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 ???堪稱完美的首次試車

當然,現在還不能說完全成功,因爲每一次試車之後,還需要將發動機拆解開來,進行認真細緻的檢查,確認發動機的所有零部件沒有問題之後,才能稱之爲完全的成功!

不過從採集到的數據來看,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

上一次長江三千渦扇發動機,首次試車也是很成功,不過拆解之後,林鵬卻是“發現”渦輪葉片的隱患,後來通過增材製造技術才解決了。

現在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同樣也應用了不少的增材製造零部件,但是增材製造的零部件,會不會有問題呢?

雖然說每一個零部件,在裝機之前,都是經過了嚴格的單獨測試,不過裝機之後又不一樣了。

吳總師道:“咱們這一次試車很順利,各項數據完全符合試車技術大綱的要求,不過接下來,對發動機拆解和檢查,一定要做得到更仔細一些,不能放過一絲的隱患!”

周建華點頭道:“好的,我們一定認真按要求對發動機進行檢查!特別是風扇葉片和渦輪葉片!這是重點檢查的部分!”

林鵬道:“航空發動機葉片損失,是航空事故的元兇之一,所以我們的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必須要確保萬無一失!對咱們中國商飛來說,如果客機在運營過程中發生事故,是非常可怕的!特別是涉及到發動機的事故,有時候可能會斷送一型發動機,一個機型的生命。對咱們商飛也是致命的!大家也都知道,毛子的SSJ支線客機空難,對其影響有多大!”

大家都不由得點頭,沉思起來。

確實是這樣,林鵬說得沒有錯!發動機在量產前的測試是非常關鍵的,要把所有的隱患都找出來,不能留給量產後再去暴露。

二零一八年的某一天,一架波音七三七客機,在巡航狀態時,突然發動機爆炸,導致一人遇難!雖然飛機靠着機組的沉着冷靜,單發駕駛,成功迫降,最終沒有墜毀,但是這種事故對客機生產商,對發動機生產商的影響卻是相當大的。

這次事故就是因爲發動機葉片的斷裂導致的。

根據統計,在民用客機的空難事故,和嚴重事故當中,發動機葉片損壞導致的佔了很大比例,在軍用飛機的事故中,發動機葉片斷裂導致的事故更是佔到了百分之八十。

所以發動機的葉片,包括風扇葉片和壓氣機葉片,渦輪葉片,都是檢查的重點。

因爲發動機的這幾種葉片,任何一個發生斷裂失效,對發動機乃至整個飛機的影響往往是致命的。

王向陽道:“好的,我們一定會認真的檢查,並且進行認真的分析預測,發發動機的幾種葉片,斷裂的故障機理各有不同,比如渦輪葉片斷裂有疲勞、超應力、蠕變、腐蝕、磨損等。”

周建華道:“是的,所以咱們更要做好壽命預測分析,對這些損壞形式進行一一的分析,確保咱們的長江發動機在使用壽命之內,不會發生這些問題。比如說蠕變斷裂,這是渦輪葉片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咱們的長江一千發動機,渦輪後燃氣溫度高,葉片的塑性變形控制非常重要!”

林鵬道:“疲勞裂紋也不能忽視,葉片經受大量彈性應力循環,容易引起高周疲勞、低周疲勞或熱疲勞,使得渦輪葉片斷裂。特別是咱們採用了增材製造的葉片,就更要注意這一點!”

其實渦輪葉片的斷裂,還有來自高溫燃氣的腐蝕,這對葉片材料和製造工藝的要求都非常高,否則滿足不了要求,就容易還未達到壽命就發生斷裂。

不止是高溫的渦輪葉片,其實壓氣機葉片,同樣也是非常容易斷裂的,所以各種先進的合金材料,先進的製造工藝,都是應運而生,當然增材製造還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所以有些葉片,需要採用超塑性成形,真空感應熔鍊等技術。

在很多軍用飛機及先進的民用渦扇發動機中的風扇葉片,都採用超塑性成形技術製造,並採用擴散連接組裝。

而現在GE公司和羅羅公司這些航空發動機巨頭,又發展出了碳纖維/鈦合金複合材料葉片,比如說GE90-115B發動機,葉身是碳纖維聚合物材料,葉片邊緣是鈦合金材料,共有風扇葉片22片,每一片承受的壓力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

下午,這臺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經過拆解,開始進行認真仔細的檢查分析,這回金漢隆等高管沒有來了,吳總師和林鵬一起來到了商發公司試驗中心。

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被拆成了一個個的零件,林鵬和吳總師,在王向陽等商發公司的人陪同下,一起走到零部件臺上,看着檢測人員在那裡認真的檢查。

最重要的就是檢查渦輪葉片,風扇葉片和壓氣機葉片了。

不過經過試驗人員的檢查,這些葉片都完美的經受住了第一次考驗。

當然,要是第一次試車之後,葉片就有問題的話,那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經過初步檢查,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所有的零部件表現良好,沒有出現問題。

