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15章 謝禮

高楨有些日子沒到趙家來拜訪了。正月裡他有大半時間是待在宮裡的。太后與皇帝似乎鐵了心要對他們父子多表示關心,所以無論他們本人怎麼婉拒,朝上的大臣又怎麼嘰嘰歪歪,都非要把他們父子留在宮裡一家團圓,安享天倫之樂。

高楨直到上元節結束三天後,纔好不容易隨着父王回到了廣平王府。這麼長時間沒有主人在,王府裡的事務自然也堆積了不少。廣平王是王爺,但雙目不便,因此高楨只得一直陪在父親身邊,幫忙處理事務。如此這般,等忙完了,二月也來了。

期間只有趙瑋曾經到廣平王府看望過他們父子兩次,趙琇卻是一回都沒見過,誰叫張氏拘着她,不許她隨便出門,而哥哥趙瑋也站在了祖母那一邊呢?趙琇心裡鬱悶了很久,只能把精力都放到書館的籌備工作中去。今日猛一聽聞高楨來了,心裡着實驚喜。

高楨看起來精神不錯,下巴甚至比年前似乎還稍微圓潤了一點,依舊穿着一身深藍近黑的長衫,腰間繫着寬腰帶,顯得他身姿一如既往地瘦削而挺拔。他今日在外頭披着趙琇作爲生日賀禮送他的那件親手做的斗篷。趙琇看着有些感動,但看看今日的天氣,心下又有些遲疑——今天穿這個會不會太熱了點?這可是大毛斗篷!

高楨脫斗篷、行禮、坐下,所有動作都非常自然而灑脫,除了面色顯得紅潤些外,倒是沒什麼異狀。張氏與趙瑋則略帶了些僵硬,前者見過孫女手裡做的針線。後者則是送禮之人,因此他們都認出了高楨身上斗篷的來歷,也發現了這件衣裳其實不太適合在現在的天氣裡穿。那麼廣平王世子穿着它上門,到底是何用意呢?

張氏心中憂愁,趙瑋則是鬱悶佔多——好兄弟。你能不能悠着點?我妹妹虛歲才十二,你不要做得太張揚呀!

但高楨也就是披了這麼一件斗篷上門而已,其他的禮節與言行舉止完全無可挑剔,很快就把張氏的注意力從斗篷上移開了:“父王知道府上的盛舉,讚歎不已,直說這是造福於天下讀書人的一件大好事。這樣的好事。他也不甘於人後,想要與府上共襄盛舉,特命我來送一份禮物。正好二月十五就是瑋哥生日,這份禮物做爲生辰賀禮,想必還不算寒酸。”

“王爺言重了。”張氏連忙道謝。心裡有些好奇地看向高楨遞給趙瑋的那張紙。趙瑋接過往上頭一看,頓時吃了一驚:“這不是……我們左右兩家鄰居的房契麼?!”張氏也跟着大吃一驚。

趙家二房小宅位於鼓樓西大街入內,大石碑衚衕中段,西面鄰居家住的是個二進的院子,聽聞主人是禮部的員外郎;東面鄰居則是一位告老的官員,宅子跟趙家小宅差不多大,也是三進,不過要舊得多。

這兩位鄰居官職不高。但都是京城本地人士,家世背景不錯,姻親故舊不少。其中也不乏有權有勢的遠親。他們即使不是大富大貴,至少是不愁溫飽的,不存在經濟困難要賣房典業的地步,也不會輕易因他人勢大而畏懼退讓。趙家祖孫與他們做了這一年的鄰居,雖然接觸不多,但每逢年節也會禮尚往來。因此對他們的情況都比較清楚,更確信他們近期並沒有遇到困難。廣平王是如何得到這兩家人的房契的呢?

趙琇連忙對高楨說:“我從來沒聽說過王爺是這兩座宅子的房主呀。這份禮實在是太重了。我哥哥怎麼好意思收下?”

趙瑋也反應過來了。正色對高楨說:“王爺好意,我心裡明白。只是……我實不願讓王爺爲了這點小事,被人詬病。”

高楨微微一笑:“你們無須擔心,兩座宅子的原主都是心甘情願將宅子賣給我們王府的。東面那位老大人,原本倒是犯了牛脾氣,死活不肯賣。父王也無意逼迫,就打算把你們家後面那座宅子買過來。那家房主要乾脆多了,只是有些貪財,開的價格高些,王總管跟他暫時沒有談成,事情就拖住了。沒想到東面的老大人聽下人們提起,得知我父王購宅,是爲了送給府上開書館的,二話不說就要將宅子奉送,分文不取。我親自過去與他商談過,買下他東鄰的宅子,與他交換。他一家子只需搬到隔壁即可,新宅子還比老宅子要新一些,再附送一個小花園。他們大約這兩個月就會搬了,屆時自會來與你們說道。”

張氏與趙瑋趙琇恍然大悟。能夠順順利利地完成交易,沒有糾紛,那真是再好不過了。張氏低聲唸了句佛,對趙瑋道:“明兒一早,你就親自去老大人府上拜訪,多謝他的高義。往後他家子侄若想要借咱們的書,也只管借給他。”

