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風平浪靜的長安,因爲最近這段時間傳來的幾個消息,而起了幾許涌動的波瀾。
皇帝陛下對術士出身的欒心玉給予厚重的賞賜,一時間使其身份尊貴無比。也使得原先就在宮廷中被供奉的一批仙師們隨之地位更加超然,隱隱然已經以欒心玉爲首,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勢力。
這些人,雖然並不會參與朝政,與朝廷大臣們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因爲皇帝對其重視程度,令所有人不敢輕視半分。
而且已經隱隱有風聲傳出,皇帝陛下聽信了這位具有神仙手段的欒仙師話,正在開始準備一場巡遊天下的壯舉。
所有從自己的渠道瞭解到這件事內幕的人,無不暗自吃驚。皇帝這是要開始折騰了啊!這是在有識之士者心中,升騰起的第一個念頭。
天子出巡,非同小可!不管是爲了怎樣的目的,必然會造成天下騷動。然而這樣的話,沒有人說得出口,更不會有人膽大包天到拿着這個藉口去朝堂上公開勸諫。
不過也有一部分大臣,認爲這是一件好事。是宣揚大漢赫赫威德,對內對外展示強勁實力的一個好機會。
漢軍在西域和草原的大勝,早已經天下皆知。一大批域外的番王正在趕往來長安的路上,爲的就是親自覲見大漢天子,好表達自己的順服交好之意。
如果能夠好好的利用這次機會,讓這些鄰居們見識到漢朝遼闊的疆域和雄偉的山河,那麼必然可以讓其心中感到敬畏,徹底打消他們心中還殘餘的一些其他念頭。
雖然皇帝出巡的消息還沒有正式的確定,但在長安的酒樓茶巷之中,已經激起了很大的爭論。爭論者所持的觀點雖然不一樣,但綜合起來說不外就是皇帝出巡,到底是對國家有利還是有弊而已。
這樣的事,雖然看起來好像與普通民衆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其實不然。日益繁榮強盛的大漢王朝,使所有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榮譽感。尤其是因爲商業流通的鋪開和農業及其他產業的大力發展,在社會的層層面面每一個變化都會與普通民衆息息相關,這便更加加深了人們對國家概念的更深認識。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簡單的幾個字,自從由長安學院那座帝國最高學府中流傳開來之後,便成爲了越來越多人暗中激勵自己的準則。
這樣凝聚人心的手段,自然離不開朝廷的大力宣傳和積極鼓勵。而在這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卻離不開天下士子和讀書人的鼓吹宣揚。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帝國才俊搖籃形象的長安學院,則走在了最前列。
如果要說起來對於國家這幾年發生的一系列大事討論最激烈的地方,既不是在含元殿上的朝堂,也不是在長安城中的酒樓,而恰恰就是發生在這座成立還沒有幾年時間的長安學院之中。
在學習各種知識之餘,對時政要事展開討論和評價,在長安學院的教學中,已經成了一種慣例和風氣。這座學院當初成立的初衷,就是爲了儲備國家將來所需的各類人才而設。所以,不管在這裡發出怎樣的議論,都言談無忌,說者無罪。
作爲首任學院大祭酒的董仲舒非常滿意這樣的氣氛。以天下儒者學宗身份主持學院的各項事務以來,他兢兢業業一日不敢懈怠,爲的就是不辜負皇帝的信任,更加不可辜負了那個年輕人爲此付出的巨大心血。
不管是漢朝在西域和草原的戰爭,還是各種對外交往,都是以往學院中拿來討論的內容。在各種各樣的觀點碰撞中,學院中一些年輕人的鋒芒已經漸漸的顯露,而這正是董仲舒想要達到的效果。
不過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在不久之後發生的一場巨大風波,其最初的發源,就是從學院內部一場普通的討論開始的。
夏日午後,一場雷雨剛過,雖然到處樹木青翠欲滴,不過燥熱之意卻並沒有消退多少。就是在這樣的尋常日子裡,有輕微的爭辯聲音開始逐漸顯得不同。
“……其實認真說起來,陛下就算是出巡,也算不得什麼大事。想必朝廷上的各位大臣們,也不會有人反對的。至今爲止,還並沒有人發出一句反駁的聲音,這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下午沒有教授來授課,學院的某間教舍裡,有人正以不以爲然的口氣,輕鬆的說着最近開始傳揚在長安內外的消息。
說話的是個公子模樣,臉上有些傲慢。他的身邊聚集了好幾個人,明顯以他爲首。聽到他的話後,紛紛出聲附和,表示贊同。
“這話沒有錯。當今天子,富有四海,在自己的土地上四處走走,原本就是很正常的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真是可笑,剛剛還聽人議論說是皇帝出巡,勢必會驚擾民生,造成極大的不便……說這樣話的人真是愚昧之極!”
