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一〇八五章 戰爭財(第一更,求月票)

bookmark

朱祐樘對蕭敬非常信任。

內閣大學士屬於職業政客,跟皇帝在利益上不可能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朱祐樘對身邊的太監極爲信任。

因爲太監沒有子嗣,很多人家裡基本死絕,這些人少有拉幫結派,皇室就是這些太監最大的依託,皇帝對待太監不但當其作家奴,也是當做家臣。

皇帝高高在上,通常沒有安全感,尤其是明朝這些多疑的皇帝,他們寧可相信身邊的太監,也不相信文臣武將,這也是明朝爲何詔獄盛行,甚至出現幾個權傾朝野的大太監的根本原因。

蕭敬跪在地上,恭敬地道:“陛下對老奴一片信任,老奴萬死莫報,但您有幾位閣臣輔佐,老臣實在力不能及!”

朱祐樘不由幽幽一嘆。

蕭敬能力相對平庸,這是他早就知曉的,朱祐樘之所以重用蕭敬,是因爲蕭敬的忠厚和坦誠,這是個朱祐樘可以絕對信任但卻始終不能委以大任的老太監。

蕭敬行事不溫不火,對於朝中那些老臣過於恭敬,是宮裡宮外公認的老好人,連朱祐樘都覺得,把太子託付給蕭敬,或許蕭敬完全起不到督促太子的作用。

朱祐樘道:“蕭公公,知道朕爲何只對你一人說?在朕心目中,放心不下的並非是皇后,而是太子,太子頑劣,做事缺乏節制,遇事或許有幾分熱度,但熱度一去,便不再有仁君治國之心。”

“朕希望你能以司禮監掌印的身份,出面勸導太子,至於對沈溪的運用,換作外人,即便朕與他們言說,他們也不會放在心上。”

“朝臣計較的是爭名逐利,功成名就,而蕭公公卻始終對皇家保持忠誠,朕才放心委以重任!”

皇帝已經把話說的這個份兒上了,就算蕭敬自覺力不能及,也得硬着頭皮恭聲領命。

蕭敬心想:“真是成也蕭何敗蕭何,沈大人當初爲朝廷器重,也是因爲陛下想爲太子培養股肱之臣。如今陛下卻覺得沈大人做不了閣臣,若將來太子登基,有意要以沈大人爲內閣大學士,我如何去跟太子言說今日之事?那時我豈不是要得罪很多人?”

蕭敬很想提出“空口無憑”,讓朱祐樘立下遺詔,免得將來太子追究他一個虛妄聖言的罪名。

但蕭敬見朱祐樘精神萎頓,又希望朱祐樘能早些休息。

蕭敬是個典型的老好人,他不想跟任何人爭鬥,不想與人面紅耳赤,只想大家和和睦睦,將朝事平淡處之,就連他代天子硃批,也是九成九採用內閣票擬,所以一直以來蕭敬在朝廷內外都沒有敵人,別人見到蕭敬都客客氣氣。

朱祐樘問過西北戰事,知道沒有變故這才放下心,加上向蕭敬託以重任,心中一塊大石頭放下,整個人頓時如同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倒在牀上。蕭敬親自服侍皇帝躺好,這才退出乾清宮。

蕭敬知道皇帝這會兒精疲力盡,無心用膳,等稍微恢復精力恐怕得一兩個時辰,於是前往御膳房打招呼。

一路上,蕭敬感覺肩上有一股莫名的壓力,皇帝居然用臨終託孤的口吻跟他說話,說的還是涉及未來沈溪的任用問題。皇帝對沈溪的幾句評斷,蕭敬想想都有幾分後怕,因爲蕭敬聽到皇帝說沈溪很可能會禍國殃民。

蕭敬心想:“沈大人不過是個少年郎,如今性格都未定型,曾經的榮耀,不過是陛下和朝廷對沈大人期望過高,如今卻說沈大人威脅皇權穩固,我是不信的。”

……

……

壽寧侯府內,張鶴齡和張延齡兩兄弟吃過晚飯,正在後院花園旁的戲樓聽戲。

京城戒嚴,張氏兄弟憑着皇帝對他們的信任,在朝中地位陡然提高。

如今張鶴齡執掌京營,張延齡從旁輔佐,利用職務之便,張延齡通過在京師戒嚴後私下貨物進出京收穫大量銀錢。

張延齡對別人或許會斤斤計較,但爲了讓兄長身心愉悅,甚至爲了將來能坦誠對兄長說及此事,張延齡想把張鶴齡一併拉下水,所以近來總是給壽寧侯府送一些東西,甚至專門請了南戲班子到壽寧侯府來唱戲,讓府里人一同前來觀賞。

“侯爺,京營宋把總在外求見!”

