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千秋茶肆(下)

只聽那中年小吏猛然的嘆了口充滿惆悵嘆息。

市井之徒不愧是狗腿子,立刻問出衆茶客的心聲。“哥哥日子過的這般是好,怎麼的忽然間嘆着氣了?莫非是被上官爲難?”

中年小吏冷哼一聲,道:“範府尊雖然是不好糊弄,但範府尊再厲害,也不過是一個人罷了!那裡可能什麼事情都顧得上的?加上不甚通刑律,最多也就少拿一點罷了!而且長在天子腳下,你又豈不知這開封府的府尹,罕有做得長的!過上一年半載,日子該怎麼過,還不是怎麼過?說不定混上個糊塗知府,能夠爽快一段日子!”

市井之徒很是認同的點下頭。開封府是什麼地方啊?天子腳下,權貴多如牛毛,七品管遍地走。

別的不說,光是那宗室子弟,在京城就有八百多人了。犯了個法,你捉了起來,還不能夠罰,得轉移到大宗正司。大宗正司就是專門管理宗室的,裡面的官員全是宗室出身,就好比馮翊郡公趙德文,就在大宗正司那裡掛了個職。宗室中有名的少壯派,現任應天府少尹的趙守節,原來便是大宗正司裡面的同來。

想想就知道,你捉拿的那個宗室子弟犯人,碰着個大宗正司的官員,都能夠扯上關係,如果老爹生兒子生的早,碰着個審案官員,說不定審案的官員還得喊那犯人一聲叔父。

甭管是長輩還是後輩,主審官是長輩嘛,只要犯的事情不是太大三國之大霸主全文閱讀。多半也就是剛剛舉起。輕輕放下。痛斥對方一番,再禁足若干日期。主審官是後輩嘛!更是無奈,你說罵嘛,那是叔父,傳出去,甭管是爲了什麼事情,你就先天性的給人一種不尊敬長輩的感覺。

那怎麼辦呢?溫言輕語的勸說一番,再讓他拿出一些錢銀來賠償。這就算了!

那受害者的家人怎麼可能願意就這樣算了呢?十之**是把氣撒在開封府頭上,甭管你冤枉不冤枉,反正升斗小民就是如此的直。

當然了,對於這些權貴、宗室子弟,也不是沒有辦法的。別的不說,就說捉人後,自然要拘押一番,不可能立馬就轉移,要不然要我開封府的衙役來捉什麼人啊?這拘押在牢房中,如果是蛇蟲鼠蟻衆多。還加上氣味難聞,足夠折騰的嬌生慣養的權貴、宗室子弟一頓。叫他們不敢生事。

只是這些法兒自然容易得罪人了,要麼聖眷好,皇帝覺得你好,自然早日升官了。要麼聖眷變得差了,一腳踢你到邊兒上。

還有一個,當初宋太宗當上皇帝之前,就是擔任開封府府尹,依靠着在開封府府尹期間的經營,才得以在宋太祖駕崩的時候,搶先一步進入皇宮,得以登大統。爲此宋太宗唯恐有後來者在這開封府府尹上呆的太長時間,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也依次暗暗告誡兒子,故而開封府府尹任期雖然是三年,卻自宋太宗之後,沒有幾個人能夠待夠三年的。

就算是後世大名鼎鼎的開封府府尹包拯,說他在任上幹了多少大事,什麼不畏強權的,給人一種包拯待在開封府府尹上很長時間一樣。實際上包拯也不過是待在這開封府府尹上兩年不到的時間罷了!

言歸正傳,市井之徒見中年小吏如此答道,心中更是疑惑了。問道:“哥哥如此說,俺真的不知道。俺雖然不是什麼聰明人,但正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說了難題來,怎麼也比哥哥一個人獨自苦思的要好吧!”

中年小吏露出思索之色,過了半響,頜首道:“你這潑才在市井中混的夠長,說不得在這事情上,有些見識!”

市井之徒拍着胸口道:“那是自然!”

中年小吏略帶苦澀的笑了笑,把玩了一下茶盞,道:“說到底,都是那國子書院!”

“國子書院?什麼地兒?俺只聽說過國子監,莫非是那國子監的別稱?”市井之徒摸了摸那亂糟糟,宛如鳥巢一般頭髮,獐眉鼠目的猥瑣氣質,更加濃厚。

中年小吏搖了搖頭,嘆息道:“那裡是國子監,要是國子監就好辦了!國子監那幫老夫子,教得出什麼人來呢?”