“就是!就是……不過,韋公子,這件事最終還沒有確定,你可有確實消息?”
被稱作韋公子的人,名叫韋豐。雖然自身也有些才華,但之所以在他們這圈人中有着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爲他老爹的關係。
皇帝劉徹對於重要位置上的臣子素來要求極高,而這其中,對於執行他意志極爲關鍵的大漢廷尉,更是要用起來得心應手。
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很不好乾啊!不僅要善於察言觀色瞭解皇帝內心所想,而且還要在關鍵時候能夠自覺充當“背鍋俠”的角色。就在不久之前,因爲在一件小事上不合皇帝心意,原先那位剛剛乾了還不到一年時間的廷尉大人,就捲鋪蓋滾蛋了。
新任的大漢廷尉,就是這位韋公子的老爹韋吉了。韋吉以前名不見經傳,不過是郡縣的官員。在偶然的機會被皇帝發現其才能,驟然提拔到高位,此人自然是感恩戴德。在半年多的時間裡,盡心盡力爲皇帝幾件事辦下來,甚得皇帝心意。已經可以看出,在未來幾年裡,如果不出什麼差錯,這位廷尉必然會是極有權勢的臣子了。
當然,能夠經過長安學院的嚴格選拔,進到這裡面學習的,自然也不會是碌碌庸才,韋豐雖然心高氣傲,也算得上是年輕才俊。聽到旁邊之人的詢問,他肯定的點了點頭。
“這件事幾乎已經可以確定了。皇帝陛下昨日親自賜封那位欒仙師爲五利將軍通廷候,這背後所包含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如果這麼簡單的事,諸位還不能參透的話,那麼未來想要進入朝堂,也難有大作爲。”
這話說的很有幾分不客氣,不過,以他的身份和平日裡幾個人對他的信服,也沒有人認爲他說這樣的話不對。人以類聚,物以羣分,他們這個圈子,總共十幾二十個人,基本上都是些官宦子弟,平日裡瞧不起那些出身寒門因爲某種機緣得以進入長安學院學習的青年才俊們,便是很自然的事。
“據內部消息說,皇帝陛下的第一次出巡,將會仿照秦始皇帝的先例,自長安東去,歷名山大川,在東嶽泰山封禪天地,最後到達東海之濱……或者是要乘樓船出海走一趟也不一定呢!”
片刻之後,有人根據自己小道聽來的消息,做出瞭如許推斷。在窗外不遠之處樹蔭下走過的儒服冠帶老者略微停下來腳步,他的眉頭微微皺了皺,隨後有更多的聲音傳入耳中。
“出海啊?那不太可能吧……畢竟大漢的疆域在那個方向止於東海齊魯之濱,海外之地……?”
“辛兄所言差矣!自從高麗四郡歸附,自遼東半島往南,直到東南越這遼闊的東海、南海水域,便已經都算是大漢的歸屬了。皇帝陛下想要去哪兒就去哪兒,當年秦始皇還曾經坐樓船出海觀射蛟魚呢……!”
“話雖然如此說,但諸位可不要忘了,東海之外現在可是幾位諸侯王的領地呢!幾年之前,朝廷頒佈推恩令,以淮南王、九江王爲首的嶺南五六位王爺,他們主動請求出人出力幫助朝廷征伐高麗,附加的條件便是憑着自己的實力去海外開創天地……當時皇帝陛下可是親口應允了的,所謂天高地闊,任爾所爲。而如今幾年過去,聽說那東海之外三千大小島嶼早已經成爲了他們的獨立王國,其繁榮富庶令人難以想象。如果皇帝陛下這次興師動衆的出巡想要進入東海的話,恐怕會引起一些誤會和不便吧?”
未央宮與天下諸侯之間的矛盾,得到妥善化解並沒有幾年的時間,如今各守其份,確實不易再因爲某些誤會而激化。講解的這位分析的很有道理,不過聽在別人耳中,便有些大不以爲然矣!
“辛慶忌,你讀書都讀傻了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難道沒有聽說過四海之內皆爲王土、率土之濱皆王臣的道理嗎?那幾個諸侯王就算是再蹦噠又有什麼用?難道在皇帝陛下和大漢軍隊的赫赫威嚴面前,他們還敢不服嗎?我趕打賭,當今天子正式公佈出巡事宜之日,便是已經決定收回東海之外遼闊疆域之時……!”
大漢廷尉韋吉的驕傲公子以嘲諷的語氣,得意洋洋的說出了自己的推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