家僕過來在張鶴齡耳邊說了一句。

戲樓上南戲班子正在咿咿呀呀,唱的是《穆桂英掛帥》,這戲本是從南方流傳過來,正是出自沈溪的手筆,只是時過境遷,當初沈溪寫出《楊家將》戲本後,南戲班子經過無數次演繹,已將劇目變得更加完善,觀賞性更高。

如今已經沒人記得這齣戲出自何處,更不知戲本居然出自堂堂的沈大狀元之手。

張鶴齡戲癮正濃,一擺手,示意家僕去跟宋書說明,自己無暇接見。

張延齡頭湊了過來,問道:“兄長,有什麼事要處理嗎?”

“有不識相的屬下前來求見,我怎麼有空搭理他……二弟,你找來的戲班子不錯,不像一般的草臺班子泛善可陳,今天這齣戲頗有韻味,比之前看過幾次的《楊家將》都更有韻味,回味悠長啊!”張鶴齡讚歎道。

張延齡笑道:“兄長喜歡最好,若兄長不喜,一定是做弟弟的罪過。近來城中戒嚴,想出去走走找個樂子都不行,知道大哥好這口,便特意給兄長找來戲班子。”

“這班子可是正規的南戲班子,據說在金陵城內也是首屈一指,難得往北方來,就讓他們到侯府唱幾天,除了《楊家將》,他們還排有幾個不錯的戲本,聽說都是江南一代流傳甚廣的名劇,或許有的兄長尚未聽過!”

張鶴齡聽了不由來了興致,眉角舒展開,笑道:“哦?那爲兄可要好好聽聽,近來京城戒嚴,的確少了許多樂趣!平日軍務繁忙,連出去走走的時間都沒有,此番正好徹底放鬆一下!”

張延齡心中暗笑,他知道自己兄長不好女色,卻喜歡附庸風雅,偶爾作幾首酸詩讓人感覺不出有什麼水平,當初還因爲引用沈溪的詩詞而被人笑話過。

張延齡想找到兄長的弱點,把兄長拉下水一同“做買賣”,自然要投其所好,思來想去,只有請兄長看南戲比較合適。

幾齣戲看下來,時候已經不早,張鶴齡意猶未盡,戲卻不得不散場,因爲時間的確有些晚了,就算看戲的人不累,唱戲的人也精疲力竭,唱腔沒有剛開始那麼穩當了。

張延齡向侍立一旁的壽寧侯府管家吩咐:“送幾位夫人回去歇着,再從我那兒拿一箱錢過去打賞,就說這是做弟弟的孝敬!”

“是,二侯爺!”

管家高高興興地去了。

張延齡聽到“二侯爺”的稱呼,心裡多少有些不悅,自己跟兄長都是侯爵,以前兩家人都喜歡稱呼他“二老爺”,現在他當了侯爺,又知道他喜歡“侯爺”的稱呼,所以換了個“二侯爺”的新稱謂,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張鶴齡的妻妾往內院去了,張氏兄弟這才從花園出來,到了前面的書房,張鶴齡仍舊沉浸在之前所看的南戲劇情中,甚至不自覺哼上一小段,看起來就是個南戲票友。

張延齡笑道:“兄長,近來京師周邊沒有任何韃靼人活動的奏報,京師戒嚴,快要解除了吧?”

“嗯。”

提到公事,張鶴齡收攝心神,“西北戰事仍未終止,隨時可能會有情況發生,但陛下之意,月底前京師將施行宮禁和門禁,但不再設城禁。如此也好,忙過這段時間後,總算能太平幾日,恢復往常的安生日子!”

張延齡試探道:“兄長,不知可否……令城禁時限適當延長一些?”

張延齡言辭閃爍,一看就是有什麼事情掩藏,張鶴齡顯得很謹慎,問道:“二弟,你想說什麼?”

