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回 天子教子

長安城外,旌旗遮天蔽日,萬人空巷,從諸皇子,到首輔岑文本、次輔房玄齡、魏徵等人一一前來,加上長孫無忌等人雖然沒有官位,但是到底是名聲擺在那裡,加上後宮之中,還有一個長孫無垢,更爲重要的是,還有太子殿下在一邊,自然也是在歡迎的人羣之中。

而排在人羣之首的自然是當今太子盧承烈了,此刻雖然是頭髮散披在肩膀之上,但是身上卻是穿着明黃服飾,稚嫩的臉孔上已經有了一絲威嚴,到底是龍生龍鳳生鳳,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鍛鍊,這位太子殿下也已經有了一絲帝王的風範了,在他的身後,羣臣是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之處。

今日是當今天子班師回朝的日子,仔細算來,自從當今天子興兵東征到現在,已經有一年有餘,天子從北打到南,所向披靡,雄威之下,天下莫有敵手。更是征討高句麗,將其剿滅,以達到當初出征前的諾言,爲死難的將士報仇,然後指揮大軍攻佔新羅、百濟等地,消息傳來,更是大漲了大唐的威風。然後天子領軍下江南,平定江南叛亂,此刻盧照辭的武功更是達到了頂峰。這次天子還朝,自然是引起別人的注意了。禮部兩天前,就已經準備好了歡迎儀式,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也都開始禁嚴,朱雀大道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將偌大的大街護衛的嚴嚴實實,長安城的百姓們也只能是在距離朱雀大街數十步之遙的地方,跪地迎接。

“殿下,陛下已經出了潼關,大隊人馬正朝長安而來。”

“殿下,陛下已經距離長安五十里外。”

“殿下,陛下已經距離長安十里處。”

隨着探子的一次次稟報,衆人終於感覺到大地一陣顫抖,接着就見遠處有一隊煙塵緩緩生升起,不久之後,就見一個金色的五爪金龍升騰於九霄之上,龍旗之下,一隊黑色的騎兵正緩緩而來。此刻陽光照耀,光芒灑落在將士們的鎧甲之上,更是平添了幾分威嚴。望着遠遠而來的大隊人馬,衆人好像感覺到一座高山緩緩而來,要壓在衆人的心尖上一樣,膽小之人更是臉色蒼白,早就跪倒在地上了,膽大之人卻是讚歎不已。排在前面的盧承烈雙目中閃爍着火熱之色。

這就是天子的威風。當今天下,也只有大唐的天子纔有如此的威風,那是因爲在大唐天子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帝國在支撐自己。而這個強大的帝國在不久的將來,將由自己掌控。一想到這裡,盧承烈心中更是激動萬分了。臉上更是露出一絲潮紅之色。

“殿下,陛下來了。”岑文本聲音之中也露出一絲興奮之色來。這種氣勢或許在當初自己決心輔佐盧照辭的時候也沒有想到吧!短短數年之間,當年的那位年輕人就創造瞭如此強大的王朝,而自己也是成爲大唐的首輔大臣。一想到這裡,岑文本的聲音中也露出一絲顫抖來。

這做臣子,當做大唐的臣子。這個觀點不光是岑文本想到的,就是他身邊那些官員們,此時此刻心中都是這種想法。

“奏樂!”新任禮部郎中姚典一聲大喝,就見洪鐘大呂之聲響起,莊嚴而肅穆的音樂之聲就在春明門外響起了起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后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隨着鐵騎的緩緩畢竟,盧承烈等人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在他們的身後,百姓們不管有沒有見到盧照辭,也不知道天子的軍隊已經到了什麼地方了,只知道前面的人都跪了下來,自己也跟着跪了下來,前面的人山呼萬歲,自己也跟着山呼萬歲。

“平身。”半響之後,就見盧照辭從龍輦之中走了出來,站在龍輦之上,望着跪在面前的衆人,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此刻的感覺好像是天下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難怪歷史上有許多人都喜歡當皇帝,尤其是在此刻,任何人都會陷入陶醉之中。難怪皇帝都是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因爲成爲人上人,讓萬人頂禮膜拜的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哪怕盧照辭心硬如鐵,此刻臉上也禁不住露出一絲滿足來。

