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超級皇家園林

【兩章併爲一章,今日八千字大更,雖然還是欠下很多章,但是巡洋艦都會記得的,慢慢補償好了。。。。。—_—!!!】

伊斯梅里亞會戰以中華帝國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此次會戰,中華帝國軍在空中偵查優勢的幫助下,在戰略上完勝敵人。但是卻因爲低估了奧斯曼帝國軍的戰鬥潛力,在戰術上險些釀成失敗。

會戰結束後,經過清點戰損,中華帝國軍陣亡超過四千人,傷者近萬。伊斯梅里亞要塞守備旅大傷元氣,幾乎面臨撤銷番號的慘境。和守備旅同病相憐的是伊斯梅里亞要塞外城超過七成防禦系統出現結構性損毀,戰損費用和戰後撫卹費用高達四千五百萬銀元,創下中華帝國殖民戰爭以來會戰戰損費用最高紀錄,同時也刷新了中華帝國皇家陸軍單場戰役傷亡最高紀錄。

雖然伊斯梅利亞會戰當中,奧斯曼帝國軍付出了十五萬大軍被全殲的代價,戰損費用遠遠超過中華帝國埃及住屯軍的,但李巖依然要爲此返回中華帝國首都北京,親自向中華帝國總參謀部報告情況,並接受帝國軍事法庭的詢問。

當然,伊斯梅利亞會戰後,中華帝國中央政府半個月後才能得到消息,但李巖比較自覺,他不會等到帝國總參謀部的傳票送抵開羅再起身。因此,李巖將埃及大小事務交託給參謀長曹建,會同李自成一起,押送從埃及掠奪而來的鉅額財富回國。

顯然,李巖這樣安排有他的目的。雖然伊斯梅利亞會戰損失巨大,但如果和掠奪埃及的財富比起來的話,不及九牛一毛。選擇一同回國,面對軍事法庭的詢問時也有些底氣。

伊斯梅利亞會戰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北非遠征軍元氣大傷,已經無力再爭奪北非領土了。

此時奧斯曼帝國政府四面楚歌,歐洲領土遭到歐洲列強的軍事入侵,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令奧斯曼帝國在歐洲面臨巨大的軍事壓力。北方的俄羅斯帝國全力南下,威脅君士坦丁堡安全。南面又面對中華帝國埃及駐屯軍的強大戰力,奧斯曼帝國政府疲於奔命,不得不採取妥協策略。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是歐洲列強們披着宗教戰爭幌子的羊皮,裡面是國家領土糾紛的貪婪之狼。奧斯曼帝國政府權衡利弊,向中華帝國妥協,因爲中華帝國不是爲宗教二戰。

伊斯梅利亞會戰之後,奧斯曼帝國政府迅速派出特使前往開羅,同中華帝國埃及駐屯軍參謀長曹建協商停戰事宜。

出於帝國核心利益的考量,曹建答應同奧斯曼帝國進行秘密停戰談判。奧斯曼帝國爲了減少一個強敵,不得不做出巨大的讓步。奧斯曼帝國承認中華帝國對埃及的殖民統治,並將西奈半島割讓給中華帝國,換取中華帝國停止對奧斯曼帝國的軍事行動。

西奈半島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西奈半島是連接非洲及亞洲的三角形半島,面積6萬餘平方公里。西濱蘇伊士灣和蘇伊士運河,東接亞喀巴灣和內蓋夫沙漠,北臨地中海,南瀕紅海。東西最寬約210公里,南北最長約385公里。半島上廣大的乾燥地區稱爲西奈沙漠,與埃及的東部沙漠間隔著蘇伊士灣及運河,但東邊則連綿進入內蓋夫沙漠,地形上沒有顯著的改變。西奈半島通常被認爲地屬亞洲,位於埃及的東北端,與東邊的約旦地區和加薩走廊相連。

西奈半島作爲亞非歐三大洲的連接滾動軸,從公元前三千年開始就成爲兵家必爭之地,附近任何一個大國崛起,都難以避免在這裡爆發過大規模、高強度,以及慘烈無比的大戰,用一決雌雄做比喻或爲恰當。

