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亂局

bookmark

元慶的新德里之行倍受矚目。誰都知道,巴基斯坦全建立在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之上,不會在涉及到共和國根本利益的南亞問題上“擅做主張”,共和國元首能否在新德里與印度總理達成“共識”,將決定南亞局勢的發展方向。

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更加關心共和國與印度的關係。

0月下午,新德里時間30,印度總理府新聞發言人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了共和國元首與印度總理正式會晤的相關消息。

大約1個小時後,隨同王元慶訪問新德里的元首首席助理焦山在共和國駐新德里大使館接受記者採訪,回答了包括“藏南問題”、“克什米爾衝突”在內的幾個重要問題,表示共和國將盡量化解印巴矛盾。

東京時間22點,村上貞正在首相府召開內閣與軍部全體會議。

與往常一樣,村貞正沒有急着發言,讓內閣官員與軍部將領先“暢所欲言”。參加會議的谷樹良平也一直保持沉默,在首相不需要聽取彙報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在一些細節問題上與官員將軍爭辯。

到底是怎麼回事,參會人很清楚。

雖然印度總府新聞發言人與共和國元首首席助理均沒說明王元慶與魯拉賈帕尼的會晤情況,但是從雙方公佈的消息來看,雙方在最根本的問題、既會晤的主要磋商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王元慶更加關心“藏南問題”,希望印度能夠在解決邊境爭端的談判中做出實質性讓步、表達出足夠的誠意;魯拉賈帕尼則把重點放在了“克什米爾衝突”上,希望中國能夠對巴基斯坦施加影響,緩解印巴矛盾。

底談什麼都沒搞清楚,還能談出結果嗎?

雙的態度非常直觀的反應出了當前的南亞局勢。

按照外務大臣北山志川地分析。王元想借助“克什米爾衝突”迫使印度在“藏南問題”上做出讓步。魯拉賈帕尼則打算利用“藏南問題”讓中國在“克什米爾衝突”中做出積極貢獻。雙方都想利用手裡地牌。最大限度地實現國家利益;又不想丟掉任何王牌對方獲得好處。在此情況下。王元慶與魯拉賈帕尼地會晤不會有任何成果。

沒人反對北志川地分析。事實確實如此。

關鍵問題是。魯拉賈帕尼地態度會不會對王元慶地伊斯蘭堡之行產生關鍵影響。

換句話說印度不肯在“藏南問題”上做出讓步。會不會讓王元慶對魯拉賈帕尼徹底失去信心。在伊斯蘭堡鼓動巴基斯坦擴大沖突規模衝突演變爲戰爭。從而通過軍事行動收復藏南地區?

對日本來說。這個問題非常關鍵。

爭論地焦點不是會不會爆發戰爭。而是在什麼時候爆發戰爭。

包括谷樹良平在內,所有人都相信,只要王元慶認爲無法通過談判收復藏南地區,中國將在印度的軍事實力進一步加強之前發動戰爭、或者由巴基斯坦發動戰爭,出兵收復藏南地區印度再次倒退年。

只是,在村上貞正表態之前,沒人敢做出結論。

谷樹良平知道村上貞正在擔心什麼。

雖然有足夠的情報證明中國正在爲出兵南亞做準備,比如空降15軍進駐成都、空降16軍進駐昆明、空降17軍進駐和田、27軍進駐西藏,又比如部署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戰術戰鬥機增加了近50%、中國空軍在雅魯藏布江河谷與帕米爾高原的偵察活動愈發頻繁,中國海軍在南海集中了3支航母戰鬥羣、遠程巡邏機飛到淡美蘭羣島(位於馬來半島與加裡曼丹島之間,馬六甲海峽東面)以南海域執行巡邏任務、駐紮在巴基斯的艦隊與航空兵頻繁進入印度領海執行偵察任務等等。但是這些跡象不能完全說明問題,空軍與海軍的調動不需要多少時間在南海活動的艦隊能夠在數日之內進入東海與西太平洋,部署在西南與西北地區的空中力量也能在數日之內到達東部地區;地面部隊中,除了27軍需要大約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轉移之外,另外3個空降軍都能在小時之內轉移數千千米,到達東部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換句話說中國的軍事部署並不具有“參考性”。

