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共識

資政殿上。

章越言畢三策後,官家心底叫好心道,此真爲真知灼見之言。

真不愧是狀元敕元兩元之才,仁宗皇帝留給朕的宰相之才,所謂一言興國,三策興邦是也。

官家不好明着如何言語,若是章越方纔所言的是篇策論,他早就御筆一揮點爲狀元。

但金殿策論畢竟只是金殿策論,兩府相公們在金殿上商討的是國策。

策論是文章,國策是要推行的,不是他認爲可行就行的。

官家望遍諸相公們,此刻韓絳道:“陛下,章越此三策……臣以爲可行,不過細節上還要再經過兩府商量。”

章越雖是第一次在殿上提出,但韓絳與章越早有默契,交引監便是二人手筆,不過再如何支持,面上都要表現出再三顧慮的樣子,這纔是宰相的穩重。

相比之下,吳充則一點顧忌也沒有道:“臣以爲首先是在重建幣信,此一事無成,朝廷信譽掃地。”

“孔子曾言足食,足兵,民信三者,民無信不立。這幣信便是民信,也是朝廷的制度!”

“幣信便是民信!”官家點點頭,他想起王安石第一日入宮與他談的,變法當先以擇術爲先。

官家想到這裡,突然反問了一句:“治國當以擇術爲先,還是制度爲先?”

呂惠卿則道:“陛下,當因時而變,因勢而變。本朝百年來因循守舊,故而纔有了變法。”

“譬如錢法,爲了解決錢荒,自熙寧二年,陛下首先廢除了自慶曆以來的銅禁。”

“如今百姓已可以允許造銅器,並攜銅鐵錢出國,朝廷亦從民間收回舊銅開始鑄錢。這都是陛下之德也。”

官家聽到這裡很滿意。

“陛下剛登基所鑄的熙寧元寶,都是平錢,當時四川鑄了一批平錢,臣記得用本八萬九千三百餘貫,最後值十一萬兩千五百餘貫,兩下相除,利有兩成五之多。”

“到了熙寧二年後,朝廷鑄熙寧重寶,間雜以平錢和折二錢,以鑄折二大鐵錢,一貫鐵錢還不足十二斤,其利足爲一倍又五成之多。”

“朝廷從鑄鐵錢之中,獲利頗豐,又廢除從仁宗皇帝以來的銅禁,此官民兩便矣,由此可見折二錢之功。”

衆人聽了呂惠卿巧舌如簧地大講折二錢的好處,明明是朝廷謀利之舉,偏偏被他講成了便民利民之舉。

但官家就是吃了這一套,呂惠卿道:“自熙寧二年後所鑄的熙寧重寶,無論是平錢還是折二錢,在民間都流通即便,未有什麼不妥。”

“如今臣以爲若鑄熙寧通寶,熙寧通寶則是折二錢爲主,再雜以折三折五錢,再以其中得利,用錢來回購朝廷所發的交引,此亦爲兩全其美之道。”

聽了呂惠卿之言,衆相公們一陣騷動,章越也是爲呂惠卿突如其來的操作在心底一百二十萬分的佩服。

自己在廟堂上突然提出回購交引,這是出乎呂惠卿意外的,但他倉促之間就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操作。

但這操作是什麼?拆東牆補西牆嗎?

一面濫發新錢,一面裝模作樣地回購舊錢。

這就是所謂的大斗進,小鬥出的騷操作啊。

經典的小學生計算題,一個水庫一面放水,一面進水,請問水庫多久可以裝滿或者排幹?

一般小學生就摔筆了,這尼瑪不是忽悠老子嗎?又是放水又是進水的,水庫到底放水還是進水?

爲什麼?

