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第643章 爾虞

“大司馬,苻雅、慕容垂夾擊隴右,豪強裡應外合,隴西、天水二郡已失,姚萇困守南安,請求大司馬出兵,策應一二!”袁宏向桓溫讀着剛剛從西北傳來的消息。

這消息送來一趟不容易,需要細作潛伏,千辛萬苦穿過漢中和上庸三郡,然後從襄陽送到東關。

耗時兩個多月,所以現在姚萇還在不在都是一個問題。

郗超思索一番後道:“南安爲羌人老巢,鄧艾爲南安太守時,修建大量塢堡,樑軍兵力不過四五萬左右,短期內難以攻陷,是以姚萇應當還有一戰之力!”

鄧艾非但是滅蜀大將,還是治國之奇才,如今兩淮連同中原的運河體系就是出自他手,任南岸太守期間,修建大量塢堡,至永嘉之亂時,爲西北晉人留了一條生路。

不過時勢易移,這些塢堡如今成爲抵抗樑軍的要塞。

“隴右距江淮萬里之遙,如何策應他?如今樂城丟失,漢中去了半璧,我尚且自顧不暇。”桓溫一臉鬱悶之色。

擺在他面前的問題的確很嚴峻。

出兵救援漢中,需要繞行蜀中,才能將荊襄的援軍、糧草、軍械投入其中。

這對江東而言簡直是一場噩夢。

這麼耗下去,江東也會被拖垮。

但如果不救援,漢中必失,姚萇就會面臨三面圍攻之中,關鍵南面的蜀中也保不住。

蜀中丟了,荊襄就處於樑國的半包圍之中。

“王猛、薛強……當年與大司馬也算是故人……”郗超一臉古怪神色。

王猛北伐關中,王猛與薛強聯手來投,卻看穿桓溫別無克復神州之志,只惦記江東一畝三分地,借北伐行僭越之事。

兩人轉頭就走。

桓溫還下令不得攔阻,給他們備了馬車……

時過境遷,二人一出手,就讓桓溫陷入兩難之中。

“咳……當年看走了眼……一時不明。”桓溫臉上的鬱悶加重幾分,還多了一絲尷尬。

其實當年並未看走眼,曾對王猛有過“江東無卿比”的評語,將要退兵時,桓溫還邀請王猛一同返回江東,只是王猛和薛強沒看上眼桓溫。

“大司馬胸襟豁達,有古名士之風,即便知道日後爲敵,也會放走二人。”郗超對桓溫的性格瞭如指掌。

新亭之會,鴻門宴都備上了,刀斧手都埋伏了,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殺了謝安、王坦之,斷建康朝廷的兩根庭柱,桓溫還是不忍心……

可以說天下發展到如今形勢,江東如此局面,以及桓溫不上不下的境地,都是桓溫性格使然。

“嗯,知我者,嘉賓也!”被人一吹捧,桓溫和顏悅色起來。

“如今薛強佔據樂城,已經打通與關中的聯繫,卻遲遲不攻南鄭,是想以漢中消耗江東實力,漢中已成雞肋,不如令朱序、周楚防守劍閣,拱衛蜀中,使荊襄無西顧之危,再出使代,南北牽制,江東可保無虞也。”

出兵救援漢中肯定不可能,正中王猛、薛強的詭計。

不過要捨棄漢中,桓溫有些不甘心,思索一陣後,“李躍不是以爲吾不敢北伐麼?今日當大張旗鼓,圍攻合肥!”

“大司馬不可,合肥堅固,久攻不下,自傷士氣。”郗超極力勸諫。

“嘉賓大可放心,吾率大軍北上,圍而不攻,若洛陽大軍來援,我等退兵便是,樑國旱災方解,國中正虛,如此可窺樑國實力。”

桓溫當然知道合肥難打,所以只是做做樣子,給樑國看,也給江東看。這幾年已經被樑國打造成鐵壁,駐紮五千黑雲精銳,北面壽春還有八千黑雲驍騎,加上淮河兩岸的鎮軍,足有三萬之衆。

此次出兵,一是報復其遷都洛陽之舉,二是向江東展示強硬,以北伐拉攏人心,其三,也算是“響應”了姚萇。

樑國還未從大旱中恢復,西面同時出兵隴右和漢中,如果再出兵江淮,則是三線作戰,可以虛耗樑國國力。

而且細作傳回的消息,草原上拓跋什翼健橫掃北海後,實力大漲,不斷南下侵擾幽並。

桓溫出兵圍攻合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若只是圍而不攻倒也無妨,屬下有一計,可一石三鳥。”郗超眼珠一轉。

“哦?嘉賓快快說來。”桓溫一臉期待。

“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廣陵北府軍亦在調遣之中,如今既然要北伐,可下令讓北府軍爲先鋒,一者,可試探北府軍實力,二者,若是真攻下合肥,則大功仍在大司馬,”

郗超一步百計,獨步江東,這些爲桓溫出謀劃策,居功厥偉。

如果桓溫全聽郗超,也不至於弄到如今不上不下的局面。

幾次關鍵性的獻策,桓溫都沒有采納,以至於錯失良機。

“妙哉!”桓溫大喜。

北府軍攻城不利,損耗的是江東朝廷和謝家的實力,對桓溫沒有任何影響,還可以借戰敗拿捏謝家,逼其就範。

若是拿下了,桓溫作爲北伐的號召者,肯定是首功。

這大半年來,桓溫幾次三番挑釁,樑國無動於衷,助長了江東的氣焰。

如今樑國實力未恢復,又在攻伐關中,此時不出兵,難道還要等樑國恢復元氣,一統北國之後嗎?

