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九章 進攻瀋陽(三)

邱亞輝點了點頭,這張四飛果然是能說會道,和傳說中的一樣,道:“張隊長深明大義,本來我們應該親自到新民府向張隊長致謝,只是現在的軍務太多,瀋陽城裡還有30萬俄軍,我們實在是分不開身,因此還請兩位代我向張隊長致歉。”

張四飛趕忙道:“邱司令太客氣了,這麼一點小事算不了什麼,那還值得道謝,更是不敢勞動您的大架,不過俺們張隊長還說了,如果人民軍有什麼事情是我們能夠幫得上忙的,請儘管吩咐,俺們一定盡力而爲。” 頓了一頓,又道:“如果人民軍不嫌棄,讓俺們情願加入人民軍也行。”

邱亞輝道:“哦!張隊長有意要加入我們人民軍嗎?”

張四飛道:“是啊,是啊!俺們也想跟着人民軍一起去打洋人,給中國人出一口氣。”

湯玉麟也插嘴道:“對,我願意加入人民軍的,就是好好和大鼻子、小鼻子幹幾仗,讓他們也知道,俺們中國人也不是好欺負的。”

張四飛又道:“就是怕人民軍看不起俺們這些綠林出身的人。”

邱亞輝搖了搖頭,道:“綠林出身到不是問題,我們人民軍裡也有不少是綠林出身的人,不過現在張隊長可是清廷的命官,而我們早就是清廷鬧翻了,現在已是獨立自成一家,張隊長要加入人民軍,豈不是要背叛清廷嗎?”

湯玉麟不屑道:“朝廷算個鳥,不瞞邱司令說,俺老湯早就看朝廷不順眼了,啥本事都沒有,見了洋人就像老鼠見了貓,剝起地皮來卻是一個比一個能耐,這樣的朝廷,叛就叛了,有什麼大不了的。”

張四飛道:“邱司令,俺們張隊長當初接清廷的招安,實在是迫不得己,俺們當初其實只是在趙家廟一帶成立保險隊,只爲在亂世中保全家鄉的安危,只是這保險隊畢竟是名不正言不順,別看朝廷在洋人跟前屁都不敢放一個,但在中國人面前比禿尾巴狗還橫,我們保險隊就被朝廷當土匪征剿了好幾次,要不是俺們弟兄幾個敢拼命,早就被朝廷當土匪給滅了。只是俺們到底是小胳膊擰不過大腿,才找人走新民知府增韞的門路,受了招安。其實俺們張隊長,還有兄弟幾個半捺眼都看不上朝廷。但人民軍就不同了,你們可是真的不怕洋人,甭管是大鼻孑、小鼻子都照打不誤,實在是給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啊,實不相瞞,俺們張隊長早就想投到人民軍了。”

原來張作霖不同於一般土匪的地方,就在於他早就看出當土匪不能成事,要想混個好前程,就必須受朝廷招安,從成立保險隊的時候,張作霖就瞄着朝廷的招安,因此一方面約束自己的保險隊不打攪地方,不勒索百姓,的確做到了保境安民;另一方面對清廷的官員也十分尊重,盛京將軍曾祺上任之,接妻室家眷到瀋陽,在路過新民府時,張作霖派軍護送,一路十分禮遇,(另一說張作霖安排手下冒充土匪人搶奪曾祺的家人,然後自己帶領保險隊解救增家),同時張作霖也十分注意結交地方名士,如舉人劉春霖、李雨濃、貢生張程九、秀才杜泮林等都與張作霖過從甚密,也爲張作霖接受清廷招安穿針引線。

不過人民軍參戰之後,張作霖十分敏銳的意識到東北的局勢要發生重大變化了,因此張作霖一面緊密關注戰事的發展,一面積極打聽人民軍,及華東政府的詳細情況,而在此期間,日俄兩方都積極派人拉隴張作霖,許以重金要他和人民軍爲敵,而張作霖都虛與委蛇,哼哈答應,但在局勢未明之前,絕不輕易出手站隊。

