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大裁軍

bookmark

進入一九四六年,中國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

當然,不僅僅是因爲獲得了更多嶄新的戰艦。

在一九四六年初,中國海軍接受了第二批四艘“白起”級艦隊航母,使艦隊航母的數量增加到了十九艘。到了一九四六年中期,隨着第三批八艘“白起”級交付,艦隊航母的數量達到了二十七艘。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海軍最多能獲得八艘、最少能獲得五艘“白起”級艦隊航母。

當然,不管是三十三艘、還是三十六艘,中國海軍都有足夠明顯的兵力優勢。

可以說,當時中國海軍造的艦隊航母已經多得有點出頭了。

在一九四五年底,也就是中國海軍在夏威夷海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之後,就有人提出,沒有必要繼續保持現有的造艦強度,甚至應該取消那些還沒完成的戰艦,從而降低戰爭對經濟造成的壓力。

在當時,這只是提議。

只是,到了一九四六年初,這就不僅僅是提議了。

隨着同盟國集團的內部矛盾得到解決,把擊敗美國確定爲最高目標,而且戰略優勢又如此明顯,中國確實沒有必要花大力氣來增強軍備了。要知道,以中國在一九四六年初的軍事力量,擊敗美國絕對不是難題。

只是,首先遭到削減的不是海軍,而是陸軍。

一九四六年初,中國的最高戰爭委員會就通過了一項決議。把陸軍的總兵力由現有的二千三百萬裁減到一千八百萬,也就是在一年之內裁軍五百萬,以此增強社會生產,提高工業產量。

可以說。裁軍是必須走的一條路,而這只是走出的第一步。

相對而言,這五百萬複員軍人還是好的。

要知道,在復員之後,他們都得到了合適的安置,而且大部分複員軍人的年紀都在三十歲以上,在服役之前就已經參加了社會勞動,因此在復員之後。大多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也就能夠重新融入社會。

此外,中國的各行各業也需要這支勞動力大軍。

首先裁減陸軍的原因也很簡單,紅俄早已戰敗。連英國都投降了,因此不存在攻打印度的問題。在登上美國本土之前,中國陸軍已經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對手了,而攻打美國本土根本需要不了這麼多的陸軍官兵。即便找最高標準估計,即中國軍隊單獨承擔了攻打美國本土的作戰任務。且最終目的是佔領美國全境,也只需要投入大約八百萬地面部隊,而中國陸軍保留了一千八百萬兵力,顯然還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也不是陸軍在戰爭結束前的最後一次裁軍。

到戰爭結束的時候,中國陸軍總共進行了三次裁軍。最終只保留了一千二百萬兵力,且這個數字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三年就縮減到了五百萬。到戰爭結束後的第五年,中國陸軍的總兵力僅剩下了三百萬。

緊跟着陸軍裁軍的是空軍。

在宣佈陸軍大裁軍的消息後不到一個月,空軍也開始裁軍,而且主要裁減的是戰術航空兵。

按照計劃,中國空軍將在一年之內,把兵力由三百四十萬裁減到二百五十萬。

看絕對數字,空軍的裁軍規模並不大,可是要看相對比例的話,空軍的裁軍規模遠超過了陸軍。

完成裁軍之後,空軍將保留大約一萬架戰術飛機。

有趣的是,空軍中的戰略航空兵與運輸航空兵不但沒有裁減,反而有所增強。

如果裁軍行動沒有變化,到一九四六年底,中國空軍將保有一萬四千架轟炸機與八千架運輸機。

事實上,這個規模算不上大。

要知道,在一九四四年,中國空軍擁有足足一千七千架轟炸機與近萬架運輸機。只是當時有很大一部分轟炸機與運輸機編在遠征軍裡面,而遠征軍在編制上受德軍管轄,不在中國空軍的編制之內。

與陸軍不同,中國空軍裁軍與戰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通過裁軍來明確了戰後的發展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中國空軍在糾正曾經犯下的錯誤。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之前,中國空軍的主要學習對象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空軍,即以發展戰術航空兵爲主,而空軍的真實地位是陸軍的支持者,即空軍的發展完全圍繞着陸軍的裝甲化進行。在戰術使用上,空軍的主要價值就是爲陸軍的裝甲集團提供支援,增強裝甲部隊的突擊能力。

大戰爆發後,中國空軍才走上了另外一條發展道路。

可以說,這是被逼出來的結果。

這就是,攻打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進行得不夠順利,而空軍在對日戰略轟炸中的表現又沒有預期的那麼好。

這些,都迫使中國空軍提高戰略航空兵的地位。

隨後,在對日戰略轟炸、以及在大陸戰場上針對紅俄的戰略轟炸,參加對付英國的戰略轟炸,還有攻打澳洲本土的作戰行動,乃至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都無一例外的證明了戰略航空兵的價值。

正是如此,中國空軍明確了發展方向。

也直到這個時候,中國空軍才成爲了“制空論”的忠實信奉者。

要知道,真正能夠體現出空軍在進攻中的價值,而且把這種價值發揮到極限的就是戰略航空兵。

說得簡單一些,轟炸機的主要價值就是讓敵人的空軍徹底癱瘓在地面上。

戰爭早就證明,性能再先進的戰鬥機也不可能阻止敵人的戰鬥機升空作戰,同樣不可能在空戰中取得百分之百的勝利。如此一來,即便戰術航空兵再強大,也不可能徹底打垮敵人的空軍,也就無法奪得絕對制空權。只有轟炸機,才能炸掉敵人的機場,也才能讓敵人的戰鬥機無法升空,也才能奪得絕對制空權。

當然,這絕對不是戰略航空兵的主要價值。

對英轟炸足以證明,高強度的戰略轟炸,不但能夠打掉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還能夠徹底炸燬一個國家的基礎、特別是工業基礎。

這樣一來,自然有人想到,能不能通過轟炸來擊敗一個國家呢?

