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

bookmark

興國水庫以及搭配的興國水壩也可以看做東非四五期間的一張名片,畢竟水利建設尤其是水電站建設是很容易歷史留名的工程。

比如前世美國的胡佛水電站,蘇聯的第聶伯河水電站,遠東帝國的三峽水電站,巴西和巴拉圭的伊泰普水電站。

興國水電站建設難度雖然不及這些水利工程,但是靠着投機取巧從而獲得世界第一大水庫——興國水庫,就註定了它未來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

當然,東非建設興國水電站自然不是單純爲了什麼名聲,而是有着深刻的戰略考量。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水資源,建設興國水庫就等於東非多出了兩千億立方的可用淡水資源。

這些水原本是會流入尼羅河,最終經過蘇丹和埃及段的尼羅河流入地中海的。

而衆所周知,尼羅河作爲世界第一長河,水量卻並不豐富,其年徑流量總計也就八百多億立方米,而遠東帝國水量偏少的黃河,年徑流量都有五百多億立方米。

所以整個尼羅河流域,水資源是比較缺乏的,這麼一點水資源還由埃及(包括蘇丹),阿比西尼亞帝國(埃塞俄比亞),東非三國瓜分。

而流經東非境內的白尼羅河水量本來就偏少,所以佔據更多的水資源勢在必行,畢竟東非境內的尼羅河盆地以及北大湖省也有大量用水需求。

而興國水電站只不過是東非關於尼羅河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其下游的東非會層層建設攔水設施,從而保證東非段尼羅河用水效率最大化。

同興國水電站同時開啓的還有傑濟拉市攔水壩,卡蓋拉水電站等等大大小小二十多個項目,從源頭到截止到東非邊境,保證將東非境內的尼羅河安排的明明白白。

至於下游埃及的死活,那就不是東非要考慮的了,雖然埃及段,包括蘇丹境內的尼羅河水量主要來自於青尼羅河。

但是也不能不說白尼羅河不重要,在尼羅河的枯水期,白尼羅河對下游尼羅河干支的貢獻率超過百分之八十。

這也就意味着如果東非的“尼羅河戰略”完成的話,在枯水期,整個埃及以及蘇丹將面臨更加嚴重的用水問題。

當然,東非也算給埃及人留了活路,畢竟東非不可能讓滴水不流入埃及境內,而這個時間段埃及的人口的用水需求遠不及前世。

如今埃及人口總量也就才一千多萬,這還是算上蘇丹地區的人口總量,而前世埃及人口高達一億多,蘇丹人口也有將近五千萬,兩國人口加在一起就是一億五千多萬。

也就是說如今埃及人口只是前世21世紀埃及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左右,那對水資源的需求就更少了。

東非的“尼羅河戰略”完工後,將對未來埃及(蘇丹)的農業,生活,工業用水造成巨大壓力。

農業用水可以靠青尼羅河來解決,而工業和生活用水顯然不能這麼將就,畢竟尼羅河的枯水期,埃及人不可能就減少用水量,或者工廠停工。

如果埃及走了前世人口暴增的老路,那毫無疑問未來埃及的生活狀態將更加貧苦。

而這正中恩斯特的下懷,恩斯特可不希望本時空的埃及和前世一樣增長的那麼快,畢竟埃及在信仰,人種上和東非截然不同,兩國又是接壤地區。

前世埃及可是歐洲難民的主力之一,恩斯特可不希望埃及人順着尼羅河跑到東非境內,雖然埃及和東非接壤的區域大部分是沙漠,但是這種氣候隔絕並不保險,畢竟歐洲和埃及還隔着一個地中海呢!

