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法,哈希姆城。
金碧輝煌的宮殿中,大食帝國阿巴斯王朝的開國君主艾布·阿拔斯召集大臣,入殿商議軍機大事。
艾布·阿拔斯一臉陰鷙,看出來在暴怒的邊緣。
下方的大臣們大氣都不敢喘一聲,顯然非常畏懼艾布·阿拔斯。
雖然艾布·阿拔斯自稱爲“安拉在大地之上的影子”,但在大臣們心中,薩法赫這個稱號,更容易形容他。
在還沒有繼位的時候,艾布·阿拔斯將倭馬亞王族欺騙去了赴宴的地方謊稱和解,然後在宴會上殺光了他們,這件事被稱爲“血洗盛宴”,惟一一個生還的倭馬亞王族成員現在逃到了西班牙,艾布·阿拔斯正想方設法的追殺。
自艾布·阿拔斯登基以後,他把倭馬亞王朝所有已經死去的哈里發的墳墓全部挖開,並且焚屍,顯露出殘暴。
本來阿拔斯家族因爲四大哈里發時期立場,信奉SY派。但攫取權力後,立刻搖身一變,成爲XN派的“忠實信徒”,並大肆迫害SY派的教徒。
“呼!薩末鞬城外,我們近衛軍的騎兵已經全部被消滅,大埃米爾已經戰死,呼羅珊總督估計也凶多吉少,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殿中一陣沉寂後,艾布·阿拔斯向衆官吏開口說道,一股怒氣充斥在心中,他很想發泄。
呼羅珊總督在揭竿而起的時候,高喊“助我者,皆黑衣”,是以旗幟黑色,漢人史書稱其爲“黑衣大食”。
可以說呼羅珊總督是黑衣大食的實際締造者,但最高權力最終被艾布·阿拔斯獲得。
後世的哈里發馬蒙把呼羅珊總督與亞歷山大比肩,並非沒有道理。
雖然呼羅珊總督是艾布·阿拔斯忌憚的對象,但艾布·阿拔斯一直想利用其剷除異己。
在阿拔斯王朝剛建立的時候,艾布·阿拔斯派遣他的兄弟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親自前去爭取了呼羅珊總督的同意,呼羅珊總督可任意處決懷疑對象而不請求哈里發的首肯。
而當艾布·阿拔斯指派他自己的親戚伊薩·本·阿里往法爾斯赴任,呼羅珊總督在當地的部下甚至拒絕承認哈里發的任免,只認呼羅珊總督的軍令。
從呼羅珊返回後,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對艾布·阿拔斯說:你根本算不上哈里發,呼羅珊總督一日不死,你的統治就什麼都不是。
艾布·阿拔斯的回覆是:保持安靜,別告訴別人。
他早就有剷除呼羅珊總督的心思,但不動聲色,呼羅珊總督能力,他還可以利用。
只是他沒想到在心中強大無比的呼羅珊總督,竟然敗得這麼慘!
糊里糊塗輸掉全部!
呼羅珊總督真該死啊!
艾布·阿拔斯此時恨透了呼羅珊總督!
連環效應下,進入河中支援的步兵,都將有危險。
這已經威脅到他的統治了!
作爲一個自認爲“雄才大略”的哈里發,他難以忍受這樣的污點。
“回哈里發,國家新立,又經大戰,各地總督也有不服從者,百姓渴望安定,不能再持續下去,當與大唐求和。”
維齊爾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見沒有人吭聲,只能硬着頭皮站出來向艾布·阿拔斯說道。
維齊爾,翻譯爲“幫助者”、“輔助者”,相當於大唐的首席宰相。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是阿拔斯王朝第一位維齊爾。
歷史上像開了一個玩笑,在另一個時空,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此時已經被艾布·阿拔斯利用呼羅珊總督殺死。
現在卻活得好好的!
可能是因爲李隆基的詔書,讓艾布·阿拔斯有壓力,也可能是李瑄牽制住呼羅珊總督,使艾布·阿拔斯有決定的時候,難以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下手。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權勢很大,威望也很高,艾布·阿拔斯不滿已久,但他不能親自動手,想要借刀殺人。
可現在刀已經沒了!
“你是想讓安拉向大唐的皇帝臣服嗎?你想背叛安拉嗎?”
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大喝一聲。
李隆基挑釁一樣的詔書,他記憶猶新,這種侮辱他一直記得。
大食帝國,怎麼可能向大唐臣服,淪爲附屬?
