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鉅變之始 (十四)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頁

在九十年代中期前後,共和國每年在電信行業上的投入號稱超過每年的國防經費開支,如果深究根源,利用海外的免息和低息長期貸款佔了很大的比重。

比如91-94年這三年間,共和國單在數字交換機這個單一設備上累計利用海外貸款超過二十五億美元,引進國際各種品牌的交換機超過一千萬線。

除了進口交換機之外,在九十年代中早期,共和國國內能生產數字交換機的唯有吳淞貝爾一家合資公司。

如果沒有樑遠,日後這家合資公司在九十年代會成長爲共和國電信市場上的壟斷型巨無霸企業,高峰時期貝爾的產品一度佔據了共和國程控電話網絡設備的百分之六十。

隨着超算項目的成功,從基礎產業開始死磕大型尖端科技的好處開始體現出來了,比如目前浪潮每秒4000萬次,對外報價240萬一臺,可以視爲超算研發附屬成果的浪潮高性能工作站。

單純的超級計算機賣得再貴,三、四個億一臺基本就頂天了,若論走量是註定比不過浪潮工作站的。

限於精英版c3處理器高頻芯片的成品率不高,遠嘉超算的產能預計每年十部以內,哪怕和摩托羅拉、西門子之間鬼扯了一年的2.0微米制程技術馬上獲批引進,安裝調試完設備正式生產八個月都是快的,而新線的良品率達到可接受的商業化水準,已經是十二甚至十四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目前浪潮運算速度每秒三十億次的超級計算機勉勉強強算是摸着點國際主流水準的尾巴尖暫時還能拿出手,但就芯片的發展速度而言,一年之後也就是91年年中浪潮的超算如果想保持競爭力,至少要把運算速度提升至六十億次以上,92年必須突破百億大關,這幾乎是一場看不到盡頭馬拉松,稍微鬆口氣就意味着掉隊。

港基集電下一代處理器c4的開發已經步入正軌,前期得益於方興東和引進mips的技術積累已經用盡,這次新一代處理器的預計開發時間長達二十個月。

如果c4處理器開發成功,彼時性能已經落伍的超算系統肯定將面臨升級,好在浪潮的超算構架先進,但升級之後的超算處理數據的能力大增,路由器也肯定得隨之升級,從原本路由器精英版的c3主控芯片換成精英版的c4主控芯片,相當於又陷了新一輪循環,頂級超算的產量照樣提不上去,依舊是每年十部。

解決這個瓶頸除非直接引進1.0微米的先進製程,可惜,直接引進海外頂尖製程技術的可能性,還不如樑土豪氪金蒙國內技術自主突破的可能性。

當然,只是最頂級的那批超算受制於產量,其他的類似高性能工作站什麼的產量就大了,不過限於港基集電5.0微米已經落後國際主流的生產線製程技術,浪潮高性能工作站的耗電量和發熱量極大,基本上一間普通開間屋子,放上兩臺工作站冬天就不需要供暖了。

但就算如此,浪潮工作站也將給港基集電帶來了極大的收益,報價區間從2000多萬到5000多萬,由八至十九臺浪潮高性能工作站所組成的三至九億次每秒運算能力的小型計算集羣,已經足夠應付共和國金融,稅務,股市,科研,地質,電信等十多個行業對於高性能計算機的需求。

從硬件性能上說,浪潮目前的小型技術集羣基本相當於未來ibm享譽全球的高性能大型機中,較爲低端的x系或是i系產品,比如完全可以滿足省市兩級銀行的數據處理需求。

當然,對於國家級金融、能源、電信這類行業骨幹節點的數據處理,在浪潮的產品線中只有超算可以勝任,而且軟件方面還得繼續努力,好在目前時間才步入九十年代,ibm的商用大型機也剛剛起步不久,留給遠嘉的時間足夠多。

上個月的五月十八日,浪潮對外宣佈共和國每秒三十億次的超級計算機研發成功之後,只隔了不到四十八個小時,吳忠華就代表中科院直接上門找到了樑遠的頭上。

深悉遠嘉內情的吳忠華早就從李遠鈴那裡得知由於大流量路由器過於難產,超算的年產量不高的事實。

第一臺超算已經被軍方裝飛機拉走,第二臺超算華晨預定,這兩者的優先度肯定是雷打不動連樑遠都不敢表達什麼意見的,但第三臺超算給誰可就值得商量了。

一般人提起九十年代的共和國,會用到形容詞彙或許會包括淳樸,朝氣,勤勞等許多美好的詞彙,但貧窮落後也肯定是排名前列的詞彙之一,但很難有人相信,共和國在追求先進技術的應用上其實是非常趕時髦的,只不過限於國力很多美好的想法沒辦法支持罷了。

