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殿試

bookmark

光和七年正月初八,正是王黎殿試的日子。

王黎一早起來活動活動了筋骨,隨着王允和皇甫嵩早早的來到皇宮德陽大殿。

德陽殿,乃東漢皇宮最大的殿宇,據說在離雒陽幾十裡的偃師城也能遙遙望見德陽殿。

李尤曾在《德陽殿賦》中提及:開三階而參會,錯金銀於兩楹。入青陽而窺總章,歷戶牖之所經。連璧組之潤漫,雜虯文之蜿蜒。爾乃周閣幣,峻樓臨門,朱闕巖巖,嵯峨概雲。青瑣禁門,廊廡翼翼,華蟲詭異,密採珍縟。達藺林以西通,中方池而特立。果竹鬱茂以蓁蓁,鴻雁沛裔而來集。

此賦道盡德陽殿之繁華宏偉,縱是王黎在後世早已見過什麼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廣州小蠻腰之類,但仍禁不住的暗自驚歎這德陽殿的華貴與雄偉。

“臣北地太守、侍郎皇甫嵩,侍御史王允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黎有樣學樣的跟着皇甫嵩和王允跪拜下去。

還未跪下,就聽見一個有氣無力的聲音輕輕說道,王黎已順勢站了起來,趁擡頭之際,暗暗掃視了一下上方。

只見德陽殿中已經高高的坐着一人,頭戴通天冠,黑色通天冠按十二旒排列,身着冕服,玄色上衣,硃色下裳。王黎眼力極好,見那人雖只三旬上下,卻是面色蒼白眼袋極深,二目無光脣色無華,顯然一副縱慾過度的樣子。

這便是當今天子漢靈帝劉宏了!

一番參拜後,王黎自知朝堂上並無自己的位置,稍稍掃視了一下漢靈帝,便悄悄的退到最後一排。

四周早已佔滿了朝臣,有的鬍鬚皆白,老態龍鍾,有的正值壯年,神采奕奕,有的黑麪虯髯,有的白面無鬚,俱皆穿着黑色淄衣,跪坐在朝堂兩側,板着一張面孔,並不說話。

躲在衆人身後,倒也落得自在,可惜的是,滿朝文武除了王允和皇甫嵩外,也僅‘認識’一個封諝,餘皆不識。

一個年輕的宦官扯起公鴨嗓子站在殿前喝道:“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便見一名老者手執笏板疾步來到殿中,跪直身子道:“老臣袁隗有事啓奏:自去歲至今,我荊州、揚州等地先後暴雨成災,而益州又遭泥石流,數州治下黎庶流離失所,百姓背井離鄉。又陛下禁錮士人及行三互法以來,幽、冀州多職去官,久缺不補,若一旦幽、冀二州有變恐力所未逮。老臣懇請陛下除黨錮,啓賢士,遣幹員赴荊、揚、益、幽、冀五州,已解萬民之困!”

三互法,乃東漢皇室爲防止士族門閥結黨營私,禍起蕭牆,特制定的法例,其中規定凡婚姻之家及幽、冀兩州不得交換爲官。大漢十三州竟有十一州不能擔任幽、冀兩州的官職,以至兩州缺員最重。

“陛下不可!”

一白面無鬚,大腹便便的中年急忙跪在地上,呼天搶地道:“陛下!前番陳蕃、竇武、李膺、杜密、陳寔、範滂等人結黨營私,發動九月辛亥政變,實乃叛國背君。

其心腹、學生和同黨不知凡幾,而陛下僅僅加以禁錮,這已是陛下莫大的恩德,又豈能因太傅一言而赦之?

三互法更是未雨綢繆,爲我大漢之新律,以防門第朋黨比周,私下權相授受之良法,更不能輕易更替。”

“又是張讓這狗賊!”

聽得旁邊一官員低聲罵了一句,王黎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白面無鬚正是十常侍之首張讓。張讓深受漢靈帝恩寵,與趙忠二人並稱“讓父忠母”。

既然張讓站了出來,看來士子與宦官之間的爭鬥又要開始了。

果然,就見袁隗已經匍匐於地,老淚縱橫:“陛下!先聖曾言:‘性相近,習相遠’。嗜惡之本同,遷染之塗異。刻意則行不肆,牽物則其志流。

陛下,陳蕃、竇武、李膺、杜密、陳寔、範滂等人素無私下往來,其情品亦萬區,質文更異數,不過是忠君愛國,陶物振俗相投而已,豈能以黨言之?

