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和平斡旋

bookmark

和國出兵攻打琉球島,既在外界的預料之中,又在外之外。~~~~~~.~~

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偏居一隅的落後小國進入工業化時代、成爲世界列強,邁出的第一步就是在19紀攻佔與吞併本爲中國藩國的琉球王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前,琉球已經成爲日本本土之外最重要的軍事要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琉球被美軍佔領,直到1972年,美國纔將琉球“歸還”日本。隨後數十年,美國對琉球實施軍事佔領,日本只享有名義的主權。直到20177年,日本軍政府臺,纔將美軍“趕出”琉球,恢復了對琉球的全部統治權。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琉球羣島權屬問題”浮水面。

歷史,中國從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羣島的主權。早在179年,中國滿清與日本就對琉球問題進行談判:中方提出將琉球羣島劃成三大部分,北部接近日本本土的奄美大島爲日本領土、中央的琉球本島與附近島嶼爲獨立的琉球王國、南部的先島羣島爲中國領土;日方提出將琉球羣島劃爲兩部分,琉球本島及其北部島嶼爲日本領土、南部的線導羣島爲中國領土。1943年,開羅會議,美、英、中、蘇四國議定由中美共同託管琉球羣島。1945到1972年間,中國一直認爲琉球羣島被美國非法佔領。直到227年臺灣當局在法律都沒有承認琉球羣島的主權屬於日本。

對照歷史可以現,共和國出兵琉球的理由太多了。

從現實意義,攻佔琉球是共和國實現戰爭利益的必要步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爲了封鎖蘇聯與共和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建立從日本到新加坡的“西太平洋第一弧形島嶼防線”,琉球羣島是銜接日本與臺灣的重要一環。

雖然和國已經出兵臺灣實現了民族統一,但是從長遠來看,共和國要想進入廣袤的太平洋、鞏固本土防線,必須控制琉球羣島。控制了琉球羣島,共和國本土東部防線將向東延伸00到1200千米,與美國控制的關島形成“對壘”格局,極大限度的拓展了防禦縱深,從根本解決了共和國本土最繁華的東部沿海地區的安全問題。

有點遠見人都知道,如果共和國斷定進攻日本本土將遭受無法承擔的重大損失,就會退而求其次過攻佔琉球羣島實現國家利益。

隨着共和國海軍陸戰進行動員,攻佔琉球羣島成了時間問題。

讓其他國家地新聞、軍事評論員、乃至情報機構沒有預料到地是。共和國沒有出動海軍陸戰隊。而是由空降兵承擔了主要作戰任務。更讓所有人沒有想到地是。僅僅過了1天。琉球島守軍就全線崩潰!

戰役進展之快。擔任美國總統特別軍事顧問地杜奇威都沒有想到。

作爲除共和國之外。最瞭解共和國空降兵地軍人。杜奇威不但與共和國地空降兵交過手吃了大虧。當初正是沒有料到共和國會出動空降兵攻佔五老。杜奇威指揮地2個陸戰師才全軍覆沒。這次杜奇威又沒料到共和國會在不出動海軍陸戰隊地情況下。僅僅派遣了一個快反旅配合空降兵作戰。而且在1天之內就取得了重大勝利!

隨着各種各樣地消息陸續傳開。琉球島地戰鬥不再是秘密。

得知共和國空降兵裝備了性能極爲先進、甚至能夠輕易擊敗T20地空降戰車之後。杜奇威地第一反應就是。琉球島地守軍最多堅持3天。正在趕往戰場地陸戰隊很有可能被派往其他島嶼。

不得不承認。美國地情報系統與軍事機制非常先進。

30日,五角大樓根據國防情報局、I與N提供的情報共和國空降兵在琉球島作戰行動中的經驗教訓做了臨時總結。報告由杜奇威親自交給韋斯特伍德,並且爲總統做詳細介紹。事實,報告也由杜奇威親自起草。

按照杜奇威的總結和國空降兵能夠擊敗琉球島守軍,關鍵有三。

一是建立在共和國空軍支援航空兵基礎的強大戰略機動能力。從戰鬥開始攻佔嘉手納空軍基地與普天間機場,最初參加戰鬥的空降旅只用了1個晚就到達戰場、投入戰鬥。爲此和國空軍出動Y14型運輸機、Y15B型運輸機120,在1個夜間出動近500次以極高的出動強度完成了空投任務。由此可以算出:Y14的運載能力與出勤率完全超過了美軍的130Y,運輸能力大約高出50%,能夠一次空投包含空降戰車在內的2個整建制空降班;Y

能力與出勤率也大大優於美軍的小說網,其中運載?持平,出勤率至少爲小說網的2倍,作戰半徑不超過2000千米時,任務週期不到5個小時!

