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就是盡一切的可能提高周國的國力,無論是從經濟上、文化上、軍事實力上、後勤方面,將這些全部都做到最好,然後就可以開始做準備了。”
姬發也是見到文化方面上,醫者派和巫術派的人,將周國的百姓們,團結到了一起,這纔開始心裡有了底,以前他覺得討伐商國遙遙無期,但是現在看到百姓的心漸漸的團結在了一起。此時的他,漸漸開始了有了新希望。
“如果說討伐商國的歷史大勢,無法阻擋的話,那麼這一天終將會來臨,任何人都無法阻攔的,有的只能是拖延和延遲,既然如此的話,還不如早做準備,並且能夠主動的出擊。”姬發想到了這一點。
姬發抽出了自己的寶劍,然後緊盯着劍鞘,說道:“既然這一天就要來臨,那麼就快點降臨吧。”
“刺啦”一聲長劍出了劍鞘,姬發舉劍揮舞了起來,以表示決心。
緊接着姬發來到了議事大廳,將其更名爲議政大廳。
而後姬發從周國的各個方面考慮,開始了提升的空間。
姬發思慮了良久,首先是從周國的文化發展方面。
“我記得以前我那個時代的時候,記載的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期,屬於先周時期,那麼文化照此推算的話,應該算是先周文化了。”
姬發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既然想了解現在的周國文化情況,爲什麼不找禮部大臣中,掌管文化典籍的文臣,來了解下情況呢,還有可以得知一些關於前朝的事情。
“來人呀請禮部典籍臣過來。”姬發開口威嚴的說道。
而後禮部典籍臣急匆匆的就趕過來了,朝拜了姬發後,姬發讓他在旁坐下後,就開始表明了意思,而後禮部典籍臣整理了下思路,而後開始緩緩的道來了。
聽完他的說法後,姬發只感覺歷史上的周文王,實在是太高瞻遠矚了,他知道伐紂的大業,不是他那一代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夠最終成功。
於是他從他那個時代開始,就進行了準備和鋪墊,要知道周國剛開始的時候,只能稱之爲小邦,跟商國發展許多年的“龐然大物”相比,不僅僅是小巫見大巫的事情,而是差距巨大。
但周文王爲什麼要堅持創立那麼些制度呢?這就是很令人深思了,禮部典籍臣一邊講解着事蹟,姬發一邊思考着這些問題。
“從經濟上來看,這個周國是農牧經濟,那麼文化自然也是從農牧文化發展的,經過了這麼久的漢化發展,百姓們逐漸適應了耕田文化,緊接着確立了禮儀,而後才成了文化發展的基石。”姬發心裡盤算着。
“這樣分析了後,我感覺周文王確立的周禮制度,實在是一種前無古人創造的文化,這也成爲了後世的典範,因爲有了周禮,後世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遵照這個辦法實行。”
想到這裡姬發不由得心中暗喜,之前支持巫術派的發展,讓他們這個教派發展學習禮儀,而後推廣到全國,現在看起來是有利的,也是正確的發展方向,從各個方面迴應來看,可以證明了這一點。
“以後要堅定這個發展信念,把禮儀的推廣和發展,確定爲國策。”姬發暗地裡下了決心。
緊接着禮部典籍臣又開始接着講,而姬發則是想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於是姬發恭送禮部典籍臣出去了以後,開始拿起筆下了下來。
周國的人才招募上,姬發想到了一條妙計,他派遣細作前去打探了,而後過了三天後,傳來了消息。
“報告大王,經過多方查探,發現了兩個情報,第一個就是離岐邑不遠的虞、芮兩國,因爲爭奪土地發生了矛盾,另一方面就是辛甲,身爲商國的大臣,前前後後總共給商王諫言了七十五次,而商紂王不聽,辛甲十分的失望。”
細作下去了以後,姬發仔細思考了一下。
“沒有想到國雖然小,但事情卻是不少,既然如此的話,那就邀請他們來我們周國看一看,而後事情就容易解決了,待我修書一封,發給兩位國君。”
шшш▪ tt kan▪ ¢ o
姬發很快的命人寫好了信,因爲他對這個時代的字雖然認識,但後來一想,基本上君主都是自己先寫好一封信,而後命專人寫字好看的,抄錄兩遍後,再命人送去的,因此他也就不在意,自己有沒有親手寫過了,反正自己在這個身體後,認識了這個時代的文字,也繼承了身體的記憶和知識,因此瞭解起來並不算什麼難事。
姬發看着信件寫完後發了出去,而後很快的虞、芮兩國的君王,就收到了信件,緊接着虞、芮兩國的人得知了姬發的意思。
