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

諸強當中,劉季確實很低調。

他在沛縣揭杆起兵,自稱沛公,手下多能人猛將,又有韓公子信與張良前來投奔,麾下文武堪稱天團。

然而,他也有他的缺陷,那就是名望。

劉季不是豪俠出身,早先是業務不出衆的秦吏,後來成了業務不出衆的山賊,吳廣起家靠強裹民夫,掠民爲兵,可到了他起兵時,大雍的商會找到他,告訴他若是強迫百姓造反跟隨,他就得舉着糞叉做春秋大夢……

劉季太難了……

想其他反賊,他們不是復辟王族,就是常年犯禁。

有心闖蕩的年輕人信任他們造反的能力,爲了寧有種乎的嚎喊不懼傷死。

而他呢?業務業務不行,名望名望不顯,他只能承諾給不造反的百姓過好日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情動人,用自己和帳下天團的面子和口才忽悠別人參軍。

陳勝得一城,挾卒萬餘,項梁破一城,聚兵八千,到他這兒……每每從城南演講到城北,身後七八百卒,絕難過千。

全賴帳下文士多智,武人豪猛,劉季依舊保持着不錯的勝率,麾下兵馬越聚越多,亂世初期被視作身份地位象徵的集商總所也在沛縣順利開業。

Wωω▲тt kān▲¢ ○

就在他覺得明天會更好的時候,雍齒投魏,帶走了五千兵馬,也把財稅重地豐邑拱手讓人。

劉季幾乎不能承受這個打擊,一夜病倒,他強拖病體反攻豐邑,不成,於是病得更重,只能灰溜溜歸沛縣休養身體。

商人最是勢利,集商總所沒兩天就搬走了,搬去了泗水郡治相縣。劉季一下從【諸強】跌爲【羣賊】,召兵更難,一愁莫展。

待他病好了,陳勝死了,楚將秦嘉立景駒爲假王,劉季放下身段去留縣投奔,想借些兵馬,再攻豐邑。

可那時的章邯多兇啊……秦軍以主力猛攻南陽,還不忘派副將司馬夷來攻秦嘉。

不得已,劉季只能與秦嘉一同迎敵,敗,再敗,秦嘉抱頭而竄,命劉季引開秦軍。

張良給劉季謀,收攏旗幟,虛設痕跡,司馬夷遂追秦嘉而去。

劉季收攏了沿路敗兵,鼓舞士氣,轉攻碭縣,三日乃破,又收攏碭縣的敗兵和有志青年,一鼓作氣又攻下邑。

攻克下邑後,劉季聽說司馬夷走了,秦嘉很快就恢復元氣,就要來找劉季的麻煩。

他心懼秦嘉兵多,又在張良的諫言下,連夜拋下隨軍,只帶百多騎轉投項梁。

項梁很喜歡白手起家,不折不撓的劉季,予他五千軍,攻下豐邑,雍齒逃趙。

後項籍攻下南郡回師,項梁帶領全部兵將北上援齊,在張良的運作下,劉季已經是項梁的親信愛將。

北上之時,秦嘉帶兵攔住項梁,要項梁奉景駒爲楚王,同時交出劉季,以泄其憤。

項梁一件也不肯答應,就藉口秦嘉有背棄死鬼陳勝之舉,引兵偷襲。

項籍領英布、龍且、武臣、鍾離昧,劉季引周勃、樊噲、夏侯嬰、曹參、奚涓、王陵,各路猛將齊齊殺出,有蕭何、項伯爲之調度,張良、范增謀劃用兵,秦嘉慘敗。

倒黴的秦嘉第一個死,更倒黴的景駒第二個亡,楚漢天團奔襲東阿,爲章邯奉上了人生當中第一場徹徹底底的大敗。

章邯至此退守濮陽,絕水自環。

項梁騰出手來,覺得楚不可一日無君,眼下陳勝死了,景駒也死了,就遵范增之策,立懷王之孫熊心爲楚王,自爲武信君,總理國政。

他引兵圍困濮陽,有意要提攜劉季,就讓他做了項籍部將,共駐城東,直至今日。

這便是劉季的全部信報……

李恪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時至下市。

他走出帳,正趕上學室放課,牧童還家。

在這住了兩個月,他與戍所的牧童們已經相互熟悉。且與拘謹的大人不同,草原的孩子不懂太多上下尊卑,三五成羣經過李恪帳前,還知道與李恪打招呼,李恪也一一笑着還禮。

不同於以農民爲主要人口的農縣,主體人口爲牧民和歸夷的牧縣需要開設兩類初等學室。一類被稱作蒙課,主要對象是對華夏文化理解無礙的夏民小孩,以識字求學爲主;另一類被成爲明課,對象爲歸夷、夷牧以及少量對華夏文化全無接觸的夏民小孩,也就是掃盲班。