“謝陛下。”衆人紛紛站了起來。

“傳朕旨意,今日取消宵禁。全城歡顏。”盧照辭聲音在人羣之中響起,半響之後,再次傳出一陣山呼之聲。按照規矩,除非在重大節日,諸如中元節等等傳統節日的時候,長安城在一定的時間後,就會採取宵禁,皇宮內關閉宮門,各個坊市之內,也會關閉坊門。今日取消宵禁,這就意味着在今夜整個長安城內將陷入歡樂的海洋,猶如過節一樣。雖然這個決定在盧照辭回來之前,就已經由宣德殿曉諭整個長安城了,但是此刻由天子再次說出來,還是讓人高興萬分。

“去,讓太子進來說話。”盧照辭在春明門並沒有說多少話,朝衆人揮揮手之後,就進了龍輦,朝皇城而去。在他的身後,有皇后的鳳輦,還有大將軍的馬車,緊隨其後,也緊跟着,沿着朱雀大道,也朝皇城而去。

“兒臣見過父皇,父皇御駕親征,旗開得勝,創萬世不朽之業,兒臣爲父皇賀。”偌大的龍輦之內,盧承烈稚嫩的臉孔上露出一絲興奮的潮紅之色,望着盧照辭的目光充斥着敬仰之色。

“呵呵,承烈,以後你也能做到的。”盧照辭笑呵呵的說道:“承烈,你喜歡這種氛圍嗎?爲萬人所歌頌,爲萬人所跪拜?”

盧承烈望着盧照辭,見他雙目中並沒有任何考驗的意思,壯着膽子說道:“回父皇的話,兒臣喜歡,只要是男人都會喜歡這種感覺。”

“嗯!你很老實。”盧照辭端詳了盧承烈片刻,好半響,才點了點頭,道:“可是你知道你父皇如何有今天的嗎?”

“父皇英明神武,戰功赫赫,乃是千古第一人。”盧承烈想也不想的說道。這句話盧承烈倒是沒有拍馬屁,因爲他這句話本身就是整個天下人的意見。盧照辭武功顯赫,征戰天下,無所不勝,如此纔有了今日的大唐。

“不,你說錯了。”盧照辭幽幽的說道:“就算朕再怎麼勇武,也是一個人,個人的武勇在帝國興盛之中根本就不能發揮任何的作用。項羽武勇吧!可是他最後如何了?還不是被劉邦所取代,呂布勇猛吧!可是最後還是死在白門樓前,朕雖然武勇,但是卻不敢與項羽、呂布相比,可是朕的武勇都不如這兩個人,但是朕卻能創立大唐王朝,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朕善於用人,因爲朕善待他人。文臣有岑文本,朕讓他掌管政事,武將有大將軍和徐世績等人,還有武學的弟子,朕依靠這些人才能有機會建立大唐基業。但是這些人都不是朕最終的依靠。知道朕最終的依靠是什麼嗎?”

“請父皇明示。”盧承烈知道這是盧照辭在給自己上課了,不敢怠慢,臉色一片凝重之色,靜靜的聽着盧照辭說話。

“百姓。”盧照辭指着車外的百姓說道:“帝國掌握江山,可以不掌管政事,但是卻不能不u掌握軍隊,只有軍隊忠於自己,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當年楊廣之所以失去江山,就是再也不能掌握軍隊看。而且打仗是需要士兵的,這些士兵從何而來,還是從百姓中而來,所以說,只要讓百姓歸心,擁戴大唐王朝,纔是正道。一個帝國才能持久。承烈,你記住了嗎?”

“兒臣銘記在心。”盧承烈點了點頭。

“士大夫雖然是治國中重要的一環,但是這些士大夫只是在有的時候起到作用,實際上,若是治國,有些士大夫卻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盧照辭嘴角露出一絲不屑之色來,冷哼哼的說道:“有些士大夫表面正義昂然,但是實際上,背後卻是一肚子的男盜女娼,承烈,我們皇室對於那種真正有才能的文人自然是加以重用,比如岑文本就是如此,對於那些沒什麼本事,只知道誇誇其談的文人騷客,卻不能做大唐的文官的。”

