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節 完美轟炸(下)

?“赤城”號上的艦隊參謀部的軍官,還有南雲一忠都目睹了位於艦隊北面的“加賀”號遭到攻擊時的情景。8條在500米距離上投放的魚雷,根本就無法全部避開。更要命的是,頭頂上的那些俯衝轟炸機就是趁着“加賀”號規避魚雷,忽略掉了頭頂上的情況的時候發動攻擊的!?

至少有四條魚雷命中了“加賀”號,其中一條直接擊中了“加賀”號的輪機艙,350公斤的高爆炸藥產生的破壞力足足抵得上450公斤tnt爆炸產生的威力,而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長矛”魚雷也不過就裝了500公斤的黃色炸藥而已。遭到雷擊的“加賀”號猛烈的震抖了幾下,隨後速度就慢了下來。這時候,其上方的4架“翠鳥”也到達了俯衝的最低點,4枚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彈脫離了轟炸機腹部的掛鉤。在4架“翠鳥”拉起的同時,4枚炸彈全都命中了航母。?

爲了達到最大的破壞力,這次“翠鳥”帶的全是500公斤的炸彈,這讓它們在完成了轟炸之後,必須立即返航,不然攜帶的油料就不夠返回艦隊了。同時,在攻擊中,這些“翠鳥”也只能選擇最直接的航線,而無法迂迴,這都是因爲在掛了500公斤的炸彈之後,“翠鳥”所帶的燃料要減少兩成,造成作戰半徑縮短了近100公里,而當時雙方艦隊已經處於“翠鳥”的極限作戰半徑上了,所以就只能減少在轟炸時的規避動作,用最直接的辦法投彈。?

被四條魚雷,四枚炸彈命中的“加賀”號並沒有立即沉沒,而是頑強的漂浮在海面上了。鄧子超在將飛機上升到1500米的高度,準備指揮其他機羣攻擊的時候,也發現了這一點。他立即召喚了另外四架“翠鳥”,再次向“加賀”號投下了4枚重磅炸彈。不過,當硝煙散去的時候,“加賀”號這艘滿載排水量近4萬噸的航母仍然頑強的漂浮在海面上。這下,鄧子超也不敢亂來了,他可不能在一艘被廢了武功的航母上浪費彈藥。只要摧毀了其他三艘航母,下一波轟炸仍然能夠要了“加賀”號的老命!?

第二艘遭到攻擊的航母是“蒼龍”號。這艘航母就在“加賀”號南面5海里的地方,位於日本第一航空艦隊核心圈最北面的位置。這次,進攻的魚雷轟炸機與俯衝轟炸機是同時到達的,那些在訓練中苦練協同攻擊的飛行員終於知道談仁皓上校爲什麼要他們注意在轟炸中相互配合了。原因很簡單,如果兩種轟炸機同時進入的話,那麼戰艦上的防空火力將受到很大的干擾。?

12架“魚鷹”,8架“翠鳥”在鄧子超少校的指揮下,都分成了兩個機羣,朝着“蒼龍”號殺了過去。不過,首先攻擊“蒼龍”號的不是這些轟炸機,而是江文翰少校手下的4架“食雀鷹”。?

此時,江文翰已經帶着20多架“食雀鷹”纏住了日本艦隊上空的“零戰”,而這四架暫時找不到空中目標的“食雀鷹”一見到海面上那麼多的戰艦,四個飛行員都馬上俯衝了下來,而他們選擇的就是“蒼龍”號航母。?

“食雀鷹”上的機關炮對付戰鬥機是很厲害的,不過對付龐大的航母,恐怕就只是擦癢而已。不過,日本戰艦上的防空炮手立即就把這四架“食雀鷹”當成了俯衝轟炸機(因爲都採用了風12星型發動機,所以當時唐帝國海軍裝備的三種戰機從前方看,機頭是非常相似的),直接就將炮口對準了這四架“食雀鷹”。而戰鬥機飛行員要對付的也是日本航母上的防空火炮。立即,就有兩架“食雀鷹”被擊中,然後尖叫着一頭撞到了海面上。不過,這兩名英勇的飛行員並沒有白白犧牲。就在日本戰艦上的防空炮手對付這些“食雀鷹”的時候,第一批的6架“魚鷹”,還有4架“翠鳥”已經悄悄的接近了“蒼龍”號航母。?

當“蒼龍”號上的瞭望員發現了海面上,從附近一艘重巡洋艦後面繞過來的6架“魚鷹”的時候已經太晚了。6架“魚鷹”在距離“蒼龍”號大概850米的地方投下了魚雷。?

“媽的,爲什麼不靠近一點!”鄧子超大叫了起來,如果是他的話,有這麼好的機會,肯定會在400米的最短魚雷投放距離上纔會投下魚雷。這樣,六條魚雷至少能夠保證三到四條命中目標。而在850米的距離上,恐怕就只能命中了條魚雷了。?

結果與鄧子超判斷的完全一樣。兩條魚雷分別命中了“蒼龍”號的舯部與艉部。巨大的爆炸破壞力幾乎將航母從水面上擡了起來,特別集中航母舯部的那條魚雷,因爲其定深爲6米,幾乎就是在航母龍骨附近爆炸的。?