而且北伐也不是桓溫一人的心思。

晉朝還在,樑國就把《晉書》給弄出來了,分明是提前給江東送終。

送終也就罷了,關鍵書裡面將司馬家貶的一文不值,士族門閥同流合污。

王謝荀陳殷庾褚等江東大族有一個算一個,大書特書曾經幹過的齷齪事,將八王之亂、永嘉之禍全都推在他們身上……

當年桓溫北伐洛陽時,見中原殘破,萬里丘墟,曾言:“遂使神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王夷甫便是曾經跪在石勒胯下乞活的琅琊大名士王衍。

不過桓溫心中這麼想,嘴上卻不能說。

所以,晉室對樑國的不滿日益加劇,如今爭的已經不僅僅是正統。

如果樑國統一天下,那麼司馬氏和衣冠南渡的士族們,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江東士族還是要些臉面的……

第30章 整合第35章 操練第249章 轉折620.第618章 寬仁第116章 合兵第420章 鞭長第439章 來回第451章 山倒第142章 籠絡第347章 猛虎第136章 取捨674.第672章 運河720.第718章 捷報465.第464章 水軍第106章 劇變第149章 迎接第103章 盟友第158章 擴軍522.第520章 沙門第285章 鐵馬561.第559章 圖謀736.第734章 家族第227章 北伐546.第544章 冊封第105章 詰問628.第626章 殞743.第741章 後勤609.第607章 戒子第431章 不出第149章 迎接第34章 誓659.第657章 慎戰691.第689章 引薦第210章 三分第32章 立威第290章 入鄴697.第695章 封國第46章 重兵第256章 重圍第430章 抵城第182章 立場683.第681章 乏第261章 枋頭第131章 軍令第328章 科舉565.第563章 定遼第331章 常山第321章 義兒軍第61章 自力第350章 逝第289章 北渡第262章 退兵524.第522章 偏安第426章 真容651.第649章 退第406章 強攻632.第630章 退役767.第765章 雪第770章 功534.第532章 僵持601.第599章 梟臣第207章 鍛造第324章 志大第43章 捆綁第436章 迎戰(二)608.第606章 癖好第372章 不動第416章 風起505.第503章 秦勢第768章 逆子477.第475章 名士第330章 圍堵502.第500章 挽留第60章 靠山第333章 降724.第722章 退路603.第601章 討價第438章 進退第227章 北伐第34章 誓741.第739章 不走第284章 黃昏第400章 文治754.第752章 敵來第173章 許諾第402章 苻堅第419章 奇兵656.第654章 募軍726.第724章 人才484.第482章 牽制第37章 聯手第420章 鞭長第390章 恐懼第48章 養戰757.第755章 猛虎第117章 狂妄第151章 背水第340章 詭計第242章 南下603.第601章 討價
第30章 整合第35章 操練第249章 轉折620.第618章 寬仁第116章 合兵第420章 鞭長第439章 來回第451章 山倒第142章 籠絡第347章 猛虎第136章 取捨674.第672章 運河720.第718章 捷報465.第464章 水軍第106章 劇變第149章 迎接第103章 盟友第158章 擴軍522.第520章 沙門第285章 鐵馬561.第559章 圖謀736.第734章 家族第227章 北伐546.第544章 冊封第105章 詰問628.第626章 殞743.第741章 後勤609.第607章 戒子第431章 不出第149章 迎接第34章 誓659.第657章 慎戰691.第689章 引薦第210章 三分第32章 立威第290章 入鄴697.第695章 封國第46章 重兵第256章 重圍第430章 抵城第182章 立場683.第681章 乏第261章 枋頭第131章 軍令第328章 科舉565.第563章 定遼第331章 常山第321章 義兒軍第61章 自力第350章 逝第289章 北渡第262章 退兵524.第522章 偏安第426章 真容651.第649章 退第406章 強攻632.第630章 退役767.第765章 雪第770章 功534.第532章 僵持601.第599章 梟臣第207章 鍛造第324章 志大第43章 捆綁第436章 迎戰(二)608.第606章 癖好第372章 不動第416章 風起505.第503章 秦勢第768章 逆子477.第475章 名士第330章 圍堵502.第500章 挽留第60章 靠山第333章 降724.第722章 退路603.第601章 討價第438章 進退第227章 北伐第34章 誓741.第739章 不走第284章 黃昏第400章 文治754.第752章 敵來第173章 許諾第402章 苻堅第419章 奇兵656.第654章 募軍726.第724章 人才484.第482章 牽制第37章 聯手第420章 鞭長第390章 恐懼第48章 養戰757.第755章 猛虎第117章 狂妄第151章 背水第340章 詭計第242章 南下603.第601章 討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