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擴軍話題

bookmark

奧匈帝國內部,只要哈布斯堡家族不出問題,那基本就能維持帝國的正常運轉,而只要奧地利和匈牙利達成一致,基本上可以發揮帝國九成的實力。

更何況如今奧匈帝國的最大死敵沙俄已經消失,在區域內奧匈帝國的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空前提升。

而巴爾幹半島上僅存的幾個國家,保加利亞是其盟友,羅馬尼亞、希臘、黑山、阿爾巴尼亞根本不是奧匈帝國完全體的對手。

如果英國不能阻止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攻勢,那下一步奧匈帝國很有可能協助奧斯曼帝國重新打通印度洋貿易通道。

這樣一來,協約國試圖封鎖同盟國的目的就宣告破產,而重新獲得東非物資支持的同盟國,將把戰局拉回到1918年以前的狀態。

所以說,美國加入協約國對如今歐洲局勢的作用遠不如前世那樣有效,甚至有可能依舊維持兩大陣營的對峙狀態,這也是東非樂見其成的。

如果局面真按照這個順序發展,那彼時在列強國家中,只有東非,西班牙和日本能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

話題迴歸到東非的軍事會議上來,普里皮亞特說道:“如今,帝國軍隊在數量上僅次於英,法,德,奧三國,同時沒有加入歐洲的戰爭,但是我們依舊陷入了兵力捉襟見肘的窘況。”

“海外殖民地駐軍大大超標,超過了四十多萬,而本土陸軍數量僅有二十多萬,而我們還要在非洲之角增加兵力。”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不擴大軍隊規模的前提下,我國本土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僅維持在大約十萬多陸軍,這是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

“而在海軍方面,兵力也顯得捉襟見肘,東非不同於一般國家,我國在印度洋,大西洋,乃至太平洋都發揮着重要作用。”

“但是我國海軍規模,現在僅僅比德國強上一點,同時海外軍事基地建設,以及殖民地作戰任務,同樣分攤了大量海軍人員。”

“同時,我國空軍發展迅速,也急需增加研發經費,人員和飛行員數量。”

隨着普里皮亞特的一番分析,引發了東非高層們的思考。

國家計劃委員會總理思維特問道:“現在我們確實在軍隊數量上略顯不足,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因爲頻繁的海外戰爭所導致,尤其是如今的克拉地峽領地,但是殖民地的戰爭只是一個短期過程,我們是否有必要爲此進行擴軍?”

總參謀部部長克里斯蒂亞諾說道:“公爵閣下,我們軍方之所以提出擴軍,並非短視行爲,反而正是帝國的長期利益角度出發而提出來的。”

“首先,正如普里皮亞特將軍所說,目前我國的兵力在應對殖民地擴張,海外利益維護,以及本土安全和區域戰爭中存在嚴重的兵力不足問題。”

“這是目前國防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軍隊數量不足,也影響到了我國軍工系統的長期發展。”

“尤其是隨着我軍裝備水平的日益提升,作戰體系的變更,以及作戰經驗的探索,都必須維持一定數量的軍隊來實現這個目的,對於陸軍而言尤其如此。”

“帝國和美國不同,我們是格外重視陸軍建設的,而只有維持一定的軍隊數量,才能讓我國陸軍軍工產業得到穩定健康發展。”

“過去我國陸軍數量常年維持在五十萬人以下,這個水平,對應如今我國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程度來說,是遠低於全世界平均水平的。”

“就算近幾年軍隊人數大幅度增加,但是主要增加的也是步兵部隊,尤其體現在海外殖民作戰中,裝甲部隊,機動部隊以及炮兵,信息部隊等高質量軍種發展,反而陷入到遲緩狀態。”

“畢竟,我們不可能指望這些部隊投入到殖民地作戰中去,那是殺雞焉用牛刀的做法。”

“當然,這都不是重點問題,重點問題在於我國想要保障歐洲戰後的利益問題,就必須有一支強大軍隊作爲實力保障。”

“如今,我們所開闢的海外市場,毫不避諱的說,都是從其他列強手裡搶奪國家的,尤其是南美,印度洋沿岸,這些地方的市場過去都是英國人主導。”