趙瑋應了,又向高楨笑說:“方纔我還跟祖母與妹妹商議呢,小宅地方狹小了些,怕藏書不夠用。沒想到你就送了兩座宅子來。只是這樣的大禮,我心裡有些不安呢,實在是受寵若驚。王爺恩典,我真不知該如何回報纔是。”

高楨淡笑道:“你不用想得太多。父王只是想要襄助此等盛舉,並不爲名,也不爲利,甚至不希望你們將此事向外宣揚,免得又引得朝中御史們多心。此事父王已經跟皇上提過了,皇上十分稱許,因此你們也不必擔心我們父子會惹禍上身。”

趙瑋嘆了口氣,心裡放下了對廣平王的擔心,但更多的是羞愧。平白受了廣平王這樣大的恩典,卻沒什麼可回報對方的,叫他如何能安心?

趙琇想了想,對高楨說:“王爺如今能做文章不?”

高楨有些不明白她這麼問的用意:“平日是聽人讀書多些,偶爾也會吟詩作詞,聊以自娛,文章寫得不多。不過有時候會口述奏章,由我寫成文章,呈給太后或皇上閱覽。”

趙琇便道:“哥哥和我商量過了,想要在書館的院子裡立一塊碑,講明建書館的初衷。裡頭還要寫清楚先父先母亡故的緣由,自然也有受王爺救命大恩這一節。不過文章要如何寫,我們還沒想好。哥哥寫了幾稿,都始終差點兒什麼。但如果王爺或是世子願意屈尊……”

高楨已經迅速領會了她的意思,微笑道:“當年運河之變,父王是親歷者。由他寫來,自然更容易讓人信服。”頓了頓,“不過趙妹妹此議,是想讓我父王的文章與我的筆跡能留在書館中,書館在。他的文章便在,同樣能流芳百世麼?”

趙瑋眨眨眼,連忙說:“不知能否請得王爺與世子屈尊?我先受王爺大恩,如今又得寸進尺,實在是太無禮了。”

張氏還在發呆。

高楨笑了笑:“這是個好主意,我回去就向父王請示,想來父王不會推拒的,說不定還會非常高興。只是我得好好練練字才行了。否則在天下才子面前暴露了短處。豈不丟臉?”

他雖然說要向廣平王請示,但聽這語氣,就知道他很有把握廣平王會答應。趙瑋頓時鬆了口氣。心裡也有幾分歡喜,暗暗給了妹妹一個讚賞的眼神。

其實文章這東西,不一定非得要廣平王親自構思,哪怕是他找人代筆呢,只要最後署上他的名字就行了。廣平王作爲趙焯夫妻之死的見證者,是最有資格爲他們作碑文紀念的人。而他的碑文留在書館中。既不會被人說是藉機收買人心、圖謀不軌,又確確實實地留了名。而碑文的內容。又能突顯他公正仁厚的品格,對他名聲大有好處。

今年恩科秋闈。連着明年的春闈,以及明天的正科秋闈,後年的正科春闈……一連四場科考,都會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士子。明知書館廣納天下學子,免費提供借閱書本的場地,必定能將這些士子吸引到館中來。而到館裡來的人,又不可避免地會看到碑文上的文章……不但建南侯府可以從中贏取巨大的好名聲,就連廣平王本人,也會從此在天下士子心目中奠定“公正仁厚”、“爲弱者發聲”的好形象。他本人無意權勢,只要有個好名聲,好形象,讓朝野中人不再揪着他做靶子,那他就能高枕無憂了。

所以,無論是高楨還是趙瑋,都心知這是共贏的好建議。

高楨含笑看了趙琇一眼,雙眼亮晶晶的。趙琇不知爲何,一接觸到他的目光,心裡就麻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閃避開去。

她就是隨口提了個建議麼……廣平王送了她哥哥這麼厚的一份禮,怎能不讓他在書館裡留個名?既然不能公開宣稱他參與了建館,那就換一種方式讓他共享尊榮。至少前來借過書的學子,不能跟着某些吃飽了撐着的文官說“廣平王曾經是太子,就算瞎了眼也一定不甘心讓弟弟壓在自己頭上,遲早會造反”這種瞎話了。

高楨起身向張氏告辭,他想要儘早回王府向父親請示。張氏這才醒過神來,忙道:“這麼快就要走了?多坐一會兒吧?吃了飯再回去?”但說完了又發覺這話說得太隨便了,這是廣平王府的世子,不是自家親戚子侄!她暗暗懊惱,孫女天外飛來一筆,佔據了她全部心神,她還沒想清楚這其中得失,是否會有後患,是否會對廣平王有不-良影響等等。心不在焉的後果,就是說錯話了。

高楨臉上微笑着,絲毫不以爲意,用尊敬又不失親切的語氣對張氏說:“老夫人留飯,本不應辭,只是我今早答應了要陪父王用午膳,只能辜負老夫人好意了。下次若有機會,希望還能再品嚐府上的美味佳餚。”

張氏連忙扶着孫女站起身來,向高楨行禮:“世子客氣了。您能來,是我們家的榮幸,老婦祖孫必定隨時恭候。”

高楨再行了一禮,又衝着趙琇笑了一笑,然後對趙瑋說:“瑋哥送我一程吧?”