按照谷樹良平的猜測,村上貞正擔心中國的軍事部署只是做做樣子目的不是對付印度,而是麻痹日本日本認爲中國即將向印度開戰,從而在臺灣採取過激行動中國向日本宣戰提供理由。

事實上,村上貞正確實在擔心這個問題。

雖然王元慶應邀回訪南亞5國,在“克什米爾衝突”爆發前就確定了訪問日

是村上貞正沒被表面現象迷惑,更加關心內在因素。

對中國來說,實現國家統一不但是首要任務,而且沒有任何理由在島內局勢動盪不安的時候激化印巴矛盾。換個角度考慮就能明白,如果村上貞正處在王元慶的位置上,首先得穩定島內局勢,阻止外來實力介入,然後纔會在其他方向上採取行動。爲此,必須首先向印度與巴基斯坦施加壓力,化解印巴衝突。以中國對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影響力,化解印巴衝突並不是難事,只要王元慶表態,給印度一個臺階下,讓巴基斯坦有所收斂,“伯尼哈爾山口炮戰”馬上就能停止。

王元慶非但沒有積極化解印巴衝突,反而藉機在“藏南問題”上做文章,非常反常。

只是,村上貞正也無法完全肯定王元慶的策略。

與前任元首趙潤東相比,王元慶除了在對外政策上更加積極主動之外,因爲才上臺執政幾個月,所以其奉行的基本戰略還不明朗。村上貞正不會忘記一點,即王元慶深得紀佑國真傳。若論個人能力,紀佑國肯定是共和國最傑出的元首之一。哪怕王元慶只繼承了紀佑國一半的個人能力,也能讓任何對手膽怯。

問題就在這裡,元慶到底想幹什麼?

利用南亞危機完成和平一,還是藉助島內動盪局勢收復藏南地區?

如果按照常的觀點去猜測王元慶的想法,肯定會大錯特錯。

國與印度的軍事實力相差懸殊,如果王元慶只想收復藏南地區,即便需要幫助巴基斯坦佔領整個克什米爾,3個空降軍與1個裝甲軍足以在1個月內擊敗印度,完成所有作戰行動。

1個,島內局勢動盪得再厲害,也不會拋起大風浪。

如此來看,王元慶很有可能把“藏南問:”放到前面,穩住南亞之後再騰出手來解決臺灣問題。

看清局勢不於找到了解決辦法。

站在村上貞正的角度,日本沒有選擇的餘地,甚至沒有迴轉的餘地。

印度大選在即,魯拉賈帕尼不大可能在“藏南問題”上做出實質性讓步,甚至不可能做出任何重大承諾。如果國大黨輸掉大選,人民黨上臺執政,印度在未來20年之內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更不可能與日本結盟,共同對付中國。從長遠利益來看,王元慶確實有可能走出這一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戰場上擊敗印度,讓魯拉賈帕尼的“經濟優先政策”徹底失敗。

印度戰敗,日本將成爲最大受害國。

少了來自南亞的威脅,中國可以集中力量對付日本,解決臺灣問題。

解決臺灣問題,首先得消滅島內當局擺脫大陸控制的外部影響力,美國連韓國都可以拋棄,不可能爲臺灣與中國開戰。如此一來,日本成爲中國解決臺灣問題的唯一障礙。王元慶肯定會優先對付日本,通過打擊日本,使島內當局喪失主動權,完成和平統一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了。

這肯定是村上貞正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化解的唯一辦法就是幫助印度度過難關,阻止中國對印度發動戰爭,同時讓印度對中國構成威脅。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在其他方向上給中國製造麻煩,迫使中國將主要力量轉移到其他地點。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唯一的辦法就在臺灣製造更大的動亂,甚至讓臺灣向獨立方向邁出關鍵步伐。如此一來,日本必須有所作爲。

有所作爲,就得承擔與中國開戰的風險。

村上貞正面對的是一個難以化解的死局,因爲在29年上臺之後,村上貞正的所有策略都在儘量避免與中國爆發戰爭。不管軍部的將軍如何信誓旦旦的保證能夠在戰爭中擊敗中國,村上貞正都不會貿然邁出關鍵步伐。在不具備摧毀中國的能力前,與中國開戰只是自取滅亡!

