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根本就回不去

伴隨着謝遷的話落下,整個金鑾殿都變的鴉雀無聲,到了這個地步了,明眼人都清楚,那就是關於稅收問題方面,大明高層的意見是非常一致。

你下面這些四品、五品的官員如何嗶嗶都是沒有任何用的,即便是出身江南,一向堅決反對徵商稅的謝遷,他也無法站出來反對,因爲形勢就是如此。

“嗯~”

弘治皇帝微微點點頭,再掃視一圈羣臣,目光放在了高元龍、錢啓等人的身上說道:“你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陛下,歷代聖君都是輕徭薄賦,於民休養,朝廷橫徵暴斂,必招來禍患,非明君所謂啊!”

高元龍倒是硬氣的很,依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就差指着鼻子罵弘治皇帝是昏君了。

“是啊,陛下~”

“朝廷之稅,夠用就好,根本沒有必要徵收太多的稅,以前一年朝廷的稅銀也不過才三百兩銀子,大明依然蒸蒸日上。”

“現在朝廷一年稅銀超過五億兩白銀,各項開支都非常巨大,要知道朝廷所用之錢物可都是從百姓手中徵收上來的民脂民膏。”

“正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朝廷如一直如此,恐將來民不堪稅重,烽煙四起啊。”

錢啓也是跟着說道,看起來似乎好像是真的在爲大明帝國着想,在爲天子着想一般,不知道的還會以爲弘治皇帝是真的在大肆的收刮民脂民膏,在不顧一切的奴役黎民百姓呢。

“陛下,簡直一派胡言~”

戶部尚書佀鍾忍不住站了出來。

這要是取消了稅務衙門,取消了新的稅務制度,他這個戶部尚書根本就做不下了。

要知道朝廷現在的開支可是非常巨大的,別的不說,單單是官員的俸祿待遇就已經一漲再漲,比起以前來翻了好幾番了。

以七品官員的收入來算,在以前的時候七品官員年俸只有90石米,也就是差不多6400斤大米,即便是米在明朝的時候價格算是比較貴一點,但折算下來,算五塊錢一斤,按照現在的價格來算,這一年其實也就是三萬塊錢的收入。

七品官員,差不多相當於後世縣一級的主要負責人了,一年三萬塊錢左右的收入,除此之外就沒有其它的收入了。

更加可怕的是,有四成左右的米,官員是根本領不到的,被皇帝給折算成了絹布、棉布等一些零碎的東西。

有東西還算好,有時候乾脆直接給你發寶鈔,誰都知道這個寶鈔就是一堆紙,根本就沒有人很多購買力。

由此可見明朝官員的俸祿是何等之低了,這要是當官了,你不貪,又沒人孝敬的話,你連養活自己一家人都是問題。

不過自從稅務改革,成立稅務衙門之後,朝廷的稅收收入大大增長之後,在劉晉的倡導下,官員的俸祿也是進行了多次的調整和增長。

以前該發米的繼續發米,七品的縣令到了現在,一年可以獲得500石大米,而且因爲這些年大明年年豐收,糧食極其的充足,朝廷收上來的糧食非常充足,故而這部分大米都是十足發放。

除了大米之外,布匹、絹、茶葉等等實物同樣不少,七品的官員每年可以領20匹布、三十匹絹、五百斤茶等實物。

得益於大明蒸蒸日上的發展以及資本主義和海外殖民的發展,這些都可以得到足額的發放,布匹什麼的,現在其實也不值錢,一匹布市場價也就是一百多文。

除了這些實物之外,最重要的當然是銀子了。

要是在以前,朝廷基本上是沒有銀子發給官員的,頂了天發點寶鈔就算是不錯了。

但是現在,寶鈔早就已經退出了市場,皇帝不再印刷寶鈔,市場也已經淘汰了寶鈔,銀本位也已經基本上確立起來。

七品的官員,現在一年可以獲得五百兩銀子年俸,這個收入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而且現在朝廷有錢,都是可以足額發放,發的還都是大明第一銀行這邊發行的銀元或者銀票。

朝廷官員的俸祿一漲再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一個是朝廷有錢了,總要找些開支將銀子給花出去,放在國庫裡面就是鐵疙瘩,沒有絲毫的作用。

