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

津輕半島,位於寇奴島(本州)北端,北隔津輕海峽與蝦夷島(北海道)遙相對望,被內灣環抱,三面臨海。

此地植被茂密、物產豐饒,聚居住不少倭奴土著,半島上的三內丸山,更被寇奴島北部的諸多倭奴部族視爲祖地,擁有頗爲龐大的地穴建築,在倭奴先祖尚未學會搭建屋舍時,居住和聚會的場所。

然在今歲九月,先祖的住所,卻成爲後裔的墓地。

伊予倭國的軍民在八岐王的驅使下,開春雪融便從寇奴島東南端的邪馬臺國北上,一路憑藉燒光殺光搶光的血腥手段,靠着以戰養戰的兇悍,僅用半年光景便是血屠兩千裡,誅滅了寇奴島西部的諸多倭國和土著部族。

數以萬計的倭奴流民瘋狂逃竄,卻不敢西逃,蓋因在過往的六七年間,七萬朝鮮大軍及六萬烏桓將士輪番血洗寇奴島西部,且不斷縱火焚燒山林植被,莫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真真是千里焦土。

除卻倉惶北逃,國破家亡的倭奴流民再無活路。

逃到津輕半島的流民愈發的多,免不得爲有限的漁獲和獵物發生血腥爭鬥。

倭奴不似華夏,不同部族間沒有太多“系出同源”之類的民族情感,饒是偶有腦袋清醒的部族首領想聯合旁的部族,合力抵禦伊予倭國,卻終究難以實現。

冒死渡海,逃往北邊的蝦夷島?

那是妄想,大漢北海水師的風帆戰列艦羣早已完全封鎖了津輕海峽,且去歲就已搭載大批烏桓軍士,送往蝦夷島血洗當地倭奴土著。

自朝鮮大軍血洗筑紫島(九州),再到倭王八岐於伊予島(四國)立國、兵發寇奴島,及至烏桓大軍清剿蝦夷島,漢廷調動了龐大的軍力和戰備資源,進行了這場長達六年多,堪稱血虧的滅倭之戰。

不爲開疆拓土,也沒擄掠多少倭奴精壯,唯有屠戮和縱火,難以計數的彈丸小島或許尚未清剿殆盡,然在面積最大的倭奴四島上,百餘倭國,粗估近愈兩百萬衆的倭奴土著皆遭滅頂之災。

此時此刻,僥倖殘存的數萬倭奴土著困於津輕半島,逃入他們祖先挖的洞穴裡避禍,去也無法免去滅族的厄運。

血戰半年有餘,能供八岐王驅策的伊予倭人已死得差不多了,然其麾下的伊予軍士卻仍有將將萬人,原因無他,精壯戰俘多的是,伊予軍士死傷一個,就從戰俘中招募一個,保持兵員數量不低於萬人即可。

隨着愈發逼近津輕半島,八岐王逐步將伊予軍中的什長、百夫長乃至千夫長皆換成伊予倭人擔任,最早追隨他的那些口不能言的將官,則編列爲親衛,留在帳外聽用。

受到拔擢的伊予倭人以爲自身愈發得到八岐王信重,自是歡欣鼓舞,更是將士用命,驍勇奮戰。

被褫奪軍權、貶爲親衛的將官們暗自冷笑之餘,心中更不免感慨和激動,遠離故土已是兩年有餘,原先的千餘罪囚,此時尚是活着的不足六百,傷亡近半。

“此戰功成,吾等還家!”

八岐王亦被毒啞,口不能言,卻是提筆揮毫,寫就八個大字,交由六百親衛傳閱。

嗷!

嗷!

六百親衛嘶聲狂吼,驚起棲於遠處茂密針葉林的萬千飛禽,在天際間悽鳴盤旋。

伊予大軍進逼津輕半島,七萬朝鮮大軍亦紛紛匯聚到寇奴島北部,緊隨其後,力圖將整個半島徹底圍困,不留半點缺口。

依漢廷太尉府的軍令,待得誅絕倭奴全族,朝鮮大軍亦將搭載北海水師艦羣返歸其國,也就是漢廷賜予朝鮮的對馬島和伊伎島。

在這兩座島嶼上,四十餘萬朝鮮百姓正在替漢廷挖掘銀礦,以換取足夠糧草和器械,朝鮮人不許耕作,不許造船,只准採礦和冶煉礦石,一應生活所需皆要從大漢玄菟郡運送過去。

諸多世家大族紛紛組建海運商隊,從中牟取暴利,只可惜朝廷不准他們以漢貨直接向朝鮮人換取白銀,而要經由派駐軍鎮的大農府屬官以金銀票據爲朝鮮人“墊付”貨款,島上產出的白銀則盡數由水師艦羣運回遼東軍港,再從陸路轉運長安。

