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六章 乞骸骨

紫禁城,奉天殿。

朝中主要文武大臣均已到齊,朱厚照高坐龍椅之上,在他身邊不遠處,張太后隔簾而坐。

文武大臣分列朝班,就連一些許久不出的老臣,諸如張懋等人也到了朝堂上。

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大明相當於內相,權勢極大,皇帝提出要更換蕭敬,朝中主要大臣都要參與並發表意見,甚至連張太后都出來說明情況。

шшш● ttκΛ n● c o

爲了避嫌,當日陪同朱厚照出來的只有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戴義,之前經常跟朱厚照在乾清宮參加朝議的蕭敬和劉瑾都未列席。

朝堂議事,一切都按部就班進行。

兵部奏請西北三邊及宣大地區冬春季節開銷,向朝廷申請徵調糧食二十萬石,從河南、山東一帶糧倉北運,加上戶部等人蔘議,朝議從一開始就涉及錢糧大事,而這一切都跟昨日沈溪回京有關。

朱厚照平時都無精打采,但或許是這次他意識到自己馬上就要執掌大權,在聽衆大臣奏議的時候顯得非常認真,甚至主動問西北糧餉調配之事,問及宣府之地倉儲情況,顯得很是用心。

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才輪到商議朝廷人事任免問題,蕭敬自請引退之事隨之提了出來。而提出者,正是朱厚照本人。

朱厚照道:“……蕭公公雖爲父皇顧命之臣,但他年事已高,希望能歸隱田園,頤養天年,朕並未準允……”

一句話,就讓所有大臣感到意外,這跟他們得到的消息截然不同,現在似乎所有消息都表明,朱厚照已經準允蕭敬請辭。如果朱厚照不同意,不可能在京所有重臣皆雲集奉天殿,張太后也不可能出現在朝堂,垂簾聽政。

“……朕如何忍心蕭公公以近古稀之年,一路顛簸迴歸故里?儘管他不想留在皇宮,但朕準備安排一處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皇莊供蕭公公養老,如此朕有國事不能定奪時,可請他回宮商議。朕會安排奴婢侍奉,爲他養老送終……”

當朱厚照說到這裡,在場大臣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朱厚照說話太過委婉,根本是已經同意蕭敬請辭,只不過把人留在京城以示尊重。

其實只要讓蕭敬離開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子,留在哪裡都無所謂,反正都已引退不管事,自然會有接替人選行那硃批大權。

朱厚照沒武斷做出決定,看着在場文武大臣,說道:“……朕想聽聽諸位臣工的意見。”

在場大臣足有上百人,平時有主見的不少,甚至涉及人事安排時,御史言官會因朝堂上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朱祐樘性格懦弱,再加上素來對文官禮重,終其一朝都未出現過文官在朝堂被公然杖刑之事。

所有人都在等閣臣發表看法。

因爲無論誰來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其實跟下面各衙門的人都沒太大關係,自打弘治十六年皇帝病重,一直到太子登基,硃批多半是根據票擬來定,而票擬大權便牢牢地掌握在內閣手中。

六部、五軍都督府和各寺司衙門行事,不過是執行決議,至於誰來進行決策,是朱厚照還是劉健差別不大。

等了半天,沒一人出來說話。

李東陽打量身旁的謝遷,眼裡滿是疑問:“你謝於喬不是說要挽留蕭公公嗎?怎麼事到臨頭卻退縮了?”

朱厚照再次出言詢問:“諸位臣工難道對蕭公公請辭,沒有任何看法?朕還在等你們說話呢。”

到了這個時候,謝遷終於從人羣中走出來,所有人都帶着期許看向謝遷,聽聽他有什麼話要說。

謝遷拿着笏板,躬身行禮:“回陛下,老臣以爲,蕭公公請辭之事……可以準允,新朝新氣象,司禮監更換掌印人選,乃情理中事。”

這話從謝遷口中說出來,並不讓在場大臣感覺意外。

很多人都知道,謝遷其實是內閣劉健、李東陽這一組合擅權的犧牲者,蕭敬則是其幫兇,現在蕭敬引退,對謝遷來說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或許會讓謝遷守得雲開見月明。

而內閣其他三人就有些看不懂了,之前謝遷還義正詞嚴地說要挽留蕭敬,但現在卻反其道而行,不知這中間出了何變故?

不過即便謝遷出來支持皇帝,劉健等人也不便說什麼,因爲劉健、李東陽自己也知道,蕭敬既然主動請辭,又在張太后那裡獲得通過,其實挽回的可能已經非常小,甚至可以說無從駁議。

朱厚照對謝遷如此沒有營養的發言卻表示贊同,點頭道:“謝閣老說得對,新朝新氣象,朕登基以來,朝廷上下是該有一番作爲,那些衙門裡的沉官冗員該好好清理一下,就先從京城各衙門開始。”

“馬尚書,回頭你看看這幾年考覈成績,那些表現不佳的官員,該撤的撤,年齡到了的就致仕,不要尸位素餐……”

馬文升比在場大多數臣子都要年老體邁,其實他是最應該退下去的一個。之前御史言官數次彈劾馬文升,但因劉健、李東陽不願意在皇位交接時出現變故,加之馬文升等老臣一直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劉健自然不會答應馬文升致仕,總是在票擬中駁回。

馬文升出列行禮:“老臣遵旨。”

朱厚照看向劉健,又道:“劉少傅,以朕所知,司禮監更迭掌印太監,對接的衙門便是內閣,如今內閣人手不足,劉少傅和李大學士年歲不小,加上謝閣老這半年多來老是生病……朕不知內閣是否能應付朝中大小事項,需要增加人選否?”