因爲既要收斂錢財,又要寬厚仁義,呂惠卿揣摩了皇帝的心思,耍了一套花裡胡哨的動作混淆視聽。

折二折三折五錢是破壞朝廷的幣信,有了折二後,拿到官鑄平錢的百姓就吃虧了,有了折三後,拿折二的就虧了,折五也是同理。而回購交引是爲朝廷重建幣信。

重建和破壞幣信,是自己與呂惠卿分歧所在,而不是在錢上面。

這回購交引的錢用不着使這法子。

章越眼見文官裡一號人物和三號人物都支持自己,卻因呂惠卿突然來了個這操作,至大計幾乎失敗。

眼下官家已被呂惠卿說動了,他下意識看向章越。

章越欲言語,這時候他看見呂惠卿給自己投來一個休要敬酒不吃吃罰酒的眼神。

章越想了想便沒有說話,沒有說話就是不贊成。

呂惠卿見此又露出了不滿意的神色。

他上前道:“陛下,臣以爲此法已是最爲妥帖,無需再有其他考量,請以此詔令天下。”

章越忍不住出班爭道:“陛下,熙寧通寶用折二可行,折三折五萬萬不可行。”

呂惠卿橫了章越一眼。

章越看了一眼回去,然後向天子奏道:“臣知道呂公的意思,是熙寧重寶折二錢推行順利,眼下民間已是普通接受了折二錢下,在新鑄的熙寧通寶上,再嘗試以折三折五錢,甚至折十上以探民間百姓是否接納?”

“但這般下去遲早會出亂子的。”

呂惠卿則道:“我看你是多慮了,若折三折五不可,那麼鑄熙寧通寶又有何用?”

章越爭道:“對呂公而言,似只要百姓們不鬧事,不出什麼大亂子就好了。就算出了亂子,殺了一批鬧事,朝廷再稍稍退讓則個便是,這是否乃民不加賦國用足的真意是耶?

“胡說八道!”呂惠卿大怒。

眼看兩人在御前吵出了火來,韓絳立即打斷二人爭執。

官家走下御階,來到章越與呂惠卿中間道:“章卿,呂卿你們都是朕的肱股,也都是社稷的幹臣,以後治國朕還要倚重你們呢?”

這是官家主動爲章越和呂惠卿修補關係。

章越,呂惠卿聞言同時向官家告罪,表示自己御前失儀了。

官家道:“朕自即位以來以寤寐增嘆,而夕惕載懷者也。交引之濫,朕亦有罪過。”

官家以天子的威嚴調解了一場大臣間的爭執,離開大殿後,衆人各自獨行離開。

章越離殿時看到了呂惠卿,呂惠卿亦看到了章越,二人不約而同地微微點頭。

御前吵架,動了真火,拍了桌子都沒關係,那是表演給皇帝看的。

章越與呂惠卿都知道彼此政治上分歧很大,不過他們現在誰都奈何不了誰,所以沒必要扯破臉了。

扯破臉後事就難辦了。

呂惠卿道:“度之,借一步說話?”

章越知呂惠卿進一步商量,立即道:“聽憑相公吩咐。”

呂惠卿對章越道:“端明道理各有兩端,但需偏執一邊。當初文相公有句話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與百姓治天下。”

“這朝廷舉事,原先都是爲了便民利民,但因地方官吏不提天下之意,這才使百姓勞憂。”

“所以端明知道我的意思嗎?”

章越道:“相公的意思是哪有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是天子一人獨治天下!”

呂惠卿點頭道:“正是如此。故只有變法破兼併一途。”

“你說鑄折二折三錢,老百姓手裡有幾個錢,家無餘糧過夜,手中最多幾個惡錢罷了,而那些富紳家中是銅錢鐵錢都堆成了山,若今日真有折十錢,明日要哭的便是這些劣紳。”

章越道:“相公,所言我明白,在熙寧之前,乃國窮民貧,天下的錢財多爲勢家所把持。”

“故而錢法以均平爲良,我是贊成的,《錢本草》不曾有云錢之一物,味甘,大熱,有毒……能利邦國,污賢達,畏清廉。貪婪者服之,以均平爲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

錢本草是唐相張說所寫,以神農本草經口吻寫的。錢財還是以均平爲良,如果不均平則會天下大亂。

章越又道:“錢若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飢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謂之道。”

“這錢既是要積亦是要散的。但相公說折十錢可令富室家中錢拆閱十倍,但你可知錢貶作十倍,地卻貴了十倍,那麼富室家中田多還是錢多耶?富室是更窮了還是更富了?”

