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美國佬的賞識

京城,沒來到京城的時候,唐浩然憧憬着這個時代的北京,古老的城牆、古色古香的建築,可等到唐浩然來到這個城市的時候,所有的憧憬都化爲了泡影,1890年的京城的街景,在某種程度上,甚至還不如二十一世紀的小城鎮,而論到環境,更是遠不及後世。

確實,街道不見後世京城的擁堵,可行走其中,唐浩然卻感覺遠比更爲擁擠,外城的街道是狹窄的,兩側幾乎全部都是平房。道路有兩三條像後世的街道那般寬,可卻沒有人行道,而且道路的兩邊的商鋪或是將鋪子伸到路上,或是路邊擠滿了攤販,雖說顯得京城熱鬧非常,但卻讓人感覺十分狹窄。也就是幾條主街顯得相對寬敞一些,分爲馬車道和人行道,所謂的馬車道,也就是路中的道路,專供行走馬車,馬車在修繕不佳的顯得有些坑坑窪窪的道路上困難的行走着。

而更讓無法忍受的是每當走過小巷的巷口時,總會聞到撲面而來的臭氣,在巷邊的路上隨處可見大小便,小便到處流可以到附近的陰溝裡,甚至走路時一不小心的話就會踩到……大便。

“還好,還有人在撿着。”

行走在擁擠的讓人感覺有些氣悶的街道上,唐浩然注意到有揹着揹簍的小孩在路上用鏟子撿大便時,自然的他們是準備把這些背到郊外,作爲肥料來肥田。

不過只是幾天的功夫,唐浩然便對19世紀的京城失去了興趣,只是公差卻不能不辦,五天前,來到京城之後,遊蕩數日,昨天到了總理衙門報道後,雖說見了慶王一次,可那位在歷史上有“慶記公司總經理”之稱的王爺,只是寬慰自己在總理衙門好好辦差,如此種種,然後便把自己打發到了——同文館!

在同文館當個教習!

這便是所謂的“朝廷”委以重任嗎?

可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頭,既然這京城都來了,也就只能先在同文館呆着,一如晚清官場的習慣,循着慣例先往同文館總教習那裡去拜訪一下,而現在同文館的總教習卻是一個外國人——一個美國傳教士丁韙良。

對於這麼一個前來給中國人民傳播福音的傳教士,沒有遵守傳教士的起碼操守,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時期,他建議西方國家解散中國的軍隊,摧毀中國所有的兵工廠,以便更好地按照西方的需要控制和擺佈中國,甚至更在庚子年間提出“每一個被義和團殺害的女傳教士得處決500名中國婦女;每一個殉難的男傳教士得用1000名中國男子的生命予以償還,每一個傳教士的孩子無辜被殺得有100名中國孩子用哥薩克的刺刀施以刺刑,每一處遭到焚燒和劫掠的傳教士的建築物得在天津和北京搶劫100處中國房屋才能予以抵償”。

對於這種拿着中國的銀子,當着同文館教習,卻把自己更多精力投入到的影響中國的政治走向,向恭王等人提出忠告,勸說他們配合西方列強的殖民政策,甚至早在太平天國時,就建議美國將中國分成兩個國家,以便分而治之,讓兩國相敵對的王朝相互爭鬥,從而有利於美國以及西方國家從中漁利的人,唐浩然自然沒有一絲好感。

但做爲自己的頂頭上司,卻又不能不拜訪。

“不過只是應付一下!”

心裡這般嘀咕着,一路上連問帶找的,待到丁韙良府第門口的時候,已是快到中午十一點了。估計平日裡也沒什麼人到丁韙良家,所以門子開門後見了唐浩然,很是多看了幾眼,上來問道。

“先生有何貴幹?”

唐浩然心想,這老傢伙是個洋人自己冒然按照晚清官場的習慣找上門來,這“貴幹”又是爲何?可這會人到門前,卻只能硬着頭皮說道。

“我是同文館新來的教習,前來拜會丁大人。”

“有拜帖麼?”

