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81章 積極外交

bookmark

上扯皮,臺下交易。全世界都在關注1億萬日本人的生死存亡時,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委員長顧衛民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魯拉賈帕尼進行了第二次非正式會:。

這次閉門磋商,並沒引起外界的重視,主要是顧衛民與魯拉賈帕尼並不對等。

按照王元慶的意思,顧衛民的主要目的是摸清印度的底細,而魯拉賈帕尼則希望共和國的“二號領導人”能夠在印巴緊張局勢方面做出實質性承諾。

雖然會晤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但是雙方都瞭解了對方的意圖。

24日下午,顧衛民開新德里,應巴基斯坦國民議會主席的邀請,前往伊斯蘭堡。

到達巴基斯坦之前,顧衛利用專機上的保密通信設備與王元慶取得了聯繫。

“魯拉賈帕的態度仍然很堅決,要求我們能夠爲穩定南亞局勢做出積極貢獻。”顧衛民的情緒有點低落,“在‘日本戰爭’問題上,魯拉賈帕尼沒有做出任何承諾。爲了避免泄露我國的戰爭意圖,我們也沒有着重商討這個問題。我們之前的擔憂仍然沒有消除,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是印度藉機對付巴基斯坦,二是趁機緩和南亞局勢。”

“談判方面談得如何?”王元並沒感到失望。

“魯拉賈帕尼同意立即恢復莫斯科判,希望在藏南問題上與我們取得重大共識。”

“僅僅只是共?”

“對。僅僅只提到共識。”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看來。拉賈帕尼是個純粹地投機份子。”

“你之前地分析沒有錯。魯拉賈帕尼持觀望態度。戰爭進程將決定印度地態度。”

王元慶點了點頭道:“這樣也好。至少印度暫時不會給我們製造麻煩。到了伊斯蘭堡。除了穩住巴基斯坦之外。還要讓巴基斯坦做好準備要放鬆警惕。雖然我們有足夠地把握戰勝日本。但是目前看來。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使魯拉賈帕尼做出愚蠢決策。軍情局已經收到消息。美國正在積極拉攏歐盟與俄羅斯。希望聯合多方力量向我們發難。雖然印度直接向我們開戰地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不得不提防美國用印度做文章。不管局勢發展到何種程度。必須確保巴基斯坦地優勢地位。”

“明白。還有別地指示嗎?”

“指示?”王元慶笑了笑。說道“老顧。你也是老領導了。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很多事情無法在電話你跟你講。到了伊斯蘭堡。見機行事吧。”

顧衛民也笑了笑結束了通話。

此時,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宗應仁正在莫斯科克裡姆林宮與俄羅斯總統佩德羅耶夫斯基進行閉門磋商。

與顧衛民的新德里之行相比,宗應仁的莫斯科之行更具挑戰性。

雖然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一直不怎麼樣,在持續8年的全球大蕭條中,高度依賴資源與軍工的俄羅斯是“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26年的經濟總量比2018年萎縮業率最高時超過30%,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但是作爲得到公認的大國,俄羅斯在軍事、政治、外交等方面擁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隨着全球經濟好轉,對資源的需求再度上升俄羅斯的經濟也開始回升,影響力得到提高。

與印度相比羅斯是名副其實的大國。

大國交往,講的不是道義與實力是“利益對等”。

與20紀90年代與211世紀最初1相比,共和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紅色蘇聯解體後的20年羅斯處於最艱難時期,共和國的發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共同利益與共同目的的推動下,俄羅斯與共和國由美蘇冷戰時期的“明爭暗鬥”轉變爲美國獨大時期的“親密無間”。共和國向俄羅斯提供急需的工業產品與出口市場,俄羅斯則向共和國提供先進軍事裝備與工業資源。爲了最大限度維護本國利益,俄羅斯與共和國以非政治軍事同盟的方式與美國對抗,比如在“阿富汗戰爭”與“伊朗戰爭”期間,俄羅斯與共和國聯手挑戰美國霸權,給美國的全球擴張戰略製造麻煩。

