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雙方都在養寇自重

崇禎給朱樹人的最新封賞旨意,是三月中旬將盡的時候,從京城送出的。

傳旨的還是此前去監軍的那位王公公,路上會比前一次返京耗時更久,大約要四月下旬才能抵達重慶,足足要走一個多月。

之所以耗時久,一方面是這次傳旨不用太急,可以走得輕鬆一些。

二來則是返程時從江陵到重慶的這一千五百里長江是逆流而上,行船速度就會慢很多,光這一段江面就要比順流時多開五六天。

三來麼,則是崇禎也意識到,傳旨入川一次很費事,所以要每次順帶着多搞定一些事情,所以他的旨意裡也加了一條,讓那位王公公南下時順路先在武昌接上潞王府的送親人員,以及崇禎那位堂妹、小郡主朱毓嬋。

趁着這次加封總督,直接給朱樹人賜婚,了結了這樁差事,省得以後再多費周折。

王公公本人不用去合肥找潞王,崇禎自然會讓王承恩另外派兩個宦官,走大運河快馬兼程南下,分別去合肥和南京。

去合肥那一路,自然是通知崇禎那位潞王叔的,讓潞王府衆人提前做好送小郡主啓程的準備。

而去南京的那一路,當然是找南京戶部尚書沉廷揚了——明朝時候貴族成親,斷沒有女方直接把女兒送上門的道理的,那讓女方的面子往哪兒擱?

外人不知情的,還以爲是嫁不出去硬要往外塞呢。

何況潞王府這是王爺嫁郡主,如果一個閃失,那丟的可是皇室的體面,萬萬疏忽不得。

所以,哪怕是戰時軍務倥傯,朱樹人因爲平賊督戰,不能親自來接親,至少也要讓沉家派人出面,到合肥送禮納彩擺酒結親一樣都不能少。

沉廷揚和潞王本人交接了之後,小郡主也拜見過了公婆,沉廷揚倒是可以回南京,然後讓徐氏帶着兒媳先到武昌,與傳旨宦官會合,再一起入川,才勉強能保住潞王府的面子。

這樣說起來,就不是潞王府把未過門的女兒拋頭露面、送到重慶去過門,而是先拜了公婆,由婆婆帶着兒媳去探夫。

最後在重慶,只是補上一個“夫妻對拜”。(古代結婚拜高堂只拜男方長輩不拜女方,所以朱樹人不用拜岳父母,他不用去合肥,這一點潞王府也是能接受的)

……

相關的旨意,是三月二十五這天,分別送到南京和合肥的,距離從北京出發,只用了七天時間,算是非常快了,日行三百多裡。

送到南京的這份旨意,當然不會提給朱樹人升官總督的事兒,

畢竟一碼事歸一碼事,南京和合肥這邊都只需要知道賜婚的事情即可,其他跟他們沒關係,升官的旨意是直接送到重慶去的。

所以沉廷揚也就少了一次雙喜臨門的狂喜,沒法在一天之內既知道兒子升官,又知道兒子賜婚。

但這對沉廷揚而言也已經足夠了,甚至可以說崇禎這麼安排,還客觀上避免了沉廷揚高血壓發作的風險。

不然要是真那麼多榮耀一下子砸在頭上,沉廷揚興奮到跟范進一樣精神失常都是有可能的。

就現在這樣,哪怕是早有心理準備,沉廷揚接旨後,都忍不住回自家府上臨時供祖宗排位的所在(不是正式的祠堂,正式祠堂在蘇州太倉老家,南京這邊做尚書的府邸只有一間臨時供牌位的廳堂),

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給祖宗燒高香,呢喃訴說沉家子孫有多出息:“爹,祖父,你們都看見了吧……咱沉家能被天子賜婚潞王府的郡主,光宗耀祖啊……”

沉廷揚情緒穩定了之後,又確認好了迎親所需的禮數、財物、規模,然後大筆一揮,全部按照頂格的配置。

反正沉家別的沒有,就是有錢!

這兩年小宛紡紗機、飛梭織布機繼續蓬勃發展,沉家的紡織業生意已經都快壟斷南直隸了,隨便哪一項都是百萬兩級別的進賬。至於黃海海貿,更是一直壟斷着,朝廷漕運改海的運力也是在以每年數成的比例增長。

沉家賺得最少的一門生意,大約年入一兩百萬,多的那就三四百萬都封不了頂了。

崇禎十四年朱樹人剛剛掛上巡撫頭銜時,當時沉家的財富大約是鄭芝龍家的三分之一(歷史上只是鄭家的約二十分之一)。

如今又一年半多發展下來,沉家的財富滾雪球都滾到超過鄭家一半了!幾乎達到了六成,追趕堪稱神速!