另外一個就是大明現在的人工漲的非常厲害。

殖民主義的迅猛發展之下,全球的財富迅速的向大明匯聚,大量白銀的流入,一方面刺激了大明經濟的繁榮,同時也讓大明的人工不斷上漲。

京津地區的普通工人的一個月的工資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五兩銀子,一年算下來可以拿到六十多兩銀子,低於五兩銀子一個月,你根本就招不到人。

大明地廣人稀,土地廣袤、人口稀少,又擁有大量的財富,人工豈能不貴,一個月五兩銀子,你都還要包吃包住才能夠招到人。

要是在以前,別說一個月五兩銀子了,只能夠包吃包住就有大把、大把的人願意替你做事,要是能夠再給百十文的,那絕對是活菩薩了。

七品官員好歹也是大明正式有品級的官員,總不能比一般老百姓的收入低吧,故而朝廷官員的收入也是跟着在不斷的上漲。

這一年下來,大明上上下下有近十萬官員,這一年下來,單單是給朝廷上下的這些官員、官吏、衙役等等發放俸祿就差不多要近一億兩白銀,佔到了朝廷國庫收入的20%。

真要是像以前一樣,取消了新的稅務制度,不徵收商稅,又不設立稅務衙門的話,朝廷一年收那麼幾百萬兩銀子,他這個戶部尚書即便是賣掉了,也都不夠去給官員放俸祿了。

更何況,這官員的薪酬待遇提上去了,想要降下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也根本不可能降,因爲一旦降低了,很多官員就真的沒有辦法活下去了。

再說了,以前的戶部尚書那是人人討厭的位置,都不想當這個大明的管家婆,因爲手中沒錢,誰找你要錢,你都只能夠臭臉相迎,以至於戶部尚書往往都和鐵公雞畫上等號,像前戶部尚書周經,就號稱鐵公雞、周扒皮。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自己手中一年握着五億兩白銀的鉅額稅收,那感覺簡直不要太爽,彷彿變成了財神爺,有用不完的銀子。

取消現在的稅務制度、取消商稅、取消稅務衙門,堅決不行!

“朝廷所收之稅,基本上很快就用到了國計民生的大事上面,有用來修建公路、港口、水庫、堤壩的,有用來修建學校、私塾書院的、有用來賑濟救災的。”

“每年收上來的銀子基本上都會再次用掉,而這些銀子最終又會流回到老百姓的手上,並且還給老百姓提供了大量的就業,給工廠、商行、商人等等提供了更多的訂單、生意和買賣,促進了大明的繁榮富強。”

“並不說這些銀子我們朝廷收了之後就沒有用出去,這銀子就好像是我大明帝國身上流淌的血液,它需要不斷的在大明更多領域不斷的流轉,如此纔可以促進我大明繁榮富強。”

“這正是應了那句稅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爾等身爲朝廷重臣,國之柱石,竟然連稅收的作用都搞不清楚,在這裡巧言偏辭,大肆攻訐朝廷稅收之策,你們到底是何居心?”

佀鍾那個氣啊,指着高元龍、錢啓等人說道,鬍子都氣歪了。

“你~”

“我們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朝廷所收之錢財,確實是民脂民膏。”

高元龍看着佀鍾,死鴨子依然嘴硬。

對於高元龍、錢啓他們這些人來說,他們並非不知道稅收的作用,也知道朝廷收取一定稅收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朝廷徵商稅極大的損害了他們這些江南士紳、商人、大家族的利益。

在以前的時候,因爲沒有開徵商稅,他們這些官員背後的家族可以通過經商的方式,迅速的積累起龐大的財富。

像鹽商,一直都是富甲天下、富的流油的代名詞,靠着鹽這個生活必需品,他們積攢了極其龐大的財富。

再比如糧商、布商和茶商,因爲江南之地是大明最主要的糧食產區、布匹產區、茶葉產區,他們這些江南地區的大士紳、大商人都會從事相關領域的生意。

不用交稅,又可以聯合起來形成壟斷,一個個都富的流油。

但是自從要稅務改制之後,開徵商稅,又成立稅務衙門強制徵稅,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鹽商徹底死絕,被劉晉麾下的長蘆鹽場給徹底幹趴下,以前一斤鹽,這些黑心的鹽商可以賣到幾十文一斤,關鍵還都是其差別無比的鹽,一斤鹽可以給你滲半斤沙子進去。

現在長蘆鹽場的鹽,一斤鹽只要幾文錢,還都是上好的雪鹽,江南的鹽商怎麼可能競爭的過?