隨着共和國日益強大,俄羅斯逐漸被邊緣化,兩國關係出現了微妙變化。

“第四次印巴戰爭”可以看成是共和國與俄羅斯關係的轉折點,在共和國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敗印度之後,俄羅斯猛然意識到,強大的共和國將逐步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建立勢力範圍,成爲世界級大國。因爲俄羅斯與共和國接壤,而其遠東地區地廣人稀,很容易被共和國滲透,所以俄羅斯不得不在繼續與共和國聯手對抗美國的同時

對共和國的警惕,強化自身的國際地位。比較有代是,在日本秘密研製核武器的時候,俄羅斯爲了自身的利益,與美國聯合向共和國施壓,希望藉助日本核問題削弱共和國的國力,從而確保其遠東地區的安全。隨後的半島戰爭期間,俄羅斯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不但沒有支持朝鮮的民族統一事業,反而暗中向美日妥協,希望藉此機會打壓共和國。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半島戰爭後,佩德羅耶夫斯基上臺,俄羅斯的政策出現重大轉變。在全力鞏固遠東地區的同時,俄羅斯加強了以自身爲核心的“跨歐亞經濟共同體”的建設工作,全力拉攏前獨聯體國家,成立準軍事政治同盟。在對外政策上,俄羅斯開始疏遠共和國,主動提出與歐盟建立“大歐洲聯盟”,積極與西方國家改善關係。

這些政策,無一例外的都是在提防共和國。

隨着南亞局勢再度升溫,經濟稍有好轉的俄羅斯迅速邁出了擴張步伐。

以調停人的身在共和國與印度之間斡旋,除了維護與共和國的關係之外,俄羅斯的最大目的是再次返回南亞,成爲印度最重要的盟國。別的不說,在魯拉賈帕尼提出的振興軍備計劃中,幾乎所有軍事採購項目都與俄羅斯有關。

對於俄羅斯的擴張行動,和國也只能一再忍讓。

半島戰爭,趙潤東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制訂了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共和國的首要任務是消除日本的核威脅,爲邁向太平洋打下基礎。誰都知道,只有進入太平洋,共和國才能成爲真正的世界大國。在此之前,其他問題都是次要問題!

王元慶是總體發展戰略訂者之一,上任後嚴格按照發展戰略前進。

在此情況下,共和國必須與俄羅斯持相對友好的關係。雖然共和國與俄羅斯有很多矛盾尚待解決,但是兩國仍然有很多共同利益。別的不說,在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獨大的局面還未被打破的情況下,共和國與俄羅斯的復興都將受到美國的威脅,也就有共同應付美國的政治需求。

宗應仁與佩羅耶夫斯基會晤,兩人關心的問題仍然不一樣。

共和國總理更加關心俄羅在“日本戰爭”中的立場,而俄羅斯更加關心南亞危機與俄羅斯受到的影響。

會晤很短暫,雙方只是交換各自的立場,沒有討論實質性問題。

這一結果沒讓王元慶感到意外,誰都知道,俄羅斯最關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不管是南亞危機、還是“日本戰爭”,均與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關。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日本戰敗對俄羅斯沒有壞處。

佩德羅耶夫斯基明確表達了這一觀點,認爲共和國有權發動侵略反擊戰。

歸根結底,俄羅斯希望日本慘敗。原因很簡單,北方四島歸屬權一直沒得到解決,俄羅斯與日本的關係時近時遠。如果共和國戰敗,必將助長日本的侵略野心,從而威脅到北方四島的安全。如果日本出兵攻佔北方四島,俄羅斯該怎麼辦?