不過這只是初步檢查,還需要進一步的用設備來檢查,所以檢查報告還有幾天才能完全出來。

林鵬和吳總師,一起參加了商發公司的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首次試車總結會議。

在會上,王向陽總師,總結了這一次試車的成功經驗,並且把取得的數據進行了彙總分析,總體來說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在首次試車中,表現堪稱完美。

接下來就要開展一系列的試車了,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高空臺試車和發動機試飛,會在地面試車未結束前,就逐步的開展起來。

這對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的研發團隊,對商飛發動機公司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

因爲以前還極少有這樣的先例,一般來說航空發動機都是要在地面試車完成之後,再進行試飛。

但是這一次不同,商飛發動機公司要打破常規,爲長江一千渦扇發動機的儘早服役,做出貢獻。

提前試飛就意味着風險很大,不過林鵬對長江一千還是很有信心的。

第六百零九章 中國航發太給力了(國慶第三更)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殲20戰鬥機定型審查第五百六十一章 2001號機首飛引起的熱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鵬西南遊艇製造公司開工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C929-300寬體客機取得適航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3米高度超低空通場第九百九十三章 軍方也在評估骨頭鷹戰鬥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借鑑模仿是自主品牌難以避免的話題第三十章 從絕望到驚喜只有幾秒鐘第八百零一章 大鵬景用SUV和景用飛機第六百零七章 航展訂單突破八百億美元(國慶第一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隱身戰鬥機打非隱身戰鬥機怎麼打第三百七十七章 專家們心裡面也有一個環球霸王夢第八百五十八章 ???鷹掠長空第七十章 殲轟七改進型引起的熱議第九百五十八章 王牌飛行員第九百九十一章 全向矢量鋸齒噴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一百九十六章 室內展臺上的新飛豹第八百六十三章 ???兩位專家對骨頭鷹的看法不同第八百七十五章 ???小渦扇改燃氣輪機海陸通用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全球最強戰略轟炸機第九百六十八章 亞洲航展明星第八百五十五章 ???FC31骨頭鷹戰鬥機迎來首飛第九百章 AG900將成爲全球最大的兩棲飛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戰鬥機和預警機一鍋端!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三大女強人的聚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人機還可以送快遞?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飛豹脈動式生產線落成典禮第五百一十八章 自主品牌佔領公務用車市場任重道遠第五百二十八章 奔馳寶馬一個也不能少第八百一十二章 奇特的造型引發轟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第四架殲轟八原型機(國慶第十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八百八十七章 ??躋身世界前四的渦槳十發動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四十五章 想和你一起吹吹風第九百七十章 C929寬體客機VS空客A350XWB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體驗C929客機首航第六百六十三章 中航工業全面佈局通用航空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七百一十五章 中航推出四發渦槳百噸級中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四百四十六章 被女孩兒賴上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A380客機的技術太先進了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五百一十四章 未來會在榮富建設整車製造基地第七百一十一章 羅羅交付遄達1000發動機第六百零一章 突破音障的獵鷹教練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飛豹的第二個客戶巴巴羊(第五更)第六百零二章 失速尾旋改出第六百六十一章 誰纔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互聯網汽車第四百四十八章 五年內實現百萬輛的銷量目標第五十九章 機翼結冰第五百九十二章 高超聲速飛行器哪家強第二章 消失的萊格賽650第九百三十三章 14米長重直旋翼交付測試第二百一十七章 徐舜壽青年科技進步獎第六百五十章 轟20計劃亮相七十週年大閱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FC31骨頭鷹吊打F35?第五百六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迎來關鍵時刻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超大型客機也會有的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爲像林總那樣的飛機設計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二戰飛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普惠公司總裁來訪第九百三十七章 從殲轟七到殲轟八的艱辛歷程第一千一十一章 殲轟八首次試訓第四百七十三章 殲轟七B雙機編隊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飛豹的第二個客戶巴巴羊(第五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噸級飛翼戰略運輸機有希望了第二百二十章 接過先輩的使命實現航空強國的目標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第二百八十五章 葉子的年底大考覈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五百三十章 中國自主品牌還未入選過臥得十佳榜單第五百八十七章 隱身梟龍現身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結果出爐第二百一十五章 遠轟項目有可能要提前實施了第五百零三章 殲十B首飛的消息在軍壇炸鍋了第一千零二章 夜間超低空實彈對地打擊試飛科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龍之利爪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七百七十四章 熱鬧的慶功宴第八百章 雲雀一號首飛取得圓滿成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ZTZ99A2和VT4主戰坦克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大飛機之夜第一百九十九章 局座又在電視上點評新飛豹了第一百零一章 葉子的自信第三百九十九章 運九是一個很好的預警機平臺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飛豹的生意又上門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鄰國的競爭對手C2運輸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飛豹和F35戰鬥機的初次見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在家門口能坐上C929寬體客機嗎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外國公司挖牆角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
