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穩的渡過變革之後的第一個新年,對於整個朝廷上下,乃至大週上下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對林覺而言,他知道這更是渡過了變革之後的最爲兇險的時期。這幾個月的時間至關重要,穩定住了人心,讓上上下下進一步的消化變革帶來的衝擊,讓他們慢慢的適應變革後的一切,這是林覺最希望看到的。
雖然林覺知道,短時間內讓大周子民們完全適應新體制是不現實的,但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時間下來,絕對可以改變一切。在這期間只需精心理政,不出大的紕漏,不斷的完善體制便可做到。最重要的是要發展民生,休養生息,讓百姓感受到大週上升的勢頭以及生活上的好轉,這纔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百姓們其實絕大部分只對自己能否安居樂業操心,他們纔不會關心朝廷是怎樣運轉的。
對內如何發展經濟,恢復財政,安定民生,林覺自然有過大量的思考。林覺認爲,光靠着農業耕種是不成的,商業和工業必須要發展起來。也許一兩年不見功效,三五年絕對可以成爲朝廷財政的支柱之一。而目前,朝廷財稅七成以上靠農業耕種絕對不是什麼的架構。鑑於此,建興二年三月,經過數月的調查摸底,林覺起草頒佈了一個綱領性的內閣令,即《大周工商業三年規劃》。這份規劃之中,開宗明義的提出了全面快速發展大周工商業的目標和規劃。《規劃》按照《大周總律》規定,強調了士農工商一律平等,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百姓,從事工商業並不丟人。朝廷將大力扶持工商業的開展,並且將設立專門的機構加以管理扶持。同時規定,朝廷將在普通文武科舉取士的基礎上增加雜科,專門選拔此類出類拔萃之人入朝爲官,就任相應的專門官職。
在工業這一類別,規劃明確提出要大力扶持各類作坊的經營,紡織、繡花、燒瓷、開礦、煮鹽、冶鐵、製陶、漆器、雕石、造船、銅作、木作、鐵作、製糖、製茶、漿染等等等,共羅列了計一百五十種作坊類別,除了鹽鐵兩項需得朝廷官辦專賣之外,其餘的都放開可由個人出資開辦。朝廷將給予財稅上的支持和便利。這其中特別是絲綢紡織和瓷器漆器這幾項,朝廷將給予更大力的支持。這是因爲,林覺知道這些東西將是進行海外貿易的拳頭產品,將會是重要的貿易商品。
當然了,除了鹽鐵專賣之外,對於火藥的製造和買賣,林覺將全部收歸朝廷所有,而且是落雁軍有關部門專有。火器的秘密將越來越爲人所知,既要保證在大周不能擴散,更要保證不會爲外邦所知。必須要嚴控此事。
大周原本的商業系統便很繁榮,這幾年雖然朝廷亂局,外敵入侵導致商業受損嚴重。商人的地位原本不高,在亂世之中正是被劫掠和剝削的對象,所以這幾年有所萎縮。然而商業底子尚在,比如汴梁街市,只區區半年時間,原本凋零的商業便幾乎恢復到了以前的水平。店鋪林立,攤販多如牛毛,碼頭船運也繁忙之極,花界青樓歌館也全部恢復繁榮。就連林家的大劇院都在二月裡由謝鶯鶯牽頭重組,重新開始演戲。所以,傳統的商業倒是不用擔心。這一塊也是之前朝廷財稅中很大的一塊,將近每年能收取兩成的財稅。《規劃》除了進一步的規定了許多鼓勵座商和行商的措施,提高商賈的地位之外,林覺看中的是一塊最大的尚未發展起來的行業,那便是海外貿易這一塊。
林家本來就有海外貿易的生意,之前每一年林家都派海船出海貿易,在林覺反出京城之前,那已經是林家每年收入的最大來源。以絲綢瓷器等大周善出之物去換取番國商品回來,那可是暴利。唯一麻煩的便是出海的危險性大,其風險不是普通商家所能承受的。
鑑於此,林覺在規劃中重建和擴大了市舶司的職權,列出了各種優惠條件鼓勵海外貿易。同時爲了減少風險,除了要大力發展造船業冶鐵業,製造出更大更堅固的船舶之外,林覺還提出了以市舶司擔保,風險共擔的辦法,那便是商賈可以繳納一定數額的銀兩給市舶司進行擔保。如果一旦在大海上發生了船毀人亡的後果,則市舶司給予全額賠償。當然,繳納的數額也自不菲,將會是船舶和商品總價的一成左右。表面看起來這是一項對朝廷而言風險極大的賠本買賣,但其實穩賺不賠。很簡單,海上出事的機率並不大,除非是運氣極差,一般而言十艘裡出個一艘已經是很了不得了。正常情形下是不會有太大風險的,只要跟着有經驗的商隊一起出海,便會知道洋流和天氣的情形,很少出事。只要有十艘船繳納擔保金作保,若是其中一艘出了事,市舶司也不用掏一兩銀子。用商賈繳納的銀子賠付便可。理想情形是,商船都沒事,這一大筆銀子便由市舶司幹賺了。當然了,林覺在規劃細則之中說明了擔保銀子如果結餘,這一筆銀子將累積起來不可動用,作爲後續賠付的資金池。即便遇到大的災難,這些銀子便可作爲賠付之資,不會胡亂動用。