至於糧商、茶商、布商等等,商稅開徵起來,利潤直線下跌,同時京津地區工廠、作坊的大規模興起,布匹價格直線下跌,遼東、南洋等地的糧食大規模流入,糧價大跌等等。

這些都讓江南地區的這些士紳、商人、大家族一下子就變的艱難起來,自然是要反對的。

第2191章,編寫新的全球史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194章,魯班獎第92章,望遠鏡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105章,爲了一夜暴富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338章,哈薩克大汗的計劃第8章,雪鹽第388章,規矩真多第2198章,梁贊府第1056章,行醫考覈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995章,倫敦條約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2141章,鮮血凝聚而成的黃金第1640章,大明的人文精神第203章,美味海鮮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412章,死了都值了第2249章 ,南雲三寶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1342章,若有戰,召必回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277章 ,封建與新時代的對立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884章,回京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387章,楊大郎見聞第2188章,時代的縮影2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444章,海盜聯盟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250章 ,南雲的美人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1985章,過年裝叉的時候到了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1127章,處罰要重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896章,秋風掃落葉第607章,戶部侍郎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75章,張氏兄弟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2254章 ,頭疼的老王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699章,大決戰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679章,思想控制第30章,一對三第1010章,割麥子一般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125章,商議第2257章 ,不能腳痛醫腳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865章,賺錢利器
第2191章,編寫新的全球史第1683章,最終還是牽扯到當官的第1959章,人人都眼紅了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1889章,必須給奧斯曼帝國一些顏色看看第501章,炮轟兵庫之津第1352章,驅狼吞虎第1461章,連學都不去學,你怎麼知道不行?第1398章,掃不完的黑惡勢力第663章,晉商(加餐,四千字大章)第1194章,魯班獎第92章,望遠鏡第1524章,先整治江南官場第381章,這也太準了吧第1557章,四方之物皆匯於大明第2064章,大明讀書人的一生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447章,張氏造船廠第1216章,寧國的猶太人第1390章,可不要好懶惡勞啊第1105章,爲了一夜暴富第1313章,穩婆培訓第213章,劉晉的目標第230章,判若兩人的弘治皇帝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338章,哈薩克大汗的計劃第8章,雪鹽第388章,規矩真多第2198章,梁贊府第1056章,行醫考覈第2168章,第一條電話線2第894章,崩潰的朱厚照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486章,這就是蠻荒之地?第995章,倫敦條約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2141章,鮮血凝聚而成的黃金第1640章,大明的人文精神第203章,美味海鮮第669章,到底得罪了那一尊真神?第2135章,來自東方的戰術第1191章,又爭起來了第412章,死了都值了第2249章 ,南雲三寶第1912章,新時代的青年戀愛第1342章,若有戰,召必回第1544章,福禍相依第2277章 ,封建與新時代的對立第1170章,大明人真心不錯第214章,張懋的絕招第1884章,回京第2214章,武俠電影的開端第345章,帶歪的太子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659章,摩加迪沙的特產第1276章,祖上冒青煙第789章,着急的大佬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306章,氣壞的酸臭腐儒第465章,老劉,佩服~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2049章,極端的乾旱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387章,楊大郎見聞第2188章,時代的縮影2第197章,兩萬兩一艘第1837章,天之崖澳洲第1825章,第一站天津第1444章,海盜聯盟第732章,商人是不會做虧本買賣的第44章,多了三個跟班第1707章,歐洲倭患第2250章 ,南雲的美人第1868章,黃金和探險第1985章,過年裝叉的時候到了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479章,報復張彩第1127章,處罰要重第1796章,結婚的一不動和兩轉第1896章,秋風掃落葉第607章,戶部侍郎第901章,大明的反擊第75章,張氏兄弟第1995章,偷雞不着蝕把米第2254章 ,頭疼的老王第1686章,最難的還是城市規劃第699章,大決戰第1961章,破除迷信,啓迪民智第1907章,生意興隆第679章,思想控制第30章,一對三第1010章,割麥子一般第718章,功蓋三皇,德高五帝第1643章,西伯利亞真的有寶藏?第1377章,哪裡的美人好第1125章,商議第2257章 ,不能腳痛醫腳第745章,種植園主的好日子第1931章,真正的豪門聯姻2第865章,賺錢利器