“近日聽聞兩國發生了一些不愉快,作爲附近的周國表示十分的難過,願意請兩位君王前來周地,而後孤設法解決你們兩國的矛盾和問題,願看到信件後,親往來此即可。”
虞、芮兩國的君主,收到信後,安排好國內的事後,即刻就出發前往周地了,一方面是因爲周王的權威,另一方面是因爲周王的賢明,早就已經遠播在外,他們素聞姬發的賢明,因此此來也是想見識下,周武王治理下的周地,究竟是一個什麼樣子。
於是虞、芮兩國的君王帶人,不約而同的在周國邊境的村落見到了,虞、芮兩國的君王誰也不搭理誰,本來兩國的人水火不容,但是想到這是在周國的地盤上,不適合動武,因此也就斷了這個念頭,打算回到自己的國土後,再想着一教高下。
這個時候他們在周地邊境的村落上,見到了神奇的一幕,那就是兩個周地的村落,共用一處水渠,並且土地雖然區分有主,但百姓們耕田絲毫不在意,這塊是誰的土地,而是一起勞作,並且不論是誰的,盡心的耕種下來。
這點讓虞、芮兩國的君王十分的驚詫。
周國的軍事發展方面,姬髮根據流行的兵車,進行了改造,基本上王令如下。
“周國的軍事職位從孤往下,有御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千夫長、百夫長這些,雖然各司其職,但總體來看全部聽從自己的調遣,這一點是最根本的保障。”
“而後周國的士卒全部都由百姓擔當。”
這一點姬發有了深遠的考慮,周國現在的情況,以及歷史發展的趨勢,奴隸制確實是存在的,因此他發佈了,讓奴隸也跟從參軍,但是要作爲隨軍的雜役,並不親自上戰場,如此一來的話,就可以安撫好奴隸了,一想到不用上戰場,這些奴隸恐怕會非常的開心。
緊接着姬發下了王令:“整合西岐附近六城的兵士,全部集合起來,而後統一劃分爲六軍,兵卒一萬二千五百人爲軍,兩千五百人爲師,而後師帥均爲中大夫,緊接着五百人爲旅,旅帥皆爲下大夫,一百人成爲卒,設立卒長,卒長皆上士。二十五人爲兩,兩司馬皆爲中士,每五人稱爲一伍,伍皆有長。”
緊接着姬發又和王宮工匠們待了幾天,對兵車的構造有了瞭解,緊接着根據他的記憶,以及能工巧匠的幫助,對周國的兵馬車,有了很大的改良。
“因爲這個時期主要兵種是車兵,戰車一般都是有三名或者四名兵卒搭乘的,而一般來說車上,肯定有身披鎧甲的兵士三人。”
姬發知道一般來說,跟隨兵車的肯定有兵卒,一般來說人數不固定,因爲實際打起仗來,就不用區分那麼嚴格了,只要兵卒們分散跟着兵車,那就可以了,這樣的話就有利於兵卒在戰場上存活。
“可惜了這個時候,兵器大部分還是青銅器居多,看起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實,畢竟生產工藝,沒有達到那種成熟的地步。”姬發感嘆了一聲。
他本來想要大力發展鐵器的,但是十分的困難,最終百姓們還是以青銅器使用的最多,製造起來也更加的廉價。
周國的後勤補給方面,姬發則是有了一個最保守的辦法。那就是屯田和屯糧,這個是最爲基礎的操作。
而後姬發確定了發展糧食的目的,以及後勤保障的目的,那就是爲了將來發動討伐商國而作的準備。
“爲此必須大量的囤積糧食,一方面是滿足日益增長周國百姓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留作軍糧,爲將來發動討伐商國戰爭作必要的準備。”
“下一步就是大量製作甲冑和幹盾,還有就是兵車的搭乘人員上,要兼備戈、矛的長戟,再加上可刺可斬,如此以來再加上搭配的短劍,攻擊力方面就非常的不錯了。”
姬發思考了一下,心想:“光憑勇猛也不好,還需要兼備上防禦,甲冑和幹盾製造完成後,如果加上青銅的成分,最好是用青銅浸泡一下,如此以來就可以大大的加強防禦了。”
姬發覺得這樣以來,不僅是防禦增強了,就連重量也減輕了,增強了兵士的防禦力,兵卒們心中的膽量纔會增加,而這些護甲不僅給人要用上,就連戰馬的身上,也需要加上,而且每天都要堅持兵器和鎧甲的檢查。
“緊接着要全部採用擂鼓和令旗指揮,如此以來可以攻伐協調化,兵士的動作保持發展成一致,而且行列上也大爲的整齊,此外還要明文規定不輕易殺掉,投降的兵士,這樣以來會有一個良好的發展。”
姬發覺得暫時這些王令就足夠了,眼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施行下去,就可以起到效果,但是眼下還不能夠一股腦的全推行下去,否則的話百姓們會受不了的,而大臣們也會受不了,如此以來那可就完蛋了。
“如此一來第一階段的王令,就可以施展下去了。”姬發對着自己整理出的王令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