俄羅斯的這一態度,讓王元慶鬆了口氣。

至少俄羅斯不會在戰爭期間給共和國製造太大的麻煩。

收穫最小的肯定是正在布魯塞爾“遊走”的閻尚隆。

接到王元慶的指示後,閻尚隆立即以共和國外長的身份約見歐盟輪值主席西班牙首相塞巴斯蒂安,但是卻吃了個閉門羹,塞巴斯蒂安以歐盟緊急事務爲由,拒絕與閻尚隆進行正式會晤。隨後閻尚隆由先後約見法國、德國、意大利與英國駐歐盟代表,希望能夠通過歐盟四大國發揮點作用,最終只有德國代表與閻尚隆見面。會談只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德國代表就以公事爲由下了“逐客令”。

歐盟的反應,讓王元慶很是憤怒。

雖然閻尚隆不是以共和國元首特使身份出訪歐盟,但是作爲共和國外長,閻尚隆有足夠高的身份,歐盟卻一點都不給共和國的面子。

即便歐盟暫時沒有在“日本戰爭”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不好與共和國進行正面接觸,也不應該如此傲慢無禮。

收到顧衛民與宗應仁的消息後,王元慶讓閻尚隆立即回國。

歐盟不想談,共和國也不願意談!

如果閻尚隆一直留在布魯塞爾,反而讓歐盟覺得共和國急於獲得支持。

到此,幾個主要國家與地區對待“日本戰爭”的態度已經明朗,共和國的處境算不上最糟糕,也算不上理想!

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5章 新興時代第4章 新星第69章 轉移重點第59章 同與不同第22章 我行我素第6章 顛倒是非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06章 選擇第98章 糧草先行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27章 生死一線第24章 接頭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45章 風雨飄搖第4章 冰凍三尺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0章 秘密逮捕第90章 未來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81章 化危爲機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59章 星戰計劃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3章 建議第123章 覆滅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9章 開打第28章 貿易大戰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38章 第一槍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8章 利益交換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6章 謀略第36章 戰爭惡魔第30章 棋子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8章 民間力量第67章 關鍵時刻第48章 冒險第67章 同盟體系第112章 行刑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77章 遷都第42章 順大流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37章 矛與盾第75章 全面化第79章 獨角戲第61章 奪權第31章 暗算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2章 平衡外交第56章 積極主動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7章 世界大戰第52章 一挑三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2章 分水嶺第61章 不服輸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33章 各有所需第22章 我行我素第22章 力挽狂瀾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9章 低空坦克第93章 大轉折第20章 風聲鶴唳第46章 突防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1章 待價而沽第97章 窮途末路第6章 拷問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1章 未來陸軍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0章 第一軍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40章 佈局第4章 你情我願第154章 大時代第25章 差距第79章 俄羅斯泥潭
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5章 新興時代第4章 新星第69章 轉移重點第59章 同與不同第22章 我行我素第6章 顛倒是非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06章 選擇第98章 糧草先行第124章 火速增兵第27章 生死一線第24章 接頭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116章 危險重重第45章 風雨飄搖第4章 冰凍三尺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32章 臨時搭檔第10章 秘密逮捕第90章 未來第123章 全面考慮第81章 化危爲機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59章 星戰計劃第46章 隔岸觀火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3章 建議第123章 覆滅第36章 栽贓嫁禍第131章 戰爭加速第29章 開打第28章 貿易大戰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49章 勝利與問題並存第38章 第一槍第127章 關鍵問題第58章 利益交換第50章 瘋狂反撲第16章 謀略第36章 戰爭惡魔第30章 棋子第31章 真情流露第18章 民間力量第67章 關鍵時刻第48章 冒險第67章 同盟體系第112章 行刑第56章 遲到的命令第77章 遷都第42章 順大流第17章 大戰在即第137章 矛與盾第75章 全面化第79章 獨角戲第61章 奪權第31章 暗算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12章 平衡外交第56章 積極主動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27章 世界大戰第52章 一挑三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34章 借刀殺人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2章 分水嶺第61章 不服輸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33章 各有所需第22章 我行我素第22章 力挽狂瀾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44章 機械戰士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34章 轟炸開始第59章 低空坦克第93章 大轉折第20章 風聲鶴唳第46章 突防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1章 待價而沽第97章 窮途末路第6章 拷問第11章 不良感覺第61章 未來陸軍第21章 見招拆招第10章 第一軍第53章 強強對話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7章 人財兩不誤第40章 佈局第4章 你情我願第154章 大時代第25章 差距第79章 俄羅斯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