趙瑋笑着送他出去了,張氏目送他們離開,回頭小聲教訓孫女:“日後再有什麼主意,先私下問過祖母與你哥哥,再跟世子提。這回你出的主意倒還罷了,若是出了個餿主意,害了王爺可怎麼辦?”

趙琇眨眨眼,望着天花板不語。

高楨與趙瑋來到前院,後者忽然笑着問:“你有話跟我說?否則何必多說一句要我送你?本來你到我家,每次離開都是我送你出門的。這原是應有的規矩。”

高楨微微一笑:“我聽說你要應今年鄉試?”

“消息真靈通。”趙瑋想起自己剛領旨才幾個時辰,這麼快高楨就得到了消息,看來廣平王父子在宮裡混得真不錯,至少不缺消息來源。

高楨道:“你家裡還有祖母與妹妹,若是回原籍鄉試,想必十分不便吧?我在太后面前提了一句,她會提醒皇上,賜你在京應試的資格的。”

趙瑋十分驚喜:“我本來還打算過兩日去請旨的,沒想到你已經替我說了。這可真是幫了大忙,多謝多謝!”說着便向高楨深躬一禮。

高楨微笑着挽起他,壓低了聲量:“這就要大禮拜謝了?若等聽完我接下來要說的話,你又要如何謝我?”

趙瑋面露疑惑之色。(未完待續。。。)

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516章 市恩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425章 挖坑第437章 討價第306章 宣傳戰第103章 扯皮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63章 指點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103章 扯皮第553章 盤算第174章 勸食第109章 兩年第28章 賬簿第18章 審問第523章 謝禮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297章 背約第326章 招工第246章 赴會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71章 告誡第601章 喜訊第25章 庸醫第602章 勸女第414章 中舉第83章 再次提議第506章 巡視第266章 知不知第435章 人事第450章 感激第163章 指點第89章 盧家內訌第208章 挑撥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532章 心急第217章 新店第385章 小聚第423章 喜事第216章 戰果第419章 晉見第436章 阻攔第342章 警告第186章 教孫第374章 遭遇第489章 煩惱第147章 回京第609章 扣下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05章 感悟第460章 暫別第427章 請罪第60章 書主人第444章 表侄第1章 建南侯府第375章 包圍第4章 流言紛紛第568章 追加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62章 離去第612章 波瀾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49章 不甘第267章 心虛第516章 市恩第538章 宮門第563章 杏榜第473章 疑惑第470章 詭異第394章 威脅第516章 市恩第25章 庸醫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623章 入夏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84章 蠢話第80章 羣起攻之第533章 熱鬧第106章 親戚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400章 夜第598章 選擇第378章 拒官第526章 反駁第199章 對峙第396章 投契第565章 驚歎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110章 新太子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9章 說客上門
第292章 臘八會(六)第44章 出乎意料第136章 海上時光(下)第516章 市恩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130章 川沙城下第425章 挖坑第437章 討價第306章 宣傳戰第103章 扯皮第274章 方家姐妹第121章 意外的線索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163章 指點第38章 廣平王面聖第103章 扯皮第553章 盤算第174章 勸食第109章 兩年第28章 賬簿第18章 審問第523章 謝禮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58章 趙啓軒其人第297章 背約第326章 招工第246章 赴會第83章 再次提議第271章 告誡第601章 喜訊第25章 庸醫第602章 勸女第414章 中舉第83章 再次提議第506章 巡視第266章 知不知第435章 人事第450章 感激第163章 指點第89章 盧家內訌第208章 挑撥第281章 討價還價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第532章 心急第217章 新店第385章 小聚第423章 喜事第216章 戰果第419章 晉見第436章 阻攔第342章 警告第186章 教孫第374章 遭遇第489章 煩惱第147章 回京第609章 扣下第161章 兄弟姐妹第505章 感悟第460章 暫別第427章 請罪第60章 書主人第444章 表侄第1章 建南侯府第375章 包圍第4章 流言紛紛第568章 追加第191章 侯府舊宅(下)第562章 離去第612章 波瀾第73章 左右搖擺第449章 不甘第267章 心虛第516章 市恩第538章 宮門第563章 杏榜第473章 疑惑第470章 詭異第394章 威脅第516章 市恩第25章 庸醫第245章 裝病成真病第623章 入夏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84章 蠢話第80章 羣起攻之第533章 熱鬧第106章 親戚第322章 兩份文書第400章 夜第598章 選擇第378章 拒官第526章 反駁第199章 對峙第396章 投契第565章 驚歎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110章 新太子第143章 母子相見第9章 說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