拾取,送來龍水城。

戰報中李光忠說獲得二百一十二級,估計安化蠻死傷的蠻兵是這個基礎上的五倍。戰報後面爲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字字鏗鏘的寫道:“雖一ri而感蠻兵之兇,然深受皇恩,雖一兵一卒,吾亦不退!請王爺安心!山在人在!”

趙禳感嘆:“誰說我大宋非弱兵庸將?此豈非忠義而善戰之大將?”

當下趙禳讓人先行拿出三百貫,讓蒙充送到抽水塔下,以木桶送上去,以作賞賜。另外還讓馮伸己代替自己,在夜晚坐抽水塔木桶來到宜山砦,代替自己賞賜李光忠盔甲一副,陳邇信利刀一把。馮伸己再代替自己慰問士兵。

宜山砦士兵立刻大震,第二天又擊退安化蠻叛軍的三次進攻。不過安化蠻叛軍有了攻城經驗,這次斬首不多,只是得了一百七十六級。不過安化蠻死傷估計已經有一千五六百人。就算安化蠻兵力數萬,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馮常圪無奈,下令先圍城,打造攻城的器械。其實所謂的打造攻城器械不過是藉口,安化蠻那技術,能夠打造出怎麼樣的攻城器械來呢?退一步說,就算有這個技術,高級的攻城器械都需要大量的jing鐵、青銅作爲部件,安化蠻那裡來這些部件呢?

自行打造?安化蠻有這個技術,有這個材料。早就去打造兵器了。何至於如今浩浩蕩蕩的幾萬大軍。居然有數千人還拿着竹矛作戰的。

第四天。宋軍已經點清了安化蠻虛設的炊煙,再從其他炊煙多寡中推算出有多少蠻兵。一道炊煙往往就是一個大鐵鍋,大鐵鍋可以煮二十五人左右的食物。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畢竟安化蠻是聯軍,雜七雜八的,大鐵鍋不夠,有的便是自己拿自家的陶鍋來頂替。

爲此難免有所出入。但馬玉已經敢拍胸口的給趙禳說,眼前的這支安化蠻大軍兵力絕對不會超過三萬五千人馬!

趙禳點點頭,轉過身來,道:“等會兒軍議!馬提轄也來吧!”

馬玉怔了怔,道:“王爺,可是有什麼事情的?末將感覺沒有什麼問題的!”

趙禳搖了搖頭,道:“正所謂窮則思變,連續四天的時間,安化蠻叛軍都在攻打宜山砦不果,時間拖下去。只會對我軍有好處,他們必然……”

說到這裡。趙禳驀然止住。

馬玉奇怪,順着趙禳驚訝的目光看過去,他也禁不住整個人都呆住了。

安化蠻叛軍宛如被分泄的洪流,朝着西面而去。須知龍水城位於東方!換言之,安化蠻叛軍在退兵!

“王……王爺!安化蠻……安化蠻居然真的退兵了!”馬玉說話,都禁不住有些語無倫次了。

趙禳深深吸了口氣,道:“回衙門!”

頓了頓,趙禳對馬玉道:“你立刻派給蒙充說,讓他帶人坐船遠遠吊着偵查,看看安化蠻叛軍是不是真的撤退!”

馬玉連忙答應一聲。

到了衙門的朱漆大門前,趙禳都還沒有跨過門檻,便已經對守門的王府侍衛下達軍議的命令。

王府侍衛應諾一聲,連忙分配好任務,前往各處官衙、辦事處,把在龍水城內的文武官員叫來。

沒有讓趙禳在議事堂內等候多長時間。

走馬承受閻士良、宜州知州孟方、宜州沿邊兵馬都監張漢陽、轉運司參贊馮伸己、管勾公事杜獻升、入廣南西路禁軍一營指揮副使彭銳、桂州廂兵指揮使陳國、歐正隆等宜州高級文武官員都匯聚在衙門的議事堂內。

環視了衆人一眼,趙禳臉se複雜的說道:“安化蠻撤兵了!雖然進一步的消息還沒有回來,但本王在城樓上看過,看樣子不像的使詐!”