門子打量了一眼這人。

唐浩然搖搖頭。

“沒有。你和丁大人說,就說是同文館裡新來的教習,他一準兒明白。”

門子倒也沒爲難他,轉身一溜煙兒的跑進去稟告去了。不大一會兒,一個滿面紅光步伐穩健的外國老頭迎了出來。

“上帝啊,看看都是誰來,快請進,快請進。”

見到唐浩然,丁韙良顯得頗爲激動,原因無他,那本《泰西策》即便是在各國外交官、商人以及傳教士中也流傳頗廣,即便是外國人亦從中的得到許多啓發,甚至各國駐華公使都紛紛要求館內翻譯將《泰西策》印成本國文字,以便在本國發行。

心覺有些詫異的唐浩然快步迎上去,本來是想握手,結果丁韙良張開雙臂,來了個結結實實的擁抱。接着,丁韙良退後一步,仔細打量唐浩然。

“讓我仔細看看,自從我來到中國,就從沒有看到這麼有精神的亞裔人了……”

唐浩然剛要謙遜幾句,丁韙良拉着他的手就往屋裡走。

“你知道麼?這些清國人的體質是虛弱的,是毫無精神的的,而像你這樣充滿活力與精神的年青人,在清國是極爲罕見的,等你瞭解了這個國家之同任,你就會贊同我的意見的……”

丁韙良很健談,或者說,很囉嗦,甚至非常直白,在某種程度上,他甚至沒有把面前的唐浩然當成中國人,而是把這個“自幼生長在美國的傢伙”,當成一個美國教育出來的“傑出青年”,在他看來,很快,這個年青人便會成爲全世界最知名學者,他是一個美國人,而不是肖國人。

直到在正堂坐下之後,唐浩然纔有空說出見面後的第一句話:

“尊敬的先生,今天冒昧前來打擾,是想詢問一下有關同文館的事情……”

“要茶還是咖啡?”

丁韙良問唐浩然,還沒等他回答,又接着說。

“還是茶吧,前兩天,恭王爺特意吩咐人給我送來的福建今年剛採的龍井。”

像是炫耀一般,丁韙良於是吩咐僕人上茶。然後轉過頭來,看着唐浩然說道。

“你剛纔說什麼?哦,對了,同文館的事情!怎麼說呢……你是知道的,我是同文館的總教習,所以,對於同文館的一切都極爲了解,中國的官場總是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在任何獨立的事情中,都夾雜着勾心鬥角、利益分配、裙帶關係……比如同文館,也是其一,那裡同樣也是一個官場,而不是學校,不要以爲能教會他們什麼?希望他們真正的瞭解這個世界嗎?不,我的朋友,二十一年前,出任同文館總教習的時候,我也懷揣着同樣的希望,可差不多二十年前,我就放棄了希望,我說的是實話,因爲對於他們來說,之所以進入同文館,不過只是爲了謀求官職,而在清國的官場看來,於同文館內學習,只需要掌握外語,便是其纔可用的象徵,我的朋友,這就是同文館,希望他們瞭解這個世界,那無疑是對牛彈琴……”

從丁韙良那一大堆話中,唐浩然能夠清楚的感受到他對中國人的輕蔑於歧視,尤其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態度,更是讓唐浩然的心底涌起一團怒意。

“尊敬的先生,您說的對牛彈琴是什麼意思?”

“就是沒有任何希望,清國所謂的精英們,對外國以及現代文明的瞭解,甚至遠不如奧斯曼帝國,這個國家就現在來看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丁韙良的言語間多少有些幸災樂禍,對於他來說,中國的衰落更有利於美國以及歐洲國家的利益,看到唐浩然神情變化,才意識他同樣也是清國人,但旋即卻說道。

“我的孩子,怎麼啦?你是在同情他們嗎?不,我的孩子,等到你真正瞭解這個國家之後,你就會知道回到這裡完全是一個錯誤,你應該留在美國……”

長期的傳教士生活和白髮蒼蒼的容顏,使得丁韙良的言語與神情總是透着一股親和力。可是在唐浩然的眼中,看似滿臉慈祥的丁韙良,卻完全是一個虛僞的僞君子,也是他第一次見到一個徹頭徹尾的殖民主義者。

丁韙良很耐心向唐浩然的傳遞着他對這個國家的失望,併爲唐浩然竟然選擇回到清國表示同情和擔憂,完全沒有注意到唐浩然壓抑在心底的怒火。

強忍着怒火聽完丁韙良的話後,唐浩然看着對方只是一字一句的說道。

“不,我從沒後悔回到自己的祖國!只有踏在這片土地上,我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靈歸宿!”

