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

關中從安史之亂到現在差不多兩百年了,昔日近百萬戶口的關中,如今不過二三十萬戶,人口不過百萬。

土地荒蕪了,那些山川也開始慢慢繁盛,不過,人口的減少,並沒有讓觀衆糧食自足,反而是藩鎮雜多,更是貧窮,勞動力嚴重不足。

所以,關中填補一些人口還是有必要的,堂堂的西京長安,不到十萬人,說來也可笑。

況且,從戰略角度來看,河西地區,以及西域,都是以關中來作爲基地的,關中人口不足,對於西域,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定然會不足。

北宋就是面對這樣的情況,宋初人口不足,漢人讓出了生存空間,党項人就會佔據了,從而壓縮漢人。

李嘉越想,越覺得可行。

關中的土地富裕,這些宋兵去關中,他也不可能吝嗇,讓他們三五成羣,建立莊落,開墾荒地,增加賦稅。

能夠解除憂患,還能加強對於關中的控制,實在是太好了。

不過,這事不急,沒有高效的官僚系統維持,好事都能變壞事,如今還只能將養着。

“未來的建設兵團,西域,河西走廊,都可以沿用。”

越想越美,李嘉感覺自己太過於天才。

不過,如今養着二十萬俘虜,又有三十萬的唐軍,壓力實在太大。

“陛下,從長沙而來的錢財,已經抵達汴梁,可先獎賞淮南的江南之兵,讓其迴歸故里,如此即可解十萬負擔。”

孫釗連忙訴苦道,言語這些江南兵卒,將淮南都快吃空了,還是趕快賞點錢與他們,讓他們回家吧。

李嘉也不得不聽從。

“政事堂與軍機處,儘快釐清淮南的功勳,儘快發放賞錢,淮南不能再被糟蹋。”

李信手底下的浙江府,江寧府以及江西府的兵馬,超過了十二萬,再加上歸降的數萬宋軍,規模超過了十五萬。

糧食消耗只是一個藉口,實在是他的手上掌握那麼多兵馬,朝廷上下寢食難安,即使他忠心不二,但難保其他人忠心。

一不小心,江南糜爛,那就是個笑話了。

通過射聲司,李信那裡倒是一直安穩,沒有什麼不好的動靜,不過射聲司又不是萬能的。

況且,造反這種事,中下層的人物反而是最熱心的,脅迫造反的又不是沒有,騎虎難下也有之。

所以,爲了避免君臣隔閡,還是儘快地削其權吧!

皇帝的疑心,永遠是最多的,李嘉也不能免俗。

趙誠率先領會其意思,連忙說道:“如今北伐大功告成,汴梁穩定,可召李侯爺歸汴,釐清其功勳,也是應有之事。”

“那就儘快釐清淮南兵卒的賞賜吧,然後就讓兵馬迴歸,勞累了大半年,也該讓他們回去修養了。”

李嘉擺擺手,他是個決策者,幹事情還得政事堂來辦。

“說到兵馬,某就想起,齊魯地區,因爲宋之苛政,亂民四起,李威並高懷德兩人,還在平定,聽說亂民的規模達到了百萬之巨。”

“陛下,還是糧食問題。”

孫釗發言道:“微臣已經嚴令閩南府,江寧,浙江三府,發糧百萬石以海而運,只要糧食一到,民亂自然就會平息。”

“唉,辛苦江南百姓了。”

李嘉感慨萬千,又出兵馬又出糧,還得出錢財,我江南百姓犧牲太多了。

“爲大唐復興,我想,江南百姓定然不會委屈,反而歡喜異常。”

趙誠以嶺南人的身份,代表江南百姓發表感言。

衆人紛紛頷首,表示江南人值得嘉獎,不過,免稅是不可能的,這頭大唐奶牛養精蓄銳數十年,該付出時,絕不能慫。

我北方打了幾十年的仗,殘破不堪,正需要江南奶牛來接濟。

“就免除江南三府三年的徭役吧!”

免稅的話,到了嘴邊,李嘉硬生生地嚥了下去,汴梁的供應,洛陽的重建,都離不開江南。

“陛下英明!”

衆人齊齊歌頌,在場沒一個江南人,自然也沒有幫忙說話的。

不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依靠科舉,用不了幾年,滿堂都是江南子弟已經不遠了。

解決了都城問題,兵卒問題,如今就是得解決疆土的規劃問題。

宋朝沿襲的還是亂世以來的制度,縣,州,道,三級行政制度,當然,州與道之間,還有個節度使過渡。

道,在此時,只是個劃分並沒有什麼道的封疆大吏,路的劃分,還得到趙光義繼位後,不過如今趙氏兄弟沒了,自然路也就沒了。

而大唐,在立國之初,李嘉鑑於道的規模太大,不利於中央集權,所以就設立比州高半級的“府”,來作爲一級行政機構。

府作爲一級行政,李嘉也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借鑑了渤海國的制度,其以五京制,下設十五府,六十二州。

因此,李嘉在嶺南設置嶺西、嶺東府,外加繁華廣州府。

福建則是閩南府,吳越國爲浙江府,南唐爲江西府,江寧府,後蜀則一分爲三,西川府,巴東府,以及漢中地區的興元府。

湖南地區,則是長沙府,湘西府,以及南平國的荊南府。

如今,共有十三府級行政。

對與新統治的北方地區,自然不能例外。

首先,以洛陽爲中心,掌控鄭州,汴梁一帶,後世河南省地區,成立河南府,洛州爲治,洛州以洛陽縣爲治。

東邊以濮州爲界,北邊以黃河北邊的孟、懷二州爲界,西邊以河中,潼關,爲界,南邊以鄧州爲界,約莫二十二州。

人口估摸着有兩三百萬。

如果以唐朝的河南道來算,那麼後世的河南省,山東省,安徽、江蘇北部,三十九州,都是河南道的轄下。

太大了,所以還是以河南省的範圍吧。

河南府一定,那麼東方的齊魯大地也要定下。

那裡已經是一地雞毛,需要立馬安置百官重新建立其大唐的統治,所以,李嘉以齊州爲府治,設立山東府。

北邊也黃河爲界,南邊以徐州爲界,西邊以濟州爲界,差不多十六州。

人口規模,如今差不多也有三百來萬。

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81章天可汗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1269章漠北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三十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403章教子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242章手段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1340章落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186章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410章危機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1145章建議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1173章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八百五十六章第1321章皇事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1188章空獄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168章安撫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1161章勝之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七百一十章第1180章豐州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399章大動作
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81章天可汗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1269章漠北第五百九十三章落荒而逃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九百三十四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三十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1403章教子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242章手段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1340章落下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186章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410章危機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1145章建議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1173章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八百五十六章第1321章皇事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1218章涼州詞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八百三十八章玩鬧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1188章空獄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168章安撫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1161章勝之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二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七百一十章第1180章豐州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五百八十四章北漢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399章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