而衆人或已亡故,或歸山林,自是不提。但今天下數州少員缺吏,若不及時解禁以補各地缺員,州郡運轉不靈,黎庶更待何處?”

二人在朝堂中吵得異常火熱,朝中一衆官員:袁逢、王允、楊彪、趙忠、段珪等人也紛紛加入其中,德陽殿中一時間鼻涕與眼淚齊飛,俚語共典故一色。

俚語倒還能明白一些,可是那典故簡直就是詰屈聱牙,王黎只聽得頭昏腦脹,乾脆躲在角落閉目養神,神遊天外。

也不知過去了多久,旁邊一名官員輕輕扯了他一下,王黎睜開雙眼,才發現朝堂一片清淨,衆人皆是齊刷刷的看着他。

“陛下喚你!”

那官員在耳旁輕輕低語了一句,王黎感謝的看了那官員一眼,緩步走到朝堂下:“陛下可是在叫微臣?”

除了皇甫嵩和王允倒是一臉惴惴不安,餘下衆人皆是想笑又不敢笑,漢靈帝本來也甚是惱怒,卻見王黎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顯見得也是不耐朝堂的爭鬥,倒和自己一般,不免萌生出些許知己的感覺。

擺了擺手,說道:“難道這裡還有另一個賊曹掾嗎?”

皇甫嵩和王允暗暗鬆了一口氣,衆人卻是很詫異,漢靈帝一向荒淫無度,隨心所欲,在黨錮之後更是視顏面如生命,士子言語間但有不合隨即流放或扔下大牢,本以爲王黎失了禮數,必然會龍顏大怒,誰知卻輕輕放過。

王黎倒也沒有忘記適才的禮節,自是跪拜道:“微臣起自微末,不懂朝中禮節,還請陛下恕罪!”

“朕聽聞你乃王越之後?”漢靈帝眼角挑了挑,王黎卻自覺跟不上漢靈帝的節奏,聽他接着說道,“當年王越身爲朕之劍師,一身武藝膽識俱是不凡,你即爲王越之後,想必劍法甚是了得。

朕準你戴罪立功,如果你今天能夠戰勝紀靈得到北軍五校射聲軍司馬一職,朕赦你無罪,否則兩罪俱罰,你可敢應下!”

衆人一片譁然,這王黎與那紀靈還沒有開始比試,陛下就已經開始偏袒了?是因爲陛下還心眷王越,還是剛纔那事陛下又開始惱上了袁家?

王允不動聲色的向王黎微微點了點頭,王黎心下了然,心中已是一片敞亮:“微臣劍法確是來自阿翁所遺劍法,但微臣一切皆源於自行摸索,與阿翁相去甚遠,恐污陛下龍目。微臣既蒙陛下厚恩,自願傾力一試,不負陛下所望!”

“說的好,朕就等着你大放異彩!”漢靈帝點了點頭,臉上彷彿有了一絲笑意,轉向站立一旁的小宦官喝道。

“擺駕校場!”

……

衆人隨漢靈帝來到校場,校場上黑甲森寒,赤旗翻飛,一衆士兵分立四周,扶着刀,握着鉞,臉色肅穆,似刀鉞一般冰寒。

待衆人按各自位置站立後,漢靈帝點了點頭,問道:“讓父,司空、王卿,殿試一事,你們商量的如何?”

張讓出列,看了看四周的士兵,說道:“回陛下,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北軍五校乃我大漢之精銳,其中射聲又是重中之重,要想協助馬校尉執掌射聲軍司馬,讓士兵信服,必須武藝卓絕,御射出衆。

老臣等經過商議,決議連賽三場,最終勝者當爲軍司馬。而第一場則考御射之術,在百步之外立一箭靶,二者在馬上張弓,射中紅心者獲勝。第二場考較二人武藝,由二人對打,不拘武器,以三十招爲限,仍在紅圈中者爲勝。”

“哦,那第三場呢?”漢靈帝斜視了袁隗一眼,問道。

聽到漢靈帝的話,張讓自然心神領會,心中暗自高興,看了一眼袁逢,冷笑一聲,接着說道:“第三場考題,屆時還請陛下出題。”

袁逢與袁隗二人面面相覷,第三場原定的是由太尉楊賜出題。楊賜雖不說一定會偏向二人,但至少不會刻意爲難這紀靈。

可惜張讓這賊子公報私仇,轉瞬間就將第三場的決定權丟給了陛下。

袁逢和袁隗二人倒不至於有多關心紀靈,只是那紀靈乃嫡子袁術的手下大將,一則實在賴不過袁術的請求;二則雖然和王允關係不錯而且還是姻親,也算得上志同道合,但畢竟這關係着袁家的顏面,既然已經將擂臺打倒陛下眼前,又怎會不期望自家獲勝呢?