於是,正在氣頭上的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接連質問。
“哈里發,請原諒我的失言。我的意思是與大唐暫時停戰,我們退出河中,養精蓄銳,重整旗鼓。然後找到失敗的原因,再找機會捲土重來。高貴的安拉信徒,永遠也不會向卑賤屈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趕緊向艾布·阿拔斯一拜,重申他的立場。
現在的局勢,最好的辦法是退出河中。
鞏固呼羅珊地區,防止農民起義。
當年倭馬亞王朝在呼羅珊地區失守的原因之一,是粟特賤民連續十年的叛亂,耗費呼羅珊地區人力物力。
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呼羅珊總督才能攜帶寫着“發起召喚,時機已到”的信件,到達木鹿城準備起義。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擔心的是呼羅珊地區百姓因爲此次慘敗,再度造反。
因爲呼羅珊地區大部分都是波斯人。
“我們最強大的騎兵是近衛騎兵和呼羅珊地區的鐵騎,傳令的人說唐軍的騎兵和沙漠中的沙子一樣多,鐵騎的兇猛,與獅子一般。”
“我們失去騎兵,只能以步兵爲主,在騎兵未訓練完成之前,確實不可以再與唐軍起衝突。不過此仇必報!”
艾布·阿拔斯聽到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話後,沒有理由再訓斥他,只能迴歸正題。
艾布·阿拔斯並不是有勇無謀,他不能接受臣服,但不代表他不接受停戰。
現在他沒有足夠力量再與唐軍在河中角逐。
如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所說,最好的辦法,是先退出河中,休養生息,等待捲土重來的機會。
“啓稟哈里發,停戰我們是被動的一方,天將軍或許會不同意,我們爲了安拉,還要做好備戰準備,以免被異教徒玷污聖土。”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此時出列向艾布·阿拔斯說道。
此時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四十五歲。
在這個時代,這是走向末年的年紀,但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眼中卻充滿光亮。
因爲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不久後,有一個名垂千古的名字——曼蘇爾!
曼蘇爾,是勝利者的意思,他纔是阿拔斯王朝的奠基人,真正奠基五百年龐大王朝的人。
即便艾布·阿拔斯是開國君主,但在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面前,還差了許多。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在蟄伏中,以免他的哥哥將他除掉。
他已經預料到停戰並非容易的事情,結合之前大唐皇帝的詔書,再結合天將軍的強大,大唐的野心,或許不單單是河中。
“如果各地總督聽從命令,就沒有這次河中的失敗。傳令各地總督,儘快將兵馬調集到呼羅珊地區,如果在貽誤軍機,我必會懲罰他們!”
“另外,讓敘利亞地區的步兵停止前往薩末鞬城,撤退回木鹿城。”
艾布·阿拔斯認爲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話有道理,讓自己的侍從傳達命令。
剛獲得權力沒多久,反對派也很多,有的總督還是前朝舊臣。
當前國內派系衆多,除了SY派以外,還有辛巴德派、波斯拉萬派、哈瓦立及派等等,都不太服從阿拔斯家族的統治。
這一次,艾布·阿拔斯放下狠話,如果這些總督還不出兵,他一定會出兵討伐。
但是大臣們眉頭緊皺,這次河中大戰的失敗,就註定阿塞拜疆等地的總督,不會再出兵。
威脅也沒用,內憂外患下,暫時不可能與那些派系撕破臉。
“維齊爾,由你去和天將軍談判,我們可以退出河中,但唐國不能有任何要求,而且要釋放呼羅珊總督和被唐軍俘虜的士兵。”
艾布·阿拔斯又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吩咐道。
“遵命!”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無法去拒絕,這兩年,從艾布·阿拔斯對他的態度中,他感覺到不同尋常的意味,所以他謹小慎微。
這種國之大事,也只有他出馬了。
“我準備重新派遣呼羅珊地區的元帥,誰願意前往統兵作戰?嗯!儘可能在聽從聖令的行省招募更多志願者。”
艾布·阿拔斯點了點頭後,又向大臣們說道。
他也意識到靠那些不聽命令的總督不靠譜。
唯有在聽從他的地區,招募志願者,以充實軍隊。
現大埃米爾戰死,呼羅珊總督生死未卜,需要一名新的大將,到呼羅珊地區統籌。
“請讓我前往,一定不會辜負哈里發的期望!”
一名男子出列,向艾布·阿拔斯一禮。
他叫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正統的波斯貴族。
歷史上,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是阿拔斯王朝相權世家巴爾馬克家族創始人,也是大食帝國波斯派系奠基人物。
解讀阿拔斯王朝的歷史,永遠也繞不開他。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本來是呼羅珊總督的部下,跟隨呼羅珊總督起義。在起義即將有眉目的時候,他覺得艾布·阿拔斯更有前途,立刻投身於艾布·阿拔斯的麾下,成爲阿拔斯家族的部將。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原本和艾布·阿拔斯一樣信奉SY派,在艾布·阿拔斯改信XN派後,立刻轉變信仰,跟隨艾布·阿拔斯到底。
聰明的人,比普通人更懂得變通。
這也是經過一場血腥政變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還能被曼蘇爾任命爲宰相的原因。
也側面證明宗教只是權力者手中的把戲,不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拋棄。
此時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能站出來,不是因爲他與呼羅珊總督的感情,更不想爲呼羅珊總督報仇。而是覺得這是他的一次機會。
如果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與天將軍談判成功,他就有臨危受命的功績,成爲新任大埃米爾指日可待。
如果談判失敗,唐軍進入呼羅珊地區,他再做打算。
“巴爾馬克將軍是勇敢的,我相信你不辱使命,等凱旋歸來,將軍會得到福報!”