“父皇,那長孫大人也是有才能的人,爲什麼這樣的人卻只能賦閒在家呢?”盧承烈壯着膽子問道。

“呵呵,承烈能到這個時候才問,倒是出乎朕的意料之外。”盧照辭聞言並沒有生氣,反而笑呵呵的說道:“有才能的人,用的時候,也得看什麼時候,當年長孫無忌之所以能入宣德殿,一方面是因爲他確實有才能,而大唐草創的時候,人才缺乏,所以朕就用了他,但是更重要的是,朕要用他來接替崔仁師,甚至用關中世家來取代關東世家,隨着崔仁師的死去,關東世家已經被朕分解了,留下了一大塊的空白,這樣是不利於大唐政治的穩定,對於整個帝國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朕就上長孫無忌成爲次輔,就是爲了如此。如今帝國已經進入軌道了,而且人才衆多,長孫無忌的地位顯的就不怎麼重要的,所以可以慢慢的削弱他的權勢了。呵呵!此人雖然有本事,但是卻是極爲好權,這不爲朕所喜,朕擔心朕一旦將皇位禪讓給你後,他就控制了朝政,哼哼,看看,宣德殿中,韋挺、王珪等人都是出自關中世家,三人爲朋黨,這三個人在短時間內能勾連出一大片勢力,若是再等上一段時間,就是朕也好將這個關中世家大亂了,到那個時候,也只能再次扶持其他地方的世家,諸如關東、江左等世家來平衡關中世家,這樣不又是恢復到當年唐初的情況了門卡?所以朕毫不猶豫的借了機會,讓他回家休養了。承烈,你告訴父皇,你能壓的住你的舅舅嗎?能壓的住整個關中世家嗎?”

盧承烈面色一變,他仔細回憶着關於長孫無忌的一切,雖然還沒有看到長孫無忌有專權的表現,但是隱隱有一絲跡象了。因爲每次在處理政事的時候,盧承烈發表意見的時候,若是有錯誤之處,就會得到長孫無忌的責怪和教訓,或許長孫無忌並沒有壓迫自己的意思,但是還是讓盧承烈不舒服,更爲重要的是,天長日久的時候,天知道這個長孫無忌會怎麼樣的對付自己。一想到這裡,盧承烈面色頓時變了起來。

“兒臣明白了。”盧承烈趕緊拱手說道。

“你的母妃其實也早就發現這個問題了,只是因爲朝廷需要,她纔沒有說話。這次長孫無忌回家,或許她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盧承烈搖了搖頭,這位在史上留下濃濃一筆的長孫皇后確實是不簡單的人物,或許她早就發現了長孫無忌的特點,所以纔會囑咐唐太宗不能讓長孫無忌進入朝廷,免得日後又坐大的趨勢,最後不但會影響朝廷穩定,甚至讓她長孫家族受到影響。後來也確實如此,那長孫無忌以及整個長孫家,雖然是被武則天所殺,但是歸根結底,李治在其中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李治不說話,那個時候的武則天也是不能將長孫家族如何的。

“朕本來待這次平定諸方叛亂之後,讓你去大非川歷練一番,然後朕就內禪與你,與你母妃做個逍遙神仙,但是如今祿東贊已經逃到西南去了,大將軍病重,西南之事非朕不能解決。所以朕又要御駕親征,你還是留朝處理政事,剛好,這次朕回來,爲你加冠,從此,你就能處理政事的權利。莫要讓朕失望。”盧照辭拍了拍盧承烈的肩膀說道。

“兒臣遵旨。”盧承烈雙目中露出一絲興奮之色。這是盧照辭首次承認,自己會禪讓皇位與他,這對於盧承烈來說,是一個最好的消息了。誰不想當皇帝,他盧承烈也是很想的,只是他的前面有個盧照辭,沒有辦法而已,如今這個夢想即將在兩三年之內實現,這不是讓他很高興嗎?