“可憐的孩子,上帝會保佑你的。”

唐浩然的回答,讓丁韙良一愣,儘管唐浩然的面貌提醒着他,對方是清國人,可在丁韙良的眼中,他卻是一個美國人。

“我想,終有一天,你會後悔今天的選擇的,我的孩子。”

“不!”

用力的搖搖頭,唐浩然盯着丁韙良說道。

“我從不信基督,更不會是你的牧羊,相信我,有一天,你會爲中國展現的力量而驚訝,到時,你一定會後悔今天所說過的話!”

第58章 到海上去第305章 驚雷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222章 試一下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11章 朋友第28章 夢想第112章 公士第247章 私利第8章 撈一把第83章 謀變第203章 李鴻章的浮想第363章 軍國民化第140章 出航第252章 前沿第59章 在東南第155章 雷動第33章 長衫第104章 商路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45章 起義第25章 局變第136章 鐵路第75章 同文學堂第142章 歡迎第32章 查禁第159章 盡人事第293章 不爲奴第114章 外流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22章 應對之策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360章 對與錯第13章 約法三章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299章 陰謀第317章 自作聰明第317章 自作聰明第42章 恭王第233章 謀略第193章 斷絕第48章 毛遂自薦第353章 豐年第77章 不下第6章 利益紛爭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134章 南浦第142章 日月昭昭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214章 末日(下)第161章 忠犬第32章 前途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163章 白晝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273章 待佳音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209章 牛刀小試第69章 緣何第57章 湖南才第52章 指導第226章 內外第84章 “保姆”第62章 警察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66章 分歧第206章 興亡苦第56章 夜遇第242章 夜戰第177章 許可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7章 玩第150章 前奏第41章 討人情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3章 他人相邀機遇現第194章 賢良第17章 藉機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85章 機器局第104章 商路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66章 冒險第167章 誘餌第253章 法屬圭亞那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70章 辯論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89章 眼界第69章 緣何第135章 成軍第33章 風雲微動
第58章 到海上去第305章 驚雷第255章 心思浮動第222章 試一下第38章 北洋大臣第111章 朋友第28章 夢想第112章 公士第247章 私利第8章 撈一把第83章 謀變第203章 李鴻章的浮想第363章 軍國民化第140章 出航第252章 前沿第59章 在東南第155章 雷動第33章 長衫第104章 商路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45章 起義第25章 局變第136章 鐵路第75章 同文學堂第142章 歡迎第32章 查禁第159章 盡人事第293章 不爲奴第114章 外流第93章 彼得堡的眼淚第22章 應對之策第30章 明治的希望第360章 對與錯第13章 約法三章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299章 陰謀第317章 自作聰明第317章 自作聰明第42章 恭王第233章 謀略第193章 斷絕第48章 毛遂自薦第353章 豐年第77章 不下第6章 利益紛爭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134章 南浦第142章 日月昭昭第158章 如我所想第214章 末日(下)第161章 忠犬第32章 前途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163章 白晝第110章 大海在召喚第273章 待佳音第311章 革命之初第269章 南大西洋的雪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05章 事業征程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209章 牛刀小試第69章 緣何第57章 湖南才第52章 指導第226章 內外第84章 “保姆”第62章 警察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266章 分歧第206章 興亡苦第56章 夜遇第242章 夜戰第177章 許可第192章 李鴻章的心思第17章 玩第150章 前奏第41章 討人情第34章 求知識於世界第3章 他人相邀機遇現第194章 賢良第17章 藉機第185章 遼陽戰役(四)第85章 機器局第104章 商路第125章 面對現實第46章 事業之母第166章 冒險第167章 誘餌第253章 法屬圭亞那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70章 辯論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89章 眼界第69章 緣何第135章 成軍第33章 風雲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