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

在今天的會談之後,艾倫威爾遜甚至還把帶來的威士忌和蘇聯人分享,表達自己對盟友的尊重,“雖然我們之間有着種種問題,但是我們英國相信,還是可以和平共處下去的。”

“也許美國人並不這麼認爲。”謝皮洛夫聽了艾倫威爾遜的話這麼迴應着。

“那是美國人的事情,關於這種事情,我一個英國人是不好過問。”艾倫威爾遜話裡話外的意思,請去對準美國撕咬,這個舞臺是你們兩個國家的。我們英國這種明日黃花,不適合參與進去。

外交官都具有雙面人生的潛質,哪怕按照歷史三國佔領區的合併之日已經不遠了。德國也將會被正式分爲兩個部分。

這個分裂德國的責任,原則上是屬於英法美三國的,不過身爲自由世界的一份子。艾倫威爾遜肯定認爲根源還是在蘇聯,如果不是蘇聯這個國家存在,英法美三國就不會這麼做了。

他甚至準備去英佔區把化工生物領域的人才釋放,當然這件事蘇聯人沒有必要知道。

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就是美國是蘇聯的敵人,英國已經不是蘇聯主要的敵人了。

“這位老先生的見解令人驚歎,不知道能不能和我進行一張合影呢?”雖然已經看出來了這就是蘇聯的二代目,艾倫威爾遜卻故作不知,貼上來表示友好,並且詢問赫魯曉夫是哪裡工作的,這麼大的年齡還爲國奔波真是辛苦了。

“我是烏克蘭人!”赫魯曉夫話到嘴邊,還是把工作地點改成了一個模棱兩可的回覆。這個回答既可以回答問題,又回答的不太全面。

“烏克蘭可是一個好地方。據說是世界上很少見的黑土地,是東歐的大糧倉啊。”艾倫威爾遜很是羨慕的道,“有一點我們必須要承認,有這麼一塊土地在手中,是一個強國必備的基礎。”

他可不是在假裝羨慕,而是真的很羨慕,世界上的主要黑土地就這麼幾個,其中蘇聯、美國和中國都有,面積上也是這麼排序,蘇聯第一、美國第二、中國第三。黑土地都是集中在寒帶附近。

這一點艾倫威爾遜絕對沒有說錯,美國的黑土地也是這樣的,在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之前,美國境內大概是印第安人中的遊牧民族活動範圍。廣義上印第安人的農耕部分,都在赤道附近。

誰讓北美大陸幾乎就像是一個正對着北極圈的大漏斗呢?一陣冷空氣襲來,直接就俯衝墨西哥灣,隔幾年來一次,什麼農耕民族也站不住腳。

問題是誰都不知道寒流到底什麼時候會來,和江浙一個維度的美國南部,一夜之間就能從零上三十變成零下三十,誰能扛得住?

農業時代的滅族寒流,導致了美國境內是遊牧部落的地盤,而且比起赤道附近的印第安人,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遊牧部落人口可以說是相當稀少。

能夠得到敵人,哪怕不是最大敵人的認可,赫魯曉夫同樣是很開心的,他身上也具有樸素的愛國情感。

“提到烏克蘭人,讓我想起來了波茨坦會議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外交官,好像叫福爾採娃。”艾倫威爾遜由衷的道,“她是一位非常有魅力的女士。”

“她啊,她其實並不在外交領域工作。”赫魯曉夫談性大發,還正好認識這個女幹部,侃侃而談道,“她是一個行政幹部,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不到兩歲。”

福爾採娃有兒子麼?艾倫威爾遜回憶了一下,好像沒見過歷史記載啊?不過這也說得過去,他總要爲歷史帶來一些改變嘛,不然不是白來一趟?

這一頓威士忌是有效果的,雙方的氣氛也不再劍拔弩張了,目前來說,促進對蘇聯的出口並不是什麼政治錯誤,美國也會蘇聯進行出口。

現在美國和蘇聯的貿易也不是小數,美國都可以和蘇聯人做生意,英國當然更加可以。印象中,到了一九四九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戰後的第一個《出口管制法》,把對蘇聯國家的貿易管制戰略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

美國的貿易管制清單包括全面禁運類和限制出口數量類,當時杜魯門政府認定,貿易管制的廣度和深度必須能夠影響蘇聯的整個生產體系。

對於美國來說,某個總統宣佈對其他國家制裁,其實並不是最嚴重的事情。國會正式立法,把制裁通過法律形勢固定下來,那纔是大事。

對英國來說,目前美國都和蘇聯進行貿易,有什麼資格對英國指手畫腳。而且就算是拉攏盟友對蘇聯進行技術封鎖,突破口也是存在的。

比如說法共存在的法國,意共存在的意大利,這都是潛在的突破口。而且也確實被蘇聯突破了,尤其是靈活站隊的意大利,在冷戰當中每每率先投敵,在其他國家都沒法和蘇聯做生意的時候站出來,從蘇聯身上吃到了最大的蛋糕。