當然,最重要的卻是一旦紀靈得到屯騎軍司馬之職,袁氏一族在京都的觸角將更加的廣泛了。

只不過,二人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果。

張讓那廝公報私仇,轉眼就把第三場的決策和決斷直接丟給了陛下。而更沒有想到的是因王越之故和剛纔勸諫一事,陛下已經將勝利的天平輕輕撥向了王黎。

二人吃了一個暗虧,尚在暗悔,就聽見場上一聲吆喝,“比賽開始!”就見王黎和紀靈二人已向場中走去。

紀靈牽過一匹棗紅馬翻身而上,卻見王黎走到一匹白馬旁邊,用手輕輕的撫摸着馬駒,並不停的在那馬耳邊喃喃私語,那馬白潔無暇身無半點雜色,不由咧嘴大笑:“王家小子,又不是娶媳婦,你摸那麼久幹甚?”

雖有陛下在側,周圍官員和士兵饒是一陣鬨笑。

紀靈這話說的極是無理,王黎卻並不氣惱,擡頭看了看在馬上得意洋洋的紀靈,面不改色:“王某從小陋居深山,沒見過駿馬,只是一時喜歡便和馬兒聊聊。卻不知原來紀大人娶媳婦前都要先摸上一陣,王某實在孤陋寡聞。”

“哈哈!”這下連漢靈帝也忍俊不住,笑出聲來。

“你!”

紀靈鴟目虎吻,氣惱的看了王黎一眼,朝身旁一士兵喝了一聲,臉上轉而一副藐視和挑釁之色:“給我取一張三石的弓來!”

能張得三石弓,這紀靈也算是身負勇力之人了。

只是很可惜,他遇到的是一個劍法和力量俱皆出衆的王黎,還是一個早已今非昔比的王黎。

三石弓?不過是三百六十斤,按後世的算法也就一百八十斤罷了。

王黎暗自搖了搖頭,這才慢騰騰的騎上馬,縱馬漫步到那士兵身前,也取了一把三石的長梢弓,甚至順手拿了一壺斜背在背上,喃喃自語道:“王某力氣甚小,也不知是否拉得開這三石的強弓。”

聽到王黎的私語,又見王黎背了一壺箭,顯然是底氣不足了。

紀靈隨便從士兵手中取過一支箭,搖了搖頭:“見面不如聞名,聞名不如見面,紀某也曾多次聽得閣下的大名,本以爲閣下定是一方英雄好漢,原來卻是一個繡花枕頭。”

王黎臉上竟浮現出一絲赧色,慚愧的向紀靈解釋道,“是的,是的,紀大人說的是!王某小時候家裡落魄,以前在山中打獵用的也不過是些竹箭和自制桑木弓,這鐵箭長梢弓卻還是第一次使用,還請你勿怪!”

言畢,看着紀靈手中的那一支箭更加慚愧了,王黎臉上迅速升起一堆紅雲:“紀大人,你就用一支箭?”

紀靈輕蔑的一笑,揚了揚手中那支箭,笑道:“要中紅心,一支足以!”說罷,雙腿一夾,棗紅馬如箭一般繞着校場盤旋騰挪,向那舉旗士兵飛奔而去。

紀靈雖說長相有些兇惡,但也有武人風範,渾身上下桀驁不馴,說白了就是霸氣外泄、鋒芒畢露,怎麼看怎麼讓人熱血。

反觀王黎,王允和皇甫嵩贊得像朵花兒般,卻御不了快馬,張不得硬弓,使不得準箭,怎麼看都不像白馬王子,反倒如被妖精綁着丟在洞裡準備下鍋的唐僧一樣,哦,不,那個時候還沒有唐僧,所以也只能如病雞瘟狗一般。