奧斯曼帝國肯將西奈半島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割讓給中華帝國,足見其誠意。因爲西奈半島不但是戰略要地,還是支撐埃及的經濟要地。

中華帝國修建伊斯梅利亞要塞所需的花崗岩,全部都是從西奈半島開採而來。埃及地區的大部分石料都是從西奈半島開採而來,換句話說想要修復伊斯梅利亞要塞,必須要得到西奈半島。

同時,西奈半島也是銅礦和綠松石礦的主要產地,大小礦場上千個,全部交給中華帝國管理。

割讓西奈半島後,中華帝國對埃及的統治將更加穩固,蘇伊士運河也將得到安全保障。

奧斯曼帝國如此大禮,使得曹建很痛快的便接受了。作爲回報,中華帝國埃及駐屯軍在控制西奈半島之後便停止進軍,同奧斯曼帝國以加沙走廊劃界,實現挺火。

雙方在開羅舉行的是秘密的閉門會議,簽署的停戰協定也屬最高機密,不爲外界所知道。

停戰協定簽署後,奧斯曼帝國軍主動撤出西奈半島,退回加沙走廊。而中華帝國軍則高調進駐西奈半島,然後以戰線太長,兵力不足爲由停止進軍。

這樣,中華帝國同奧斯曼帝國秘密實現了停火,而歐洲列強並不知道其中的貓膩。

中華帝國順利的從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戰爭中拔出腿來,抽身事外,坐觀歐洲教廷同伊斯蘭教廷之間的大戰。

中華帝國、法國、荷蘭、西班牙四國瓜分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北非的領地。中華帝國在埃及擋住了奧斯曼帝國軍西征北非的道路,算是幫了法國和荷蘭一個忙,讓他們可以安心統治北非。

表面上來看,中華帝國成爲法國、荷蘭和西班牙三國對抗奧斯曼帝國的擋箭牌,埃及所處的位置也決定了中華帝國成爲擋箭牌的事實。然而,凡是不能看表面。中華帝國擋住了奧斯曼帝國軍西征的道路,但也擋住了歐洲列強們從非洲向亞洲入侵奧斯曼帝國的道路。

非洲大陸上現如今僅僅只剩下了紅海沿岸的唯一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所羅門王朝統治下的埃塞俄比亞帝國。

所羅門帝國信奉基督教,這也是該王國一直沒有遭到歐洲列強們軍事入侵的主要原因。同時,所羅門王朝東部地區的紅海沿岸都是伊斯蘭教諸侯國,歐洲教廷一直視伊斯蘭教廷爲死敵,因此埃塞俄比亞王國成爲歐洲教廷的一個重要棋子,用於牽制阿拉伯世界的擴張。

八世紀初,越過紅海的阿拉伯移民,一方面在沿海定居,壟斷印度洋上的貿易。另一方面他們深入內地,在阿特拉巴河和青尼羅河定居,建立了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豐吉王國,壓迫埃塞俄比亞帝國。

隨着歐洲各國掀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土耳其帝國在北非戰場上的失利,令埃塞俄比亞帝國野心膨脹,所羅門王遂糾集軍隊,出兵東非和紅海西岸,大肆驅除阿拉伯人,佔領伊斯蘭諸侯國領土。

然而,豐吉王國背後的靠山是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雖然在北非吃了敗仗,丟了整個非洲領地,但是在阿拉伯半島上的實力依然強大,不是一個落後的所羅門王朝能夠打敗的。

所羅門王國同豐吉王國爆發七月戰爭,在歷時七個月的戰爭中,所羅門王國一度打到了豐吉王國的都城下,但在豐吉王國在奧斯曼帝國軍隊的幫助下,最後反敗爲勝,打敗了入侵的所羅門王國軍。不但如此,奧斯曼帝國軍爲了扭轉北非戰局,選擇從東非突入,重新打開非洲通道。而豐吉王國便是奧斯曼帝國的跳板。

所羅門王國是奧斯曼帝國重返非洲的最大障礙,爲此奧斯曼帝國軍在阿拉伯半島集合五萬大軍,加上豐吉王國的七萬軍隊,十二萬大軍入侵埃塞俄比亞,很快便佔領了大半地區。

奧斯曼帝國的戰略部署引起歐洲列強和中華帝國的警覺,但之前中華帝國幫助歐洲列強擋住了奧斯曼帝國軍開往北非的援軍,自己也損失慘重。因此,如今奧斯曼帝國入侵東非,中華帝國選擇了按兵不動。