第六百零九章 中國航發太給力了(國慶第三更)第九十章 飛豹引起的轟動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殲20戰鬥機定型審查第五百六十一章 2001號機首飛引起的熱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大鵬西南遊艇製造公司開工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C929-300寬體客機取得適航證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3米高度超低空通場第九百九十三章 軍方也在評估骨頭鷹戰鬥機?第四百三十四章 借鑑模仿是自主品牌難以避免的話題第三十章 從絕望到驚喜只有幾秒鐘第八百零一章 大鵬景用SUV和景用飛機第六百零七章 航展訂單突破八百億美元(國慶第一更)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隱身戰鬥機打非隱身戰鬥機怎麼打第三百七十七章 專家們心裡面也有一個環球霸王夢第八百五十八章 ???鷹掠長空第七十章 殲轟七改進型引起的熱議第九百五十八章 王牌飛行員第九百九十一章 全向矢量鋸齒噴口第八百三十六章 兩位老院士親手揭幕第一百九十六章 室內展臺上的新飛豹第八百六十三章 ???兩位專家對骨頭鷹的看法不同第八百七十五章 ???小渦扇改燃氣輪機海陸通用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全球最強戰略轟炸機第九百六十八章 亞洲航展明星第八百五十五章 ???FC31骨頭鷹戰鬥機迎來首飛第九百章 AG900將成爲全球最大的兩棲飛機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戰鬥機和預警機一鍋端!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三大女強人的聚會第二百五十七章 無人機還可以送快遞?第二百一十三章 新飛豹脈動式生產線落成典禮第五百一十八章 自主品牌佔領公務用車市場任重道遠第五百二十八章 奔馳寶馬一個也不能少第八百一十二章 奇特的造型引發轟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第四架殲轟八原型機(國慶第十更)第二百二十九章 全世界第一款投入現役的DSI進氣道戰機第八百八十七章 ??躋身世界前四的渦槳十發動機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打S300防空系統還得殲轟8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開就是三天的新轟研討會(國慶第八更)第四十五章 想和你一起吹吹風第九百七十章 C929寬體客機VS空客A350XWB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體驗C929客機首航第六百六十三章 中航工業全面佈局通用航空第七百二十六章 激光直接成型發動機鈦合金機匣第七百一十五章 中航推出四發渦槳百噸級中運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四百四十六章 被女孩兒賴上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A380客機的技術太先進了第四百零五章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汽車工業集團第五百一十四章 未來會在榮富建設整車製造基地第七百一十一章 羅羅交付遄達1000發動機第六百零一章 突破音障的獵鷹教練機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轟20遇上曙光女神偵察機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飛豹的第二個客戶巴巴羊(第五更)第六百零二章 失速尾旋改出第六百六十一章 誰纔是全球第一款真正的互聯網汽車第四百四十八章 五年內實現百萬輛的銷量目標第五十九章 機翼結冰第五百九十二章 高超聲速飛行器哪家強第二章 消失的萊格賽650第九百三十三章 14米長重直旋翼交付測試第二百一十七章 徐舜壽青年科技進步獎第六百五十章 轟20計劃亮相七十週年大閱兵第九百六十九章 FC31骨頭鷹吊打F35?第五百六十九章 運三零戰略運輸機迎來關鍵時刻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超大型客機也會有的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成爲像林總那樣的飛機設計師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二戰飛機第八百六十五章 ???普惠公司總裁來訪第九百三十七章 從殲轟七到殲轟八的艱辛歷程第一千一十一章 殲轟八首次試訓第四百七十三章 殲轟七B雙機編隊表演第一百七十二章 新飛豹的第二個客戶巴巴羊(第五更)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四百噸級飛翼戰略運輸機有希望了第二百二十章 接過先輩的使命實現航空強國的目標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第二百八十五章 葉子的年底大考覈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40架轟20作戰效能頂100架B2A第五百三十章 中國自主品牌還未入選過臥得十佳榜單第五百八十七章 隱身梟龍現身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競標結果出爐第二百一十五章 遠轟項目有可能要提前實施了第五百零三章 殲十B首飛的消息在軍壇炸鍋了第一千零二章 夜間超低空實彈對地打擊試飛科目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龍之利爪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第三百三十四章 全軍最優秀的女飛行員第七百七十四章 熱鬧的慶功宴第八百章 雲雀一號首飛取得圓滿成功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ZTZ99A2和VT4主戰坦克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國大飛機之夜第一百九十九章 局座又在電視上點評新飛豹了第一百零一章 葉子的自信第三百九十九章 運九是一個很好的預警機平臺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飛豹的生意又上門了第三百九十二章 來自鄰國的競爭對手C2運輸機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飛豹和F35戰鬥機的初次見面第七百三十七章 在家門口能坐上C929寬體客機嗎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外國公司挖牆角第六百一十九章 翔龍X1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