“蒼龍”號的速度一下就慢了下來,而在規避俯衝轟炸機的攻擊時,航母如果失去了速度,就等於是束手就擒。雖然航母上的防空炮火擊落了第一架俯衝的“翠鳥”,不過接下來的3架翠鳥都成功的投下了炸彈。兩枚炸彈落在了飛行甲板上,而第三枚炸彈也在航母左舷5米外的海面下爆炸了。?

包裹着“蒼龍”號的硝煙還沒有散去,第二批6架“魚鷹”,還有4架“翠鳥”也幾乎同時投下了攜帶的魚雷與炸彈。在航母失去了速度的情況下,這樣的攻擊簡直就是在讓飛行員進行“訓練”。6條魚雷有4條集中了航母,另外兩條也是從航母旁邊擦過去的。而4枚炸彈全都命中了目標。?

等到轟炸機羣離開了“蒼龍”號上空的時候,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了兩萬噸,能夠搭載72架戰機的航母已經成了一堆海上的篝火。戰艦上的官兵忙着撲滅爆炸引起的大火,同時關閉戰艦上的水密艙門,防止海水大量涌入。不過,6條全部命中其右舷的魚雷在航母身上留下了6個直徑超過了4米的大洞,恐怕要想阻止海水涌入,這要比登天還困難。?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新明史?

第10節 澳洲捷報第51節 起因第44節 重點清除第77節 慘痛的勝利第8節 不是同情第30節 包餃子第11節 避嫌第15節 羈絆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15節 羈絆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4節 飛來橫禍第22節 整頓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節 火速動員第25節 遺憾第26節 鋼鐵巨獸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35節 迎風起飛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19節 渾水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4節 將領中的孔雀第17節 萬分之一第33節 不期的相遇第11節 滾滾鐵流第47節 再接再厲第46節 夜襲第5節 戰役發動機第8節 敏感技術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22節 夜間轟炸第17節 萬分之一第28節 要害第57節 夾擊第53節 單挑第41節 佈局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73節 烈火焚城第35節 決定性情報第55節 最後一擊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8節 敏感技術第13節 辯論第30節 行蹤暴露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73節 “蚊子艇”第1節 誰的責任第37節 協議第29節 夜間遭遇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32節 澳洲攻略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76節 老天爺變第23節 義無返顧第63節 撿漏第56節 偶然因素第55節 消失的遠征艦隊第53節 規避第77節 正面戰鬥第42節 挑戰第18節 軟肋第43節 一線希望第17節 棋逢對手第42節 點穴第31節 接觸第5節 前程縹緲第12節 舞臺前奏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63節 撲朔迷離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52節 黎明殺機第26節 局勢突變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68節 奪路而逃第59節 遲到的炸彈第25節 意外的對決第22節 趕盡殺絕第17節 哈飛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26節 變陣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12節 空中獵殺第13節 刀鋒槍口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72節 實戰檢驗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61節 長途奔襲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61節 衝刺轟炸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6節 籠子裡的野獸第49節 老驥伏櫪第24節 絕地反擊第4節 飛來橫禍
第10節 澳洲捷報第51節 起因第44節 重點清除第77節 慘痛的勝利第8節 不是同情第30節 包餃子第11節 避嫌第15節 羈絆第32節 海面下的耳朵第15節 羈絆第48節 大膽的突襲第4節 飛來橫禍第22節 整頓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節 火速動員第25節 遺憾第26節 鋼鐵巨獸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47節 軍人的勇氣第35節 迎風起飛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19節 渾水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4節 將領中的孔雀第17節 萬分之一第33節 不期的相遇第11節 滾滾鐵流第47節 再接再厲第46節 夜襲第5節 戰役發動機第8節 敏感技術第1節 潛力大爆發第22節 夜間轟炸第17節 萬分之一第28節 要害第57節 夾擊第53節 單挑第41節 佈局第11節 受到置疑(下)第73節 烈火焚城第35節 決定性情報第55節 最後一擊第3節 海軍的武裝(上)第8節 敏感技術第13節 辯論第30節 行蹤暴露第59節 無情的轟炸第73節 “蚊子艇”第1節 誰的責任第37節 協議第29節 夜間遭遇第46節 陸戰隊的戰鬥第32節 澳洲攻略第8節 悲痛的炸彈(上)第26節 追擊與截擊第76節 老天爺變第23節 義無返顧第63節 撿漏第56節 偶然因素第55節 消失的遠征艦隊第53節 規避第77節 正面戰鬥第42節 挑戰第18節 軟肋第43節 一線希望第17節 棋逢對手第42節 點穴第31節 接觸第5節 前程縹緲第12節 舞臺前奏第32節 提前的勝利第63節 撲朔迷離第44節 突擊“大和”號第52節 黎明殺機第26節 局勢突變第11節 受到置疑(上)第8節 北上的通道第68節 奪路而逃第59節 遲到的炸彈第25節 意外的對決第22節 趕盡殺絕第17節 哈飛第6節 多與少的麻煩第26節 變陣第46節 壓緊的發條第12節 空中獵殺第13節 刀鋒槍口第49節 不對稱的炮戰第38節 巾幗不讓鬚眉第72節 實戰檢驗第29節 獵人與獵人第61節 長途奔襲第37節 德意志精神第61節 衝刺轟炸第26節 戰場的轉折點第6節 籠子裡的野獸第49節 老驥伏櫪第24節 絕地反擊第4節 飛來橫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