如果這個增長曲線不變,按照這個比例,不出兩三年,沉家的財富就能追平乃至反超鄭芝龍。

這種情況下,沉家大少爺娶大少奶奶,花銷怎麼可能省?

短短几天之內,一切就都準備就緒了。

另外因爲這次的婚事流程比較特殊,新郎本人並不會出場,只是婆家派人擺酒接親,所以還需要多請一些客人作爲見證——性質上有點類似後世的證婚人,不過又不太一樣。

考慮到是沉家人去合肥地頭上辦事,而南京這邊,沉廷揚已經是南六部尚書,也找不出什麼人明顯地位比他高的,合肥那邊就更沒有地方官地位能比沉廷揚高了。

最後和潞王府協商確認,請了漕運總督、外加今年剛兼任了南京兵部尚書的史可法,來作爲見證的主賓。

沉廷揚自然少不了再給證婚的賓客都封一份厚禮,別人不說,光是史可法這種清官,收到沉廷揚送來的幾鬥朝鮮珍珠、倭國玳冒,就眼睛都直了。

偏偏沉廷揚只是日常人情禮尚往來,並不是賄託他徇私枉法,史可法也沒拒絕的理由,只好收了。

……

沉廷揚一出手,那禮數就絕對不僅僅是史可法會震驚的程度了。

到了沉家人抵達合肥那天,潞王朱常淓看了提前送來的拜帖和禮單,都覺得瞠目結舌。

潞王府再有錢,過往四十年兩代人的積蓄,家產全加起來,也沒到一千萬,此前逃難過程中更是散財散出去超過兩百萬,而王府的不動產也都落入了敵手。

如今朱常淓身邊能帶着走、弄到合肥的細軟家產,全加起來也就兩百萬兩了。

看到沉家送上門的聘禮,朱常淓都覺得自己堂堂潞王府的回禮有點拿不出手。

最後還是女兒朱毓嬋私下裡提醒他:“父王,您風雅之名聞於天下,何必在乎財物輕重多寡。聽說沉家數代海商,沉尚書捐官入仕時,便是不求錢財回報,只求體面。您回贈些王府自制的風雅之物,沉尚書定然欣喜。”

朱常淓一想果然有道理,於是到了沉廷揚上門拜會的時候,朱常淓在酒席上,也是當着史可法等幾位要客,雲澹風輕地跟沉廷揚回禮:

“沉閣部富可敵國,實在是令人豔羨,本王只是山野閒散之人,平生志趣,只在修學好古,鑽研音律。些許微物,沉閣部可能是看不上了。”

然後,他就讓人送了一排潞王府監製的博山爐和其他香爐、一堆名貴薰香,外加一套他本人描畫的彷古編鐘,幾張親制“潞琴”。

沉廷揚本來就是暴發戶脾氣,沉家做海商到他這一代,纔開始捐實權官職,原來再往上都只是有品級無實權那種,所以沉廷揚當然當然也是喜歡附庸風雅來裝點門面的。

潞王府出品的樂器,在崇禎朝本就是天下一絕,從琴到編鐘到香爐,哪個不是極品高雅之物?

沉廷揚收了這個禮物,也是大喜過望,連連道謝,感恩王爺厚賜。還表示回去之後,一定把這些青銅香爐都好好供奉起來,

至於那些樂器……他以後一定督促兒子好好學習音律,好讓兒子兒媳琴瑟和諧。

其他與會賓客也忍不住過來圍觀,如史可法等人,也是懂點音律的,修養素質都比沉家人高雅得多,一看這幾張潞琴,就交口稱讚。

“真是好琴!絕非凡品!”

“市面上那些幾千兩一張的普通潞琴,跟王爺親自精挑細選的,果然有云泥之別吶。”