趙禳的話,宛如一顆深水炸彈,把議事堂內的所有人都炸懵了。

“王爺,安化蠻撤兵?怎麼……怎麼如此兒戲的?”彭銳第一個回過神來,不敢置信的說道。

“可不是!安化蠻氣焰囂張的調集了幾萬大軍殺奔而來,對我龍水城一箭未發,就是攻打了兩天宜山砦不克,這就撤退了!他馮常圪不破下面的人亂起嗎?這必然是使詐!”這次說話的是宜州知州孟方了。

趙禳吐出口濁氣,道:“你們真的是這樣看嗎?”

孟方問道:“王爺難道不這樣認爲嗎?”

趙禳手撫着書案,道:“本王開始也是這麼認爲的,但本王仔細想了想,卻發現安化蠻這一退,我們反而更加被動!”

宜州沿邊兵馬都監張漢陽問道:“王爺這話怎麼末將聽的那麼費力呢?安化蠻退去難道不好嗎?沒有了安化蠻羈絆,我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招募士兵,到時候,拿下安化蠻不過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趙禳反口問道:“你真的是這麼認爲嗎?”

“難道不是嗎?除了人多勢衆外,安化蠻有什麼好值得重視的?”張漢陽一掃之前的萎縮,意氣風發的說道。

趙禳嘆息着搖了搖頭,道:“融溪大敗中你們難道沒有看出什麼嗎?我們之所以敗,不僅僅是敗在敵人狡猾上!更是敗在地利上!”

頓了頓,趙禳接着說道:“這宜州不是山,就是水,也就那麼幾塊平原罷了!一旦安化蠻縮回山裡面去,我們打還是不打啊?打,入了深山大林當中,我軍的陣型還怎麼保持呢?而論起單打獨鬥起來,蠻兵一個也許不夠,但兩個蠻兵呢?三個蠻兵呢?”

馮伸己臉se一變,道:“王爺所言甚是啊!這深山密林當中。可不僅僅是有看得到的敵人。還有看不到的敵人!一些溪流、泉水看似乾淨。但卻是毒水,喝了後輕則上吐下瀉,重則一命嗚呼。而且蠻人擅長用吹箭,在本來就是深山密林,到了夜晚更加黑暗。就算被蠻人用吹箭she出的毒針扎中,也不知道那裡來的,甚至不知道自己中了毒針。”

杜獻升苦澀道:“而且我們還非打不可!這安化蠻如此無法無天,殺了朝廷官員不說。還稱王,視朝廷法度如無物。就算我們不打,這事情到了朝廷那裡,朝廷也會下令我們出兵攻打安化蠻,順帶還會呵斥一番吾等不思進取!”

你一言我一語的,把本來因爲安化蠻叛軍撤兵,而變得稍微輕鬆一些的氣氛登時重新凝重起來,而且還要比之前更加凝重。

“王爺,要不現在帶兵掩殺好了!怎麼也好過到深山密林那裡開戰!”張漢陽提議道。

廂兵指揮使陳果連忙反對道:“不好!誰知道這會不會是安化蠻做了兩手準備,在撤兵的同時。還留下伏兵!到了平原上,我們怎麼打啊?須知拋去守城的兵馬。還有宜山砦那裡經過幾番血戰也暫時不可用,能夠用的兵力也就二千四五百人罷了!安化蠻叛軍可是我們十二三倍的兵力!在平原上,怎麼打啊?”

歐正隆煩躁道:“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我們在這裡廢話也沒有用啊!”

趙禳想了想陳國的提議,旋即搖了搖頭道:“本王看過安化蠻叛軍撤退的情況,雖然談不上井然有序,但也絕對不是心慌慌的那種,士氣猶在!趁勢掩殺這事情更是無從談起,出兵不過是在原野上交戰,難以取勝!”

