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抵達臺灣

趙銘回到金塘島後,趁着軍隊休整的機會,於舟山開辦舟山講武堂,令步軍馬軍水師推薦優秀士卒和軍官,進入講武堂進行學習。

講武堂並非訓練高級軍官,只是培養普通的底層軍官,教授一些戰場經驗和士卒應該掌握的技能。

猶豫缺少教官,趙銘強迫郭忠、阮美、王朝先、李忠明等人,兼任教官,教材以戚繼光的兵書爲主,令有趙銘編寫的士卒操典,也需要學習。

除此之外,趙銘委任逃到金塘島的陳子龍,擔任訓導官,教授軍官識字,還有保家衛國的思想,而趙銘則當仁不讓的擔任,講武堂校長。

現在條件有限,趙銘將各軍的軍官放在一起培養,等以後條件好些,在將講武堂拆分爲,陸師士官學堂、水師士官學堂。

七月底,在講武堂初據規模,勉強開始運轉後,趙銘登上了鎮海號,帶領兩艘經過休整後的炮艦,以及二十多艘福船,滿載着從兩淮搶來的兩千多頭耕牛,還有近兩千士卒,前往臺灣島。

去歲趙銘率領水師北上,一路打到大沽口,讓原本不重視海防的滿清,施行禁海之策,並於長江、淮江、大沽口、遼河入口等地,修建炮臺。

這使得趙銘想要襲擊滿清變得比較困難,再加上范文程到江南後,加大了對江南擁明士紳的清洗,使得趙銘難以從內陸獲得糧食物資,島上資源開始匱乏,特別是糧食開始緊張起來。

此時趙銘控制人口只有一百三十萬,而滿清控制的人口,則有將近六千萬人口,是趙銘的四五十倍,疆域也是趙銘的四五十倍,雙方間在體量上差距太大。

不過明朝現在有福建、廣東、湖南三處人口衆多的區域,在加上浙南、贛南等地,人口尚有近三千萬,人口對比,還沒到絕望的地步。

萬曆年間,明朝人口一億九千萬,經過流寇、瘟疫、滿清入侵,天下人口已經減少了一半。

現在無論南北,原本處於社會主要矛盾的人地矛盾,已經得到緩解,各地都有大片的荒地可以耕種。

這種情況下,滿清很容易收買人心,而事實上滿清確實也正在收買人心,一是承諾廢除三餉,二是將明朝藩王的藩田,分給百姓耕種,使得北方各地都逐漸安定下來。

滿清如此體量,一旦恢復生產,戰力必然大大提升。

趙銘坐困海島,物資和人力資源都比不上滿清,所以只能在人的組織和資源利用的效率上下功夫。

舟山島太過狹小,只能作爲一個前哨軍事基地,要想解決物資匱乏的問題,還是需要開發臺灣。

八月初,趙銘自舟山到了溫州,上岸拜見了朱以海,相談一日後,船隊補充了一些水源,等到風來,天氣合適,便直接前往臺島。

這時船隊在海上乘風破浪,一路向臺灣航行,趙銘則在船艙內,正專心爲講武堂學生寫着著作,準備作爲教材,讓將士們學習。

此時,船艙門被推開,一個身影有些怯怯的進來,看了趙銘一眼,將一碗粥放在趙銘的案臺前。

“放着就行了!”趙銘正專注寫書,以爲是親兵,隨口說了一句。

李枝枝拿着木托盤,聞語只能神情有些暗淡的,準備離開房間。

“枝枝?”趙銘本在奮筆疾書,鼻子忽然聞到一陣熟悉的香味,擡起頭看見一個有些失落的倩影,咦了一聲。

趙銘這個渣男,當初看人家小姑涼乖致,便肆意撩撥,可是現在卻沒了當初的勁兒。

初來乍到之時,趙銘其實對於這個時代的殘酷,並沒有心理準備和清醒的認識,只有當他親身經歷,看見山河滿目瘡痍,百姓身處水火之後,才真正認識這個時代,明白了他肩負的責任。

在瞭解這個時代後,在抗清大業和責任面前,他個人的情愛,便根本沒時間理會了。

不過,他與李枝枝的事情,還是解決了,只不過都是馬士鰲和陳明遇等人包辦。

成家立業,對於古人而言,成家才能立業,才能安定心性,明白責任,而堂堂平虜侯,右軍大都督,不能連個家室都沒有,所以馬士鰲幫他包辦,準備年底就完婚。

一般而言,按着禮節,訂了婚期後,兩人是不能相見的,不過戰爭時期,又不是文人家庭,所以不拘小節,而且李枝枝來臺島也有正事,所以便同行了。

“都督辛勞,我準備了一碗藥粥!”李枝枝轉過身來,看了趙銘一眼,又低下頭去。

以前趙銘只是軍漢,兩人到也門當戶對,現在趙銘貴爲侯爵,統兵數萬,成爲中國英雄,加上趙銘冷落了她,便讓她有些放不開了。

趙銘溫和道:“你吃了沒?陪我一起吃點吧!”