朱厚照居然主動提出給內閣加人,讓很多人大感意外。

劉健出列道:“回陛下,蕭公公上乞骸奏本,老臣認爲此事當允。老臣年事已高,在這裡也想請求歸田……”

劉健說出這話,將在場大臣嚇了一大跳。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誰都以爲劉健是因爲蕭敬“引退”心生不滿,主動提出請辭,向朱厚照施加壓力。

等劉健拿出乞老的奏本,在場大臣知道劉健不是開玩笑。與此同時,李東陽居然也提出致仕的請求。

朱厚照乍一聽非常興奮,一旦劉健和李東陽請辭,那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沒有誰能威脅到皇權,朝廷大小事情就會盡落手中。但轉念一想,他發現情況不對……如果劉健和李東陽撂挑子不幹,那內閣誰來執掌?以後有什麼事情誰來處置?

朱厚照雖然在某些事情上胡作非爲,但總算還有腦子,面對如此境況,趕緊出言挽留:

“劉少傅這是說哪裡話?朕需要你爲朝廷做事,朕離不開你,還有李大學士……你們都是朕的恩師,朝廷興亡榮辱跟你們休慼相關,朕希望你們能輔佐朕開創盛世王朝,朕不允許你們請辭……”

謝遷詫異地打量劉健和李東陽,心想:“感情兩位落在後面,乃是寫奏本請辭?那真算是用心良苦,不過如此做難道不是在給皇帝施加壓力?”

此時張太后發話了:“劉先生和李先生都是先皇禮重之近臣,曾輔佐先皇開創盛世,如今哀家和皇帝孤兒寡母,希望諸位臣工悉心輔佐。尤其是劉先生和李先生,你們是先皇委任的顧命大臣……皇上沒有你們栽培,不會有今日……”

張太后一直擔心朝中大臣會因蕭敬請辭之事鬧情緒,現在看到事情不妥,馬上“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開始打孤兒寡母牌,希望能得到在場文臣武將支持。果不其然,張太后這番話很管用,至少劉健和李東陽沒有再提什麼請辭的事情。

朱厚照見場面失控,趕緊道:“母后說的是,兩位先生都是大明柱樑,朕怎會讓你們離開朝廷?朕曾盡力挽留過蕭公公,但奈何蕭公公年老不支,體弱多病,不得已才離宮……朕不希望蕭公公年邁後還殫精竭慮,無法跟家人共聚天倫之樂……朕留他在京,以子侄之禮相待,永不相負!”

張太后幫腔道:“之前蕭公公請求引退時,哀家也曾提出挽留,但奈何蕭公公去意已決,哀家覺得他留在京城由皇家養老,乃是最好的結果。”

朱厚照笑容滿面地看向張太后,起身微微行了一禮。母子間難得達成如此默契,讓朱厚照大感安慰。稍後他回過身,道:“諸位臣工,既然蕭公公決意離開皇宮,司禮監掌印之位,需要有人接替,諸位臣工認爲誰最合適啊?”

這問題問出來,純屬多餘。

按照大明官場規矩,都是正官卸任副官頂替,既然蕭敬從司禮監掌印太監位置上下來,那自然就該由首席秉筆太監戴義頂上去。

但既然有此一問,那說明在皇帝心中,戴義當這差事不合帝心。

朝堂上又是一陣沉默。

這次朱厚照沒有乾等,直接問道:“劉少傅,朕希望聽到你的意見。不知劉少傅舉薦何人?”

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九〇〇章 秉燭夜話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
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二六七章 上門來請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二五四章 藏鉤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七九五章 爭取外調(第五更)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八五一章 頂層改革第一四九〇章 強行留人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二一八七章 殺子之仇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五二二章 謀逆第二九一章 鍼灸麻醉(第十更)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二九七章 罪不容赦(第四更)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九二一章 叛亂到來第一九〇〇章 秉燭夜話第一三五八章 六萬貫(求月票)第一〇七四章 鬧劇的背後第二四九九章 共鳴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三四四章 失敬第九二一章 粗俗的讀物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五八二章 去留間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四〇章女人緣第一六三五章 賊喊捉賊第九十三章 離家出走的大伯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四一四章 君君臣臣第一五六八章 老資歷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四二〇章 殿試(第三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七〇章 大問題第一八四五章 惺惺作態第六七四章 外室變內眷第一〇五二章 不可同日而語(第三更)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九十章 未雨綢繆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三一八章 遠行福州(第五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一六三〇章 阻力第一六〇七章 構想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二一五八章 國賊第二五一二章 拆臺第二五〇六章 接納與否第八十七章 畫中美人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二四三五章 隨軍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三九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更)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一四三九章 兩張臉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一三八五章 送行第三一七章 我是男人我來(第四更)第一一六四章 血戰(上)第二六〇七章 體面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一九三九章 鎮不住了第一八六六章 搬家風波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三八五章 太學入學(第三更)第一七〇一章 潦草選後第一五四一章 蹊蹺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〇七章 府試(第八更)第一七九六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六八四章 惠孃的蛻變第七九四章 平匪輯要(第四更)第三〇八章 上兵伐謀(求月票)第一五五五章 弘治十八年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七二〇章 追究到底第二五六九章 不用自謙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