比如在八十年代中期,未來的那任共和國鐵面總理就提出政府全面電子化辦公的可能性,只是當時共和國既沒技術也沒資金,相比那點可以動用的外匯家底,有無數比電子化辦公更重要的方向等待着投入。

吳老爺子果然沒來錯,剛剛找到樑遠話還沒說上兩句,蘇良宇的電話就直接追進了樑遠的書房。

國家財政部和央行都對浪潮的超算十分感興趣,央行甚至連超算的價格都沒問,越過了擺在前臺的浪潮託關係找到蘇良宇頭上,直接表示可以全款預定兩臺。

不管哪個年月的共和國官員,有混吃等死的自然有努力晉升的,很明顯超算這事自研發伊始就不止共和國軍方一家在關注,只不過限於軍方的保密制度,無數其他衙門只是知道有這個項目成功機率很大,其他的細節肯定不會知道。

但隨着浪潮對外公佈消息,有準備的聰明人自然會試圖提前抓住機會,更何況在某人的力推之下共和國比原本歷史上還多了個國家級別的數據司,而眼下數據司的職權隨着火炬計劃的展開,在共和國科技領域已經有了灸手可熱的趨勢。

在九十年代初,能真正明白超級計算機可以做什麼的,幾乎都是各行業最頂尖的精英,這批人對超級計算機在本行業的應用,絕對比樑遠還要熟悉,畢竟人家是專業的。

共和國有資格動用大筆外匯的部門不多,但有資格動用大筆人民幣的衙門那可就海了去了,光國內幾大行總行的數據中心就得超算這個級別的計算機來搭建。

超算的研發進程技術細節是機密,但超算產量不高絕對不在機密的範圍之內,以共和國官場小道消息的傳播速度和計算機所代表的主流未來來看,很多有進取心的官員不難判斷出,這次超算應用上的先行一步搞不好就是仕途上的先行一步。

相比財大氣粗的財政部和更加財大氣粗的央行,中科院肯定是窮鬼一個,但難得老爺子第一次開口求人樑遠說什麼也不能拒絕。

原本樑遠已經計劃好了第三臺超算的去處,但樑遠也沒想到才下線的超算居然能火成了這樣。

其實這完全是某人那點穿越者的自尊作怪,樑遠在信息時代生活得久了,看九十年代初期那簡陋到粗暴的信息交流通訊方式,總有點看史前時代的錯覺,自然忽略了某些頂尖的行業精英是真能看到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後的本行業未來。

在樑遠的計劃裡,第三臺超算樑遠打算半賣半送的賣給地處京城的國家氣象局。

洪水來了,洪水又來了,洪水又tm的來了~。

雖然樑遠身處共和國北方沒有親自體驗過,混黃的洪水自家門前流過時到底會是怎麼樣的心情,但自少年時代起,幾乎每年夏季都會在電視裡看到相似的苦難重複上演,就已經足夠讓樑遠動容。

沒有超算時,樑遠就算有心提示什麼,到頭來依舊是什麼都不敢說,什麼都不敢做,邏輯上的死結狠狠的捆住了樑遠手腳。

現在,隨着超級計算機的下線,樑遠終於可以成功的解放出來。

在未來的氣象學界,有着這麼一個假設,如果人類有技術監控地球上的每一個氣體分子,那麼只要計算機性能足夠,在類似發生大規模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這種突變之前,人類可以準確的預知全球每一天每一點的氣候變化。

超級計算機的性能優劣,從來都和一個國家的天氣預知能力息息相關,通過超算入手,經濟實力雄厚的遠嘉完全有能力,以科學的名義對共和國未來的那幾場大災進行預警。

比如近在眼前的九一年淮河大水。

當年的淮河大水並不是所有人都毫無察覺,共和國中央氣象局的一位氣象工程師,就從對比歷史氣象記錄和觀察早期太平洋衛星雲圖上發現了異常。

但面對涉及數十萬平方公里上,近億人口的提前動員,一旦錯判經濟損失誰來承擔?