杜獻升猶豫了下,道:“王爺,不是讓朝廷撥錢了嗎?朝廷的錢到了,想來組建一二千廂兵還是沒有問題的!有了這些兵力補充,再加上王爺你之前定下的招募兵力,合宜州、融州、桂州、象州等幾州之兵力,怎麼也有近萬兵力,想來可以拿下安化蠻的!”

趙禳剛想說話,外面就響起趙嬴武的聲音。“王爺,朝廷的迴文到了!”

趙禳登時jing神一振,連忙喊道:“快送上來!”

甭說趙禳了,其他幾位宜州高官也jing神一振,十多隻眼睛盯着趙嬴武。叫不明情況的趙嬴武被看的頭皮發麻,哥今天是怎麼了?難道是衣服穿錯了?還是變帥了?

雖然心中流轉過千言萬語,但趙嬴武還是把朝廷的迴文遞送到趙禳身前的書案上。趙禳連忙拆開來,剛剛開始還一臉期待的,但不過片刻,趙禳臉上就浮現出難以完全掩飾得住的鐵青之se。

孟方、馮伸己等幾名文官有眼se,對望幾眼,都心照不宣的交流了一番。

彭銳卻沒有這個眼se,還興沖沖的問道:“王爺,朝廷說了撥多少錢下來啊?可是有一百萬貫啊!”

趙禳黑着臉豎起一根手指。

彭銳這個時候也感覺到氣氛有些古怪了,只是自己剛纔問了話,總不好現在就不回答吧?猶豫了下,道:“十萬貫啊?也太少了吧!”

趙禳狠狠的一甩奏摺在書案上,道:“是一分錢也沒有!”

朝廷規定的錢財當中最低的單位是錢,不過民間卻有‘分’這個更小的單位,十分等於一文。

孟方猶猶豫豫的說道:“王爺,這……這到底是怎麼了?朝廷再缺錢,也不至於如此吧?”

走馬承受閻士良端坐在一邊,眼睛隱晦的用鄙夷的目光掃了孟方一眼。這那裡是朝廷有錢沒有錢的問題,肯定是張士遜這老狐狸做的好事了!

趙禳黑着臉說道:“迴文上說:西北用兵在即,錢糧緊缺,安化蠻夷不過是疥癬之疾。夫聞‘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諸君於廣南西路同心協力,定然可達雖非兄弟,然有兄弟之心。然慮安化蠻之亂需用兵,故而今秋夏之二稅,上繳之數減半。望諸君勉之!”

“什麼!”

議事堂內一片譁然,這可比方纔趙禳說出安化蠻叛軍撤兵的消息更叫人震驚。

雖然知道趙禳不可能在這事情上撒謊,但孟方還是忍不住說道:“王爺,讓下官看看!”

趙禳也沒有惱孟方這個失禮的舉動。隨手將回文拋在地上。換了其他時候。絕對有人敢彈劾趙禳一個藐視朝廷的罪名。不過朝廷的迴文太過冷酷無情了。使得現在議事堂內人人都對朝廷有了不滿。看了此舉,不少人心中都有一絲解恨的情緒涌現,下意識的忽略了趙禳這個不敬的舉動。

孟方拾起來一目十行的看了一遍,臉se忽青忽白的,叫人擔心這個宜州知州會不會腦溢血。

過了半響,孟方驀然間感覺到一股無力感,癱坐在椅子上,有氣無力的說道:“王爺所言。全如迴文所寫!”

雖然早已經知道是真的,但被再次確定,還是叫議事堂內的諸人感覺不可思議。

“朝廷上的相公都是白癡嗎?都是豬嗎?我廣南西路的情況還不知道嗎?不撥錢也就算了,居然還要我廣南西路繳錢!”馮伸己恨恨的說道。

“豬都要比他們聰明呢!”陳國咬牙切齒的說道。

陳國是宜州人,可以說如果安化蠻的叛亂不平定,對於宜州的影響最大。對於家鄉不寧,陳國心中怎麼可能沒有一點意見呢?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籌錢!如果沒有錢,說不定這次募兵的計劃還得改變一下!”杜獻升有氣無力的說道。

閻士良猶豫了下,開口說道:“王爺,內帑那裡肯定還有錢在的!”