艾布·阿拔斯並沒有看穿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內心的想法。反而很欣慰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能在關鍵時刻站出來。
“願爲哈里發赴湯蹈火!”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非常虔誠地向艾布·阿拔斯一拜。
他從來不會張口閉口的說“安拉”,而是一直言“哈里發”,隱隱表明哈里發大於安拉。
這種不經意之間的諂媚,是艾布·阿拔斯無比信任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的原因。
“那個天將軍真有那麼勇猛嗎?傳言他能將人和馬一起撕成碎片,他們親眼看着第一勇士胡馬木被天將軍撞飛數十匹馬的距離。天將軍還會邪術,他騎馬奔跑的時候,我軍戰馬不受控制亂竄。”
終於,艾布·阿拔斯脫口而出這個問題。
自怛羅斯之戰的消息傳來後,他腦海中反覆迴響天將軍這個名字。
無數消息,都在訴說天將軍的神勇,有人說他不是凡人。
艾布·阿拔斯也一度懷疑,但又一次的大戰,他的大將死傷,讓他也難以確信。
安拉的信仰下,不該這麼神話一個人。
但這個人正在向他們逼近,正在動搖着王朝的根本。
艾布·阿拔斯昨夜夢中驚醒,才收到這條消息,不知不覺,自稱屠夫的他,聽到“天將軍”後竟有些心寒。
“這一定是訛傳!天將軍再勇猛,也一定是血肉之軀,一百個勇士,足矣將他殺死。我們戰敗,絕不是這種因素,而是其他原因。”
田賦大臣伊薩·本·阿里向艾布·阿拔斯回答道。
眼見爲實,耳聽爲虛。他可不信這種傳聞。
他知道從潰兵口中傳來的消息,往往會誇大其實,他們爲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我也認爲有道理,天將軍的勇猛是一定的,但不會勇猛到無法戰勝。”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開口說道。
即將前往呼羅珊地區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見艾布·阿拔斯眉頭舒展後,欲言又止。
“天將軍據說比呼羅珊總督還年輕,還能活很多年。”
艾布·阿拔斯聽說天將軍只有二十多歲。
呼羅珊總督算是英雄豪俊,今年才三十歲而已。
天將軍比呼羅珊總督更年輕,卻屢屢戰勝呼羅珊總督。
河中大敗,讓艾布·阿拔斯心中蒙上陰影,他的表現,可以說是色厲內荏。
“我們軍隊還很強大,哪怕唐軍不停戰,我也有信心爲哈里發擋住天將軍。”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內心畏懼天將軍,但話語強硬。
“你是我們軍中的希望啊!”
艾布·阿拔斯雖然這麼說,但沒有派遣近衛軍給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
他怕哈希姆城周圍僅剩下的五萬近衛軍步兵,再次折損,這樣他就無法鎮壓伊拉克地區,敘利亞地區也會出現紕漏。
而且敘利亞地區剩下的兵馬也不能調遣,還要防守羅馬帝國。
所以除了有限的兵力外,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只能依靠新招募的志願軍。
這場議會,開了很久才結束。
會議最後,一些大臣看出,“屠夫”也有畏懼的時候。
天將軍,更令人膽怯了。
沒過多久,艾布·阿拔斯再次震怒。
兩條不好的消息,先後傳入哈希姆城。
吐火羅諸國中親大食的國家,傳書艾布·阿拔斯,薩末鞬城被唐軍強攻,上萬守軍,卻一日淪陷。
艾布·阿拔斯大罵呼羅珊總督無能,甚至用“矮子”這種羞辱的詞彙來罵呼羅珊總督。
衆所周知,呼羅珊總督非常矮小,且腿很短。
只是呼羅珊總督五官端正,皮膚光滑,鬍鬚濃密,舉止迷人,讓人忽略他的矮小。
在一陣暴怒後,得知呼羅珊總督自刎而死,艾布·阿拔斯又一改常態的哭泣,而且聲淚俱下。
如果呼羅珊總督能在佔領安西都護府後死掉,那該多好啊!
他是想呼羅珊總督死,但不是現在啊!