沉廷揚原本不是很識貨,聽了旁人議論,反而有些羞愧,愈發覺得自己實在是粗鄙不堪。

如此雙方一方覺得對方實在是富可敵國深不可測,另一方覺得這邊實在是高貴典雅難以名狀,局面倒也和諧對等起來。

既沒出現婆家看不起孃家,也沒出現孃家看不起婆家,大家各有敬畏各取所需。

臨時的潞王府擺了三天酒席,隨後沉廷揚自回南京,徐氏也帶着拜完了高堂的兒媳婦再次啓程,到武昌會合後再去重慶不提。

……

傳旨宦官和潞王府送親的團隊,還要半個多月時間才能入川。

但這個速度,也並不影響朱樹人在巴蜀的佈局和戰事推進,因爲朱樹人已經提前估計到,王承恩和陳新甲,有大概率會說服崇禎派出曹變蛟到漢中、大散關一帶佈防。

具體人選,有可能會出現偏差,但派人來是肯定要的。

崇禎已經把張獻忠恨成什麼樣了,當然想把這個挖了他家祖墳的賊酋斬盡殺絕,絕不會放他逃命的。

而曹變蛟從河東、平陽一帶先西渡黃河進入關中,再到陳倉、入陳倉道至漢中,哪怕只有幾千人的部隊,行軍也要大半個月。

大軍開拔可比信使送信慢多了,一個能日行數百里,一個最多日行七八十里。

從北京到太原到河東到陳倉再到漢中,加起來送信的里程大約是一千二百里,後續行軍則有近一千五百里,加起來可不也得一個多月。

所以,既然朱樹人料到了這種情況,他就會暫時按兵不動,不會在曹變蛟或者別的誰,在漢中佈防到位之前,就貿然進攻張獻忠的腹心。

否則提前把張獻忠打得往北逃竄,進入漢中,再多禍害一塊地盤,那就反而欲速不達、把問題搞複雜了。

當然,不提前打草驚蛇,不代表這一個多月裡就不採取其他軍事行動了。朱樹人還是需要對前線部署做出調整和解釋。

於是,早在張煌言剛送信來、報知孫可望分兵守樂山,扼岷江大渡河要塞之後沒幾天,也就是朱樹人剛送王公公回北京的時候,朱樹人就立刻給張煌言送了一封回信,讓張煌言拖住孫可望,試圖爭取分化孫可望。

他還派了一個能言善辯,善於站在全局高度解說的幕僚,向張煌言和方孔炤傳達他爲什麼要這麼幹——其實張煌言那邊倒是不用解釋太多,主要是解釋給劉國能,還有方孔炤、秦良玉他們的。

朱樹人身邊也沒太多舌辯之士,這個角色,自然就當仁不讓歸顧炎武了。

顧炎武二月十九啓程,二月二十五左右,就先後抵達了內江、樂山,傳達了朱樹人的建議。

張煌言得令後,一開始也有點沒太想明白:“張獻忠盤踞成都,每多幾天百姓便多受其害,春耕也多受影響,爲何反而要緩進呢?”

朱樹人的本意,當然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他不希望滅了張獻忠之後,崇禎就能立刻找到藉口,調他北上去北京勤王。

所以,朱樹人是希望張獻忠死後,孫可望這一點沒收拾乾淨的殘餘,能作爲他養寇自重的藉口,多拖一年半載。

畢竟都崇禎十六年了,一個軍事藉口拖半年,這真不算過分,吳三桂都能拖半年,他朱樹人憑什麼不可以?

只不過這話不能說出來,跟張煌言都不能說,所以朱樹人連顧炎武都沒告訴,他只是讓顧炎武公開說另一種原因:

“張道臺,您也不是外人,您跟着國姓爺一起並肩作戰也有年頭了,還不相信他麼?他這是通過王公公,試圖向朝廷請命,

讓朝廷另派一路人馬,到漢中先堵住擊潰張獻忠後可能北竄的口子,然後再徹底與之決戰。成都百姓雖然可能會多受個把月苦,卻能避免流毒糜爛更多的地方。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www.yeguoyuedu.com 安裝最新版。】

另外,國姓爺估計這孫可望這時候自請分兵,有可能是對張獻忠生出異心了,這一點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國姓爺想了一個辦法,可以試探孫可望的真心。”

張煌言眉毛一挑,虛心求教:“願聞其詳!”

顧炎武讓人取來一張地圖,展開之後,把朱樹人教他的方略轉述了一遍:“張道臺請看,這青衣水(大渡河)與岷江交匯的所在,便是樂山,樂山周遭,兩江匯流的三叉陸地,分別有三座縣城、衛所。

岷江以東的,是樂山縣,以及嘉定衛。岷江以西、青衣水以北的,是夾江縣;岷江以西、青衣水以南的,是峨眉縣。

我軍如要由此進兵成都,強攻拿下岷江以東的樂山縣和嘉定衛是必須的,但岷江以西,倒不一定要徹底肅清了。哪怕放任不管,依然留在賊手,我軍的戰船和運兵船隻,依然是可以通過的……”

張煌言聽到這兒,立刻打斷:“這太冒險了吧?不符合兵法常理,如果不肅清夾江縣和峨眉縣,萬一我們主力過去後,成都圍城戰又打得曠日持久,需要從岷江運糧。

而我們的糧船隊不可能每次都有重兵保護,孫可望要是趁虛劫糧呢?我軍豈不是損失慘重?這沿江進兵,之所以每處航道匯流要害都必須肅清乾淨,還不是爲了糧道。”