林覺算了一筆賬,市舶司抽取貿易額的半成作爲管理和稅收,只要海外貿易能夠發展起來,每年有百艘大船出海貿易,一艘以三十萬兩銀子的貿易額來計算,每年光是海外貿易一項便將得到一百五十萬兩的稅收。隨着貿易的擴大,貿易額的增加,或者海外番國商船的到來,市舶司都將收取這部分的稅銀,最終每年可能要爲朝廷帶來五百萬兩以上的稅收。這只是商業貿易中的第一道稅款而已。其後海外商品的販賣,店鋪商家還得交稅,最終的數字還要可觀。這還只是海外貿易一小塊而已,對於朝廷總盤子而言,將會是多麼大的促進。
當然,商業的繁榮離不開基礎民生的改善,百姓們手頭有錢,不愁溫飽,商業纔會更加的發達。對於基礎性的農業,林覺自然也格外重視。糧食充足,這是大周穩定的基本保證。
四月裡,林覺頒佈了《農耕技藝精進指導方略》的內閣令。此方略之中對於耕作施肥套種選種等各種農耕技藝做了詳盡的闡述和優化。很多作法還是現在的百姓們聞所未聞的辦法。比如堆肥發酵技術,民間作法粗糙簡單,肥力不夠。方略中給出了以人畜糞加草木灰腐草堆積發酵的作法。還有關於種子精選、土壤改良、豢養牲畜禽類、稻田套養魚類等各種充分利用土地,改善糧食作物的產量以及牲畜禽類的產量等做法。更給出了諸多新式農具的製作圖樣,以加快勞作效率。
《方略》還提出了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方向,鼓勵百姓們騰出勞力養蠶種桑,種植果樹,養魚種瓜等等。並在附件之中詳細介紹了十幾種養蠶養魚養雞養鴨的詳細辦法進行普及。
更爲實際的作法是,方略之中寫明,內閣下屬的農事房將在各州縣府設立專門的指導農耕和養殖的技術部門。將有專門的人員深入村莊進行培訓和指導。全面提升耕種水平。
《規劃》和《方略》的頒佈,讓所有人都意識到一個做實事的內閣的擔當。以前朝廷機構高高在上,哪有如此詳盡的貼近民間。現如今朝廷的措施細緻入微,甚至到了手把手的地步。對於百姓的擔心和風險也都考慮到位,真正做到了想百姓之所想,貼心暖心之極。
參與這些內閣令制定的人對林覺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林大人除了文武雙全之外,居然對商業農耕這些事也如此的瞭解。甚至連農具都會製造,那些新型農具便是他親手畫出來的圖形。林大人簡直是全才之人,天上地下,三教九流,無所不通,無所不曉,如神人一般。
除了農工商業之外,林覺需要迅速做出扭轉的便是軍隊方面的變革。大周現如今的兵馬總數尚不到三十萬,需要大力擴充兵力。雖然如今遼國和女真人都已經無力南侵,但國防軍務之事必須要儘快解決。唯有解決軍隊問題,方可安心建設。
林覺向議政會提出了精兵強軍的方案。按照林覺的這個方案,大周常備軍將保持在八十萬人左右,以前兩百萬兵馬的數量太過龐大,消耗財政巨大的錢銀,拖垮了朝廷,林覺是絕對不肯這麼幹的。兵馬數量降下來,相應的質量必須提升。之前軍中募兵之法必須廢除,戴罪之人流民這些人絕對不能進軍隊之中,拖垮軍隊的戰鬥力,造成不良習氣。林覺提出的募兵之法爲義務募兵法,規定大周子民皆有入軍的義務,朝廷可擇優挑選精幹勇武之人從軍。爲了提高軍隊的吸引力,提高軍餉以及軍屬的待遇是極爲必要的。軍中普通士兵被餉銀提高到四兩銀子一個月,這已經是能養活一個家庭的收入了。這樣一來,一人從軍,全家溫飽不愁。更不用說從軍之家將得到朝廷的優待,錢糧稅銀減免,逢年過節更有官府慰問,門楣上掛上朝廷發放的榮耀之家的門牌,出入城門優先,買賣東西優先等等。
這些措施都是爲了提高軍人和軍屬的地位,讓從軍成爲一件全民都羨慕之事。既光榮,也讓從軍兵士無後顧之憂。林覺算了算,每年朝廷恐怕要拿出五千萬兩來解決軍費問題。但即便如此,相較於之前朝廷每年六七千萬兩銀子用來養一羣廢物的局面已經好太多了。
另一項重要的舉措便是廢除禁軍和廂兵的名號區別,統一名號,統一標準,統一待遇。這麼做是保證軍隊的完整和團結,不至於出現軍隊內部的隔閡。這樣禁軍也不至於成爲養老軍,成爲許多人將子弟送進去鍍金的門路。軍隊平民化,軍隊統一化,軍隊實戰化,這是林覺的目標。原落雁軍精銳兵馬除了保留部分建制之外,全部打散,分散到各軍之中作爲骨幹,成爲訓練統帥募集新兵的精幹力量。
這個方案在議政會中討論了三天時間,最後表決之時,以微弱的優勢通過了表決。很多人的理由是遼國和女真尚在,軍隊這麼點人馬恐怕難以保護大周。他們卻忘了,落雁軍是如何以前後不到二十萬兵馬便完成了對內亂的平息和外敵的驅除的。很多人直到現在,尚不知火器的兇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