不等市井之徒發問,中年小吏已經接着說下去。“這國子書院,便是長沙王和荊王出錢合辦的,不過說到底,還是長沙王主持大事!長沙王你知道了吧?在京城的時候已經是響噹噹的閻王爺了,到了京東東路那裡,據說殺了不下上萬人!有反賊,還有反對他的大戶!可謂是血流漂杵啊!”

市井之徒雖然聞言後,有幾分發怵,猥瑣的臉上露出幾分驚懼,但還是外強中乾的說道:“這般有如何!此乃天子腳下,莫非長沙王還敢怎麼的不成?”

中年小吏點下頭,道:“長沙王還真不敢隨便殺人!”

一聽這話,本來外強中乾的市井之徒登時變了個人似的,一副囂張跋扈的。“這就是了,那些進士官員都不通刑律的,怕他個作甚!”

聽了這話,也許有人很奇怪了,作爲官員,怎的不通刑律呢?這話真的沒有錯,致使蘇東坡入獄的烏臺詩案中的一首詩《戲子由》,裡面就有這麼一句話。“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前半句,就說明了當時讀書人對於律法的藐視。寧願讀萬卷書,都不看那些刑律的書籍植祖全文閱讀。

也不是沒有官員不讀刑律,宋朝初期就有一名官員,熟悉刑律,事必親躬,史稱:“僚吏畏之,然暗失大體,爲士大夫所輕。”也就是說,你學了刑律後,要冒着被士大夫階層的人輕視的準備。誰有這個勇氣冒這個風險啊?

那個官員最後還被排擠的“辭官以謝”,以此表達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

中年小吏再次嘆了口氣,道:“是那些進士老爺還好,好糊弄得緊。管的緊了,叫上二三十人訴訟,管叫他頭昏腦脹,不得不依賴我等。再不行,今天我告病假,你告喪假,他道個失蹤,衙門這麼多事情,這進士老爺管的過來嗎?最後還不是得服軟!只是……”

市井之徒追問道:“只是怎的?”

中年小吏喝了一口清茗,感覺着其中宛如內心的苦澀,道:“那國子書院乃是培育吏員!並且保證出來後,定然能夠爲吏!這不是搶我等的飯碗嗎?每年不下三十貫的收入啊!缺了這皁服,怎的是好呢!”

市井之徒安撫道:“國子書院聽哥哥說的是新立,正所謂寒窗苦讀十年,就算沒有十年,打個對摺,怎麼也有五年,五年想來也可以想個法子了!”

中年小吏長嘆一聲,放下茶盞,道:“這國子書院,真的欺人太甚!沒的心情了,結賬!”

當下自有茶博士來,爲二人結賬。

看着二人離開,茶肆中不少人都大爲驚訝,想不到這胥吏居然如此豐厚的。

一些富戶禁不住心中暗暗打算,這等胥吏雖然沒有官身,卻是安排家中庶子的好地方。而且日後發生了什麼訴訟,衙門中有個人在,也好壓過對方一頭。而且往日聽聞入衙門很是難,先是由白身(臨時工)做起,要不然就花費上千貫纔可以。

今日有了這國子書院,豈不是妙哉?只是不知道要花費幾何,如果核算,可以叫家中二小子去,免的他日後和大郎爭了這家產,鬧的兄弟不和!

類似的事情,在汴梁城內各大茶肆、酒肆、腳店,乃至於正店中都有出現。汴梁城內不少人家,都把注意力落在這國子書院當中。

四月二日,趙禳派了三十隊人馬,在汴梁城城門、市集、街口等人流多的地方豎起彩旗,上書國子書院質詢點。

不少人家都有了這份好奇心,自然免不了湊上去問詢一二了。

只見一員外雖然身材肥胖,但卻有着和身材不同的靈活,擠了個頭名。“這位先生,國子書院怎麼招生的?可是和國子監一般,需要官員子孫纔可以入學的?”

往日趙禳寫的《三國演義》《西遊記》,籠絡了不少說書人,今日就是尋他們來幫忙。這些說書人那一個不是伶牙俐齒的?

聽了這員外的發問,說書人一臉正氣的說道:“孔子曰:‘有教無類!’國子書院雖然是長沙王創辦,卻也沒有忘記孔聖人的教誨,國子書院什麼人都招!”

頓了頓,說書人又說道:“不過嘛,國子書院到底是長沙王爲宗室子弟建立的,所以宗室子弟入學名爲學員。而尋常良家子弟入學則名爲陪讀生,不保證畢業後一定可以薦爲吏員,但朝廷每年給予國子書院二百個吏員名額,如果學員不足,則從陪讀生那裡補上!而據學生所知,至今尚無一成丁宗室願意入學國子書院!”