當然,作爲西方國家的一員,意大利不敢大張旗鼓的向蘇聯提供技術設備,他們把雙方的合作控制在可控範圍之內,雙方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民用工業領域。

意大利把冰箱、汽車、鋼管等產品輸出到蘇聯,並向蘇聯轉讓了一部分生產技術,從蘇聯換回了鉅額的外匯和豐富的資源。

最典型的就是蘇聯的汽車工業,蘇聯的汽車工業可以說大部分是意大利的功勞,蘇聯最著名的拉達汽車原型就是意大利的菲亞特汽車。

作爲回報,蘇聯不僅向意大利支付了大筆的真金白銀,向意大利購買大量的商品和技術,而且還以優惠價格向意大利出口石油、天然氣等資源。

英國的技術不比意大利強多了?這種事情,既然法國和意大利都能做,英國有什麼不能做的?

在柏林波茨坦宮的談判記錄,源源不斷的被隨行的探員傳回倫敦。艾倫威爾遜的一番文攻武嚇,尤其是在道德底線上的靈活立場,讓諾曼布魯克十分讚賞。

羅羅公司的發動機技術,也從之前的幾十臺,變成了首批三百,全額付款的合同。至於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進展也十分順利。

“愛德華,蘇聯是不是真的陣亡了兩千萬人?”諾曼布魯克和自己的前任愛德華·布里奇斯聊天時候分析道,“不然無法解釋這件事,艾倫出發之前列舉的種種條件,幾乎已經全部達成了,我本來以爲沒有這麼容易呢。”

“德國陣亡八百萬人,比較一戰時期法國本土的平民損失,蘇聯肯定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但蘇聯絕對不會承認的!”愛德華·布里奇斯長出一口氣道,“目前外交部的外交官們也是兩種態度。”

“一部分傾向於保守黨的言論,應該馬上和美國人站在一起對抗蘇聯。另外一部分就如同現在工黨政府,偏向美國但不要和蘇聯鬧翻?”諾曼布魯克當然也知道外交部現在,對美國和蘇聯採取什麼對策的爭論,“艾德禮首相選擇的是後者。”

“首相怎麼想的我們是無權過問的。不過艾倫確實很適合做外交工作。”微微一笑道,“這證明了我之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是啊,這一次的談判十分的出人預料。艾倫真的把蘇聯人嚇住了。”諾曼布魯克大爲驚奇的道,“目前海外殖民地當中,英屬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礦,本身就是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美國人非常的需要,現在又打開了重要的蘇聯市場,馬來亞的地位會更加的被看重。那麼在英屬印度的駐軍撤離之後,要加強在馬來亞的軍事力量。”

“還有波斯灣?對了美國人正在召集各國商討援助計劃。”愛德華·布里奇斯沉吟了一下道,“首相對美國的援助十分渴望,我們要儘量爭取最有利的那部分。”

波茨坦宮,艾倫威爾遜主動伸手和謝皮洛夫伸過來的手握在一起,就在剛剛兩人代表了兩國政府簽署了貿易備忘錄,爲英屬馬來亞的出口打開了方便之門。

這是一筆雙贏的合同,蘇聯並不吃虧,人工合成的技術再厲害,也沒有天然的橡膠省事。對於大英帝國來說,目前世界上最大市場是美國,第二大市場就是蘇聯,蘇聯願意打開方便之門,對英國絕對是一件好事,兩大強國伺候英國,這福分還小嘛?

艾倫威爾遜有足夠的理由向倫敦交差了。他已經爲英國爭取到了比歷史上好上無數倍的合同,現在完全是志得意滿的狀態。

雙方握手友好告別,艾倫威爾遜一行人也回到了柏林的英佔區,準備經過波恩停留片刻打道回府,運作運作,去馬來亞繼續爲帝國做貢獻。

“倫敦的電報,艾倫。”艾福爾早就等着艾倫威爾遜了,見到他回來直接拿出來了倫敦的電報道,“讓你先留在大陸,下個月在巴黎有一場重要會議,你的名字在出席名單當中。”

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601章 新思維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零六章 因爲美國會反對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國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
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1601章 新思維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六百四十四章 我是小丑第二百一十四章 麥克林全都要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百四十五章 靈活性鬥爭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二百三十一章 這討厭的話術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一千零六章 因爲美國會反對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合部計劃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1682章 老布什的鈔能力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首相連任第五百二十六章 怒斥英國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九百二十八章 專員聽我狡辯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納賽爾在也門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1666章 克格勃副主席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1662章 捲款跑路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七百六十四章 最後的好時光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