空運能力,正是空降兵戰略機動能力的基礎。杜奇威在報告中明確提出,共和國的軍事空運能力已經遠遠超過美國,必須儘快研製新式戰術運輸機裙帶130Y,對小說網進行現代化改進或研製新式戰略運輸機,加強地面作戰部隊的戰略機動能力,增強部隊的及時反應能力。

二是新式空降戰車賦予的強大戰術機動能力。在KZ25服役之前,空降兵一直是“戰略機動”部隊,落地後往往因爲嚴重缺乏戰術機動能力而面臨被動挨打的境地。在以往的空降作戰行動中,空降兵落地之後立即失去戰場機動能力,只能就地固守、等待增援。攻打琉球島的戰鬥中,共和國的空降兵不但沒有就固守,還主動出擊,完成了以往只有裝甲兵才能完成在戰術進攻任務,成爲名副其實的“飛行裝甲兵”。

戰術機動能力,是地面部隊進攻能力的主要指標。杜奇威明言不諱的指出,美軍缺乏像KZ25這樣的空降戰車,所以第2空降師一直無法充當戰場主力。要想提高美軍的戰略打擊能力,必須儘快研製類似與KZ25空降戰車,加快第2空降師與其他地面部隊的輕型化速度,使地面部隊能夠適應飛速變化的戰爭形式。

三是共和國海陸空三軍的聯合作戰能力。以往,聯合作戰能力一直是美軍的強項,但是在半島戰爭中,美軍的聯合作戰能力受到了質疑。

雖然沒人否認,和隊在半島戰爭期間的強悍表現讓美軍蒙受了最慘重的損失,但是美軍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作爲後起之秀,共和隊在攻打琉球島的作戰行動中表現出了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各支作戰力量均及時準確的投入戰鬥,特別是由空軍與海軍爲空降兵提供的“交叉掩護火力”,足以讓美國空軍與海軍汗顏。

杜奇威非常強調“聯合作能力”,在報告中明確提到,美軍必須進行軍事改革,改變現有的指揮體制,加強各兵種的配合力度,才能在戰爭中最大限度的揮美軍的強大打擊能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勝利。

這份告直到數十年後才公佈於衆,但是其影響不可忽略。

正是這份告,讓杜奇威在202年出任國防部長,開始推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曆史規模最大的軍事改革,明確提出“快速、輕型、精準、聯合”的軍事改革方針,大範圍調整軍備採購計劃,加大軍事裝備的研製力度。

誰也沒有想到,在半島場遭到失敗的杜奇威會成爲五角大樓的最高長官。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隨着共和國出琉球島,國際形勢也生了重大轉變。

仍然猶豫不決的歐盟終於在30日夜間舉行的會議達成一致意見,即通過外交手段進行戰爭斡旋,爲世界和平與穩定做出貢獻。

看去,歐盟決定開始行動了。

實際,歐盟已經敲響了退堂鼓。

311日,歐盟輪值國荷蘭相阿方塔與法國總統雅克西一同訪問北京,開始了歐盟的“和平斡旋”之旅。

歐盟調整政策,美國也得調整政策。

美國東部時間30日下午,在加拿大同意接納150萬日本難民,並且承擔救助日本難民的所有開支之後,美國在“三十七國集團”會議提出派遣船隻前往日本接收難民,並且以“三十七國集團”的名義,要求中國解除封鎖。

雖然歐盟成員國在會議投出了贊成票,但是沒有承諾派遣船隻前往日本。

按照會議的商討結果,將由法國總統在北京向中國元提出“解除封鎖”的要求,美國負責組織運輸力量,加拿大則負責難民的安置工作。

當然,美國的目的不是拯救難民,而是借難民問題讓中國“撤兵”。

即便加拿大答應收容150萬、新西蘭答應收容5萬,對超過1億的日本難民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毫無問,不管“三十七國集團”做出多大努力,沒有任何國家與國家集團能夠解決1億日本難民的生存問題。

國家的態度出現轉變,已經說明不再對日本抱有任何希望。

對絕大部分國家來說,如何儘快結束這場影響巨大的戰爭,遠比如何拯救1億日本人重要得多!