自然不可能什麼話都由說書人說了的,邊上還有僱來的幫閒,立時插口道:“我聽說汴梁城內的宗室子弟不過**百人罷了,而且這些皇家貴胄,那裡願意去當吏員的!想來這吏員的名額,十有**落在陪讀生那裡了!”

那員外心中盤算一下,感覺大有可爲啊!立時喜上眉梢。(

第278章 安化定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94章 公孫(上)第201章 母子相見第285章第143章 未知的敵人第112章 楊素臨戰第194章 商號、造船廠第66章 滿樓皆敵(上)第258章 斷案(下)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231章 風波不止第121章 牛背賊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58章 斷案(下)第292章 金明湖第271章 出使(中)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229章 信第288章 開封府第211章 範諷獄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233章 毒計第248章 銅礦第288章 開封府第258章 斷案(下)第120章 選兵(下)第134章 想活嗎?殺三人!第45章 足球(上)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4章 孤立第18章 商謀(上)第68章 冬梅第215章 君子閣(上)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250章 養廉銀第65章 白礬樓第269章 戰後(上)第301章 秦鳳路(上)第18章 商謀(上)第258章 斷案(上)第251章 釜底抽薪(上)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61章 疑兵第221章 四月事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75章 風起雲涌(上)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95章 公孫(中)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169章 四大儒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85章第23章 說書人第89章 不共戴天第252章 靜德堂 在靜德堂裡面,穿着硃色公服,大概是廣南西路天氣炎熱的緣故,裡面只是穿了一件素色絲第256章 秋獵第59章 暢談(上)第205章 踏春(2)第302章 尹洙(下)第126章 彌勒教的摻和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269章 戰後(上)第94章 公孫(上)第311章 窩裡橫第95章 公孫(中)第282章 陝西事(下)第239章 入宜州第95章 公孫(中)第101章 要人第118章 選兵(上)第196章 回朝(上)第127章 攻城戰前奏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68章 突襲(下)第302章 尹洙(下)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31章 汴梁論劍第272章 蕃州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257章 風起第218章 密會
第278章 安化定第97章 囚中對(上)第243章 宜山砦攻防第94章 公孫(上)第201章 母子相見第285章第143章 未知的敵人第112章 楊素臨戰第194章 商號、造船廠第66章 滿樓皆敵(上)第258章 斷案(下)第202章 葡萄藤架(下)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231章 風波不止第121章 牛背賊第49章 陽光下的黑暗(下)第258章 斷案(下)第292章 金明湖第271章 出使(中)第153章 跳躍的火焰(9)第229章 信第288章 開封府第211章 範諷獄第177章 鹽之暴利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222章 西宮寒(下)第233章 毒計第248章 銅礦第288章 開封府第258章 斷案(下)第120章 選兵(下)第134章 想活嗎?殺三人!第45章 足球(上)第192章 海貿、矛盾第14章 孤立第18章 商謀(上)第68章 冬梅第215章 君子閣(上)第310章 三川寨(中)第250章 養廉銀第65章 白礬樓第269章 戰後(上)第301章 秦鳳路(上)第18章 商謀(上)第258章 斷案(上)第251章 釜底抽薪(上)第15章 會稽郡王府第261章 疑兵第221章 四月事第247章 安南事(上)第123章 東口鎮遭遇戰(2)第75章 風起雲涌(上)第105章 呼延灼闖王府(上)第158章 勝捷軍的逆襲(4)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95章 公孫(中)第180章 青州邸報第226章 文官、武將、外戚第169章 四大儒第44章 博彩巨利第154章 勝捷軍的逆襲(1)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166章 回京與留青第172章 泰山行(上)第289章 晁宗愨(下)第199章 大宅那點事第285章第23章 說書人第89章 不共戴天第252章 靜德堂 在靜德堂裡面,穿着硃色公服,大概是廣南西路天氣炎熱的緣故,裡面只是穿了一件素色絲第256章 秋獵第59章 暢談(上)第205章 踏春(2)第302章 尹洙(下)第126章 彌勒教的摻和第145章 跳躍的火焰(1)第269章 戰後(上)第94章 公孫(上)第311章 窩裡橫第95章 公孫(中)第282章 陝西事(下)第239章 入宜州第95章 公孫(中)第101章 要人第118章 選兵(上)第196章 回朝(上)第127章 攻城戰前奏第171章 北宋牛人第67章 滿樓皆敵(下)第312章 武延山(上)第268章 突襲(下)第302章 尹洙(下)第159章 勝捷軍的逆襲(5)第310章 三川寨(下)第31章 汴梁論劍第272章 蕃州第279章 三川口大戰第257章 風起第218章 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