從課程內容來說,蒙課比明課教授的內容要深一些,學室當中也少見夷民,但也不是完全沒有。

就譬如與李恪特別談得來的夷牧小孩阿魯軒轅,或者說,胡軒轅。

軒轅是個特殊的夷人小孩,出身於達賚諾爾的一個東胡小部族,其翁是土生土長的東胡人,還是族中族長;其媼則是夏民,用過去式說是夏奴,再往前倒,則是出身漁陽郡某商賈家族的富貴小姐。

軒轅的翁在一次打草谷時擄劫了軒轅的媼,爲其淑麗所迷,愛護備至,名爲夏奴,往素的日子卻與妻室無異。

後來李恪滅亡匈奴,司馬欣引兵駐於喬巴山。

其媼聽聞了李恪的歸夷政策,說服其翁將部族遷入秦地,成爲了雲中郡中一支特殊的歸夷。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東胡豪言要攻破喬巴山,誅殺叛逆,也確實聚起了控弦三萬強攻喬巴山,只是並沒有翻起多大的浪花。

軒轅一家就這樣成了大秦的子民,並改姓爲胡,以示不忘母族。

相比於其他的夷民,軒轅的翁因爲多少向其媼學了些華夏文明,得以快速融入戍所,還曾被舉薦爲牧典,也就是戍所的田典。

只是其母仍不滿足。爲了給軒轅更好的教育環境,她又一次說服其翁,舉家遷入河間郡。

這次搬家徹底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先是軒轅通過測試,以優異成績考入蒙課,緊接着其媼的親眷遷入,成爲雍國的商賈,軒轅一家與他們相認,脫去夷籍,獲得夏籍。其翁也由此符合了爲吏的條件,經歷率敖過後,衆望所歸成爲與裡典等同的所典。

人的境遇有時就是這般奇怪。

在其媼的諄諄教誨下,軒轅很尊重學問長者,李恪肯定屬於學問長者,所以軒轅每次放課,都要來找李恪扯閒。

今日也不例外。

軒轅見李恪在院子當中透氣,就跑進來問:“夏子,你說我長大了能加入墨家麼?”

李恪有些好奇:“爲何突然想加入墨家?”

“今日先生爲我們誦了一段《明鬼》,我很喜歡,就想加入墨家。”

“聽了《明鬼》便喜歡了?”李恪笑着摸了摸軒轅的腦袋,“想加入墨家,你首先得在學室當中獲得舉薦,去縣裡讀中級學室。你們縣的學室便是墨家先生在教。只要你在縣學依舊錶現優異,就可以被推舉去少年營,少年營畢業便是墨者了。”

小軒轅擰巴着臉:“我的學問是學室中最好的,只是翁是夷人,會不會……”

李恪搖頭解釋:“墨家的夷人雖不多,據我所知也有好幾百人了。這主要是因爲夷人歸復時日尚短,墨家論學論藝,卻不論出身。”

“真的?”

“我是鉅子呢,必不騙你。”

小軒轅吃了顆定心丸,開心地走了。待他走遠,李恪的臉卻黑下來:“師哥……”

憨夫湊過頭,一臉尷尬:“師弟,這……”

“學律有明令,初等學室不得教授百家學識,司學究竟是監管失職,還是有意放縱?”

憨夫紅着臉:“師弟,這……各家都希望能早些拔出可造之才,到中等學室,學童年齡普遍十七八了,多有求官心切,反倒容易荒廢治學。”

“始皇帝下了一道矯枉過正的焚書令,拼着遺臭萬年才把說辨之風迫回到少數士子口中,不亂國政,你們如此做,是打算逼我學始皇帝,再下一道禁學令,廢除初等學室麼?”

憨夫面色大變:“師弟,何至於?”

“百家爭鳴不可丟,百家爭鳴亦不可取。”李恪遺憾地嘆了口氣,“民好清談,則國政不行,這是不變的道理。因爲授初教者,大部分連本家的學論都搞不明白,照本宣科,雖能挖掘出一兩個好苗子,更多的卻是讓一知半解的認識灑進民間,惑亂民智。此非開智之法也。”

“照師弟如此說,莫非我們就該讓黎庶愚昧?”

“師哥莫要小瞧黎庶。識文,斷字,好學者上,好力者輟,他們會憑着生活對國政有自己的理解,不需要庸師把自己都不甚理解的道理偷偷摸摸塞給他們。”李恪瞥了憨夫一眼,轉身回屋,“以顯學爲主,揪些自作聰明的雞出來,移給御使府,至於你們所擔心的……我另有法。”

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九五章 肇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
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二四二章 成家立業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二二一章 大起大落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八十四章 水車之益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七五三章 馬耶?鹿耶?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七五二章 香餑餑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九五章 肇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四八二章 八字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