也不知皇甫嵩究竟看上了他哪一點,哭着鬧着要把女兒嫁給他。

紀靈心神一緊,撇了撇嘴,雙腳緊緊夾住馬背,眼似銅鈴,弓如滿月,手指輕輕一放,“嗤”,只聽一聲絹帛裂響,長箭帶着風聲向箭靶紅心呼嘯而去。

第548章霸王槍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261章 樹上開花,以假亂真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321章 激變第63章 十里路遙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440章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第454章歸降第256章 徒有其“表”第477章迷離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73章瘟神第388章鉅鹿決戰(二)第344章 棄城第204章 攻心第181章 誅董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505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第512章引君入甕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495章 秘密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15章 師門秘辛第271章 初戰第386章野哭聞戰伐,夷歌起漁樵第184章 救美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530章桃園夢斷第552章老將第41章 甲子三月聚京師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284章 戰蘄春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164章 刺董第429章風雲匯聚第216章 那年春,我把白麪塗滿身第400章舉世反王第307章 暗戰(一)第152章 布子第339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四)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70章 扣關第475章無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464章偷樑換柱第103章 黃梅雨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62章 焰紅飛雲浦,煙濁長社城第427章靈兒到來第507章青龍於郊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437章回憶那麼傷(一)第84章 反客爲主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240章 聲東擊西第496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一)第88章 閻忠論勢第246章 鳳起鹿門,龍隱隆中第22章 白衣銀槍第535章埋伏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164章 刺董第113章 雒陽風雲(五)第31章 漫天墜,撲地飛,難道是國家祥瑞第463章欲擒第134章 議三關第301章 疑慮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98章 黃昏第302章 名聲未必江山美第14章 蝴蝶密谷第476章備戰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50章使者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9章 歲在甲子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299章 老友記第120章洛河畔王黎拜將,永安宮李儒弒帝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98章鉅鹿決戰(十二)第29章 飛龍在天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15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75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三)第30章 入京第375章宿命第26章 太平五門第82章 王黎初用計第7章 九章算術第443章中心開花及魚目混珠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65章 陽翟(二)
第548章霸王槍第394章鉅鹿決戰(八)第261章 樹上開花,以假亂真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130章 風雨虎牢關(四)第321章 激變第63章 十里路遙第392章鉅鹿決戰(六)第440章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第454章歸降第256章 徒有其“表”第477章迷離第241章 翻雲覆雨第473章瘟神第388章鉅鹿決戰(二)第344章 棄城第204章 攻心第181章 誅董第1章 一夕驚雷越千年第505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第512章引君入甕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495章 秘密第141章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第15章 師門秘辛第271章 初戰第386章野哭聞戰伐,夷歌起漁樵第184章 救美第333章 借你頭顱一用第342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七)第536章再戰飛鷹谷第530章桃園夢斷第552章老將第41章 甲子三月聚京師第279章 引蛇出洞第284章 戰蘄春第144章 軟刀子割肉第164章 刺董第429章風雲匯聚第216章 那年春,我把白麪塗滿身第400章舉世反王第307章 暗戰(一)第152章 布子第339章 徐洲煙火連豐沛(四)第293章 幾曾著眼看侯王第70章 扣關第475章無間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186章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第35章 皇甫世家小烈馬第464章偷樑換柱第103章 黃梅雨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62章 焰紅飛雲浦,煙濁長社城第427章靈兒到來第507章青龍於郊第510章塵埃落定,弋陽今夜無恙第437章回憶那麼傷(一)第84章 反客爲主第173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一)第126章陳留郡曹公矯詔,清河國王黎點兵第240章 聲東擊西第496章論古往,英雄鬥智(一)第88章 閻忠論勢第246章 鳳起鹿門,龍隱隆中第22章 白衣銀槍第535章埋伏第457章兄弟鬩於牆(二)第164章 刺董第113章 雒陽風雲(五)第31章 漫天墜,撲地飛,難道是國家祥瑞第463章欲擒第134章 議三關第301章 疑慮第449章今生兄弟前世仇第198章 黃昏第302章 名聲未必江山美第14章 蝴蝶密谷第476章備戰第132章 風雨虎牢關(六)第450章使者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9章 歲在甲子第285章 此後尺素休寄,血脈空口無憑第299章 老友記第120章洛河畔王黎拜將,永安宮李儒弒帝第541章登臨壯士興懷,忠義孤臣許國第398章鉅鹿決戰(十二)第29章 飛龍在天第273章 閻象守懷遠,曹操掠陳地第15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第175章峰如聚濤如怒,山河潼關路(三)第30章 入京第375章宿命第26章 太平五門第82章 王黎初用計第7章 九章算術第443章中心開花及魚目混珠第511章轉戰三千里第65章 陽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