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節 男兒何不帶吳鉤

岳飛是最後一批抵達熙州結河川義勇軍營地的戰士。原本在一個月的例行新兵訓練中,他名次極其優異,該是在兩個月前就出發的。不想就在即將踏上征途的時候,他的授業老師周侗和父母家人正好搬至了宋家莊。

在義勇軍中,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會受到賞識,岳飛也不例外。留守大營的宋義以讓他與家人團聚爲由,硬生生將岳飛留下在營地協助訓練步軍。對於這件事情,岳家人自然歡喜,岳飛卻無可奈何。在濟州的停留的三個月中,岳飛的心早就飛到了大宋的西北,那兒纔是他夢寐以求的熱血沙場,好男兒志向施展的目的地。

宋江早在自己離開的時候,就交代了紫鵑,一旦岳飛的家人來到,要優先安排下來,不能有絲毫的輕待。紫鵑不明白自己夫君爲什麼對一個無名小卒如此看待,但這並不妨礙她將岳家人和周侗安排得妥妥當當。

周嶽兩家人從河北搬遷至京西一路上的擔憂,輕易的被宋家的女主人化解了。如沐春風般的關懷,早就安排好的整潔房舍,幾份優渥的職事,當即打消了他們的所有顧慮。在宋家莊的遭遇,比起他們原本在河北湯陰縣的生活,簡直是天上地下的分別。

岳飛臨行之前,父親嶽和、母親姚氏千般叮囑自己的兒子,此次西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危,同時既然得蒙侯爺的賞識,在軍中一定不能讓侯爺失望。老師周侗對來到宋家莊,也是欣慰得很。在宋家民軍身上,他看到了北伐燕雲的希望,這裡是他真正能夠施展抱負的地方。

義勇軍的令行禁止,嚴格緊張但有人情味的訓練,和大宋的其他軍隊截然相反。年邁的周侗在來到宋家莊之後,隨即投入到熱火朝天的訓練之中。身爲箭術教官的他,活像個懵懂的少年,整日裡臉上掛滿了笑容,哼着朗朗上口的軍歌進進出出。

這裡應該是大宋朝所有立志報國軍人們的樂土,在這裡士兵們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沒有官長對士兵的辱罵,更沒有百姓對武人的歧視。兵就是民、民既是兵,兵民如同一家,難以區分。周侗很慶幸,白髮蒼蒼的他行遍祖國的大好河山,卻找不到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在他失望的回家準備頤養天年之際,卻重新找到了一生夙願。

懷着對未來的憧憬,岳飛終於獲准跟隨最後一支商隊出發了。宋義很不捨得這個年輕人,岳飛天生就是一個當兵的材料,弓馬嫺熟槍法出衆,訓練不怕苦能夠嚴格遵守軍紀。比其他刻苦訓練的兵士更強的地方,是岳飛的好學不倦,他時時刻刻都在向老兵們學習戰陣之道。

宋義聽說他從小還熟讀過兵書,有自己的一套行軍打仗的想法。要不是大首領臨走之前交待過,宋義和鄭魔王如何也不會防岳飛離開的。雖說西北更加重要,可濟州府的大營也是極爲缺人的。

從前戰場上存留下來的老兵,十之七八都徵調去了西北,留守宋莊的基本都是沒有上過陣的新卒。不過宋義和鄭魔王的時間還很多,有幾年的時間讓他們來錘鍊新軍。

宋義和鄭魔王算不得什麼大將之才,兩人都是貧苦出身,大字不識得幾個。說起來識字的事情還是從軍之後的事了,義勇軍中所有的士兵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必須要學會兩千個字,要能書寫普通的書信纔算合格。

這種奇怪的考覈標準,讓許多人都看不明白,這當兵吃糧和讀書認字又有什麼關聯,難道說會寫字的兵上了戰場能比不識字的強些?不少人把這一條奇怪的軍規,歸入宋江的書生意氣,誰又能真正知道濟寧侯爺的苦衷。

一支真正的強大軍隊,必須是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的軍隊,有一支強大士官隊伍的軍隊,一支有強烈榮辱觀念的軍隊。要達到所有的這些條件,都必須要求士兵能夠有一定的文化,能夠接受思想的灌輸。

在一千年前的社會,所謂的家國天下,其實只是士大夫的事情。真正老百姓最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家與族,至於國家社稷之類,和家族比起來是可以忽略的。中華五千年來,直到民國時期,依然是家族思想佔了社會的主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這個巢指的並不是國,而是家與族。

宋江並不敢去幻想憑藉一己之力去快速改變社會,但是做總是要比不做的好。不及跬步,無以至千里。

相比較宋義他們,還有一個更加鬱悶的人,那就是呂方。

呂方被大首領宋江指派去管理那一千多的水手,他更發的無法理解這個命令有着什麼樣的含義。要說編練水軍他是明白的,可自古以來水軍都是爭勝於江河湖泊,爲何要讓他帶人到這茫茫的大海中去和老天爭鬥。

大海和大江大泊截然不同,海上無風都要起三尺浪,航行幾天都看不到陸地一眼。可算讓自認水性很不錯,熟知水戰方略的曾經水盜大頭目苦不堪言。

也有不鬱悶的,陳啓孟和周平兩強聯手,把登州的生意經營得風生水起。不到數月的功夫,遠洋船隊就擴充到了擁有大海船二十多艘,水手船伕上千人。不僅高麗跑了兩次,連遙遠的東面倭國貿易業列入日程了。