“所以歐洲戰爭結束後,我們會面臨這些海外市場丟失的風險,而能夠保障海外市場安全的唯一途徑,有且只有一條,那就是建設強大的軍隊。”

“所以,我建議將國防軍擴充到一百萬以上,尤其是着重發展印度洋艦隊和大西洋艦隊,維護我國在兩大洋的核心利益。”

“將海軍總噸位擴充到一百六十萬噸,這可以讓我國海洋戰略上不處於被動狀態,陸軍方面尤其是本土陸軍數量,也應該不低於五十萬,這樣可以有利於我國在大陸方面應對任何風險和衝突。”

“尤其是在應對歐洲等外部威脅,對東非可能實行封鎖的情況下,假設海軍無法發揮作用,那從陸地打破封鎖,將是唯一選擇。”

如何從陸地打破封鎖,辦法十分簡單,那就是橫推埃及,從而將東非勢力範圍直接推到地中海沿岸。

當然,這種情況是發生在歐洲大國對東非實行封鎖的情況之下,而東非海軍無法發揮作用。

而爲什麼克里斯蒂亞諾會有這種考慮,那就要談及大西洋的格局,歐洲國家對東非的封鎖無非就是切斷蘇伊士運河等重要通道,這樣做很簡單。

而大西洋因爲面積廣闊,是很難實現對東非封鎖的,但是他同樣也有弊端,那就是不利於東非西部海岸對的防禦。

畢竟東非在大西洋國家中,海軍實力很難和英國形成競爭力,就目前而言,英國在大西洋的艦隊總噸位超過兩百多萬噸,還有一百萬噸在印度洋等地區。

從英國海軍的分佈可以看出,如果東非和英國發生海上戰爭,那東非的勝算並不大,除非東非海軍擴充到和英國同等規模,事實卻是東非海軍規模僅僅接近英國海軍的一半。

但是,如今東非又沒有參加戰爭,所以東非海軍也沒有理由如此瘋狂的擴張軍備,維持在一百多萬噸的水平,就足以讓東非財政壓力大增了。

而回顧上個世紀,各國海軍也就維持在幾十萬噸規模,而東非要顧及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在這個基礎上一百五十萬噸的海軍規模是一個合理區間。

普里皮亞特說道:“按照我國的面積,人口,財政等綜合因素考慮,我們將軍隊提升到一百多萬,差不多就是戰前俄國水平。”

“這樣既不會對全國經濟產運轉生負面影響,同時又能保證世界格局動盪中,我國的核心利益,所以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勢在必行。”

不管歐洲戰爭如何發展,最終世界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而東非想在這場格局變動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須有一支足以讓人信服的軍隊,這不僅針對東非的競爭對手,即其他列強國家,同時也是爲了提振和東非關係友好國家的信心。

當然,這裡的友好關係主要指得是和東非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國家,也就是東非新開闢的海外市場分佈區域。

第633章 “故”人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40章 工地第961章 危與機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05章 封賞第1264章 在東非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13章 野望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498章 和談第1184章 通吃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53章 送酒第316章 萊茵盾第1200章 電氣化第992章 入籍第163章 年底第1377章 賄賂第494章 假情報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45章 孤兒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87章 太特城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015章 市場第608章 會面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76章 “老朋友”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02章 爭論第784章 自己人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30章 漢薩省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591章 歸途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714章 伊林加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斐迪南大公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31章 準備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238章 教唆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67章 奧拓第385章 煽動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04章 借人第1254章 錫礦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38章 開墾第204章 “流放”?“潤”!
第633章 “故”人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640章 工地第961章 危與機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305章 封賞第1264章 在東非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13章 野望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498章 和談第1184章 通吃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53章 送酒第316章 萊茵盾第1200章 電氣化第992章 入籍第163章 年底第1377章 賄賂第494章 假情報第42章 移民熱潮第545章 孤兒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487章 太特城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015章 市場第608章 會面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276章 “老朋友”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02章 爭論第784章 自己人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30章 漢薩省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591章 歸途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714章 伊林加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斐迪南大公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631章 準備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238章 教唆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67章 奧拓第385章 煽動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504章 借人第1254章 錫礦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38章 開墾第204章 “流放”?“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