說得準確一點,就是完全由空軍單獨作戰,在不動用地面部隊、甚至不動用艦隊的情況下擊敗一個國家。

可以說,這是相當超前的軍事思想。

要知道,空軍問世也不過三十年,而所有的戰爭最終都是由地面戰鬥決定勝負的,沒有一場戰爭由空軍單獨打贏。

只是,這絕對是正確的軍事思想。

雖然在當時,乃至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之內,空軍也沒能單獨打贏一場戰爭,但是隨着軍事技術進步,當空軍的戰鬥力達到了某個程度的時候,也就有能力用轟炸來迫使一個國家投降。

大戰結束後不到六十年,中國空軍就用一場漂亮的戰爭證明了這一點。

當然,中國空軍能在六十年後單獨擊敗一個國家,與堅持以戰略航空兵爲重,重點發展空軍的進攻能力有必然關係。

可以說,在大戰末期,中國空軍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

有趣的是,並非所有軍兵種都在裁員。

當時,陸戰隊就沒有裁軍,反而在擴軍。

按照計劃,到一九四六年底,陸戰隊的一線作戰部隊將達到三十個陸戰師,二線部隊則爲六十個陸戰師。

這就是說,陸戰隊作戰部隊的總兵力將從原來的一百五十萬增加到兩百萬。

如果把非作戰人員算上,陸戰隊的總兵力將突破二百四十萬。

當然,陸戰隊擴充不是沒有道理。

要知道,登陸戰中,陸戰隊是絕對的主力,只有陸戰隊成功上岸,奪取了海灘與港口之後,才能讓陸軍的作戰部隊上岸。實戰還證明,在濱海地區,特別是在河流密佈的沿海平原上作戰,陸戰隊比陸軍更有效。

這樣一來,如果以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爲目標,陸戰隊的價值就超過了陸軍。

也正是如此,在陸軍大舉裁軍的時候,陸戰隊卻在擴軍。

事實上,正是這次擴軍,爲陸戰隊在戰後不再受海軍轄制,成爲獨立兵種,而且是三大軍種外唯一的獨立兵種有很大的關係。

當然,陸戰隊得到重視,也直觀的反映出,中國的軍事戰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大戰爆發前,中國的軍事戰略以防禦爲主,即便不是本土防禦,也是以背靠本土的防禦爲主,即把敵人擋在國門之外。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主要用在本土之外、而且以進攻爲主的陸戰隊纔沒有受到重視。

陸戰隊的地位提高,意味着中國放棄了防禦戰略,轉爲奉行進攻戰略。

當然,在這波裁軍浪潮中,中國海軍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晚一點才受到影響,而且裁軍幅度一點都不比其他軍種低。

更重要的是,海軍大規模裁軍所造成的長遠影響最爲巨大。

即便對這場戰爭最後階段的戰鬥來說,中國海軍大裁軍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而這又是不得不做,而且早做比晚做要好得多的事情。

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92章 多用途第459章 強攻第56章 代言人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1章 下馬威第180章 分歧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71章 替死鬼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48章 劇變第228章 新戰場第37章 後遺症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44章 新興強國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63章 火藥桶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43章 農場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12章 危機浮現第99章 別無選擇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9章 深謀遠慮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36章 狼子野心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78章 覺悟第9章 深入基層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30章 開打第377章 好與壞第240章 下坡路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0章 致命打擊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00章 堅持第28章 叔侄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385章 掉隊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254章 下一步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38章 進攻第437章 快節奏第135章 租借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67章 前奏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2章 自以爲是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2章 奮戰到底
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92章 多用途第459章 強攻第56章 代言人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380章 致命錯誤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61章 下馬威第180章 分歧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71章 替死鬼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111章 行動結束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148章 劇變第228章 新戰場第37章 後遺症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475章 攻擊開始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44章 新興強國第52章 奮戰到底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36章 扛鼎之作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412章 勞師遠征第63章 火藥桶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43章 農場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12章 危機浮現第99章 別無選擇第374章 一意孤行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59章 深謀遠慮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36章 狼子野心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378章 覺悟第9章 深入基層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92章 等待機會第130章 開打第377章 好與壞第240章 下坡路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0章 致命打擊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55章 人生目標第100章 堅持第28章 叔侄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385章 掉隊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254章 下一步第24章 末途絕路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279章 恍然大悟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138章 進攻第437章 快節奏第135章 租借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167章 前奏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82章 前進基地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2章 自以爲是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99章 別無選擇第28章 主力決戰第52章 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