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12章 平衡外交第38章 戰爭跡象第95章 陡增變數第28章 新思維第80章 再次遭遇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50章 瘋狂反撲第52章 不屈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47章 準點第41章 明爭暗鬥第9章 民間力量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7章 殊途同歸第55章 後知後覺第8章 最終目的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51章 醉翁之意第21章 重大遺漏第80章 再次遭遇第72章 高調亮相第46章 信號第48章 圓滿結果序四深海之狼序三獅羣圍獵第78章 招決勝負第53章 快速調整第66章 勢成騎虎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20章 關鍵所在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2章 大顯神威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序三獅羣圍獵第93章 時機成熟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87章 砍瓜切菜第48章 緊鑼密鼓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36章 致命決策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3章 頭緒序六暴走海狼第52章 大敵將至第86章 引子第68章 自釀苦果第42章 回心轉意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2章 私下媾和第93章 時機成熟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36章 割裂第76章 變味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5章 戰略封鎖序八生死角逐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3章 鐵腕首相第30章 推倒重來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41章 佯攻第15章 統一陰霾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5章 有理有據第36章 先進理念第98章 糧草先行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51章 堅守第14章 兩手準備第35章 意外收穫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80章 第一次第26章 殲滅戰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序五潛龍入海第8章 聯合經營第26章 坦然面對第81章 全面撤退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章 野心家第11章 喜憂參半第13章 救場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90章 正面進攻第88章 地面戰鬥第31章 愛國者第43章 軍事政變
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12章 平衡外交第38章 戰爭跡象第95章 陡增變數第28章 新思維第80章 再次遭遇第96章 九分鐘的戰鬥第50章 瘋狂反撲第52章 不屈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47章 準點第41章 明爭暗鬥第9章 民間力量第153章 重塑形象第17章 殊途同歸第55章 後知後覺第8章 最終目的第10章 意外中的意外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28章 知錯就改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51章 醉翁之意第21章 重大遺漏第80章 再次遭遇第72章 高調亮相第46章 信號第48章 圓滿結果序四深海之狼序三獅羣圍獵第78章 招決勝負第53章 快速調整第66章 勢成騎虎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48章 創造歷史第20章 關鍵所在第77章 急轉直下第42章 大顯神威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序三獅羣圍獵第93章 時機成熟第129章 喉舌之戰第87章 砍瓜切菜第48章 緊鑼密鼓第112章 由守轉攻第36章 致命決策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3章 頭緒序六暴走海狼第52章 大敵將至第86章 引子第68章 自釀苦果第42章 回心轉意第4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2章 私下媾和第93章 時機成熟第98章 野心家的結局第51章 步步逼近第136章 割裂第76章 變味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5章 戰略封鎖序八生死角逐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93章 鐵腕首相第30章 推倒重來第64章 戰略反擊的疑慮第141章 佯攻第15章 統一陰霾第56章 準軍事力量第15章 有理有據第36章 先進理念第98章 糧草先行第66章 十年磨一劍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54章 旁敲側擊第42章 兩難處境第51章 堅守第14章 兩手準備第35章 意外收穫第14章 民族的精髓第80章 第一次第26章 殲滅戰第137章 高瞻遠矚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序五潛龍入海第8章 聯合經營第26章 坦然面對第81章 全面撤退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2章 野心家第11章 喜憂參半第13章 救場第23章 有毒的蛋糕第1章 聯合國風雲第160章 半島戰爭分水嶺第90章 正面進攻第88章 地面戰鬥第31章 愛國者第43章 軍事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