討論持續到半夜,仍然沒有得出任何結論。

會議結束的時候,谷樹良平特別留意了首相,只是村上貞正沒有讓他留下來。

與以往一樣,在內閣官員與軍部將領都主張採取行動的時候,村上貞正仍然以沉默應對。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村上貞正不可能一直保持沉默。

離開首相府之後,谷樹良平首先返回國家安全局總部。

按照谷樹良平的理解,村上貞正已經做出決定,或者說是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必須做出決定,只是沒有急着宣佈。

回家休息之前,谷樹良平到酒吧喝了一杯。

不管怎麼說,必須儘快把情報送出去!

第133章 高地第85章 靈活戰術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29章 開打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章 變革時代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34章 裡應外合第52章 制空王牌第46章 特殊存在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57章 坦克大戰第6章 一路走好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5章 戰略威脅第44章 臨時決策第5章 軍火貿易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3章 壟斷經營第43章 重逢第38章 孤注一擲第26章 新班子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9章 新老交替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28章 新思維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0章 推倒重來第78章 招決勝負第70章 替代方案第51章 潛艇殺手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章 拉人入夥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71章 民主表決第178章 包袱第35章 軍售交易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章 惡鄰第37章 時過境遷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1章 合縱連橫第29章 斬首行動第22章 心猿意馬第30章 英雄第5章 權衡利弊第19章 遷都問題第49章 因循守舊第78章 招決勝負第37章 變策第33章 雄辯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79章 純步兵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34章 不眠夜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31章 島內風波第53章 巔峰之作第41章 龍牆第14章 兩手準備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5章 有理有據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章 導火索第18章 獨醒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高層會晤第36章 栽贓嫁禍第5章 旋風戰爭第16章 實地考察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章 不安因素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0章 第一軍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25章 權力交接第25章 欲擒故縱第34章 事發突然第52章 重大收穫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42章 回心轉意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2章 政治鬥爭第38章 戰鬥單位第50章 亡羊補牢第1章 財神爺
第133章 高地第85章 靈活戰術第89章 禍不單行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29章 開打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5章 變革時代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97章 高消耗戰爭第34章 裡應外合第52章 制空王牌第46章 特殊存在第81章 全面撤退第23章 安全事務合作條約第57章 坦克大戰第6章 一路走好第54章 獨一無二第15章 戰略威脅第44章 臨時決策第5章 軍火貿易第12章 艱難抉擇第33章 壟斷經營第43章 重逢第38章 孤注一擲第26章 新班子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9章 新老交替第21章 雄獅之心第152章 峰迴路轉第28章 新思維第23章 中國問題專家第92章 私下媾和第30章 推倒重來第78章 招決勝負第70章 替代方案第51章 潛艇殺手第80章 輕重緩急第11章 拉人入夥第90章 爆炸效應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71章 民主表決第178章 包袱第35章 軍售交易第99章 進軍夏威夷第111章 進攻的空降兵第3章 惡鄰第37章 時過境遷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1章 合縱連橫第29章 斬首行動第22章 心猿意馬第30章 英雄第5章 權衡利弊第19章 遷都問題第49章 因循守舊第78章 招決勝負第37章 變策第33章 雄辯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79章 純步兵第114章 最後叮囑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34章 不眠夜第84章 戰略截擊部隊第31章 島內風波第53章 巔峰之作第41章 龍牆第14章 兩手準備第107章 大膽設想第15章 有理有據第116章 條線上的螞蚱第111章 最後的槍聲第36章 天助我也第1章 導火索第18章 獨醒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9章 高層會晤第36章 栽贓嫁禍第5章 旋風戰爭第16章 實地考察第63章 他山之石第5章 不安因素第12章 軍事聯盟第10章 第一軍第10章 理想海軍怨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156章 外交努力第25章 權力交接第25章 欲擒故縱第34章 事發突然第52章 重大收穫第101章 戰略警戒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42章 回心轉意第103章 有驚無險第2章 政治鬥爭第38章 戰鬥單位第50章 亡羊補牢第1章 財神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