原因很簡單,埃塞俄比亞淪陷後,奧斯曼帝國將直接威脅中非地區,富饒的葡屬剛果王國周圍都是歐洲列強們在非洲的核心利益,歐洲列強肯定不會坐視不理,一場大戰不可避免,中華帝國在埃及和南非兩處殖民地正好可以看熱鬧,坐收漁翁之利。

果然,歐洲各國爲了維護他們在非洲的殖民利益,不得不出兵救援埃塞俄比亞。

在剛果附近的歐洲殖民國家主要是法國和英國,葡萄牙政府爲此增派一萬士兵進駐剛果。法國從北非調集三萬五千軍隊,加上英國的五千殖民軍,三國組成五萬人的聯軍部隊開赴埃塞俄比亞戰場,進駐吉馬,同後撤的所羅門國王軍回合。

兩大宗教聯軍在貝爾山下襬開陣勢,雙方一碰面,那種幾輩子的仇恨頓時迸發了出來。雙方一開戰,立馬進入白熱化。兩大宗教聯軍只打了一輪跑,只放了一輪火槍,便立馬衝到一起展開肉搏戰。

宗教的信仰可以令人發狂,兩大宗教聯軍混戰在一起,廝殺已經超過了傳統戰爭的範疇,雙方都拋棄了紳士戰爭的法則,彷彿宿命敵人一樣,殺的分外眼紅。

一連數次激戰,雙方皆傷亡慘重。

歐洲聯軍兵力少,受到埃塞俄比亞高原地形影響,補給不方便,但勝在武器先進。豐吉—奧斯曼聯軍勝在兵力多,豐吉王國地處沿海,比較富裕,補給方便,但武器相對差一些。雙方各有優缺點,互佔優勢,整體上勢均力敵,一時間僵持在貝爾山附近難分高下。

中華帝國非洲派遣軍駐紮南非,一直靜靜的觀望埃塞俄比亞戰事,並派出前哨和空軍熱氣球對雙方情況進行戰地偵查。雙方的情報彙總到南非派遣軍開普敦司令部。而中華帝國藉助雙方大戰的機會,分別向雙方提供一些情報,價高者得。不過,有時候也會進行政策傾斜,幫助戰事不利的一方,以此來平衡整個東非戰場的天平,儘可能的讓歐洲和奧斯曼帝國兩敗俱傷。

在紅海,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進駐西奈半島南端沙姆港,開啓掌控紅海的時代。

同時,李巖和李自成從押送兩百多萬件搶掠來的古埃及器物,從開羅出發,在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護送下,經蘇伊士運河抵達紅海岸邊蘇伊士要塞。

在蘇伊士要塞,全部掠奪

來的古埃及器物和金銀財寶一併裝入兩艘女媧級運輸母艦,然後運往國內。同時,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出動大小戰艦七十餘艘,沿途護送兩艘運輸母艦,確保這筆鉅額財富可以安全運回國內。

出發之日,龐大的艦隊吸引了紅海沿岸的所有人的眼球。他們第一次看到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開進紅海,但他們最關注的還是那兩艘巨大的運輸母艦。再深一步來說,他們是關注兩艘運輸母艦裡裝運的超過兩百多萬件古埃及文物。

不少紅海海盜有過打劫這兩艘寶船的念頭,甚至是奧斯曼帝國軍也有過這個想法。不過,當他們看到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出動龐大數量的戰艦護航時,看到女媧級運輸母艦上面上千人的警戒士兵時,他們最終打消了念頭。

想要打劫這兩艘超級寶船是不合實際的,甚至是妄想。放眼印度洋周邊,根本沒有哪國的海軍擁有如此強大的實力能夠打敗中華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的。

同樣,還有數以萬計的埃及原住民一直圍觀着着兩艘運輸母艦,他們的眼神充滿了仇恨,如果眼神可以殺人的話,那麼眼前強大的印度洋艦隊估計全軍覆沒了。

隨着艦隊起航,兩艘巨大的運輸母艦駛離蘇伊士港,依然有數千埃及原住民在岸邊跟着跑動。如果是不知道的人看來,還以爲中華帝國皇家海軍深受埃及人民的歡迎,以至於離開時埃及人如此般的戀戀不捨。

