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三)

下午三點左右,日本首相山本權兵衛收到了日高壯之丞的電報,當時就嚇得魂不附體,沒想到長崎發生了這樣重大的事件。

在這次訪問之前,自己可是對日高壯之丞千叮嚀萬囑咐,千萬別出事,結果還是出事了,而且一出就是不可收拾的大事,想到這裡,山本權兵衛也忍不住把日高壯之丞家裡的女性全部問候一遍。但現在事情己經發生了,再說什麼都晚了,只看怎麼解決。

而就在這時,美國駐日本大使前來拜訪,山本權兵衛也只得硬着頭皮,接見美國大使。

其實美國大使來向山本權兵衛提出的要求和斯帕雷也差不多,就是釋放被捕者,治療傷員,嚴懲肇事者,賠償損失等,而山本權兵衛這時也不能說別的,只能向美國大使要求寬容一些時間來讓自己處理,這個要求當然也不過份,因此美國大使給出了48小時的時間,才結束了這次拜訪。

送走了美國大使之後,山本權兵衛立刻招集內閣成員協商討論如何解決這次的長崎事件。

但內閣的各大臣們也衆說紛雲,藏相高橋是清和外相林董都主張息事寧人,儘快釋放被抓捕的美國士兵,並讓美國、華東**的艦隊離開,以免再生事端,現在日本再也經不起折騰;但計相加藤高明則認爲在這個時候讓美國、華東**的艦隊離開,只會讓民衆的怒火轉移到內閣頭上,不如暫時留下美國、華東**的艦隊,等着長崎的地方警署查明真像,收集證俱,如果真是日方的責任,也向美國、華東**賠禮道歉,但如果是美國、華東**的過失,日本也不能有失國體,只將證俱公佈於衆,相信國際社會自有公論。

而陸軍大臣桂太郎則主張這個時候日本絕不能退讓,必須以強硬姿態對待美國、華東**,嚴懲被捕的美國士兵,同時他還嚴厲的指責海軍的監管不嚴,才鬧出這樣的事情來,要求海軍要對此負全部責任。其實在內閣收到日高壯之丞的電報時,日本陸軍參謀部就己經得知了這次事件。

原來在山本權兵衛出任首相之後,日本陸軍一直耿耿於懷,總憋着找海軍的過失,將山本權兵衛從首相的位置上趕下去,重新奪回首相的寶座,於是在長崎派駐了大量的情報人員,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刻向陸軍參謀部報告,因爲長崎是日本海軍的大本營,在這裡容易抓住海軍的把柄。而得知長崎事件之後,陸軍如獲致寶,認爲這是一個令山本權兵衛內閣倒臺的大好時機,於是在這次內閣會議上,桂太郎有意將矛頭引向海軍。

但海軍也不是吃素的,海軍大臣伊東佑享立刻站出來爲海軍辯解,稱這次長崎事件只是一個意外,並不是海軍的過失,然後又指責桂太郎在這緊急時刻,仍然不顧大局,只爲謀求私利的舉動。而這下揭了陸軍的老底,桂太郎也有些羞惱成怒,於是反脣相擊,一下子日本海陸軍的矛盾又一次爆發出來,兩人越說越激烈,在內閣會議上吵了起來。

其他人趕忙來解勸,好說歹說總算是將兩人勸開,這時又有人提出一個建議,認爲不如就借這次長崎事件之機,將過失全部推到美國、華東**身上,然後將兩國的軍艦扣下來,留爲日本所用,這樣一來日本一下子可以得到20艘戰艦,其中有16艘都是戰列艦,實力可以一舉越升到世界第三的位置,遠超過華東**的海軍,日本也就不用在對華東**忍氣吞聲了。而失去了環球航行艦隊之後,美國海軍根本無力和日本抗衡,也只能忍下這一口氣。