趙銘目光打量她,兩年多的時間,好像又長了,更乖致了。

~~~~~~

舟山的船隊,經常從溫州出發,前往臺北地區,

船隊來往航行,已經開闢出了一條航線,只要不是大風大浪,福船能承受住的天氣,都能夠出海,並且順利抵達臺北衛。

船隊離開溫州後,航行三日,便快抵達臺灣北部淡水。

這時淡水港內停泊了不少海船,鎮海號緩緩靠岸,趙銘站在甲板上遠眺不遠處的淡水千戶所,一座新建的村鎮矗立在遼闊的原野之上,一杆明軍旗幟在寨子的瞭望塔上迎風飄揚。

“都督,這裡就是臺灣?”在船上空間小,李枝枝與趙銘相處了幾天,感情升溫,她走到趙銘身邊,看着帶着一絲蠻荒氣息的陸地,有些好奇的問道。

趙銘讓屬下撐起一把傘,給她遮陽,然後微笑:“不錯,這裡就是臺灣,以後咱們就在這裡安家了!”

現在抗清,等推翻了滿清,明朝內部肯定會有鬥爭,臺灣不僅是趙銘抗清的基地,也是他爲自己留的一條後路。

這時船隻搖晃,終於靠上碼頭,趙銘扶住李枝枝的肩膀,幫她穩住身子,而就在這時,十多名騎兵風馳電掣般奔來,爲首之人正是趙銘屬下王大拿。

(今天些不出了,明天再加更!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

第334章購買槍炮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576章柳宿金礦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30章一觸即發第762章大帥穩住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504章僵持第450章聖旨到來第692章突襲遼西第294章路遇伏擊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279章進退兩難第977章會師破關第400章常州之戰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59章再次交戰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700章引蛇出洞第806章反漢同盟第211章圍剿義軍第993章威服羣胡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970章我攤牌了,其實我是末日派。第559章國公安好第635章吳越王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302章百姓苦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894章滿清絕境第892章裡應外合第651章困局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473章激烈搏殺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17章北京震動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319章趙銘大婚第四章懸屍示衆第440章助餉斂財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295章三面突進第474章前鋒覆滅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136章剮田雄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382章援兵來了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89章聯絡江北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744章虎狼之師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十七章趙豬蹄子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692章突襲遼西第424章車營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二十八章趙銘覺醒第391章正藍旗首戰第560章負氣撤軍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291章八旗進攻第178章太子使者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430章攻擊受挫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629章驚聞噩耗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676章就這家了第470碧蹄館伏擊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376章東南士紳第484章隔間對持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701章政變上第145章風氣湖廣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695章淮江酒肆第394章束縛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454章再下西洋
第334章購買槍炮第345章你背叛大清第576章柳宿金礦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30章一觸即發第762章大帥穩住第四十五章李元胤太湖獻策第504章僵持第450章聖旨到來第692章突襲遼西第294章路遇伏擊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279章進退兩難第977章會師破關第400章常州之戰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59章再次交戰第173章黃大帥力戰而亡第399章各自心思第257章海上破交戰第700章引蛇出洞第806章反漢同盟第211章圍剿義軍第993章威服羣胡第二十二章大木神射第677章擇主而事第148章忠貞營復楚第970章我攤牌了,其實我是末日派。第559章國公安好第635章吳越王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302章百姓苦第947章關寧軍都挺能跑第894章滿清絕境第892章裡應外合第651章困局第八十七章生死之役第952章沒人比我更瞭解中國第954章老卒的憤怒第473章激烈搏殺第495章唐通投降第717章北京震動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319章趙銘大婚第四章懸屍示衆第440章助餉斂財第1029章拒絕條約第295章三面突進第474章前鋒覆滅第三十五章吳江縣羣英聚首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1022章追擊吳三桂第136章剮田雄第712章阿濟格稱帝第382章援兵來了第803章鐵棒包圍網第六十二章唐魯並立第689章聯絡江北第372章擊潰土國寶第744章虎狼之師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十七章趙豬蹄子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692章突襲遼西第424章車營第1069章仰光海戰(三)第二十八章趙銘覺醒第391章正藍旗首戰第560章負氣撤軍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974章姓李的什麼來頭第448章隆武很失望第291章八旗進攻第178章太子使者第327章說服德川家下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1070章仰光海戰(完)第430章攻擊受挫第1038章泛亞主義第238章攻佔大沽口第629章驚聞噩耗第810章退兩路大軍第676章就這家了第470碧蹄館伏擊第354章趙博安二入長江第四十四章胡爲宗島上授藝第694章刺殺阿濟格第276章鄭芝龍入福州第824章還可以搶救一下第376章東南士紳第484章隔間對持第613章呂宋海戰下第701章政變上第145章風氣湖廣第874章阿濟格籠城御趙第695章淮江酒肆第394章束縛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454章再下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