顧炎武只是個傳話的,面對質疑當然也不會生氣,只是和氣地解釋:“所以,國姓爺還準備了第二招後手,他希望張道臺您這邊,可以設法暗中跟孫可望聯絡,至少也是先恩威並施,達成默契。

比如,先以雷霆之勢,強行攻下樂山縣,展示我軍如果願戰、不計代價,絕對有實力消滅孫可望。但是拿下樂山之後,又不急於渡到岷西擴大戰果,可任由孫可望繼續佔據峨眉、夾江等地。

我軍只管假裝不顧後路,以少量兵力繞過孫可望沿岷江北進、卻以重兵護糧。只要孫可望來劫糧,就予以痛擊!如果孫可望不來劫糧,我們就當護航重兵白白多跑一趟。

如此兩三次之後,要是孫可望始終不劫糧,那也算是他理解了國姓爺的默契,咱可以繼續互不相犯。

但凡孫可望迫於張獻忠遙令的壓力,出兵劫糧了一次,被打疼了之後又不敢再出,國姓爺便要求您這邊往成都散佈謠言,只說我軍已經與孫可望達成密約、只要他在後續成都之戰中對張獻忠見死不救,我軍就許他自立,不予追擊。

如此,孫可望要是還不努力劫糧,張獻忠必然愈發猜疑於他,如果他努力劫糧,就會再次撞到我軍護糧軍槍口上。爲求自保,孫可望很有可能會另找出路,被迫與我軍達成新的默契的!”

張煌言聽到這兒,纔算是徹底眼前一亮。

不得不說,朱樹人這一手恩威並施,着實有點像後世的平津戰役中的攻心戰——對於相鄰的雙子城,先雷霆幹掉一座,顯示肌肉,表示咱不是不能打,而對另一座,則耐心展示誠意,虛與委蛇。

如今先幹掉樂山而留峨眉之兵,跟先幹掉陳長捷而留下傅某,有異曲同工之妙。

既然孫可望都跟張獻忠分兵了,要說他心裡完全沒想法,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要好好發掘,多半能逮住機會分化瓦解。

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82章 新年計劃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291章 屍漫金山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5章 雙線操作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98章 領旨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80章 塔山血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
第142章 抽絲剝繭,真相大白第87章 洪承疇降清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82章 新年計劃第19章 隨州炮戰第15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358章 滅國之戰-上第341章 孤可以假裝不知道(六千字大章)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215章 各懷鬼胎第60章 親自迎接宋應星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75章 從根本上不存在當皇帝的慾望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291章 屍漫金山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5章 雙線操作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4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70章 轉移計劃第81章 防止情報泄密的最好辦法就是下克上獨走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137章 瘋狂逃亡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356章 豪格的孤注一擲第326章 諸位王爺感動麼?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1章 花香自有蜜蜂來,地肥肯定招蒼蠅第198章 領旨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75章 海運雖有千般好,可惜不適合一路收銀子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194章 放在大明這得凌遲(七千字不拆了)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216章 饅頭吃到豆沙邊第80章 塔山血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374章 活捉豪格,覆滅僞清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322章 和平也不等於完全不打仗第168章 久旱逢甘霖第141章 您不在的時候,中原早就亂成一鍋粥了第385章 大明新時代第222章 先剮張獻忠,後斬陳新甲,又喪孫傳庭第64章 這樑子結大了,不死不休第49章 黃州的天,是沈老爺的天第231章 迎了闖王不納糧,不迎的人都殺光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33章 進犯京城第112章 沈撫臺之神速,遠過司馬懿擒孟達第151章 你本色出演就行了第98章 虛實相濟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77章 孤注一擲李自成第90章 全勝而歸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13章 每一步計策至少同時騙到兩家對手敵391章 對於新歸化的蠻夷就要溫水煮青蛙第257章 秒殺兩廣叛亂第192章 公地悲劇第262章 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348章 朝鮮投明第357章 大清存亡,在此一戰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96章 不想越級打怪第74章 一鳴驚人,再鳴又驚人第24章 一石三鳥第105章 有了卡賓槍都不會用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1章 走了還要陰敵人一把第42章 塵埃落定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81章 鄭成功滅絕長州藩第270章 韃子最擅長這種事情了第243章 讓吳三桂這個中間商賺差價第221章 張獻忠死於此山下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335章 最後一次明清戰爭導火索:吳三桂易幟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