張延齡本想把話挑明,但想了想還是沒有直言,旁敲側擊道:“兄長,我是說,這京師戒嚴如此輕易便解除,若韃靼人捲土重來,那時必定會有細作進入城內,不若等西北戰事確定結束,再行開禁。”

弟弟是什麼人,張鶴齡多少有些瞭解,他皺着眉頭道:“城中戒嚴,你無法出去花天酒地,理應煩悶纔是……你如今卻想讓城禁延長時限,有何居心?”

張延齡笑道:“兄長誤會了,兄弟我哪裡有什麼居心,我這一切都是爲了大明江山社稷着想,更是爲我張氏一門未來的福祉着想。”

“城禁只要在進行中,就沒人威脅京畿安危,陛下和太子的皇位就能穩固,這對我張氏一門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張鶴齡微微頷首,對弟弟的說辭倒也有幾分贊同,他卻渾然不知,弟弟之所以如此熱衷維持城禁,是想繼續利用城禁發財,謀取私利。

張鶴齡道:“回頭爲兄會跟陛下提及,西北戰事尚未有結果,城禁最好維持,對朝廷來說更爲穩妥。只是內閣和六部那邊都想早些開禁,陛下有些爲難,一時難以做出決斷。”

張延齡嘿嘿一笑:“兄長不妨跟陛下陳述利害關係,陛下如今龍體有恙,或許會贊同兄長提議。畢竟陛下並非外間傳說的那般春秋盛年哪!”

張鶴齡略微思考,覺得弟弟說的有那麼幾分道理。

“兄長,聽聞沈溪那小子,在西北畏縮不前,陛下有意在他回到京城後論罪處罰,兄長不會出面維護那小子吧?”張延齡陰謀得逞,便想到還有個沈溪沒處理,趁熱打鐵在兄長面前挑唆兩句。

張鶴齡發問:“你想如何?”

張延齡笑道:“只是秉公論斷,若沈溪在西北無功,最後在功勞簿上還要記他一筆,會令軍中上下不滿。倒不如令他早些罷官,從此後,朝廷也少了一個大患。畢竟太子對這小子信任有加,威脅你我地位啊!”

**************

ps:今天爆發三更,這是今天的第一章,天子求訂閱、推薦票、打賞和月票鼓勵!

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六章 爭奪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十九章 底蘊第二二四六章 選擇你的丈夫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一六五七章 閹狗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八六一章 君臣交惡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
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五〇四章 臣等附議第二二二五章 總攻第二〇二七章 上門挑唆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六一六章 回報第三七六章 周胖子(求訂閱)第六章 爭奪第八九六章 左擁右抱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二〇八一章 進諫是門學問第一五八八章 劉瑾回京第五八一章 據不知情(第一章)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二十二章 年少的無奈第二四二八章 見風使舵第二三二六章 用意深遠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二五一四章 一層轉一層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六七三章 回京城,見佳人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一八九六章 雷霆之怒第一二五七章 城上城下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三二〇章 沒錢裝大爺(第七更)第三九四章 詩畫了得(四更賀盟主磊洋)第八四七章 把人辦了,我來幹第七八二章 做事拉你一把第五〇五章 再訪謝府(第五更)第五二一章 未來探花郎(第九更)第一九五八章 夜抄劉府第七十六章 新生意,新契機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八七三章 謝遷的樂觀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七〇五章 賴你沒商量(第三更)第一七七一章 惠娘回京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〇六章 惡人自有惡人磨第二二〇五章 破釜沉舟第九九三章 文韜武略第十九章 底蘊第二二四六章 選擇你的丈夫第一七〇三章 先禮後兵第二一三五章 分分合合第六六九章 首功首過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一〇九八章 揣摩聖意第一四二二章 來勢洶洶第一五七六章 明搶第九五九章 我要當皇帝第二五五章 秘辛(第三更)第一七一章 金秋(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三七五章 散播消息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三三七章 鄉試(下)第一六五七章 閹狗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一五五二章 狗仗人勢第八七三章 幫唐寅提親第一四四章 姐妹是最好的聯誼第五五七章 快殺進城了(第二更)第二四七七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第六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五五章 不可一世第六四三章 皇宮祈福第九九〇章 成大事者(第三更)第五一八章 殿前遛鳥(第六更)第四〇七章 大學士(第五更,盟主加更)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二四〇三章 人來瘋第二〇二一章 這是要造反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六一二章 送上門的幫手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一九四〇章 不一樣的宮市第一三一九章 新閣臣人選第一八六一章 君臣交惡第九六三章 招安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一六五二章 人心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