在得到呼羅珊總督死訊後僅僅三天,艾布·阿拔斯又收到三萬以重裝步兵爲主的敘利亞步兵,幾乎全部被唐軍殺死在烏滸水河畔,屍體把河流都堵塞了。
只有少數會游泳的人逃過河。
敘利亞重裝步兵一直是黑衣大食的主力,將其佈置在天竺附近,也是爲了震懾。
這支主力步兵的失去,讓阿拔斯王朝雪上加霜。
他們能調集的精銳兵馬越來越少。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已經出發與天將軍談判。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也帶着兵馬和命令,前往呼羅珊地區。
只希望國家能趕緊安穩,等喘息過後,再報仇雪恨。
但這注定是艾布·阿拔斯一廂情願!
李瑄用兵出其不意,他知道黑衣大食剛建立統治,還未完全掌控這個國家。
趁他病,要他命。
這個時候是進攻的最佳時機。
艾布·阿拔斯想不到唐軍剛經歷連番大戰後。還能整理兵馬,奔向呼羅珊地區。
所以當他得到邊境的告急後,精緻的水晶杯,在他手中摔碎。
呼羅珊行省,是大食第二大賦稅來源地,如果再加上週圍的呼羅珊地區,是大食帝國的重要命脈。
他們不能失去呼羅珊!
然他最清楚呼羅珊行省兵力空虛,首府木鹿城可能連一千士卒都沒有,更別說其他城池。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談判,很可能無疾而終。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註定再與天將軍兵戎相見!
他雖然寵信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但他不認爲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是天將軍的對手,甚至統兵能力還不如大埃米爾。
更何況情報上說,唐軍數以萬計的騎兵,頃刻間就將邊境的城堡踏平。
這一瞬間,艾布·阿拔斯慌了。
他難道再將近衛軍派出去與唐軍一戰嗎?
埃及地區、伊拉克地區的兵馬,到達以後再失敗,會直接影響到他的統治。
艾布·阿拔斯更得到消息,阿塞拜疆等行省總督,蠢蠢欲動。
這些總督覺得阿拔斯家族創立的王朝,不會持久。
連忠心的總督,都難免產生想法。
艾布·阿拔斯與大臣們商議後,決定讓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在呼羅珊地區周邊的大城組成防線。
很明顯,他們來不及守衛呼羅珊行省。
以前,白衣大食經常能聯繫吐蕃,在西域與大唐角逐。
現在艾布·阿拔斯陡然發現,大唐周邊竟然不再有一個敵對的強國。
突厥被滅了,大可汗被天將軍生擒;回紇被天將軍打怕了;曾經強大的吐蕃,需要大唐皇帝加封稱號。
西域,以及西域周圍上百個國家,無不對大唐俯首稱臣。
那些遊牧民族的騎射,成爲天將軍手中任意驅使的武器。
艾布·阿拔斯最終又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傳信,與天將軍談判的時候,只要不臣服大唐,儘可能妥協一下。
他需要時間重整旗鼓!
……
大食帝國的一舉一動,沒有瞞過死對頭羅馬帝國(今後拜占庭帝國稱羅馬帝國,用拜占庭不合適)。
此時的羅馬帝國可是佔領着敘利亞地區的北部,在敘利亞地區難免有一些眼線。
自大食帝國建立以來,羅馬帝國被強悍的大食人打得抱頭鼠竄,屢屢丟棄土地。
巔峰的時候,大食人佔領了小亞細亞,進攻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羅馬帝國能穩住陣腳,也只是趁着白衣大食後期的腐朽而已。
現在羅馬帝國的統治姓氏是伊蘇里亞王朝,十年前,君士坦丁五世,繼承他父親利奧三世的皇位,不久後,大食改朝換代,君士坦丁五世得有一番功績。
不過君士坦丁五世的目標不僅限於此,他想取回屬於羅馬帝國的敘利亞,耶路撒冷,伊拉克、埃及。
被邪惡大食佔領的國土,還有很多。
他希望有朝一日,他能像凱撒大帝一樣,加冕“大帝”的稱號。
本來君士坦丁五世想要對付可惡的保加爾人,因爲他們還有屈辱,握在保加爾人手中。
但是大食帝國的動盪,引起君士坦丁五世的注意。
在遙遠而神秘的東方,那個能製造華麗絲綢,精美瓷器的國度,一個被大食帝國稱爲天將軍的男子,已經戰勝、殺死二十多萬大食兵馬,大食帝國的騎兵也幾乎損失殆盡。
現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地區,兵力大大減少,且大食已經沒有援軍。
這不正是他們的機會嗎?
君士坦丁五世從未想過東方古國會有朝一日,與他們的勁敵大戰。
因爲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最遠也只是到印度河流域,無法北上越過蔥領。
意味着唐軍要翻山越嶺,與大食帝國交戰。
這天將軍一定是強大的統帥!
君士坦丁五世很想派使節去大唐,但道路不通,他也知道時間來不及。
與大臣商議以後,君士坦丁五世決定御駕親征,率領八萬兵馬,向敘利亞中南部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