呂惠卿聞言神色一變。

章越又道:“呂相公錢財對富室而言,不過是九牛之一毛,你去減損他故而可以減損,還有貧民手裡沒有什麼錢財,就算有了當十錢也無所謂。”

“可除了富室和貧民,他們之間還有一等人。他們有的家裡有幾畝薄田,有的擺些小攤販些東西,有的讀了幾本書,他們自持有些本事卻不太多,家裡有些薄產,有時候一日可以吃一顆蛋,一旬吃一頓肉,一個月喝一頓酒。”

“在有的人眼底算得殷實,但在富室眼底卻又不值一提,一個小小的押司便可逼得他們幾乎走投無路。若他們手裡的錢財貶作了十倍當如何呢?”

呂惠卿雙手負後沉默不語。

“相公,你我沒中進士前,也是這般!故我即便如今起居八座,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說完章越向呂惠卿一揖而退。

呂惠卿看着章越的背影心想,但很顯然章越搞錯了一件事。

呂惠卿是官宦子弟,他在沒中進士前,父親官至知州。

誰與你這寒家子弟是一般,這明顯是你章越搞錯了。

次日兩府商議,最後定熙寧通寶只鑄折二錢,而朝廷拿出一百萬貫從交引所回購交引,天子御批此事當即爲詔令頒行天下。

第18章 女同學第215章 夏雨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211章 同窗第390章 圈套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898章 提條件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047章 熟狀第312章 良人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483章 翁婿第123章 章府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709章 節鎮熙州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23章 強幹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82章 雪景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328章 授等明日更新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662章 出兵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145章 期限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748章 補償第280章 喜事第933章 指路第905章 事因第861章 孤勇第127章 說親單章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747章 人選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88章 詩集第276章 殿試第308章 心流第519章 民望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427章 化解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692章 約降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288章 賜對第774章 喂餅第252章 風雪第870章 交換第419章 變革第637章 夫妻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578章 齊道德第520章 重聚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817章 市易所第882章 政事堂第726章 道賀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736章 章質夫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320章 相交第530章 商議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408章 改變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136章 邀請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226章 盡心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871章 提攜
第18章 女同學第215章 夏雨第528章 跋扈的宰相?第211章 同窗第390章 圈套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121章 抽空見一見第250章 君心似我心第898章 提條件第615章 賞個執政作第1047章 熟狀第312章 良人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545章 富國強兵第800章 各自用力第483章 翁婿第123章 章府第650章 男兒何不帶吳鉤第980章 遼國的饋贈第709章 節鎮熙州第110章 說親(感謝書友小抽的金爺雙盟)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831章 這錢朕給了第323章 強幹第64章 (第四更,求月票)第789章 打到底爲止第783章 老趙家的傳統第82章 雪景第968章 何爲百年運第328章 授等明日更新第891章 出班直言第1022章 改元元豐(兩更合一更)第662章 出兵第976章 洮水大捷第541章 年輕的官家第145章 期限第266章 燈火闌珊處第748章 補償第280章 喜事第933章 指路第905章 事因第861章 孤勇第127章 說親單章第877章 章呂分歧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936章 蔡確的書房第972章 戰爭威脅第747章 人選第426章 天下唯三人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1045章 農婦和牛(兩更合一更)第188章 詩集第276章 殿試第308章 心流第519章 民望第368章 開封府實在暗無天日第985章 遼國震動第427章 化解第496章 修齊治平(兩更合一更)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534章 知人之難第544章 變法的目的第896章 三司會計司第692章 約降第819章 誰支持?誰反對?第288章 賜對第774章 喂餅第252章 風雪第870章 交換第419章 變革第637章 夫妻第429章 太平宰相第578章 齊道德第520章 重聚第704章 熙河經略安撫使路第817章 市易所第882章 政事堂第726章 道賀第552章 延和殿論辯第736章 章質夫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1043章 良知(兩更合一更)第320章 相交第530章 商議第186章 三蘇父子第408章 改變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1005章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兩更合一第136章 邀請第257章 牛逼吹大了第763章 韓絳回京第855章 端明殿學士第546章 又在使絆子第559章 天章閣待制第226章 盡心第730章 大丈夫當馬革裹屍第871章 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