聽了這個建議之後,山本權兵衛差點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這是把國家大事當黑幫火拼嗎?且不說現在美國、華東**的艦隊大部份都駛出了港口,在港口外駐泊,就算是在港口裡停着,也不是日本說扣就扣的,那可是16艘戰列艦啊,即使是在港內這種水域狹窄的區域,也同樣具有極爲強大的戰鬥力,就算最終日本憑港口內的火力取勝,但至少也有近一半的軍艦可以突圍成功,而剩下在港內的另一半,大多也會被擊沉,日本最終能夠俘虜3、4艘軍艦,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而且俘虜的軍艦也肯定是傷損嚴重,沒有1、2年時間,是不可能修復的。那時即使美國海軍沒有來找日本麻煩的能力,但華東**的海軍可不是日本海軍能夠抗衡的對手,根據日本獲得的情報,華東**己經修復了6艘在遠東戰爭中俘虜的戰列艦,即使是退役了兩艘,但現在戰列艦的數量己達到了12艘,日本拿什麼和華東**對抗。

而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是最終日本能夠完整的獲得這16艘戰列艦,又有什麼用,因爲己經徹底得罪了華東**和美國這兩大豪強勢力。當初遠征軍艦隊擁有22艘戰列艦,不是照樣被華東**打得落花流水,而美國海軍雖然在短時間受挫,但以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最多也就是5、6年時間,又能再建造出一支同樣規模的艦隊來,而且日本的名聲在國際上也被徹底毀了,不可能有那個國家會來幫助日本,那時華東**和美國聯手來攻擊日本又怎麼辦。因此這個建議簡直就是兒戲一樣。

結果這一天下午,也沒商量出一個解決的決法來,因此山本權兵衛只得宣佈散會,明天再接着商量,好在是還有時間,山本權兵衛也並不太着,而且這一晚自己也可以好好想想,或是招集自己的心腹、幕僚商議一下。

但讓山本權兵衛沒有想到的是,就在這一夜之間,事情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使局勢被得更加複雜,更加惡化。

原來就在次日清晨,東京幾家大報紙紛紛提前出刊,報導了長崎事件,而且報導的內容不僅是顛倒黑白,而且將矛頭指向了華東**。稱華東**的士兵在長崎當街行兇,兇打路人,搶劫商店、濫殺無辜,已殺死日本人10餘人,行兇者現在己逃回到軍艦上躲避,而長崎駐守的海軍卻因害怕華東**,不敢上艦去抓人,現在華東**的軍艦己快要離開長崎,這筆血債恐怕永遠沒有機會討回來了。

這些消息當然都是陸軍部放出去的,原來在昨天的內閣會議結束之後,桂太郎回去立刻招集陸軍的主要人員到自己家裡來商議,怎樣利用長崎事件的機會,將山本權兵衛趕下臺去,衆人協商之後,一致認爲要把事情鬧大,只有將事情鬧得不可收拾了,才能讓山本權兵衛沒法再控制局面,只有辭職下臺這一條路可走。

而要將事情鬧大,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捅到媒體那裡去,經媒體一傳播,鬧得路人皆知,最後再激起民憤,那麼事情自然就大了。不過也有人提出,這樣一來確實是可以把事情鬧大,但這樣一來日本和美國的關係也就徹底完了,因爲美國在日本的形像必然會大跌,甚致是被憎恨,現在日本的元氣還沒有恢復,還需要美國的支持和幫助,何況現在美國艦隊大部份都駛出港口,在港囗外駐泊,一但雙方真的翻了臉,這16艘戰列艦也確實夠日本喝一壺了。

雖然陸軍部的目標是將山本權兵衛趕下臺,但最終的目地還是自已上臺執政,如果將局勢弄得不好收拾了,不是給自己挖坑嗎!就算是陸軍再次獲得首相的寶座,只怕是也坐不長久,這點大局陸軍部的人還是懂的。