其他人登時jing神一振。滿懷希望的看着趙禳。是啊!我怎麼沒有記起來,眼前這爲爺可是當今官家唯一的親弟啊!他開到口。官家怎麼可能會不撥錢下來呢?

北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皇帝富有,三司窮苦。

並非是皇帝貪了國家的錢財,而是北宋皇帝掌握一條獨特的收入,首先是皇莊,不過這個實際上只是小頭,大頭是那裡呢?是商稅和地方上供的金銀、絹布。就好比趙禳在山東挖的那座金礦,其實大頭是皇帝拿去的,只有小頭是三司使的。

商稅方面,就有過這麼一道旨意:“川、陝商旅鬻銀者,聽詣官中賣,每兩添鐵錢一千,遞送內藏庫收掌,候有旨,乃得支撥。”

而內帑多麼富有呢?在景佑四年,內藏庫監領上表:“歲斥緡錢六十萬以助三司,蓋始於天禧三年,時詔書切戒三司毋得復有假貸。自明道二年距今才四年,而所貸錢帛凡九百十七萬二千有餘,請以天禧詔書申飭之。”

這裡面的大意就是說,每年都要給三司六十萬貫錢,開始於天禧三年,當時皇帝可是說好了,每年就給你們三司這麼多錢了,可不能夠進行二次貸款哦!而從明道二年到現在,不過是死年時間罷了,三司借的錢財卻是九百一十七萬二千貫有餘,請皇帝你老人家下旨,可不能夠再這樣了,偶可扛不住啊!

另外這裡說一句題外話,三司借皇帝的錢,從來都沒有還過。因爲皇帝一喊還錢,三司使就振振有詞的說:這些錢都是給你趙家治理大宋的,又不是我個人拿的,皇帝你要還就找天下百姓去好了!

皇帝怎麼辦?沒撤了。於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定下了這個“歲斥緡錢六十萬以助三司”的辦法。我每年給點錢打發你了,你就別再打我的私人小金庫的主意了。

夢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皇帝的小金庫,實際上無時無刻都在被人打主意。

趙禳心中卻猶豫,自從閻文應被貶、呂夷簡被貶,趙禳心中就有了刺,感覺當初楊淑妃的死,並非只有閻文應和呂夷簡摻和。弟弟找哥哥借錢,這事情容易,但卻讓趙禳有一種彆扭的感覺。說白了,趙禳找宋仁宗借錢容易,宋仁宗答應借也容易,但趙禳相當於欠了宋仁宗一份情,欠可能是仇人的情,這是多麼諷刺的事情?

“不!”趙禳果斷的拒絕。

閻士良心有所感,身形稍微一顫,叫人不明所以的垂下頭。

孟方激動的站起來,道:“王爺,爲什麼不能啊?”

陳果附和道:“就是啊!王爺,有官家撥錢下來,平定安化蠻之亂指ri可待啊!”

趙禳面無表情的說道:“因爲內帑也沒有錢了!爲了準備平定西夏,朝廷已經搬空了內帑。據本王所知,除了封樁庫的錢沒有動之外,內帑也就剩下三千來貫,以支皇宮ri用!”

封樁庫是宋太祖設立的,爲的就是燕雲十六州。這些宋太祖錢有所交代,只能夠用在燕雲十六州上。可以拿這些錢來向遼國贖回燕雲十六州,也可以作爲攻打燕雲十六州的軍費。

聽得這麼一說,孟方、陳果他們還真不好說什麼了。

爲了堅定這個消息的準確xing,趙禳目光落在垂着頭的閻士良那裡,說道:“閻中官也知道這事情,你們可以問問他,事情是不是如此?”

