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

就拿東非的鐵礦來說,東非鐵礦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基本都有較大鐵礦存在,相對而言比較缺乏的煤礦。

可是東非鐵礦資源豐富,奈何東非每年鋼鐵產量增長太快,光是去年就達到三千多萬噸,這個產量相當於本世紀初的十倍,所以東非對鐵礦的消耗量是極大的,每年都要從印度和中東地區進口很多資源。

所以巴斯德認爲,如果西澳大利亞也有鐵礦山存在,而且規模可觀的話,或許能夠做些文章。

所以他對霍華德說道:“不知道能不能讓我看看樣品?”

霍華德本來就是來做生意的,既然巴斯德感興趣,他自然也不會拒絕。

“當然可以,不過我帶的樣品放在了酒店,如果想看成品,還要等到回去之後,但是我現在更想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如果巴斯德先生感興趣,我們可以晚上再討論。”霍華德說道。

“這樣也好!”巴斯德說道。

畢竟霍華德所說的鐵礦是否存在,又是否具有經濟價值,儲量和質量怎麼樣都是未知數。

相對於巴斯德的不確定性,帝國皇帝恩斯特倒是對西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有着充足信心。

不過恩斯特並不打算提前讓澳大利亞的鐵礦等資源現在就將潛力暴露出來,這也是現在東非沒有大張旗鼓開發西澳大利亞礦產資源的主要原因。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就和東加里曼丹豐富的煤炭和石油資源一樣,是恩斯特手中的誘餌,是爲了未來重塑南洋和太平洋局勢準備的契機,所以這兩處地方的資源只會在適當的時候暴露出來。

至於巴斯德這種純靠運氣的商業行爲,東非政府自然也不會干涉,實際上東非的私人資本如今纔剛剛起步,至少霍華德難以完成的項目,巴斯德估計也很難完成,除非他拉更多的人一起合作。

因爲霍華德不急於回酒店,而是繼續參觀達累斯薩拉姆市南部港區的原因,巴斯德只好繼續充當自己導遊的工作。

“前方哪個帶有冷凝塔和大煙囪的地方,就是帕爾西姆發電廠,在東非電力產業發展是十分驚人的,電力和電器普及率也是世界最高的。”

“等到明天,會展正式開始,估計能讓所有人大開眼界,這些年東非的電器進步的很快,甚至可以說覆蓋了衣食住行等各個領域。”

帕爾西姆發電廠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新建設的發電廠,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大的發電廠之一,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百分之九十的電力來源於火力發電,只有百分之十來自水力發電,而且其中水力發電主要是由其他地區通過高壓輸電線路進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

所以說火力電廠是目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工業運行的重要支柱,其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煤炭,由印度進口而來。

顯然,達累斯薩拉姆市能源相對缺乏,不過這種情況在未來會發生改變,至少隨着上游水電站的建設,將極大緩解未來東非東部的用電問題。

東非的水電潛力是巨大的,尤其是東部,因爲高原和沿海平原交匯處的地勢落差,讓這裡不乏建設水電站的良好地段。

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那百分之十左右的水電,就是從西部莫羅戈羅的山區水庫發電站發送過來的。

看着眼前高大的發電廠,霍華德讚歎道:“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大的火力發電站了,珀斯雖然也有發電廠,但是在帕爾西姆發電廠面前就彷彿一個小不點。”

珀斯也就是西澳大利亞的首府,也是西澳大利亞和東非商業協會所在地。

當然,珀斯放在東非也不過是一個小城市,畢竟整個澳大利亞人口才四百多萬,大多數還居住在東部,所以即便是珀斯也只有十幾萬人口,其中大部分還是上個世紀淘金熱過來的。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足足有十幾個珀斯大,而且工業更加發達,對電力的消耗不是霍華德可以想象的。

巴斯德說道:“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百萬,光是爲了供應這些人口的用電,政府和企業就要下很多功夫,而事實上工業用電量的規模更大。”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兩個工業區,其用電量佔到了整個城市的百分之七十八左右。而帕爾西姆發電廠就供應着周邊大大小小數百家企業和工廠的用電,其中很多都是能耗十分高的企業。”

霍華德看着眼前林立的工廠說道:“我也曾經去過倫敦,倫敦的工廠和企業更加密集,人口也更多,但是倫敦的環境實在難以恭維,空氣中瀰漫着煙霧,雖然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區煙霧也不少,但是狀況顯然比倫敦要好得多,這大概率也和你們大量使用非蒸汽動力有關。”

巴斯德點點頭說道:“不管用電,亦或者是用內燃機,其製造的污染都遠小於蒸汽機,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煙囪爲什麼相對比較少的原因。”

“當然,除了工業以外,民用燃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今東非家庭可以通過使用電器或者液化氣來做飯,這大大減少了對煤或者乾柴等容易產生大量煙霧原材料的使用。”

“因爲很多家庭的做飯習慣,如今東非家庭最大的污染恐怕就是‘鍋氣’了,也就是國內放入食用油產生的油煙,所以現在東非很多房子乾脆用油煙通道取代煙囪設計,亦或者更進一步,使用吸油煙機竈具。”

霍華德對巴斯德所描述的畫面很難理解,畢竟在東非烹飪方式多元化,但是遠東帝國的烹飪方式毫無疑問佔據了主流。

而霍華德作爲一個英國人,本來就不會做飯,更不會去了解某些國家的烹飪技巧,所以他很難想象如今東非廚房的狀態。

不過他至少明白了巴斯德想表達的意思,那就是東非不管是工業燃料還是居民燃料的使用都在減少對廢氣的排放,這也是東非的天看起來格外湛藍的原因。

當然,作爲一個沿海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不容易積攢霧霾或者污染物,印度洋上的一陣海風吹過,就能讓整個城市煥然一新。

而霍華德顯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真正讓霍華德感覺意外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系統。

對此巴斯德解釋道:“達累斯薩拉姆市本來就缺乏人工河道,所以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英國泰晤士河那樣污水橫流的景觀。”

“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污水和雨水處理系統,地下管網系統都是我們自己設計和建造的,並且會根據水質區別,做出相對應的處理,就比如在港區南部就有一座污水處理廠。”

而巴斯德口中的污水處理廠,實際上作用並不大,至少想要應對整個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廢水,那是力有不逮,達累斯薩拉姆市大部分工業和生活廢水,還是直接排入印度洋。

當然,即便如此,也足以讓霍華德這個澳大利亞鄉巴佬感覺驚訝了,畢竟很多城市根本就沒有污水處理廠,至少珀斯是沒有的,所以霍華德想當然的認爲東非人重視環境和生態保護。

第903章 萊茵宮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66章 體驗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598章 新年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924章 海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69章 籌碼第782章 近衛師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81章 “火車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71章 “萊茵”市第591章 歸途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230章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833章 拖拉機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99章 結款第577章 收尾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04章 卡賓達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930章 漢薩省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524章 幸福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03章 威脅第647章 準備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517章 過剩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19章 繳獲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61章 威脅第230章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40章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78章 無線電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166章 體驗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91章 “偷國”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89章 佔領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
第903章 萊茵宮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66章 體驗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598章 新年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924章 海洋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769章 籌碼第782章 近衛師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581章 “火車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71章 “萊茵”市第591章 歸途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230章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833章 拖拉機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99章 結款第577章 收尾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04章 卡賓達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930章 漢薩省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524章 幸福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03章 威脅第647章 準備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517章 過剩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19章 繳獲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61章 威脅第230章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40章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12章 人口和農業第878章 無線電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166章 體驗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291章 “偷國”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89章 佔領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