而隨着戰事發展,人民軍連戰連勝,日俄兩方都被打得大敗,另外張作霖也將人民軍,及華東政府的情況打聽了個七七八八,從心裡來說,張作霖對人民軍確實是相當佩服,畢竟人民軍不僅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對洋人也同樣是照打不誤,而且還真把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另外現在東北的局勢己經十分明確,人民軍雖然是最後一個來,但卻是如日中天,將來必是東北的新主人,因此張作霖一方面慶幸自己當初的沒有選擇與人民軍爲敵果然正確,另一方面也動了投靠人民軍的念頭。

只是張作霖結識的那班地方名士雖和清廷有千絲萬縷的連繫,但和人民軍實在是找不出多少關係,而且張作霖也不知道人民軍對自已是什麼態度,因此張作霖也十分謹慎,不敢輕易的有所行動,只是讓結識的那班地方名士去找門路關係,看看是否能和人民軍拉上什麼關係。

而在1905年年底,在美國的調停之了,舉行三方會談,東北地區也暫時停戰,而人民軍的注意力也轉到剿匪上來,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先後共剿滅了大小20餘股土匪勢力,其中有幾支是東北地區有名的匪幫。

雖然人民軍並沒有動到張作霖的頭上,但張作霖也意識到自己的時間可能不多,雖然自己現在是清廷的命官,但張作霖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畢竟是土匪出身,而且自己手下的隊伍仍然還保留着一些土匪的性質;另外人民軍和清廷的關糸也並不怎麼好,甚致可以說是惡劣,再加上新民府距瀋陽不到60公里,因此人民軍可以說是順手就可以把自己給滅了。而要是等到人民軍打上門來,再想投靠人民軍可就來不及了。

於是張作霖下令,將自己及主要干將的家眷和主力軍隊都遷移到檯安縣的八角臺。雖然張作霖最初辦保險隊是在黑山縣的趙家廟,但真正起家的地方卻是八角臺,因爲八角臺是個大鎮,鎮上有50多家商號,經濟實力較強,而且在這裡張作霖不僅結識了地方名士張程九,還有原八角臺的團練長張景惠也投到張作霖的部下,壯大了張作霖的實力。而現在張作霖移師到八角臺,自然是暫避人民軍的鋒芒。

而就在這時,錦西紅螺蜆的土匪頭目苑四、苑五兄弟受了日本特務的收買,準備襲擊人民軍的據點,還想拉張作霖一起幹。張作霖立刻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向人民軍示好的機會,雖然此舉會得罪日本人,但也再所不惜,何況現在日本軍隊己被人民軍趕到朝鮮半島去了,還能翻起什麼浪來。

於是張作霖假意答應苑四、苑五兄弟,然後趁其不備,率軍突襲紅螺蜆,不僅滅了苑四、苑五兄弟的寨子,並將苑四、苑五兄弟抓住,派湯玉麟、張四飛兩人將苑四、苑五兄弟,以及一份厚禮送到設在十里河的人民軍的大營去,以此來結好人民軍,並且試探人民軍的態度。

這時邱亞輝道:“如果張隊長有意加入我們的人民軍,我們當然是舉雙手歡迎啊,而且說起來我們到確實是有些事情想請張隊長幫忙的,不過無論是加入人民軍還是合作,都不是一句話二句話說得清楚的,必須要當面商談才行,只是剛纔我也說過了,我們現在實在是抽不開身,因此請兩位回去給張隊長通個信,如果張隊長有空,請他到我們這裡來一趟,當面協商。” 頓了一頓,又道:“兩位請放心,我們可以保證張隊長的安全。”

湯玉麟和張四飛互相看了一眼,張四飛道:“好的,其實俺們張隊長早就想親自來見識一下人民軍的軍威了,這次就想自己親自送人過來,只是以前從來沒有來往過,怕引起誤會,因此纔派了俺們兩個,等俺們回去把邱司令的意思告訴張隊長,他肯定會親自來拜訪邱司令。”

其實張四飛的這個回答是張作霖事先早就吩咐好的,因爲張作霖己經考慮到,無論人民軍是否接納自己的投靠,都很有可能會讓自己親自去一趟,如果人民軍是要接納自己,那麼自己當然是要親自去和人民軍商談投靠的條件;而人民軍如果不想接納自己,則是利用這個機會,誘殺自己。但無論人民軍是什麼打算,先都不妨先答應下來,以顯示自己的誠意,反正腿是長在自己身上,最終去與不去都是自己說了算。因此張四飛才答應得這麼幹脆。