事實上,岸邊跑動的埃及人心中,此刻正詛咒着這兩艘寶船快點沉入大海。

寬闊的洞庭湖號運輸母艦艦橋上,李巖和李自成二人手扶圍欄,靜靜的俯視着前方。

碧海藍天下,巨大的運輸母艦破浪前進,海浪翻滾,巨大的嘯聲充斥着雙耳。

幾十艘戰艦分列兩側,破浪前進。高大的風帆遮蔽了太陽,影子綿延直至遠方視線外。

李巖和李自成二人站在洞庭湖號運輸母艦的艦橋高處,所有的一切盡收眼底,面對如此壯觀的場面,他們二人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次經歷。

“沒想到咱們竟然有如此面子,七十餘艘戰艦護航,怕是大半個印度洋艦隊都派來了吧”

李自成轉圈兒眺望,因爲女媧級運輸母艦高大如城,所以看其他護航戰艦都覺得太小太低。那種從高處俯視全艦隊的感覺,好比點將臺上的將軍看下面的士兵們一般,心情激盪無比。

李巖撇撇嘴,回答道:“哪是咱們的面子要知道海軍部的向來瞧不起咱們陸軍部的,這次純粹是總參謀部給他們的壓力,人家可是看在這兩艘寶船纔過來的”

“就算心裡知道也不要說出來嗎?”

“……”

李自成咂咂嘴,又道:“最近這幾年,沒聽說海軍有什麼行動,全都是咱們陸軍在做事。論花錢,咱們是比不上海軍。可是論賺錢,咱們手裡漏些出來點兒都比他們海軍賺的多。我就納悶了,他們海軍有什麼可以炫耀的?”

李巖苦笑了一下,回答道:“說的對他們海軍有什麼可以炫耀的不過,人家資歷老,誰讓皇上最先是以海軍立國的呢?”

李自成嘆口氣,說起資歷來,他就沒轍了。

“聽說亞丁灣有很多海盜?咱們這兩艘寶船可是樹大招風啊”

李巖冷哼了一聲,說道:“海盜多能有多少?我就不信他們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不過,我一直沒看到過海軍是如何打仗的倒是向見識一下”

“是啊我也想看看”李自成點頭道:“以前在老家的黃河上看到過水師和水賊打仗,和在陸上一樣不過聽說現在海軍打仗的含金量很高,連個水兵都需要識文算數,真想看看一羣秀才是怎麼打仗的”

李巖笑了笑,卻沒有答話。他心中明白,在李自成看來,會識文算數的就是秀才。但他知道,帝國耗費鉅額資金在海軍上,絕非花拳繡腿拿出來作秀的。只不過,李巖是陸軍軍官,對海軍的那些事不甚瞭解。

紫禁城御書房,軍情局局長王兆陽向神武大帝鄧浩楠做彙報工作。

縱是中華帝國已經擁有了向海麻雀級快速通訊艦這等海上快速通訊工具,縱是有了熱氣球這等先進的空中飛行工具,對於亞洲之外的情況,也總是耽擱很長時間才能傳遞迴北京城。

尤其是歐洲的事情,總是晚上幾個月時間纔會傳回新的消息。這對中華帝國來說,在情報上已經比其他國家快了不知多少倍了。歐洲國家想要得知中華帝國的情報,至少要延遲半年以上。這還是藉助中華帝國的消息工具的結果,否則至少延遲一年以上時間。不管做出什麼樣的判斷,黃瓜菜都涼了。

然而,對於神武大帝鄧浩楠來說,他還是嫌消息太慢。如果有無線電就好了,當然這只是鄧浩楠的個人奢望而已

“皇上,我們已經同奧斯曼帝國秘密達成了停火協議,往後就等着看歐洲人和土耳其人如何的相互瘋咬了”