這種經濟損失不是指工廠停工什麼的,哪怕每人提前準備微不足道的五包華豐方便麪,這成本開支就要三億,而面對一場延綿月餘的大水五包方便麪的準備又怎麼可能夠。

當時淮河流域可能發大水這個判斷直達中央層面,數輪相關領域的專家激烈爭論之後,面對巨大的壓力,最初發覺蛛絲馬跡的那位氣象工程師選擇了放棄自身觀點,把最終選擇權交給了老天爺,可惜,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對於這位氣象工程師最後的選擇,也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人類在氣象領域的預報雖然遠比在地震領域強,但那是新世紀計算機性能獲得極大提升之後,並且侷限在以某個城市的小區域範圍,大區域長趨勢的準確預報依舊是世界級難題。

從技術上也很容易理解,區域越大需要監控的氣體分子就越多,需要的計算能力就越強,人類計算機的運算髮展速度對比全球氣體分子的總數量而言,依舊是遠遠的不夠看。

對於中央氣象局這種堪稱建立後一直奮戰在人類科研尖端前線的行業而言,幾乎可以看成是中科院的直屬研究單位。

樑遠也沒瞞着自己的意圖,直接把自己原本的計劃和吳忠華通盤說出,最後在中央氣象局必須獲得至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超算使用時長之後,樑遠把浪潮生產的第三臺超算以七折優惠的價格賣給了中科院。

再然後,某人面對幾乎洶涌而來的超算搶購大潮徹底的蔫了,把鍋甩給蘇良宇之後,樑遠連家也不回直接跑到何雲偉爲三人在香格里拉酒店準備的作業間避難。

以王欣這種業內精英自然不會在研發路由器時對交換機視而不見,由於這兩項技術的高關聯度,浪潮搞定了高難度路由器,站在高峰上研發交換機自然是水到渠成,甚至由於起點高的緣故,浪潮在交換機研發上勢如破竹,幾乎沒有任何卡頓直接突破了目前國際主流的十萬線技術大關。

某種程度上看,樑遠指揮着港基集電和浪潮死磕超級計算機項目和當年美利堅死磕登月類似,雖然花銷巨大風險高,但一旦成功收穫也是豐厚無比,好比浪潮通過研發頂級的超級計算機項目,幾乎一夜之間就成了具備國際一流水準的電信設備生產企業。

“我這幾天除了要養活嘉嘉和菲菲防止她們兩個變蛋,還得爲七月份去吳淞那邊參加青科賽決賽做準備,沒看最近程控交換機的實驗資料,集團產品的測試從來都得經過你那邊,小聶同志給我說說交換機測試的實情,有啥不好的我也不會告訴王欣和劉飛揚的。”樑遠笑着說道。

“路由器和超算的進度大少可是有時間就問,交換機的進度這兩年我真沒聽大少問過,還以爲大少看不上程控交換機這點小市場呢。”

聶曉天感嘆了一句,才繼續說道:“一萬線的交換機就留在我這邊做測試呢,目前就集團內部的使用效果看,很棒,無論音質還是接通率或是掉線率都十分優秀,還有一個頂級產品十萬線那個送去市郵政局做測試了,設備本身沒發生過任何問題,但是因爲市裡的交換機品牌有三個國家四種制式的緣故,電話的掉線率很高,語音失真問題也很突出。”

“要我說大少,除非市裡能把其他品牌的交換機都換成我們的牌子,否則浪潮那邊還得繼續加強設備的兼容性。”