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105回 是你第245回 清華觀觀主李秀寧第426回 君臣相知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58回 最毒婦人心第689回 天子出玉門第283回 職業軍隊的設想第531回 酒醉第139回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58回 石中生案第338回 憤恨第353回 援軍到第159回 攤丁入畝第51回 武德殿風雲(一)第583回 狄仁傑的發現第226回 都給朕老實點第497回 關中狼煙第217回 甘衝之死(一)第513回 玩的就是光明正大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700回 皇孫第34回 六花陣(三)第273回 平衡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509回 幽州行營第325回 關門打狗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304回 下套第159回 攤丁入畝第101回 推倒(二)第501回 潰逃第498回 楊胄第102回 鳳威第33回 李靖用兵(二)第23回 收羣雄(二)第3回 此子非池中之物第165回 邸報第22回 威逼利誘(三)第36回 房玄齡第212回 強佔杜姬第84回 福將程咬金第70回 誘餌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278回 蜀王威風(二)第540回 離間第146回 攻城戰第97回 白衣楊師道第90回 李淵的帽子變了顏色第231回 六親不認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380回 景陽鐘聲響第378回 還朝第578回 駭人聽聞第5回 覆滅(一)第454回 壓抑第499回 機會第311回 結親第427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542回 小將秦懷玉第328回 站隊第690回 神秘的崔統領第21回 李秀寧(二)第33回 李靖用兵(四)第215回 暴怒第27回 離間(二)第5回 覆滅(一)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41回 密謀(一)第281回 你們到底有什麼陰謀第611回 招供第519回 守淮安(四)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三)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42回 抉擇(三)第388回 大決戰(六)第257回 羣情激憤第117回 長孫兄妹第10回 宋老生(二)第273回 平衡第347回 讓人滲得慌第106回 暴風雨即將來臨第633回 中計第566回 你,你,皇上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三)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19回 排擠(三)第697回 何爲大國第67回 囂張狂妄的李元吉第68回 李淵的真正心思第509回 幽州行營第77回 反心第396回 決議遷都第19回 排擠(三)第437回 清涼山之戰(二)第77回 反心
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105回 是你第245回 清華觀觀主李秀寧第426回 君臣相知第517回 守淮安(二)第473回 天子是妖孽第699回 漢人中最不缺少的東西第58回 最毒婦人心第689回 天子出玉門第283回 職業軍隊的設想第531回 酒醉第139回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58回 石中生案第338回 憤恨第353回 援軍到第159回 攤丁入畝第51回 武德殿風雲(一)第583回 狄仁傑的發現第226回 都給朕老實點第497回 關中狼煙第217回 甘衝之死(一)第513回 玩的就是光明正大第552回 李靖病重第700回 皇孫第34回 六花陣(三)第273回 平衡第40回 再見陰明月(一)第509回 幽州行營第325回 關門打狗第416回 陰險的貞觀天子第304回 下套第159回 攤丁入畝第101回 推倒(二)第501回 潰逃第498回 楊胄第102回 鳳威第33回 李靖用兵(二)第23回 收羣雄(二)第3回 此子非池中之物第165回 邸報第22回 威逼利誘(三)第36回 房玄齡第212回 強佔杜姬第84回 福將程咬金第70回 誘餌第643回 穩若泰山鬆州城第278回 蜀王威風(二)第540回 離間第146回 攻城戰第97回 白衣楊師道第90回 李淵的帽子變了顏色第231回 六親不認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380回 景陽鐘聲響第378回 還朝第578回 駭人聽聞第5回 覆滅(一)第454回 壓抑第499回 機會第311回 結親第427回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542回 小將秦懷玉第328回 站隊第690回 神秘的崔統領第21回 李秀寧(二)第33回 李靖用兵(四)第215回 暴怒第27回 離間(二)第5回 覆滅(一)第54回 薛舉再犯(二)第41回 密謀(一)第281回 你們到底有什麼陰謀第611回 招供第519回 守淮安(四)第53回 李淵稱帝之東宮初定(四)第48回 一戰王世充(三)第676 佛音繞樑上,佛光照長安第42回 抉擇(三)第388回 大決戰(六)第257回 羣情激憤第117回 長孫兄妹第10回 宋老生(二)第273回 平衡第347回 讓人滲得慌第106回 暴風雨即將來臨第633回 中計第566回 你,你,皇上第56回 一戰淺水原(三)第518回 守淮安(三)第19回 排擠(三)第697回 何爲大國第67回 囂張狂妄的李元吉第68回 李淵的真正心思第509回 幽州行營第77回 反心第396回 決議遷都第19回 排擠(三)第437回 清涼山之戰(二)第77回 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