七萬朝鮮將士清倭已近七載,少年已成青壯,壯年已是衰老,雖說可以擄掠倭奴女子發泄,然若家中尚有父母妻兒者,離家這麼些年,早已歸心似箭,軍中士氣早已衰落至極。

聞得此戰過後便可歸家,朝鮮將士們一掃近年的頹廢懈怠,爆發出罕見的求戰慾望,嗷嗷叫着全速進軍,如潮水般向北席捲而來。

面對無法組織起有效抵禦的烏合之衆,無須甚麼兵略戰術,唯有愈發血腥的屠殺。

九月下旬,八岐王率軍攻入津輕半島,將麾下近萬伊予軍士分作十股,四散屠戮倭奴各部。

九月廿二,八岐王終於接到朝鮮軍使傳訊,得知朝鮮大軍已在半島南端各處要道合圍。

是夜,八岐王率六百親衛離營而去,北上津輕海峽。

津輕海峽,長愈二百里,至寬處不足百里,數以百計的風帆戰列艦沿着海岸往返巡弋。

西部灣區處,一艘鉅艦已下錨停泊多日,因吃水線比尋常風帆戰列艦來得深,故爲免觸礁擱淺,在無有軍港處是不會輕易靠岸的。

遼東艦,長愈十二丈,闊愈三丈,船身蒙以鋼鐵板甲,除卻船頭船尾的兩門重型加農炮,尚在兩側配置了共計二十門側弦火炮,乃是大漢瀕海水師現有的九艘巨型鐵甲艦之一,亦爲北海水師三大旗艦之一。

因遼東艦被定爲北海水師戰時的統帥艦,戈船將軍易言會乘此艦坐鎮指揮,故其戰鬥序列高於另外兩支分艦羣的旗艦。

易言作爲北海水師的執掌僕射,軍務尤爲繁忙,本不會長時間離開北海水師駐地,就算要率艦羣出海演訓,也頂多半月光景。

然在今歲夏秋,易言非但搭乘遼東艦遠航五千餘里,赴往津輕海峽,更已在灣區內停泊多日。

他在等待,等待着昔日的袍澤。

羽林和虎賁初創時,兩營同屬期門校,最早的羽林衛和虎賁衛在平日沒少競比較勁,在戰時卻又互爲倚助,共同爲大漢立下了赫赫戰功,彼此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甚至是生死之交。

易言知曉八岐王的真正身份,雖不知他所犯何罪,然他在這兩年多來爲大漢立下的赫赫功勳,足以洗刷掉過往的所有罪行,讓他能堂堂正正的迴歸漢室。

秦立,軍武秦氏同輩中最爲傑出的子弟,昔年剛入虎賁時那怯懦的少年,經過鐵與血的洗練後,展現出卓越謀略的虎賁軍候、虎賁左監、中壘校尉、安西將軍!

非但是他,還有他麾下那些曾觸犯軍律,耗費兩年多的光陰,黥面入倭,只爲戴罪立功,只求重新歸漢的將士們。

易言,執着皇帝陛下的密旨,來接他們……回家!

“將軍,來了,來了!”

船艙外傳來奔突之聲,隨即聞得侍衛稟報。

易言強抑心中激動,下令道:“快快放下弦船,接他們登艦!”

侍衛忙是應諾,領命而去。

數刻後,數艘輕舟搖櫓靠岸,八岐王及其親衛卻未即刻登船。

“稍候片刻,待我等梳洗停當,換過衣物。”

饒是他們歸心似箭,此時卻臨而怯步,再不見過往的殺伐果決。

他們要解開倭人髮辮,脫去倭人衣裳,洗淨倭地塵埃,換上早已備好卻久未再着的漢家衣冠。

海面上的鉅艦,乃是漢軍艦隻,爲大漢疆土之延伸,登艦即爲踏入漢境。

他們既已用手中的刀劍和倭奴的鮮血洗去昔日的罪過,就不願以倭人的樣貌迴歸,饒是洗不淨臉上黥着的青紋,他們仍是用手指狠狠颳着面上的皮肉。

面頰現出道道血痕,沾到眼角滑落的淚水,熱辣辣的刺痛。

他們卻是放聲大笑,毒啞的喉嚨雖是再無法發出歡快嘹亮的笑聲,然那蘊着濃濃激越的嘶吼,卻是讓矗立在遼東艦首甲板上,遙望此處的易言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快意。

壓抑已久的情緒,得以在此刻毫無保留的釋放。

聞者皆是淚盈餘睫,卻又隨之歡笑。

男兒有淚不輕彈,流淚亦非皆傷懷,尤是鐵血軍人,若能笑出淚來,實是最爲快意之事,又何必強自抑於心中呢?

此時此刻,在場的所有人,心中唯有一個共同的念頭。

與汝還家!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
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一百六十七章 烏桓來使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