最後一支義勇軍商隊,在三月期限的倒數第二天趕到了,經過十餘次的盤查之後開進了熙州義勇軍大營。看着一望無際的平原,所有的戰士熱血澎湃。那縱橫馳騁的快意,是原本在濟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濟州的訓練場,方圓不過三四十里,幾千人馬訓練起來就顯得擁擠了,哪裡比得上這處數百里的寬廣平原,可以任由數萬大軍從事各種訓練。從第一批到最後一批士卒到來,經歷了近三個月的時間差,已經可以明顯的區分出來各隊各營的騎術上下之別了。

在訓練場上,每一個團隊之間都在相互攀比競爭着,所有統管後來團營的統領們對士兵訓練愈加嚴厲,爭強好勝的習慣使得他們不能忍受別人的絲毫輕視。

不過在今天,訓練場少了很多的聲音,所有營團級別的軍官都消失了。中軍大帳內正在召開一次很重要的會議,義勇軍身在西北的中高級將領們,除了大首領宋江缺席之外,全部列席其中。

第一節 盟主呂方二三節 漫長等待第二節 計劃天成二二節 亂棍打死四十節 比比誰不要命九三節 紅帶子第八節 雄鷹和麻雀七七節 進城二三節 童貫之怒五九節 仇!三六節 失望二五節 馬場二九節 水泊梁山四九節 儈子手二一節 小心善後十七節 生存之戰二十節 攻還是守二二節 一拍即合六四節 性命之危十一節 太公之歿六九節 生性涼薄第五節 女人多麻煩十五節 我們是勇士五九節 致命一劍二九節 水泊梁山三七節 刀劍與口舌九二節 人有悲歡離合第九節 羣匪聚會六十節 束手無策五五節 鄆王府邸六六節 捷報還是遺書?六二節 不殺俘不搶掠三九節 威逼利誘五七節 謀士呂將二九節 戰是不戰二八節 東京汴梁十四節 一個改變歷史的契機四九節 局勢第九節 意外的變化十三節 六月之志四九節 萬貫家財五二節 變故四九節 一觸即發七一節 突圍第四節 對策五二節 話不投機六一節 都是聰明人第九節 意外的變化五三節 死四十節 比比誰不要命十六節 備戰東南九一節 難眠之夜第十節 聰明的王大人二五節 新任府尹五三節 蘇州城下九四節 不扔下一個兄弟三九節 秀州之戰(六)三七節 即見分曉十七節 二孃歸來三六節 大宋義勇先鋒軍四二節 笑漸不聞第八節 天大麻煩四六節 機緣十二節 驚人的陣勢六九節 金國使團的遭遇七一節 突圍二二節 亂棍打死二十節 結拜大哥十七節 生存之戰四四節 亂臣賊子九八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三節 有人見你十七節 二孃歸來三三節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二節 大事件第三節 二孃的心事第五節 分派任務十八節 蛛絲馬跡第六節 方略十三節 迎難而上二六節 針鋒相對六七節 爾虞我詐十八節 廟算九三節 紅帶子六三節 談判二三節 誘敵七九節 殺人不留情三四節 刻骨仇恨五二節 定局第八節 天大麻煩第七節 老調重彈六一節 意想不到三五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三七節 刀劍與口舌十九節 劍名霜雪四四節 秀州之戰(十一)第五節 原來是他六十節 束手無策第七節 老調重彈三八節 市井傳言
第一節 盟主呂方二三節 漫長等待第二節 計劃天成二二節 亂棍打死四十節 比比誰不要命九三節 紅帶子第八節 雄鷹和麻雀七七節 進城二三節 童貫之怒五九節 仇!三六節 失望二五節 馬場二九節 水泊梁山四九節 儈子手二一節 小心善後十七節 生存之戰二十節 攻還是守二二節 一拍即合六四節 性命之危十一節 太公之歿六九節 生性涼薄第五節 女人多麻煩十五節 我們是勇士五九節 致命一劍二九節 水泊梁山三七節 刀劍與口舌九二節 人有悲歡離合第九節 羣匪聚會六十節 束手無策五五節 鄆王府邸六六節 捷報還是遺書?六二節 不殺俘不搶掠三九節 威逼利誘五七節 謀士呂將二九節 戰是不戰二八節 東京汴梁十四節 一個改變歷史的契機四九節 局勢第九節 意外的變化十三節 六月之志四九節 萬貫家財五二節 變故四九節 一觸即發七一節 突圍第四節 對策五二節 話不投機六一節 都是聰明人第九節 意外的變化五三節 死四十節 比比誰不要命十六節 備戰東南九一節 難眠之夜第十節 聰明的王大人二五節 新任府尹五三節 蘇州城下九四節 不扔下一個兄弟三九節 秀州之戰(六)三七節 即見分曉十七節 二孃歸來三六節 大宋義勇先鋒軍四二節 笑漸不聞第八節 天大麻煩四六節 機緣十二節 驚人的陣勢六九節 金國使團的遭遇七一節 突圍二二節 亂棍打死二十節 結拜大哥十七節 生存之戰四四節 亂臣賊子九八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三節 有人見你十七節 二孃歸來三三節 功名只向馬上取四二節 大事件第三節 二孃的心事第五節 分派任務十八節 蛛絲馬跡第六節 方略十三節 迎難而上二六節 針鋒相對六七節 爾虞我詐十八節 廟算九三節 紅帶子六三節 談判二三節 誘敵七九節 殺人不留情三四節 刻骨仇恨五二節 定局第八節 天大麻煩第七節 老調重彈六一節 意想不到三五節 一將功成萬骨枯三七節 刀劍與口舌十九節 劍名霜雪四四節 秀州之戰(十一)第五節 原來是他六十節 束手無策第七節 老調重彈三八節 市井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