“很好”鄧浩楠滿意的點點頭,他最喜歡的就是玩戰略遊戲,喜歡看着其他國家之間狗咬狗。

“這次伊斯梅里亞會戰雖然大獲全勝,但暴露了很多問題”鄧浩楠說道:“帝國軍人似乎有些驕傲了,十幾年來的常勝之師,助漲了他們藐視敵人的心理”

“皇上所言極是”王兆陽點點頭,說道:“李巖的這次行動部署,總體上是無可挑剔的。但是在細節問題上,確實是犯了輕敵。奧斯曼帝國軍縱橫歐亞非三大洲,不單單是靠運氣,他們的確有其實力。否則歐洲列強們早就幹掉這個國家了”

鄧浩楠說道:“帝國陸軍有着無與倫比的強大攻擊力,但是這些年來,陸軍一直處於進攻狀態,軍事演習也是針對進攻。朕一直奉行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的信條,這或許影響了他們的心態,使得他們只會進攻,防禦做的不好”

王兆陽回答道:“皇上不必自責您的想法是對的前朝明的教訓告訴我們,防守不但空耗國力,更累三軍。試問,戰場上鬥志最高的永遠屬於進攻方,再強大的軍隊防守久了也會垮掉的”

鄧浩楠點點頭,不再堅持。他明白,不論是進攻也好,防守也罷,都沒有足夠的理由來判斷到底哪個纔是最好的。

“對了”鄧浩楠扯開話題,突然問道:“聽說軍事法庭要給李巖傳票”

“是的皇上”王兆陽點點頭,回答道:“李巖在伊斯梅里亞會戰當中,刷新了帝國陸軍的兩項記錄,想不得到傳票都難”

鄧浩楠笑了笑,道:“打仗那裡有不死人的?戰損費用高些也在情理之中畢竟李巖打贏了會戰,是功臣,給他發傳票有些說不過去”

王兆陽淡淡一笑,回答道:“伊斯梅里亞要塞損毀超過七成,修復費用超過四千萬銀元。撥款需要通過內閣和議會,您知道的,跟他們談錢很累。軍事法庭如果不過問的話,內閣肯定不會輕易鬆口的。”

“那就是要委屈李巖一下了”

“傳票已經發出去了”

王兆陽這樣一說,鄧浩楠也不便再插手。

王兆陽又說道:“不過皇上放心,李巖的功勞大於過失,軍事法庭不過時例行問話,總參謀部和陸軍部會替他求情的”

一提起功勞,鄧浩楠頓時想起埃及的那些寶物了。

“那批古埃及財寶什麼時候運回來啊”

王兆陽上前回答道:“回皇上的話,已經在路上了”

鄧浩楠點點頭,滿臉憧憬的說道:“李自成刨了五十多個法老陵墓,也不知道都弄出些什麼來”

王兆陽回答道:“據微臣的情報,李自成這次挖掘出來的古埃及器物超過兩百萬件,最遠的年頭超過四千年曆史。”

“當真?”

王兆陽笑道:“微臣擔心皇上的那個皇家博物館恐怕裝不下這些東西了,不如再擴建一個更大的”

鄧浩楠興奮之餘,說道:“皇家博物館確實有些小了些,朕也在想這個問題”

皇家博物館是鄧浩楠專門用來收藏全世界各地的奇珍異寶和古董文物的。建造之初只是基於皇宮內的寶庫改建而來,隨着中華帝國在全球展開殖民戰爭,中華帝國從海外掠奪回來無數的奇珍異寶和文物古董,進獻給皇帝和皇室的就超過千萬件,盡皆被收藏在皇家博物館當中。

鄧浩楠喜歡收藏全世界的奇珍異寶和文物古董,這對一個穿越重生的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願望,最能滿足他藐視世界的心理。

在鄧浩楠的心中,他蒐集全世界的寶物,無疑就是在向世人炫耀,赤luo裸的炫耀。

但全世界的奇珍異寶實在太多,尤其是在海外的中華帝國的殖民者們,當他們知道神武大帝有這個愛好後,立馬擴大搜刮力度,費盡心思的從殖民地老百姓手裡弄出一個個珍惜古董出來,然後拿回國內,討好皇帝。

這樣一來,皇帝,包括他的後宮妃嬪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大量的奇珍異寶作爲供奉和獻禮。

