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集團軍
廖言的歸來又讓大家興奮了一陣,帶回了大量物資,還帶了一個戰地醫院回來。
廖言這次沒講他的故事,只是和沈日秋辦物資交接:被服、糧食、藥品夠38集團軍3個月用,餉銀20萬塊大洋,賞銀5000元,彈藥方面,**已在生產日式槍支、擲彈筒的彈藥,帶回200萬發38大蓋子彈,擲彈筒炸彈5000枚,手榴彈80萬枚,帶回衝鋒槍1000支,中國製式子彈400萬發,中式機槍可通用,日式機槍彈200萬發,還帶回了炸藥包,地雷等等
只有一點,38集團軍,又沒有火炮了,戰區已來人把所有的火炮與炮彈全部帶走。
廖言咕嘟了一句:“李長官司,這次打下谷城發大了”就走了,去休息去了。
沈日秋也沒有多問,分配事宜交李副師長管,自己繼續着他的功課—看地圖;
38集團軍整編的事終於完成了,分爲6個師,各師15000人,分7個團,一個團2000人,以砧板戰術編制安排,一個團當砧板,配備機槍10挺和300支步槍支,突擊時各中隊正面配備一個團,二箇中隊正面配備兩個團,一個團充當臨時防禦,一個團做預備隊。
各師直轄:一個反坦克大隊,一個工兵大隊,一個偵察大隊,一個警衛連隊150人全部裝備衝鋒槍,把廖言帶回的全部用光了,
集團方面直轄:炮兵大隊(步兵炮二門),戰車大隊(無坦克),工兵團,偵察團,警衛團。。。
李副師長還感嘆,又有不少當地人參軍,集團兵力已過10萬,只是槍械太少,沈日秋沒有多說什麼,道了聲辛苦,然後感慨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38集團軍成立大會,李長官派戰區參謀長參加算是給足了38集團軍面子,帶了三個參謀留在38集團軍,主要指導38集團軍防禦陣地的建設工作。另外還帶來了一個人:王銘章,原168師師長,沈日秋只在38集團軍的組建申請中加了一筆,38集團軍預計整編情況,所需官長和相應名單,只中擬任王銘章師長任38集團軍第386師師長,並闡述了一些理由,無非就是川軍希望老師長迴歸,戴罪立功等等,沒想到集團軍成立之日,竟然成功。
送走了參謀長,沈日秋就着成立大會人員整齊的機會,召開38集團軍首次工作會議。
會議由李副師長主持,現在應喊李副總司令,宣佈各師師長名單,參謀長名單,部隊已經打散進行整合,原168師的1團長,3團長,10團長升任師長,分別是381師,382師,383師,384師由原167師長擔任,385師由原169師師長擔任,386師師長由原168師師長王銘章擔任,分別配備了參謀長,也虧李副總司令爲人平和,識得大體,班子搭配還算合理,在原168師參謀部的基礎上組建了集團軍參謀部,並從原167師,168師抽調不少干將,組建了多個參謀研究室。
沈日秋對這些工作還是比較滿意,其實人選基本是他提出的,李副總就緊着安排。
沈日秋說:“在這樣寒冷的冬天裡成立38集團軍,不是讓大家都升官發財,是爲了加強對日作戰的力量,今後我軍將以師級作爲獨立作戰單位,防禦從洛陽到房縣的廣大區域,必須堅持靈活機動的防禦作戰,儘管前期我軍作戰,節節勝利,但是大家心裡要明白,這是通過弟兄們艱苦奮鬥不怕犧牲贏得的,我們要戰勝日軍把日軍從中國領土趕走,還需要更多,更敢於犧牲的弟兄們並肩作戰,作爲**的將領更需要走地弟兄們的前面,這是我要談的第一點,也就是勇敢纔是我們38集團軍的軍魂”
“第二點:有些弟兄對38集團軍的成立也有微詞,一句話不公平,我不這麼看,李副總司令爲了平衡集團軍上下,勞苦功高,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的,要知道想發財得找日本人,不能找李副總司令吧,日本人肥得很,要槍有槍,要彈有彈,要炮有炮,是的我們成立坦克大隊,但沒有坦克,怎麼辦?先練起來,練各種戰術,沒有坦克修,就修修汽車,也是先練起來再說,如果下次再捕獲了日軍的坦克,立即就能投入戰鬥,就說明你們練好了維修,如果投入戰鬥發揮的作用很大說明你們戰術練好了,炮兵也一樣,機會更多,如何做到打得快,打得準,跑得快就要靠你們練好本領,機會總是給那些有準備的人”
“第三點是關於步兵練兵的問題,我認爲思路一樣,我們槍少,主要是練投彈,練基本的戰術動作,和戰術配合,要不斷改進我們的訓練辦法的戰術,提高我們在下一次作戰的水平,另外上次的戰鬥我們發現很多弟兄只會投彈,不會開槍,這不行,要訓練,各連隊的槍,不能只讓射擊隊練習,投彈隊要借來練,打垮敵人後,能迅速拿起日軍的槍支進行作戰,提高我們的遠程打擊能力,我們要打垮日軍不能光靠手榴彈,日軍也不是那麼蠢,如果我們的戰術被日軍破了,我們那就會倒大黴的。”
“第四點談談關於各師的建設問題:戰區給我們派來了工事建設的參謀團隊,對我們是很大的支持,我們可以設想今後作戰,可能不光是打伏擊,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還得進行陣地防禦作戰,甚至對敵實施陣地攻堅戰,因此我希望各師能把自己的師建成特色,伏擊戰、陣地戰、運動戰、游擊戰、攻堅戰,夜戰等等擅長一種就是特色,這樣我們在對日作戰時就會更靈活,更能剋制日軍,能以最小的損失打擊日軍”
“第五點就是關於現在各師的編制問題,提出想法的人不少,這很好,說明大家在關心下一次戰鬥,敵人如果不按目前的隊形行進怎麼辦,敵人多了還打不打,一個師碰到日軍一個聯隊怎麼辦,我說呀,不好辦,誰都想碰到日軍就狠揍一飩,可是我說兩點應對辦法,一個是日軍改變了行軍隊形,行進速度,擴大警戒範圍,我們怎麼辦,這需要大家對敵我雙方形式進行估計,如果無法進行伏擊作戰,就得放棄,如果能夠調動日軍,形成對我有利的隊形、地型就要勇敢衝鋒,打日軍打垮,如果一個日軍聯隊涌在一起就不分開,我們怎麼辦呢,我看就不打,打不打就看是否對我有利,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日軍想佔領中國,就必須對我進行攻擊,他們兵力雖強但人少,一次不要貪多,如果一次一個師只吃日軍一箇中隊,甚至一個小隊,那是最好,慢慢地消耗敵人,一步步壯大我們的力量,將來我們就能整個將日軍的師團吃下”
沈日秋沒有想到這些無法讓正規軍事教育不恥的話,竟然變成了38集團軍對日作戰的主要原則,與保家衛國與陣地共存忘的豪言壯語背道而馳,後來無論哪方寫的軍史,都對沈日秋的講話進行了刪改。
會議後,沈日秋的事又變成了下連隊與做功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