第七章 喝可樂的權貴與食草人民第217章 國際列車(二)第132章 二戰南沙(下)第20章 星探(下)第86章 兼職的預警機第69章 鉅變之始 (八)第279章 CMB宇航第244章 清奇的理由 (下)第88章 鉅變之始 (二十七)第195章 瞞天過海 (二十四)第88章 歷史的車輪(九)第31章 壯志凌雲第79章 一戰驚天下(下)第88章 曖昧的清晨第82章 歷史的車輪(三)第146章 表彰第158章 大幕拉開(七)第74章 鉅變之始 (十三)第161章 大幕拉開(十)第194章 壟斷第31章 苦惱的系主任第223章 感冒第203章 瞞天過海 (三十二)第88章 歷史的車輪(九)第162章 準備第131章 二戰南沙(中)第130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五)第223章 十年第十五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五)122章 風雨匯江南 (二十七)第28章 機組首次點火運行第35章 歪打正着第54章 圍剿與反圍剿(一)第7章 技術來源第94章 歷史的車輪(十五)第64章 釜底抽薪(一)第135章 傳說中的新機型第215章 有點貴第38章 賣什麼第167章 大幕拉開(十六)第六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六)第26章 戰鬥機黑手黨第65章 鉅變之始 (四)第175章 德國人要逆天第222章 翻車了第52章 不是在釣魚第107章 真實的北車第248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147章 1000所的誕生(二)第201章 瞞天過海 (三十)第119章 風雨匯江南 (二十四)第274章 分子級別超純水第1章 進京第39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華遠東遊 (四)第170章 我是樑日天 (三十八)第125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第19章 都要好好配合調查第217章 國際列車(二)第58章 公差第179章 瞞天過海 (八)第103 風雨匯江南 (八)第128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三)第178章 劃時代的客機(三)第255章 賣賣賣賣賣 (中)第187章 引擎初選(上)第184章 新年新家新選擇(十)第141章 相愛相殺(二)第231章 狗血的美女大小姐與貼身保鏢第226章 踩單車的大飛機第84章 海闊天空第143章 官倒遠嘉第110章 實彈演習第80章 迷局第73章 航程以內盡爲中華國土第75章 縱橫捭闔(一)第61章 赴港談判第27章 寧雷歸來第42章 不要整體要散件第70章 聯合銀行的意見第72章 鉅變之始 (十一)第196章 瞞天過海 (二十五)第213章 中國實驗大學(上)第三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三)第44章 穩坐釣魚臺第96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歷史的車輪(八)第204章 軟文第104章 作弊的無賴 (一)第173章 銳氣(下)第192章 大國的節操第98章 風雨匯江南 (三)第149章 港基集 電第153章 我是樑日天 (二十一)第198章 紅包有刺第114章 風雨匯江南 (十九)第110章 新年第110章 新年第255章 第一步第211章 寶島來客第121章 香港直航
第七章 喝可樂的權貴與食草人民第217章 國際列車(二)第132章 二戰南沙(下)第20章 星探(下)第86章 兼職的預警機第69章 鉅變之始 (八)第279章 CMB宇航第244章 清奇的理由 (下)第88章 鉅變之始 (二十七)第195章 瞞天過海 (二十四)第88章 歷史的車輪(九)第31章 壯志凌雲第79章 一戰驚天下(下)第88章 曖昧的清晨第82章 歷史的車輪(三)第146章 表彰第158章 大幕拉開(七)第74章 鉅變之始 (十三)第161章 大幕拉開(十)第194章 壟斷第31章 苦惱的系主任第223章 感冒第203章 瞞天過海 (三十二)第88章 歷史的車輪(九)第162章 準備第131章 二戰南沙(中)第130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五)第223章 十年第十五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十五)122章 風雨匯江南 (二十七)第28章 機組首次點火運行第35章 歪打正着第54章 圍剿與反圍剿(一)第7章 技術來源第94章 歷史的車輪(十五)第64章 釜底抽薪(一)第135章 傳說中的新機型第215章 有點貴第38章 賣什麼第167章 大幕拉開(十六)第六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六)第26章 戰鬥機黑手黨第65章 鉅變之始 (四)第175章 德國人要逆天第222章 翻車了第52章 不是在釣魚第107章 真實的北車第248章 風暴前的寧靜第147章 1000所的誕生(二)第201章 瞞天過海 (三十)第119章 風雨匯江南 (二十四)第274章 分子級別超純水第1章 進京第39章 瓦洛佳同志的豪華遠東遊 (四)第170章 我是樑日天 (三十八)第125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第19章 都要好好配合調查第217章 國際列車(二)第58章 公差第179章 瞞天過海 (八)第103 風雨匯江南 (八)第128章 風雨匯江南 (三十三)第178章 劃時代的客機(三)第255章 賣賣賣賣賣 (中)第187章 引擎初選(上)第184章 新年新家新選擇(十)第141章 相愛相殺(二)第231章 狗血的美女大小姐與貼身保鏢第226章 踩單車的大飛機第84章 海闊天空第143章 官倒遠嘉第110章 實彈演習第80章 迷局第73章 航程以內盡爲中華國土第75章 縱橫捭闔(一)第61章 赴港談判第27章 寧雷歸來第42章 不要整體要散件第70章 聯合銀行的意見第72章 鉅變之始 (十一)第196章 瞞天過海 (二十五)第213章 中國實驗大學(上)第三章 坑爹的星辰大海 (三)第44章 穩坐釣魚臺第96章 十字路口第87章 歷史的車輪(八)第204章 軟文第104章 作弊的無賴 (一)第173章 銳氣(下)第192章 大國的節操第98章 風雨匯江南 (三)第149章 港基集 電第153章 我是樑日天 (二十一)第198章 紅包有刺第114章 風雨匯江南 (十九)第110章 新年第110章 新年第255章 第一步第211章 寶島來客第121章 香港直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