其他人的目光不由自主落在閻士良身上,閻士良迫不得已擡起頭,露出一抹有些牽強的微笑,道:“王爺……王爺說的正是!正是!”

杜獻升眼中閃過一抹異se,心中若有所思。

孟方和陳果等人見閻士良這個宦官也這麼說,想來事情也假不了。因爲他們覺得閻士良不可能和趙禳聯手。皆因走馬承受這個官職就是相當於監軍xing質的,故而皇帝一般都會選用自己信任,並且和地方大員關係不怎麼好的宦官擔任,要不然地方大員和走馬承受沆瀣一氣的話,這國家豈不是要亂了嗎?

第309章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270章 離間計第236章 廣西事(上)第5章 師傅(上)第207章 辣魚湯第262章 出兵第18章 商謀(上)第117章 雜兵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65章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31章 汴梁論劍第182章 一文錢難倒長沙王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88章 棋錯一着第26章 白蓮淨世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58章 斷案(中)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297章 一唱一和第278章 安化定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古鬆第22章 開拓財路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33章 暗流涌動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50章 養廉銀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302章 尹洙(下)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05章 踏春(6)第96章 公孫(下)第275章 傳統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82章 陝西事(中)第138章 益都城第268章 突襲(中)第285章第169章 四大儒第280章 衛王回京第300章 史吉第302章 尹洙(上)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196章 回朝(上)第16章第16章第124章 東口鎮遭遇戰(3)第74章 洛陽紙貴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196章 回朝(上)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6章第162章 念奴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309章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31章 汴梁論劍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178章 貪官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45章 足球(上)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120章 選兵(下)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6章 師傅(下)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257章 風起第6章 師傅(下)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42章 夜第211章 範諷獄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41章 舞弊第278章 安化定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118章 選兵(上)第139章 安賑司(1)第31章 汴梁論劍第100章 王珪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190章 女真人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268章 突襲(上)
第309章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270章 離間計第236章 廣西事(上)第5章 師傅(上)第207章 辣魚湯第262章 出兵第18章 商謀(上)第117章 雜兵第76章 風起雲涌(中)第265章第152章 跳躍的火焰(8)第31章 汴梁論劍第182章 一文錢難倒長沙王第58章 光芒四射的登場第420章 千秋茶肆(上)第287章 清風金明河第88章 棋錯一着第26章 白蓮淨世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58章 斷案(中)第255章 平靜的前夜第297章 一唱一和第278章 安化定第242章 兵臨城下第266章 古鬆第22章 開拓財路第222章 西宮寒(上)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33章 暗流涌動第47章 陽光下的黑暗(上)第250章 養廉銀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247章 安南事(下)第302章 尹洙(下)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205章 踏春(6)第96章 公孫(下)第275章 傳統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282章 陝西事(中)第138章 益都城第268章 突襲(中)第285章第169章 四大儒第280章 衛王回京第300章 史吉第302章 尹洙(上)第57章 文人節操第298章 落戶秦鳳路第196章 回朝(上)第16章第16章第124章 東口鎮遭遇戰(3)第74章 洛陽紙貴第303章 彈劾如雲第196章 回朝(上)第114章 外勾心,內猜忌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310章 三川寨(上)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16章第162章 念奴第122章 東口鎮遭遇戰(1)第309章第170章 泰山先生第31章 汴梁論劍第79章 章 獻駕崩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147章 跳躍的火焰(3)第178章 貪官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45章 足球(上)第276章 突火槍構思第157章 獨眼大鬍子的逆襲第120章 選兵(下)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6章 師傅(下)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203章 王蒙正(下)第257章 風起第6章 師傅(下)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42章 夜第211章 範諷獄第167章 六條詔書第41章 舞弊第278章 安化定第299章 初到京兆府第118章 選兵(上)第139章 安賑司(1)第31章 汴梁論劍第100章 王珪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190章 女真人第108章 一個大坑第151章 跳躍的火焰(7)第291章 案上金鑾殿第268章 突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