原本皇家博物館已經很大了,佔地三千多平方米,三層樓閣之高,但是如今已經塞滿了。

鄧浩楠得到王兆陽的提醒,頓時開始思量打造一座超級博物館,作爲炫耀中華帝國強大國力的象徵。

bsp;“你說的對,朕是應該修建一座更大的博物館了”

王兆陽急忙說道:“啓稟皇上,內閣諸大臣提議要在京城西郊修建一座皇家園林,作爲獻給皇太后的六十壽禮。微臣認爲,不如在園林內修建一座大型博物館,這樣既有鳥語花香,又有珠光寶氣坐鎮,彰顯皇室威儀”

鄧浩楠聞言點頭同意,隧下令讓工部拿出可行方案。

聽說要修建皇家園林,皇后和其他幾位皇妃頓時來了興趣,數次傳召工部尚書溫體仁進宮彙報計劃。

因爲是獻給皇太后六十壽辰的,因此鄧浩楠點頭交由皇后全權處理。他知道皇后和其他皇妃早就想要修建一座皇家園林了,但一直以來,鄧浩楠總覺得修建皇家園林有些不妥,他覺得會讓帝國國民感覺皇帝開始玩樂,不勤政事了。

不過,從鄧浩楠當上皇帝后,他的精力大多數都用在了國家的治理上,很少關心他的妃子們。或許是出於補償,鄧浩楠讓皇后和一干皇妃們參與修建皇家園林的工程,就只是想讓她們高興一下。

鄧浩楠對皇家園林不感興趣,除了皇家博物館之外,他一概不過問,全部交給皇后和皇妃們自行決定。

這樣一來,工部尚書溫體仁便頭疼了。皇后和一干皇妃們各有各的要求,都必須要滿足她們按照她們的要求施工,後來有加入了一干皇子公主們,同樣要求五花八門。

溫體仁請示鄧浩楠決定,但鄧浩楠同樣也不想惹他的妃子們不高興,因此不作答覆。

衆口難調,偏偏又是皇家,溫體仁哪個都不敢得罪,因此只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結果皇家園林越造越大,最終總體設計規模達到9.3平方公里,建成後將成爲全世界古今中外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皇家園林。

皇家園林規模宏大,佔地面積近十平方公里,主要由五山十二園三湖組成,其中水面佔三分之一。園內建築以萬壽、香山、景山、玉泉、百望山爲中心,中華園、婉清園、春宜園、昆明園、花澗園、思雨園、長春園、庸和園、端靜園、清漪園、永春園、山海園等十二座園林環繞。玄武湖、雲月湖、靜明湖三湖穿插於五山十二園之間。

總計有景點六百三十三個,建築物三百餘座、大小院落七十處,建築面積13萬多平方米,共有亭、臺、樓、閣、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築9000多間。古樹名木8600餘株。

其中,出生南方的皇后和淑妃直接把蘇州園林和杭州西湖等三百多處景觀經過精心修飾後搬入皇家園林當中,爲此開鑿了靜明湖。

由於皇家園林一直沒有拿出整體施工藍圖,所以鄧浩楠一直都不知道這個皇家園林到底規模有多大,他心中只是希望他的妃子們高興而已。文武大臣們對於皇后和一干皇妃們修建園林並沒有吭聲。中華帝國有的是錢,他們可不願意因此去得罪皇帝的女人。而戶部大臣王承恩又是皇室家臣,給皇家拿錢修園子更不吭聲了,甚至十分痛快,事事優先。這樣一來,修建皇家園林從施工開始那天起,直到多年後完工時鄧浩楠才被鉅額的花費所震驚,但那時候他面對妃子們那可憐巴巴的眼神兒,只能選擇默許了。

皇家園林工程耗時四年,前後總計耗費約四億銀元。她集傳統造園藝術之大成,將中華帝國古往今來的園林精華集中到一起。山川河流湖泊湖構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圍的山水環境,飽含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富麗氣勢,又充滿自然之趣,高度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造園準則。園內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爲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集中國園林建築藝術之大成的傑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無比。

