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好戲在後頭呢
“陛下,”都察院左都御史李亨(人族)出列,“陛下自登基以來,心繫百姓,體恤臣等,時時教誨臣等忠君愛民。
最近出現的事情,實在讓臣等汗顏, 微臣請求陛下,嚴懲不貸以振朝綱。”
“臣附議,”右都御史周哈(人族)也轉了出來,一身正氣凌然,“法治不公,則國器動搖, 此乃治國根本, 還請陛下乾坤獨斷。”
說的跟唱戲一樣,擺明了打修仙者的臉面嘛。
但談書逸做的事情,大家也都多少有所耳聞,那是大逆不道的謀反,徹底違背十方世界規矩的。
他們能說什麼,說情有可原,說事有先例?
怎麼說都解釋不清楚的。
許墨辰滿意地看了兩人一眼,果然人族朝官,鍛打一下,是十分有眼力的。
刑部尚書無奈,這件事情說是大理寺的責任,其實和他也脫不開關係,他只好站出來請罪:“陛下,此事微臣也有失職之處, 臣自請處罰。”
許墨辰笑了:“愛卿有心就行, 朕不是不明白事理的昏君。
大理寺做的事情, 和刑部沒有太大的關係嘛,處罰也不能是非不分。”
好小子,懂得朕的心意。
這處死,自然也是走個過程,談書逸早就隕落,屍體解化了。
不聽他們的話,這個大幹就要亡國了。
許墨辰擺了擺手:“朕還是那樣的話,明不明君,不是朕或者諸臣工說了算,要由將來的歷史來評價。”
“臣請陛下,收回旨意。”
“陛下,”刑部尚書拿出一份奏摺,“前南衛國宗室的翻案事宜,如今牽扯到其餘的亡國之人,一個個都出來喊冤,造成民間頗有流言蠻語,微臣全部寫在奏摺裡面,請陛下明斷。”
“你們可能覺得一樣,”許墨辰有點無奈,“有些事情,愛卿們還是要好好琢磨的。
當年刑部審理、大理寺複覈,朕相信絕大部分的案件是公正的。
刑部尚書愣住了,他是修仙者,飛天遁地沒問題,但琢磨精細詞彙,他就是外行。
“唐德潤, 宣讀一下旨意,”許墨辰揮了揮手, “讓諸臣工都聽一聽。”
難道你們兩部都覺得,所有的一切都是錯案?”
我們可都是耿直的忠臣!
內侍將奏摺遞上去,許墨辰打開看着,下面又有人出聲。
來了來了,針對性的展開,終於來了。
本來是要誅九族的罪名, 這裡許墨辰提到兩人曾經的“功績”,給出的優待。
“是啊,”吏部尚書滿臉凝重,“當年抓捕辦案,也涉及不少官員。
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些其實都是無辜的凡人。
刑部尚書行禮:“陛下聖明。”
一時之間,也沒有找到反駁的關鍵。
……
“這麼做,寒了大幹將士官吏的心,長久以往,人心潰散,我大幹有亡國之兆啊。”
許墨辰袖子裡的雙拳握緊了,好傢伙,朕都還沒有說什麼,你們就演了這麼一齣戲。
而朕說的查案,指的是撥亂反正,改正一些不公正的冤案錯案。
既然如此……他緩緩站了起來。
但是流程還是需要的。
陛下,您該不會以爲,我們就這麼容易屈服嗎?
好戲在後頭呢。
秦穆然見大勢已去,已經在監獄內兵解,魂魄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如今這些人鼓譟起來,都說自己有冤情,一旦追究起來,那當年辦案的官員,該如何自處?”
兵部侍郎上前:“陛下,這些國家,原來都是大幹的敵對勢力,統一過程中,大幹犧牲了多少兒男,如今一聽要翻案,不少軍中將士都是憤懣不以,微臣擔心曠日持久會激起兵變。”
熱鬧了半天,這件事算定案了。
大殿越來越亂,有的極度忠心的,甚至放聲大哭起來。
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會逼着你下罪己詔。
衆人聽得心裡像吃了蒼蠅一樣發膩,但是拍馬屁依舊要繼續。
所有人都停住了動作,猶如被施展了定身術一樣,都直勾勾盯着皇帝。
什麼叫收回旨意,那就是皇帝你錯了,要認錯。
“微臣附議,陛下,還請即日下旨,我等立即辦理,平息流言蠻語。”
如此一來,看你還怎麼對應國運!
許墨辰非常滿意,你看看,這纔是治理國家的人才。
“是啊,這些都是忠臣良言,陛下不可不聽。”
微臣請求陛下,三司會審立即展開,儘快處理真正的冤情。
主要是針對大理寺的處置,前因後果說得很明白,談書逸夥同秦穆然,公然控制太后,威脅皇帝,企圖謀朝篡位,證據確鑿,立即予以處死。
“陛下,幾位大人說的,都是老成謀國之言,一片忠君之心,天地日月可鑑,望陛下三思。”
“愛卿們的意思,是要朕收回查案的旨意,”許墨辰的語氣很緩慢,但絲絲中透着凝重,“要注意,朕一直強調的是查案,而不是愛卿們說的‘翻案’。”
“微臣以爲,當務之急,應該立即收回旨意,嚴懲這些叫囂的狂徒。”
兩人在京城,也有自己的府邸,以及掩人耳目的家族,許墨辰下旨抄家流放。
九卿之中,他們是在六部之外的部門。
翻案,說的是以前的一切都是錯誤的。
朝臣後面,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三部門的人族朝官,臉色都很不好看。
唐德潤上前,開始大聲讀起來。
罪己詔一下,能夠做的文章更多。
新任的大理寺卿(人族)冷笑上前:“陛下,微臣可以擔保,絕大部分的判決是沒有錯的,只是一小部分,因爲前任大理寺卿的私心,造成的問題。
談書逸死了就死了,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而對於那些趁機渾水摸魚之輩,要嚴加懲處,絕不姑息。”
兩人這麼一帶頭,頓時大殿就亂了起來。
事情就這麼定奪, 羣臣齊聲歡呼:“陛下乾坤獨斷,乃千古第一的明君。”
民間百姓不明真相,稍加引導,立即就會生出對皇帝的不信任。
羣臣懵逼,這不是一樣嗎。
來了,這班人真正關注的,是接下來的事情。
“現在明白了嗎,”許墨辰一步步走下來,“你們說的‘流言蠻語、處處冤情’,朕一點都不擔心。
爲什麼,因爲這些都是別有用心的人。
對於這種人,大幹法律絕對不會輕饒。
來人,宣朕旨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