所以恩斯特留給未來埃及人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控制本國人口增速,否則未來埃及的處境只會比前世更加惡劣。

這一招也算師從前世美國人,美洲的科羅拉多河上游在美國,入海口在墨西哥,前世美國將科羅拉多河的水絕大部分截留,只給墨西哥留了大約百分之十的水量,而美國則將截留的水用於本國工農業以及生活,其中加利福利亞的部分水源就是這麼來的。

東非的“尼羅河戰略”算是復刻了前世美國人的做法。

而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爲對東非的好處也顯而易見,首先是這些水利設施的建設,能夠給東非提供大量的電力,支持周邊城市發展。

就比如津加市境內的興國水電站建設,等到興國水電站建設完成後,津加市將擁有大量廉價電力資源,支持本市的工業發展,而這也是現在津加市市區擴張的主要原因。

其次,多出的兩千億立方米淡水資源,可以讓東非境內的尼羅河干流附近實現旱澇保收,保證下游的用水安全,尤其是對東非尼羅河行省的意義重大。

雖然東非對尼羅河行省開發力度弱,但是這並不意味尼羅河行省對東非不重要,尼羅河行省的農業條件還是不錯的,可以建設大量農場和種植園,而這些農場和種植園都極度依賴尼羅河的水資源。

而下游以傑濟拉市爲代表的沙漠地區,對尼羅河的水資源依賴程度就更大了,傑濟拉市的小麥和棉花在東非都是比較出名的,同時當地的工業也比較不錯,而這些都是耗水大戶。

同時,這一批水利工程建設,也將極大改善東非內陸尼羅河流域的航運條件,而保證東非境內尼羅河水量的穩定自然需要截流更多的水。

事實上,東非的“尼羅河戰略”,截流的水資源絕對不止興國水庫的這兩千多億立方米,同時還包括下游尼羅河行省的衆多支流截水。

其實興國水庫所在的大湖區並不缺水,而尼羅河行省南部的的降水量也不算少,但是東非降水季節分佈不均勻。

與此同時,東非因爲地處熱帶蒸發量很大,這纔是導致白尼羅河水量偏少的主要原因。

白尼羅河的水還沒有流入埃及,沿途就會自然損耗掉不少,等過了蘇丹到埃及核心區域就更是不多矣。

這種情況其實在東非全國都比較常見,尤其是熱帶草原氣候區域和熱帶沙漠氣候區域交匯的地方,就比如東非高原和索馬里沙漠中間的過渡地帶。東非中部波西米亞省(津巴布韋北部)和卡拉哈里盆地的交匯地帶,亦或者東非西海岸安哥拉和納米比亞地區交匯地帶。

而這些地區好歹都在東非國內,東非就算建設水利設施和調配水資源,也會充分考慮當地生態,民生和工農業發展。

而尼羅河流域就完全不同了,好死不死下游不是東非國土,而埃及人的死活顯然不在東非的考慮範圍之內。

而埃及未來的出路只有兩條,那就是穩住阿比西尼亞帝國,保證青尼羅河供水穩定,同時保證人口維持在較低水平增長。

如果做不到以上這一點,那埃及就只能學習前世的做法,潤到歐洲各國生活了。

反正恩斯特可不會做歐洲那種“好心人”,未來東非就算要接收移民,也可以從本國殖民地,亦或者歐洲,遠東帝國接入,可以說目前東非的海外擴張,都是給萊茵人這一東非力推的新民族騰出生存空間。

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421章 鑄鐵廠第694章 訛詐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91章 抵達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44章 魯道夫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810章 海岸線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233章 抓捕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76章 酒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211章 集中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606章 後悔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454章 軍演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749章 南下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67章 奧拓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157章 “0”號文件第65章 電燈第570章 投降!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40章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878章 無線電第830章 蓄水池第379章 黃金葉第379章 黃金葉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62章 慫恿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3章 旱情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220章 萊茵人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28章 打探第1154章 斷案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694章 訛詐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
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421章 鑄鐵廠第694章 訛詐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991章 抵達第1041章 新農業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844章 魯道夫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810章 海岸線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233章 抓捕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1276章 酒精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1211章 集中營第13章 國際調停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606章 後悔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454章 軍演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749章 南下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67章 奧拓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1157章 “0”號文件第65章 電燈第570章 投降!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840章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878章 無線電第830章 蓄水池第379章 黃金葉第379章 黃金葉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62章 慫恿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23章 旱情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1220章 萊茵人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128章 打探第1154章 斷案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694章 訛詐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