話說到這一步,湯玉麟和張四飛這次來的目地都達到了,因此湯玉麟道:“俺們的事情都辦完了,也不敢再打擾邱司令的公務,就此告辭了。”

邱亞輝也點了點頭,道:“好,我也就不挽留兩位。不過還有一件事情,我們的紀律是決不能收受禮物,因此你們帶來的禮物,我們不能收。”說着邱亞輝叫人擡進來一大一小兩口箱子,道:“這3000兩白銀,你們就還是帶回去,牲口、糧食這些東西不方便帶走,而且我們也需要,因此就當我們是按行市價格購買。”

湯玉麟、張四飛也不禁有些驚訝,張四飛忙道:“這些都是俺們張隊長的一點心意……”

邱亞輝不等他說完,立刻道:“張隊長的心意我心領了,但這些東西是決不能收的,這一點絕對沒有通融的餘地,因此你們把這兩箱銀錢帶走。”

在接待兩人的過程中,邱亞輝都是和顏悅色,但這時卻是一臉嚴肅之色,湯玉麟、張四飛雖然讀書不多,但畢竟久歷江湖,察言觀色的功夫還是有幾分,一見邱亞輝的態度就知道絕無挽回的餘地,因此兩人也不再多廢話,叫人擡着這兩口箱子,告辭離開。

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
第四零五章 北京攻略(一)第四五一章 遼陽之戰(十三)第四四七章 遼陽之戰(九)第二八一章 旅順口作戰(一)第四三六章 進京(三)第七零五章 求和(十二)第三九二章 新聞發佈會(六)第一七四章 南洋鉅富(上)第二一八章 青島戰役(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四五四章 外交斡旋(十一)第一九七章 訪問英法(八)第六零三章 應對計劃(三)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一零一章 天津租界(八)第一三五章 海軍假期(六)第三五三章 徳國特使(一)第十五章 接管濟南(八)第一八八章 德國海軍戰略(六)第四七二章 山海關之戰(一)第一四九章 徳國之行(六)第五二七章 攻佔哈爾濱(二)第五十一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二)第四五一章 外交斡旋(八)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四六六章 武昌之行(七)第五十七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八)第五九零章 上海租界(二)第二十九章 出兵(二)第三六七章 餘波未平(四)第七一零章 腰帶計劃(上)第五七三章 北洋議事(三)第六一三章 朝見風波(五)第五十一章 佔領大沽口(二)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四五九章 圍殲日軍(三)第一五零章 上任(四)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三六一章 徳國特使(九)第二五一章 創業(四)第四五四章 新聞發佈(三)第一一八章 秋收行動(七)第五一九章 突擊行動(下)第二一八章 清廷求和(一)第五九六章 上海租界(八)第三五二章 上海警戒(五)第五六四章 美國(七)第五五八章 地主聯盟(二)第三九八章 談判(六)第九十一章 天津戰役(四)第六百章 聯合遠東遠征軍(下)第五七零章 預備會議(五)第二四五章 第一家族(四)第四七二章 外交爭鬥(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二二七章 後續影響(二)第六五五章 遠東遠征軍(二)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八十四章 災民(四)第八十章 陸軍編制(四)第二一六章 青島戰役第四九九章 輿論再變(二)第三三零章 李鴻章來訪(七)第二四四章 王家寨(六)第七十二章 義和團第一八三 商務招標第五零五章 穆棱河之戰(一)第四十九章 上海新區(二)第三零三章 反制行動(一)第二三三章 突破口第一七八章 南下上海(八)第九十四章 安置營(十)第七二三章 歸國(三)第五八八章 農場巡視(三)第十二章 五年規劃(三)第一九九 中標者第一六四章 年終(上)第五十三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四)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四六九章 迎擊俄軍(六)第一八零章 軍事交流(二)第四七五章 山海關之戰(四)第五七二章 北洋議事(二)第一二九章 分礦計劃(下)第二二零章 青島戰役(四)第五六九章 進駐縣城(二)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三百章 革命者(五)第二三三章 作戰計劃(一)第六八二章 結束戰爭(三)第一九八章 巴達維亞(六)第四十四章 導彈與炮彈第三七二章 德國的收穫(下)第七零八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二四四章 天誅(一)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