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氣態物質,在引力作用下,形成大量的氣體雲塊,也就是科學家後來通過哈勃空間望遠鏡所觀察到的星雲,聚集起來。大量的星辰以及星系,就此形成……
而這個理論,也基本上是正確的。或者說,至少局部是正確的。後來的許多發現,比如說宇宙的背景輻射等等,都驗證了這個理論。即便是亞特蘭蒂斯人的科技,比地球人先進了將近一萬年!
亞特蘭蒂斯人對於宇宙的認識,也沒有超出宇宙大爆炸理論!當然,亞特蘭蒂斯人對於這個宇宙的研究數據,採集的要遠比地球人多!
在地球上,於不久前纔剛剛通過數學的方式融合爲一的兩種基本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亞特蘭蒂斯人的物理學體系之中,早已經合而爲一。而亞特蘭蒂斯人,對於這個理論體系之中,對於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缺陷,也心知肚明。
大爆炸理論的建立基於了兩個基本假設:物理定律的普適性和宇宙學原理。宇宙學原理是指在大尺度上宇宙是均勻且各向同性的。
但是,宇宙的結構,根據亞特蘭蒂斯人對於星空的探索來看,似乎並不是那麼均勻。
所以,雖然許多現象和數據支撐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但是,根據數學計算,黑洞其實是並不存在的。
按照如今人類的理論,一個超大的、質量數倍於太陽的恆星衰亡時,會向內塌縮,形成一個奇點。
這個奇點因爲其引力極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看上去漆黑一片,所以,被稱作黑洞。在許多天文學的觀測之中,這也是成立的。但是,根據數學計算,一個恆星塌縮並形成一個奇點是不可能的。
因此,宇宙大爆炸的理論,是否成立,也非常成問題。至少,如今科學界所推測的、宇宙大爆炸的起源過程,有非常大的缺失。
就如同牛頓的力學,不可能解釋一切物理學現象一般!
雖然亞特蘭蒂斯人的科技相對發達,而且,在探索的過程中,向星際之中存在的黑洞發射過大量的探測器。但是,得到的數據,仍舊有限。所以,黑洞既然不可能存在,那麼恆星消失後,留在原地的、被視界所限制,難以被觀測的存在是什麼,仍舊成問題。
因此,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也仍舊成問題。
即便用性能極爲強悍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將近一百三十八億光年之外的距離。除了能觀測到一些極爲古老的、甚至已經衰亡滅絕的星系之外,根本觀測不到什麼有用的圖像。
宇宙黑暗的盡頭處,仍舊是一片巨大的混沌!視界的限制,難以超越。
至少,在這臺性能極爲卓著的空間望遠鏡中,顯示出的、一百三十八億光年之外的宇宙圖景,是一片混混沌沌,空空茫茫。
所有的科學家,對於這種圖景,都百思不得其解。各種理論用盡,也無法解釋這一切。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不解。
倒是這些看到了宇宙盡頭那空洞昏蒙的華夏修行者們,心有所感。
如果視界真的存在,或許應該是和黑洞一樣的形態。這形態與其說像是一個球,或許,也像是一個巨大的蛋?
而如果以整個宇宙爲視角的話,又或者這個浩大廣闊的宇宙,就是一個蛋,而宇宙大爆炸所留的這個超乎於光線與人類視野之外的核,則是一個類似於蛋黃的核心?
華夏的這些修行者們,不由得心中一動。交換了一下眼神。便明白了彼此所想,乃是同一傳說。在華夏的上古神話之中,記載曰——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爲天,陰濁爲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數起於一,立於三,成於五,盛於七,處於九,故天去地九萬里……
又云——混沌之先,太無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
窈窈冥冥,是爲太易。元氣未形,漸爲太初。元氣始萌,次謂太始。形氣始端,又謂太素。形氣有質,復謂太極……
這宇宙的形狀,與關於盤古孕育,開天闢地的傳說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聯繫?雞子的形狀描述,究竟是巧合?還是前人,也就是那漫天仙佛所留的什麼隱喻?
又或者,這洪荒宇宙之中,杳杳冥冥之間,正有什麼同一的法則?以至於這整個洪荒宇宙,這些巨大的星系,這些宇宙中的星辰,以及星辰上孕育的生命,在不期然之間,都符合了某一些形狀?
一時間,這些以體悟天地法則爲根本的華夏修行者們,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觸動!
而此時,雷霆號中的諸多艙室內,突然響起了悅耳的音樂聲。經受過基本培訓的這些雷霆號的乘客,聽到這個聲音,都知道這是雷霆號馬上就要到達某個行星了。
雷霆號的衆人,透過雷霆號上的舷窗,看向窗外,但見一個巨大而渾圓的天體,出現在眼前。而且,迅速的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
雖然早有預料,但是,這樣的視覺衝擊,仍舊極爲巨大,有幾個人低呼一聲:“月球到了!”
“居然這麼快!”
從雷霆號離開地球表面,到雷霆號到達月球,一共用了不過三個小時的時間。這還是雷霆號因爲初次起飛,各個系統和部件之間,需要磨合和調試,而故意壓制了速度的緣故。
若是全速飛行。每個小時可以飛躍百萬公里的雷霆號,甚至可以在三十分鐘內,到達月球!
而如今,華夏的那些一二線大城市裡,人們上班的時候,坐着地鐵從城市東頭的居民區,到城市西邊的公司,還需要半個小時!至於歐羅巴等國的老式地鐵,因爲速度比較慢,半個小時最多跑出十站。
有了這種速度,華夏在月球建立基地,開採月球上的礦物,並逐步開發月球,就變得切實可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