於是有人建議,不如將矛頭對向華東**,反正現在華東**在日本的民間形像本來就不好,因此只要把這次長崎事件說成是華東**乾的,就一定能夠激起巨大的民怨,而且這樣一來,山本權兵衛內閣也會徹底失去民意的支持,只有辭職下臺這一條路可走,同時還不損壞與美國的關係,等民衆將矛盾全都指向華東**時,自然沒有人去關心事情的真像,然後再將被抓捕的美國人釋放,也不會引起什麼民怨,可以說這是一石數鳥之計。

桂太郎聽了之後,也認爲這一招不錯,事情的真像並不重要,只要是對陸軍有利就行,於是陸軍部也立刻行動起來,連夜將這經過陸軍部加過工的消息,通告給東京的幾家大報社。而報社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如獲致寶,因爲這個爆料實在太猛了,新聞價值極大,而且這個時代的日本新聞還有一定的自由度,多數的報社由其是大報社,都有自己的後臺,何況這個消息也沒有什麼禁忌。

當然也有些偏向于山本權兵衛內閣的報紙選擇了警慎,決定等查明真像再說,但多數報社根本沒有去查探真像,畢竟新聞報導是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因此連夜趕工,排好版的報紙立刻改版,或者加刊,而次日沒有發行的報紙則發行特刊,同時還將新報紙出售的時間提前。

於是就在次日清早,經過了改頭換面的長崎事件,隨着東京的各大報紙,全面的暴光在日本的全社會之前。

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
第四十一章 造艦計劃(五)第一零九章 接管天津第八十二章 災民(二)第五二六章 反圍剿(六)第四四二章 進京(九)第一五七章 訪徳使團(四)第六七二章 大獲全勝(三)第一一六章 秋收行動(五)第十七章 海軍編制(一)第一七零章 南下上海第二六八章 根據地(十)第一六五章 新艦下水(一)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三八八章 新聞發佈會(二)第二九八章 革命者(三)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四七三章 山海關之戰(二)第二三三章 訪日艦隊(四)第九十八章 新根據地(一)第三五一章 前往青島(四)第二三二章 訪日艦隊(三)第九十九章 新根據地(二)第一九四 訪問天津(六)第五四七章 土地改革(二)第五三零章 調查報告(上)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六一九章 登陸日本(一)第一三四章 外調(八)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第一零三章 天津租界(十)第四一七章 北京攻略(十三)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二三八章 遇襲(下)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三一五章 軍隊擴編計劃(三)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六十五章 艦上見聞第一六七章 新艦下水(三)第五八二章 張作霖歸附(上)第七十一章 海軍顧問(下)第四零九章 北京攻略(五)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三)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二三八章 作戰計劃(六)第二三六章 訪日艦隊(七)第四十章 造艦計劃(四)第二四四章 第一家族(三)第五八零章 進攻瀋陽(四)第一四二章 訪問(二)第十一章 遭遇日艦第一四五章 訪問(五)第五九一章 濟南衆態(一)第五九二章 濟南衆態(二)第三零四章 反制行動(二)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三零八章 備戰(二)第二零二章 英國干涉(四)第一九零 訪問天津(二)第五三六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七)第三八零章 足球比賽(一)第六六二章 臺灣海峽之戰(三)第五零二章 調查(上)第一六二章 日本的訪問(五)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三三一章 海歸(二)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七一八章 上海談判(五)第四一三章 旅順攻略(十)第三五二章 前往青島(五)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第十四章 權力下放與權益保障(一)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三一二章 結局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一九五章 訪問英法(六)第三十五章 陸軍盤點第五二一章 叛逃事件(下)第五十三章 上海新區(六)第二八一章 五人會議(五)第九十六章 天津租界(三)第二五三章 工作組第二八二章 旅順口作戰(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五九一章 上海租界(三)第二十五章 接管濟南(十八)第三十五章 換裝(中)第二五七章 公審大會(二)第二一三章 爪哇之戰(三)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二零一章 英國干涉(三)第一八二 開平煤礦(下)第六五二章 撤僑(四)第四八七章 登陸作戰(八)第二五八章 訪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