第162章 間諜衛星第2章 一貧如洗第237章 竊玉偷香第68章 再施一計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345章 十字架圈地的時代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407章 開羅之戰第408章帝王谷第311章 偷樑換柱——女媧級運輸母艦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52章 龍威大炮第256章 超級密碼本第418章 百慕大之戰(中)第235章 七洲洋海戰(下)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58章 一炮之仇第298章 平定北方第381章 筋疲力盡的西班牙第438章 獨霸亞東第5章 馬疾香幽第366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第162章 間諜衛星第225章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巡洋艦新書廣告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183章 熱蘭遮之戰(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176章 黑水洋海戰(中)第258章 入關的藉口第93章 租借蘇比克第392章 愛金幣的小丫鬟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444章 蓄力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421章 次大陸的烽煙第199章 推倒之第165章 鄭和寶藏之神聖祭壇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77章 懸殊決戰第28章 絕地反擊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200章 第二次勒索第270章第266章第267章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376章 絕代雙雄第429章 暹羅灣海戰(五)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192章 攻佔琉球T第231章 扯後腿的藝術(上)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48章 海軍基地第346章 龍馬第166章 《C計劃》第313章 大興銀行第134章 軍備競賽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12章 “鄧浩楠頭像”銀元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109章 離別警告第376章 絕代雙雄第214章 刑部殺威棒第317章 殖民呂宋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59章 明捧暗摔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5章 賭坊鬥智第444章 蓄力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260章 九鎮鉅變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222章 魚與熊掌要哪個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173章 北港出兵第325章 狠狠地紮下一顆釘子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188章 花嶼海戰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71章 海上狩獵T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第108章 暴發戶
第162章 間諜衛星第2章 一貧如洗第237章 竊玉偷香第68章 再施一計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345章 十字架圈地的時代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407章 開羅之戰第408章帝王谷第311章 偷樑換柱——女媧級運輸母艦第129章 寧遠大戰(七)第52章 龍威大炮第256章 超級密碼本第418章 百慕大之戰(中)第235章 七洲洋海戰(下)第251章 金戈鐵馬——第一次遼瀋大戰(九)第58章 一炮之仇第298章 平定北方第381章 筋疲力盡的西班牙第438章 獨霸亞東第5章 馬疾香幽第366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第162章 間諜衛星第225章 北雲級四等風帆戰列艦第404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一)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巡洋艦新書廣告第384章 全球戰略第183章 熱蘭遮之戰(上)第146章 一觸即發第257章 白蓮教的那些事兒第176章 黑水洋海戰(中)第258章 入關的藉口第93章 租借蘇比克第392章 愛金幣的小丫鬟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444章 蓄力第423章 納爾馬達河會戰第421章 次大陸的烽煙第199章 推倒之第165章 鄭和寶藏之神聖祭壇第11章 名聲鵲起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77章 懸殊決戰第28章 絕地反擊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228章 殖民朝鮮第174章 鬥智鬥謀第367章 鴉片戰爭之山口會戰(下)第189章 陸海軍勳章令第240章 千山埋骨第200章 第二次勒索第270章第266章第267章第212章 張冠李戴第376章 絕代雙雄第429章 暹羅灣海戰(五)第406章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三)第192章 攻佔琉球T第231章 扯後腿的藝術(上)第297章 一統蒙古第280章 黑雲壓域——入口之戰(二)第48章 海軍基地第346章 龍馬第166章 《C計劃》第313章 大興銀行第134章 軍備競賽第286章 十面埋伏(上)第312章 “鄧浩楠頭像”銀元第354章 戰火四起第109章 離別警告第376章 絕代雙雄第214章 刑部殺威棒第317章 殖民呂宋第299章 拖拖拉拉的海戰第363章 西班牙海軍的末日第326章 殖民戰爭——進兵巴布亞第59章 明捧暗摔第330章 民生改革第15章 賭坊鬥智第444章 蓄力第352章 伊莎貝拉海戰(三)第259章 永興叛亂第260章 九鎮鉅變第440章 傾銷——工業革命的門檻第142章 鐵騎練成第222章 魚與熊掌要哪個第148章 金州大戰(下)第173章 北港出兵第325章 狠狠地紮下一顆釘子第388章 戰備公路網第188章 花嶼海戰第70章 揚帆遠行第171章 海上狩獵T第353章 伊莎貝拉海戰(四)第108章 暴發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